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载波CDMA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多载波CDMA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论文题目: 多载波CDMA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通信与信息系统

作者: 张德洲

导师: 杨士中

关键词: 多载波码分多址,同步,混合捕获,平均捕获时间,伪随机序列

文献来源: 重庆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MC-CDMA 技术是下一代移动通信的核心技术之一,它结合了OFDM 和CDMA 技术的优势,能够把宽带频率选择性衰落信道转化为每个子载波的平坦信道,它具有自适应性、高容量、高频谱利用率、抗干扰等优点。因此,论文就MC-CDMA 及其关键技术问题展开深入研究。论文首先阐述了OFDM 和CDMA 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性能比较。然后了进一步阐述了OFDM 技术和CDMA 技术结合的三种方案,并对三种结合方案的性能进行了分析,通过比较可以看出,MC-CDMA 方案的综合性能优于其它两种方案。MC-CDMA 方案作为宽带移动通信的一种多载波调制方法,论文对其原理、结构和性能进行了阐述和分析;最后还对MC-CDMA 系统的信号模型和FFT 实现方式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在MC-CDMA 系统中,利用多个载波传输高速数据,它对系统的同步错误非常敏感,所以,同步技术就显得尤其重要,尤其是对要求快速同步捕获的系统更为重要。因此,论文就针对MC-CDMA 系统中的关键技术之一,即同步捕获技术展开深入探讨。由于MC-CDMA系统中使用的仍然是多载波传输技术,传统的各种MC-CDMA同步算法主要还是借鉴了OFDM 的同步算法。而MC-CDMA 系统中传输的数据符号具有CDMA 信号结构,这一点与OFDM 系统中传输的普通的二进制数据符号有很大差异,由此,论文介绍了MC-CDMA 系统中一种新的基于PN 相关性的同步算法,在这种新算法中,用户扩频码在FFT 变换之前作同步,这样就充分利用了MC-CDMA 信号中所包含的CDMA 信号结构。论文接下来就对MC-CDMA 系统中这种基于PN 序列的相关特性来实现同步的新算法详细探讨,在阐述该同步捕获算法原理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在无衰落高斯信道下和瑞利衰落信道下系统捕获性能。论文还进一步指出了在MC-CDMA 系统中这种基于PN 相关性的捕获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和缺陷,并针对这些缺陷提出了改进措施。在分析了基本的PN 相关法后,综合论文针对系统缺陷提出的改进措施,论文提出了一种改进方案应用于MC-CDMA 系统中,即基于PN 序列相关特性的自适应门限的混合捕获方案。改进系统利用混合捕获方式去搜索整个不定相位区间,并且应用恒虚警概率(CFAR)方法来完成背景噪声功率强度估计和判决门限的自动设置。经过推导,论文详细分析了该混合捕获系统在无衰落高斯信道下和瑞利衰落信道下的系统捕获性能。通过数值分析和计算机仿真可以看出,对于MC-CDMA 系统的PN 相关法捕获,论文提出的改进系统的平均捕获时间比原系统的平均捕获时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目录

