论文摘要
高效、安全的基因递送载体的研究是目前基因治疗研究的主要难点之一。非病毒基因递送载体由于安全、易组装等特点备受国内外学者的关注。本课题结合磷脂、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imine,PEI)以及油酸甘油酯的特点,制备了聚阳离子纳米脂质载体(Polycation nanostructured lipid carrier,PNLC),用于基因递送的研究。本文研究内容包括烷基化聚乙烯合成,PNLC的制备及组分的筛选;PNLC作为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pEGFP-N2和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L3-luc递送载体的研究;以SPC-A1细胞为模型,采用加入特异性抑制剂的方法,考察PNLC/DNA复合物的细胞内吞途径和转运机制;采用活细胞显微成像技术观察PNLC/DNA复合物进入细胞以及细胞内转运的过程。本文将溴化十四烷、溴化十六烷和溴化十八烷分别与聚乙烯亚胺(PEI600Da,PEI1200Da和PEI1800Da)反应,合成了27种烷基化聚乙烯亚胺,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PNLC,并对制备工艺进行了优化,制备工艺优化为:超声功率200W,超声时间5min,分散介质为双蒸水。PNLC由烷基化聚乙烯亚胺、油相和磷脂三种成分组成。烷基化聚乙烯亚胺为上述合成的27种不同的烷基修饰的聚乙烯亚胺;油相为油酸甘油酯、中链甘油三酯M812、三肉豆蔻酸甘油酯、三棕榈酸甘油酯和辛酸癸酸甘油酯M818;磷脂为卵磷脂EPC和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DOPE。采用乳化溶剂蒸发法制备PNLC,测定其粒径和zeta电位,与pEGFP-N2质粒结合形成PNLC/DNA复合物,转染SPC-A1细胞,采用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SPC-A1细胞中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的荧光强度,以SPC-A1细胞中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的荧光强度为指标,分别筛选PNLC的各项组成。选择油相为三油酸甘油酯、磷脂为卵磷脂EPC,考察烷基化聚乙烯亚胺对PNLC基因转染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NLC中烷基化聚乙烯亚胺为十六烷基化聚乙烯亚胺时,与三油酸甘油酯和卵磷脂组成的PNLC转染效率较高,而且当烷基化聚乙烯亚胺为十六烷基化PEI1200(1:6)即P12C16(1:6)时,PNLC在SPC-A1细胞中转染pEGFP-N2后,细胞中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的荧光强度与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相当。因此,选择PNLC处方中烷基化聚乙烯亚胺为P12C16(1:6)。选择烷基化聚乙烯亚胺为P12C16(1:6),磷脂为卵磷脂EPC,考察油相对PNLC基因转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油相为油酸甘油酯和中链甘油三酯M812时,制备的PNLC在SPC-A1细胞中转染pEGFP-N2质粒后,细胞中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的荧光强度较高。因此,选择PNLC的油相为中链甘油三酯M812和油酸甘油酯(三油酸甘油酯、二油酸甘油酯和单油酸甘油酯)。选择烷基化聚乙烯亚胺为P12C16(1:6),油相为中链甘油三酯M812、三油酸甘油酯、二油酸甘油酯和单油酸甘油酯,考察磷脂的种类(卵磷脂EPC或者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DOPE)以及油相/磷脂的比值对PNLC基因转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油相成分为油酸甘油酯时,PNLC在SPC-A1细胞中转染质粒pEGFP-N2后,细胞中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的荧光强度高于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PNLC处方中加入油酸甘油酯后,细胞中表达的绿色荧光蛋白的荧光强度提高。PNLC处方优化结果如下:在由P12C16(1:6)、油酸甘油酯和卵磷脂EPC组成的PNLC中,P12C16(1:6)与卵磷脂的摩尔比值为0.1,三油酸甘油酯与卵磷脂EPC的摩尔比值为1,二油酸甘油酯与卵磷脂EPC的质量比值为2,单油酸甘油酯与卵磷脂EPC的摩尔比值为6;在由P12C16(1:6)、油酸甘油酯和磷脂DOPE组成的PNLC中,P12C16(1:6)与磷脂DOPE的摩尔比值为0.1,三油酸甘油酯与磷脂DOPE的摩尔比值为0.8,二油酸甘油酯与磷脂DOPE的质量比值为0.75,单油酸甘油酯与磷脂DOPE的摩尔比值为1.5。上述六种组成PNLC在SPC-A1细胞和CHO细胞中转染质粒pEGFP-N2,流式细胞仪测定其转染效率,结果表明,在SPC-A1细胞和CHO细胞中,由P12C16(1:6)、三油酸甘油酯或者二油酸甘油酯、卵磷脂组成的PNLC转染效率与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相当,而由P12C16(1:6)、单油酸甘油酯和卵磷脂组成的PNLC转染效率显著高于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由P12C16(1:6)、油酸甘油酯和磷脂DOPE组成的PNLC转染效率显著高于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PNLC中磷脂为DOPE时的基因转染效率较高。在含有10%血清的条件下,PNLC仍具有较高的基因转染效率。选择由P12C16(1:6)、三油酸甘油酯、DOPE组成的PNLC(PTD),由P12C16(1:6)、二油酸甘油酯和DOPE组成的PNLC(PDD),由P12C16(1:6)、单油酸甘油酯和卵磷脂EPC组成的PNLC(PME),在SPC-A1细胞和CHO细胞中转染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pGI3-luc,结果表明在SPC-A1细胞中,三种组成的PNLC的转染效率显著高于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而且在含有10%血清的条件下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在CHO细胞中,PTD和PDD组成的PNLC的转染效率显著高于阳离子脂质体LipofectamineTM2000,而且在含有10%血清的条件下,均具有较高的转染效率,但是PME组成的PNLC的转染效率非常低。