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发展与公民生长:公民教育的实践逻辑研究

个体发展与公民生长:公民教育的实践逻辑研究

论文摘要

康德有言,“自然迫使人去解决的人类最大问题,就是达成一个普遍管理法权的公民社会”,因而建立和维系公民社会是人类的最高使命。国家的基础在个人,理想的公民社会必须建基于健全的个体,有赖于个体在谋求他人的福祉之中充分地完善自我。教育的本质乃是个体成人,成为服务于社会的公民,这意味着公民教育事关教育的整体目标。本文立足于个体与公民之间的关系,旨在揭示公民的整体性生成原则,由此而试图探寻出公民教育实践的内在理路,建构完整的公民教育实践体系。论文首先通过对“公民”和“公民教育”的历史梳理,旨在从繁杂的概念和事实中辨析公民教育的精神旨趣,在此基础上厘清当代公民教育的基本要义。众所周知,从古希腊的城邦公民到现代民族国家中公民身份的确立,“公民”观念从特权走向普遍性,在概念的复杂性中蕴含着一个永恒的价值取向:公民化即人的完善,在公共生活中充分而正当地发展人性至关重要。无论是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还是现代社会中的杜威和阿伦特,他们遗留下的公民教育思想资源旨在强调人类对公共事务的热心参与正是公民的最高价值所在。在个体化困境不断加剧的今天,公民教育的基本要义乃是重塑人的政治本性,培植个体在公共领域巾的公民品性,从而实现个体的完整成人。论文第二章回到个体发展与公民生长之间的关系这一公民教育的前提性问题,旨在揭示公民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公民生长的内在理路在于以人的自然性为背景,同时又要超越人的自然性,这意味着成为公民就是引导个体走出自然自我或孤立自我,融入他人和社会之巾,将个体的完善与社会的整体福祉紧密结合起来。公民德性作为个人进入社会的关键要素,就是从作为孤立个体的种种自然欲求中派生出公民之间的友爱、理性、责任和正义,把那些只关心一己私利的人们导向公共生活与公民社会。因而公民教育的可能路径乃是以自然和习俗为背景和基础,在规训和教化之间,合理地超越现实的、外在的权威,实现公民个体的自主和自由。具体而言,公民教育的实践是在时间和空间中展开的。公民意识和公民人格的培养贯穿于个体的整个人生,论文第三章立足于个体在童年、青少年和成人时期的心理结构与精神秩序的发展,旨在揭示在不同阶段的公民教育实践逻辑。公民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不断成长、发展的人,个体发展的历时性决定了公民教育的节奏、速度和方向,童年时期的公民教育旨在为民主个性奠定基础,青少年时期的公民教育致力于公共理性的孕育,而成人阶段的公民教育需要进一步提升公民的理性精神,通过深化对于社会与公共事务的理解和认同,在公共生活的历练中提升公民德性,扩展公民实践,成为具有开放品格的、不断成长中的公民。第四章基于空间的维度,通过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对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区分,旨在揭示在不同的教育场域中公民教育的实践逻辑。其中,家庭作为个体成长的私密性空间,在给予个体幸福地度日,教导其合理地做人的同时,要适当地引导个体从家庭走向他人和社会。学校作为在家庭和世界中插入的一个机构,一方面致力于教导学生认识世界,在学校所开启的直接或间接的公共生活巾培育公共理性,另一方面给予学生必要的保护,避免其过度地暴露在公共领域的“强光”之中。社会是一个充分敞开的公共领域,社会中的制度和人应保持对公共生活的开放性。制度为个体的公共参与和社会服务提供有效的保障,而个体作为社会的一部分,每个人所显现出来的公民品质都可以成为其他公民历练的基础。作为当代教育精神改造的方向,公民教育一方面在于呵护人性中美好的品性,另一方面是在个体成长的时间和空间中引导和激发个体的公共潜质,在从自我走向他人和社会的努力中,以公民性来扩展人性,提升我们时代个体成人的高度与宽度,超越高智商、高知识的智能人的发展取向,培养现实的、致力于公共生活的公民。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问题的提出
  • 二、文献综述
  • 三、研究思路
  • 四、研究方法
  • 五、概念说明
  • 第一章 公民教育的历史传统与当代公民教育的基本主题
  • 第一节 公民概念的历史梳理与公民德性的内涵
  • 一、公民身份:从特权到普遍性
  • 二、公民身份的复杂性
  • 三、公民德性的内涵
  • 第二节 公民教育精神的历史范式
  • 一、城邦的见证者:苏格拉底视野中的公民教育
  • 二、回归日常生活:杜威视野中的公民教育
  • 三、政治地思考:阿伦特视野中的公民教育
  • 第三节 当代公民教育的基本主题
  • 一、超越个体化困境
  • 二、公民教育作为一种生活实践
  • 第二章 个体发展与公民生长:公民教育实践的理论基础
  • 第一节 公民生长:从自然性上升到公民性
  • 一、人的自然性
  • 二、人是政治的动物
  • 三、从自然人走向公民
  • 第二节 公民德性的展开:从友爱到正义
  • 一、从自爱到友爱:公民友爱的发展
  • 二、从自然理性到公共理性:公民理性的发展
  • 三、从自我保存到社会服务:公民责任感的发展
  • 四、从个人正义到公共正义:公民正义感的发展
  • 第三节 公民教育的展开:自然和教化的辩证实践
  • 一、自然与习俗:公民教育的背景和基础
  • 二、规训与教化:公民教育的具体教育方式
  • 三、权威和自主:公民德性的生成路径
  • 第三章 从儿童到成人:公民教育的时间展开
  • 第一节 自然性的舒展与民主个性的奠基:童年时期的公民教育
  • 一、呵护性的公民教育:童年时期的公民教育本质特征
  • 二、民主个性的奠基:童年时期的公民教育内容
  • 第二节 公共理性的培育:青少年时期的公民教育
  • 一、适度的敞开与必要的保护:青少年时期公民教育的本质特征
  • 二、公共理性:青少年时期的公民教育内容
  • 第三节 公共生活中的自我教育:成人时期的公民教育
  • 一、开放性的公民教育:成人时期公民教育的本质特征
  • 二、公共生活的实践与反思:成人时期的公民教育内容
  • 第四章 从家庭、学校到社会:公民教育的空间展开
  • 第一节 家庭:开放的私民教育与公民德性的奠基
  • 一、爱与幸福:家庭生活的“自然关怀”
  • 二、合理地做人:从家庭小德走向家庭大德
  • 三、从私密性走向公共性:家庭作为公民教育的开始
  • 第二节 学校:保护的公民教育与公民德性的生长
  • 一、培养公民:学校公民教育的目标
  • 二、公共生活的展开:学校公民教育的路径与方法
  • 三、个体私密性的保护:学校公民教育的审慎之道
  • 第三节 社会:开放的公民教育与公民德性的激励
  • 一、无意识的影响与有意识的控制:社会环境的教育特征
  • 二、制度的形塑和个人的示范:社会公民教育的基本路径
  • 三、社区:社会公共生活展开的实践场域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个体发展与公民生长:公民教育的实践逻辑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