1 绪论

1.1 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概述

1.1.1 3G 的主要特征

1.1.2 3G 的主要方案

1.1.3 3G 的关键技术

1.2 多载波CDMA 的发展

1.2.1 OFDM 发展概述

1.2.2 CDMA 发展概述

1.2.3 多载波CDMA 发展概述

1.3 研究动态与现状

1.4 论文内容与安排

2 多载波 CDMA 理论基础

2.1 OFDM 技术

2.1.1 多载波传输技术概述

2.1.2 OFDM 基本原理

2.1.3 OFDM 信号模型

2.1.4 OFDM 的FFT 实现

2.1.5 OFDM 的相关技术

2.1.6 OFDM 技术特性

2.2 CDMA 技术

2.2.1 扩频通信基本原理

2.2.2 直接扩频系统原理

2.2.3 CDMA 信号的产生

2.2.4 CDMA 技术特性

2.3 OFDM 技术与CDMA 技术性能比较

2.3.1 调制技术

2.3.2 峰值平均功率比

2.3.3 抗窄带干扰能力

2.3.4 抗多径干扰能力

2.3.5 功率控制技术

2.3.6 网络规划

2.2.7 均衡技术

3 MC-CDMA 系统基本原理

3.1 OFDM 与CDMA 的结合方案

3.1.1 MC-CDMA 方案

3.1.2 MC-DS-CDMA 方案

3.1.3 MT-CDMA 方案

3.2 多载波CDMA 方案性能

3.2.1 频谱分布

3.2.2 性能指标

3.2.3 检测策略

3.2.4 结论

3.3 MC-CDMA 系统信号模型

3.3.1 连续信号模型

3.3.2 离散信号矩阵模型

3.4 MC-CDMA 系统的FFT 实现

4 MC-CDMA 系统中 PN 相关捕获方法

4.1 同步捕获概述

4.1.1 同步捕获基本概念

4.1.2 同步捕获系统结构

4.1.3 同步捕获系统性能指标

4.2 伪随机系列捕获方案

4.2.1 串行捕获方案

4.2.2 并行捕获方案

4.2.3 串-并混合捕获方案

4.3 基本的PN 相关捕获方法

4.3.1 基本原理

4.3.2 基于单次驻留方式的串行捕获系统

4.3.3 单次驻留串行捕获系统的性能分析

4.4 PN 相关捕获方法的改进探讨

4.4.1 判决门限的设置问题

4.4.2 捕获判断的驻留检测问题

4.4.3 捕获方案的选择问题

5 MC-CDMA 系统中改进的 PN 相关捕获方法

5.1 改进方案的系统结构

5.2 门限的自适应设置

5.3 改进系统的捕获性能

5.3.1 系统平均捕获时间

5.3.2 无衰落高斯信道下的捕获性能

5.3.3 瑞利衰落信道下的捕获性能

5.4 改进系统的性能分析及结论

5.5 改进系统的进一步研究

5.5.1 N=1 时串行捕获系统性能

5.5.2 N=32 时系统的捕获性能

5.5.3 N=128 时系统的捕获性能

5.5.4 并行检测器数量 N 的选择

6 全文总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独创性声明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发布时间: 2005-11-07

参考文献

  • [1].基于完全互补码的多载波CDMA系统的研究[D]. 李建娜.河北工业大学2007
  • [2].混沌同步及其在保密通信中的应用研究[D]. 殷佳.西安理工大学2007
  • [3].多输入多输出多载波CDMA系统性能比较研究[D]. 乔喜梅.北京交通大学2008
  • [4].多载波CDMA系统的改进方案与序列应用研究[D]. 高红梅.西南交通大学2007
  • [5].MC-CDMA系统峰均比问题研究及基带FPGA实现[D]. 王刚.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9
  • [6].基于单周期载波同步超宽带调制技术的研究[D]. 吴琼.北京邮电大学2010
  • [7].MC-CDMA系统多用户检测技术研究[D]. 薛波.扬州大学2006

相关论文

  • [1].多载波CDMA系统的改进方案与序列应用研究[D]. 高红梅.西南交通大学2007
  • [2].多载波CDMA技术在无线通信系统中应用的研究[D]. 李卫平.哈尔滨工程大学2004
  • [3].多载波CDMA关键技术的研究[D]. 赵洁.哈尔滨工程大学2005
  • [4].MC-CDMA技术及实现研究[D]. 董凡辉.西北工业大学2006
  • [5].MC-CDMA上行链路盲多用户检测[D]. 王正强.华中师范大学2006
  • [6].MC-CDMA系统级仿真技术研究[D]. 张俊.北京邮电大学2006
  • [7].MC-CDMA下行链路中的关键技术[D]. 杨栋.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
  • [8].多载波CDMA系统中关键技术的研究[D]. 姜海宁.哈尔滨工程大学2002
  • [9].MC-CDMA系统关键性能的仿真与研究[D]. 胡青.大连海事大学2003
  • [10].多载波CDMA频偏估计与多址干扰联合检测[D]. 程晖.安徽大学2004

标签:;  ;  ;  ;  ;  

多载波CDMA及其关键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