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抗突发事件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叁级供应链,供应链协调,联合契约,抗突发事件性
抗突发事件性论文文献综述
刘秋生,邱元水,侯云章[1](2014)在《基于联合契约的供应链协调与抗突发事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由一个制造商、一个分销商和一个零售商组成的简单叁级供应链,考虑随机市场需求下,首先建立了一个使供应链协调的基于回购契约和收益共享契约联合使用的联合契约机制,并讨论了节点企业间的利润分配情况;其次分析了突发事件导致市场规模发生变化时叁级供应链受到的影响:当需求变化比较大时,供应链在原有契约机制下的协调将被打破;最后通过调整联合契约的契约参数,使供应链重新协调,具有抗突发事件性;最后给出具体算例。(本文来源于《物流技术》期刊2014年09期)
陶有珠[2](2009)在《商业银行抗突发事件能力评价与提高》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日趋频繁的经济摩擦、社会冲突、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等突发事件屡屡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加之,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金融管制的日益放松、金融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当今银行业处于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经营环境中。而商业银行是现代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核心,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各种情况和矛盾的汇集之处。因此,加强和提高商业银行抗突发事件能力已刻不容缓。本论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抗突发事件能力进行了考察,依据科学的概念框架和评价体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分析了各地商业银行抗突发事件能力差异的原因以及其影响因素,并从提高突发事件管理能力的多个角度探讨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抗突发事件能力的具体途径。首先是完善商业银行内外部环境,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相关体制;其次是从设立处理突发事件专职机构,提高商业银行控制能力及应急决策能力等方面探讨了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抗突发事件能力的一般措施;最后强调了要做好对突发事件处理的总结和反思。本论文创新之处在于,立足于商业银行,侧重对抗突发事件能力的影响因素和运行机制的实证研究,深化了我国商业银行突发事件管理及应对的研究。(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期刊2009-11-01)
宋迦[3](2009)在《提高抗突发事件应变能力 杭州四季青举行消防应急疏散演练》一文中研究指出生命高于一切,安全至关重要。今年6月是全国第八个"安全生产月",活动的主题是"关爱生命,安全发展"。为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提高抗击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最大限度地减轻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失,6月27日,四季青服装集团在杭州四季青服装市(本文来源于《纺织服装周刊》期刊2009年24期)
王文斐,张菊亮[4](2008)在《一个VMI环境下的协调合约及其抗突发事件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在销售商主导的合约制定中引入惩罚函数,为不确定需求环境下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提出一个新的合作合约,使供应商的存货量符合供应链利润最大的要求。该合约具有参数简单,管理费用低,并能将供应链的利润在供应商和销售商之间任意分配等优点。然后研究了该合约抗突发事件的能力,证明了如果突发事件导致供应商的生产费用变化,原合约仍然使供应链合作,合约具有一定的鲁棒性。若突发事件导致需求变化,则要对原来的合约作相应的修改。修改后的合约具有抗突发事件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管理科学》期刊2008年S1期)
王文斐,张菊亮[5](2008)在《一个VMI环境下的协调合约及其抗突发事件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在销售商主导的合约制定中引入惩罚函数,为不确定需求环境下供应商管理库存(VMI)提出一个新的合作合约,使供应商的存货量符合供应链利润最大的要求。该合约具有参数简单,管理费用低,并能将供应链的利润在供应商和销售商之间任意分配等优点。然后研究了该合约抗突发事件的能力,证明了如果突发事件导致供应商的生产费用变化,原合约仍然使供应链合作,合约具有一定的鲁棒性。若突发事件导致需求变化.则要对原来的合约作相应的修改。修改后的合约具有抗突发事件性。(本文来源于《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期刊2008-10-01)
抗突发事件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日趋频繁的经济摩擦、社会冲突、自然灾害、传染性疾病等突发事件屡屡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加之,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金融管制的日益放松、金融技术的日新月异,使当今银行业处于错综复杂、快速变化的经营环境中。而商业银行是现代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核心,涉及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各种情况和矛盾的汇集之处。因此,加强和提高商业银行抗突发事件能力已刻不容缓。本论文在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对我国商业银行抗突发事件能力进行了考察,依据科学的概念框架和评价体系,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分析了各地商业银行抗突发事件能力差异的原因以及其影响因素,并从提高突发事件管理能力的多个角度探讨提高我国商业银行抗突发事件能力的具体途径。首先是完善商业银行内外部环境,包括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相关体制;其次是从设立处理突发事件专职机构,提高商业银行控制能力及应急决策能力等方面探讨了加强我国商业银行抗突发事件能力的一般措施;最后强调了要做好对突发事件处理的总结和反思。本论文创新之处在于,立足于商业银行,侧重对抗突发事件能力的影响因素和运行机制的实证研究,深化了我国商业银行突发事件管理及应对的研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抗突发事件性论文参考文献
[1].刘秋生,邱元水,侯云章.基于联合契约的供应链协调与抗突发事件研究[J].物流技术.2014
[2].陶有珠.商业银行抗突发事件能力评价与提高[D].合肥工业大学.2009
[3].宋迦.提高抗突发事件应变能力杭州四季青举行消防应急疏散演练[J].纺织服装周刊.2009
[4].王文斐,张菊亮.一个VMI环境下的协调合约及其抗突发事件性[J].中国管理科学.2008
[5].王文斐,张菊亮.一个VMI环境下的协调合约及其抗突发事件性[C].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