选择PTD、PDD和PME组成的PNLC,以SPC-A1细胞为模型,采用加入特异性抑制剂的方法,考察PNLC/DNA复合物进入细胞的内吞途径以及细胞内的转运机制。分别加入网格蛋白内吞途径抑制剂氯丙嗪和陷穴小泡内吞途径Filipin,测定PNLC/DNA复合物的内吞情况以及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在细胞内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在SPC-A1细胞中,加入氯丙嗪后,PNLC/DNA复合物的内吞降低,细胞中表达的luciferase活性降低了近90%,而加入Filipin后,PNLC/DNA复合物的内吞和细胞中表达的luciferase的活性均没有显著性的变化。因此推断PNLC/DNA复合物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进入细胞。为了证明这一推断,分别对PNLC/DNA复合物和细胞内溶酶体用荧光探针进行标记,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PNLC/DNA复合物进入细胞后与溶酶体的重合,因此,PNLC/DNA复合物主要是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途径进入细胞。细胞内微管和摩托蛋白对细胞内的膜泡转运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入微管解聚剂nocodazole和微管稳定剂paclitaxel,动力蛋白抑制剂原钒酸钠(SOV)和驱动蛋白Eg5抑制剂monastrol,测定SPC-A1细胞内表达的luciferase的活性,考察微管和摩托蛋白对于PNLC/DNA复合物在SPC-A1细胞内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SPC-A1细胞中加入微管解聚剂nocodazole和微管稳定剂paclitaxel后,细胞中几乎没有luciferase表达;加入原钒酸钠后细胞中的luciferase的活性提高了50%,加入monastrol后PTD和PDD组成的PNLC转染后luciferase活性降低,而PME组成的PNLC转染后luciferase活性没有显著性变化,同时加入原钒酸钠和monastrol后,细胞内表达的luciferase活性均发生不同程度的降低。这些结果表明,微管和摩托蛋白对于PNLC/DNA复合物在细胞内的转运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为了进一步考察PNLC/DNA复合物进入细胞的过程以及细胞内的转运情况,选择PME组成的PNLC,PNLC用绿色荧光探针FITC标记,质粒DNA用红色荧光探针TM-Rhodamine进行标记,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跟踪PNLC/DNA复合物进入细胞以及在细胞内转运的过程。观察结果表明PNLC能够压缩质粒DNA形成PNLC/DNA复合物,内吞进入细胞后,通过早期内吞泡-晚期内吞泡-溶酶体的路径转运到细胞核核周围区域,烷基化聚乙烯亚胺和质粒DNA均可转运进入细胞核。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经修饰的聚阳离子载体在基因治疗中的应用进展[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3(01)
- [2].DNA/RNA与聚阳离子的复合动力学研究[J]. 高分子通报 2014(08)
- [3].聚阳离子诱导纤维内矿化 翻开仿生骨修复的新篇章[J]. 中国材料进展 2016(12)
- [4].重氮盐静电自组装的研究与应用[J]. 化工科技 2013(02)
- [5].新材料与新工艺[J].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 2013(09)
- [6].疏水修饰聚阳离子高分子SP-Chol在COS-7细胞中转染和毒性的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1(07)
- [7].通过甲基丙烯酰胺侧基迈克尔加成制备阳离子聚碳酸酯[J]. 高分子学报 2011(08)
- [8].接枝聚阳离子磁性微球的合成及抗菌活性[J]. 功能材料 2011(S5)
- [9].聚阳离子糖缀物氢键诱导TPPS手性聚集[J]. 高分子学报 2014(10)
- [10].PEG修饰的聚阳离子基因载体PEG-Polycarbam-SP在COS-7细胞中转染和毒性的研究[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3(30)
- [11].有机聚阳离子分子膜驱油剂合成与驱油效果评价[J].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8(05)
- [12].专利技术[J]. 膜科学与技术 2009(02)
- [13].聚电解质结构及盐浓度对基于DNA和聚阳离子的层层组装型大孔薄膜结构的影响[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3(11)
- [14].低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结构及性能[J]. 油田化学 2012(04)
- [15].侧链含咪唑取代基聚(L-天冬酰胺)高效基因载体研究[J]. 高分子学报 2011(08)
- [16].寡胺-葡聚糖类阳离子化合物合成及其在基因转染中的应用[J]. 功能材料 2009(05)
- [17].载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质粒聚阳离子纳米复合物的制备及体外抗肝癌活性[J]. 药学服务与研究 2018(01)
- [18].阳离子聚合物基因载体:进展与展望[J]. 应用化工 2018(01)
- [19].四种聚阳离子载体材料的体外细胞学及体内性质研究[J].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06)
- [20].寡聚度对低聚阳离子季铵盐表面活性剂的聚集行为、油-水界面性能及润湿性的影响[J].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2018(03)
- [21].聚阳离子腐植酸的合成与破乳性能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36)
- [22].离子选择性电极技术快速检测透明质酸钠[J]. 分析试验室 2013(12)
标签:烷基化聚乙烯亚胺论文; 三油酸甘油酯论文; 二油酸甘油酯论文; 单油酸甘油酯论文; 卵磷脂论文; 二油酰磷脂酰乙醇胺论文; 聚阳离子纳米脂质载体论文; 网格蛋白论文; 微管论文; 动力蛋白论文; 驱动蛋白论文; 穿膜机理论文;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