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问题研究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问题研究

论文题目: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问题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农业经济管理

作者: 罗东明

导师: 梁学庆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风险防范

文献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从上世纪90 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农业生产从资源约束阶段进入资源与市场双向约束阶段,市场给农业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增加了农业生产的风险。一般来讲,农业与其它产业相比有两个方面特殊性,一是深受自然条件的影响,自然环境变化的不确定性会增加农业生产量的波动;二是生产者对价格变动反应滞后,农业生产周期长,决定了价值规律对农业生产的调节滞后。因此,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风险不仅没有降低,从某种意义上说,风险因素又增加了。为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经济的需要,近年来,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有了长足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是继家庭联产承包制后我国农村的又一制度创新,其本质是市场农业多元主体结成的利益共同体,并以契约为纽带,通过“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利益分配机制使制度变迁的潜在收益得以实现。理论和实践都已充分证明,农业产业化经营对促进农业市场化进程、推动农业结构转型、提高农业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实现农业技术进步、稳定和增加农民收入、分散和规避风险等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但是,由于农业生产的特殊性,农产品市场的不完备性、产业化经营组织的不规范性、信息的不对称性,以及相关市场主体信用的缺失等,致使产业化经营不仅不能完全解决其风险问题,在某些方面甚至有所放大。基于此,本文拟针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进行深入讨论。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外部特征是包括种植、养殖、加工、流通服务在内的系列化、规模化经营,这有利于分散经营过程中的各种风险,增强农户抵抗风险的能力。然而,实施农业产业化不能消除风险,而是将风险外部化,即把农户单独承担的风险转化为联合体分担。为此,要分析特定农业产业化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因素、有关合作方风险承受能力、契约的合理性、经营者的素质等,这是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加强风险防范必须考虑的问题。目前,大多数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企业与农户之间处于一种松散型的联系之中,虽然“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利益分配机制是联系企业和农户的桥梁和纽带,但在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条件下,这一桥梁和纽带随时会受到因价格、供求等发生变化所带来的市场风险的冲击而中断,具体表现在企业与农户的合同契约关系缺乏约束机制,单方面毁约行为时有发生。一方面,龙头企业处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在产品紧俏时,尚能依照合同规定照价足量收购,在产品滞销时,就不惜弃合同规定于不顾,压级压价,甚至拒收,以转嫁风险。而农户由于分散经营,势单力薄,不得不屈从企业,无法保障自己的利益;另一方面,也有农户的“卖方毁约”现象,产品滞销时争相卖给企业,产品紧俏时,农户也会待价而沽,不管有无约定,谁出价高就卖给谁,造成企业的利益受损。在我国,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农产品商品化率低,农户数量庞大,经营规模小,农业仍处

论文目录:

1 引言

1.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1.5 研究的创新和难点

2 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的相关理论

2.1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及特征

2.1.1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内涵

2.1.2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特征

2.2 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缘起

2.2.1 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意义和作用

2.2.2 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的背景

2.2.3 农业产业化经营产生的条件

2.2.4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历程

2.2.5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现状

2.3 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

2.3.1 风险释义

2.3.2 商品契约组织成为主导形式的理论诠释

2.3.3 农业产业化经营不同组织类型的风险分析

2.3.4 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的分类

2.3.5 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的特征(庹国柱,2001)

2.3.6 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防范机制

3 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评估

3.1 风险评估的目的意义

3.2 农业产业化风险分析三维立体树模型

3.2.1 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的主体防范

3.2.2 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的社会分摊

3.2.3 农业产业化风险的政府防护

3.3 农业产业化风险评估模型

3.3.1 概括性定量评估

3.3.2 农业产业化风险投资的期望效应标准

3.4 产业化项目实施前风险模式评估

3.4.1 模糊综合评价法

3.4.2 专家意见评估法

3.5 经典德尔菲法案例分析

4 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防范的国际经验

4.1 发达国家的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防范政策

4.1.1 价格支持政策

4.1.2 出口补贴和进口限制政策

4.1.3 财税优惠政策

4.1.4 农业基本建设投入政策

4.1.5 扶持农业科技发展政策

4.1.6 运用立法手段保护农业和农民利益

4.2 发达国家的农业保险制度

4.2.1 实行低费率高补贴政策

4.2.2 建立政策性的农业保险机构

4.2.3 政府和社会共同联办的农作物保险集团

4.2.4 建立农业合作保险组织

4.2.5 国家立法实行强制性保险

4.3 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的风险防范作用

4.3.1 构建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农业生产机制

4.3.2 促进了农业经营方式的转换和生产率的提高

4.3.3 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和农产品的损耗

4.3.4 促进了农业资源的优化组合

4.4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风险防范作用

4.5 发达国家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防范的具体经验及启示

4.5.1 美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的政府调控

4.5.2 日本的“产、供、销一条龙”

5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不同市场条件的风险因素分析

5.1 农产品集贸市场的风险分析

5.1.1 农产品集贸市场的涵义

5.1.2 农产品集贸市场的特点

5.1.3 农产品集贸市场的风险分析

5.2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风险分析

5.2.1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涵义

5.2.2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功能

5.2.3 农产品批发市场的风险分析

5.3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风险分析

5.3.1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涵义

5.3.2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特征

5.3.3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功能

5.3.4 农产品期货市场的风险分析

5.4 农产品国际市场的风险分析

5.4.1 中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特点

5.4.2 农产品国际市场的风险分析

5.5 农业产业化经营市场风险量化分析

6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农业保险制度创新

6.1 农业保险制度与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防范

6.1.1 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概况

6.1.2 商业性农业保险难以持续发展的原因分析

6.1.3 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的防范

6.1.4 我国农业政策保险发展原则

6.1.5 我国农业政策保险组织模式选择

6.2 建立农地使用权保险制度

6.2.1 建立农地使用权保险的背景

6.2.2 建立农地使用权保险的意义

6.2.3 建立农地使用权保险的制度设计

7 强化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防范的政府职能

7.1 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防范中政府职能分析

7.1.1 角色定位

7.1.2 职能内容

7.2 强化政府在风险防范中的宏观调控手段

7.2.1 财政手段

7.2.2 金融手段

7.2.3 法律手段

7.2.4 行政手段

7.3 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防范的政策选择

7.3.1 建立价格保护制度

7.3.2 建立农产品储备体系和风险基金制度

7.3.3 建立农业政策性贷款制度

7.3.4 建立对农业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

7.3.5 加强对以耕地为中心的农业资源保护和管理

8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防范的具体建议

8.1 不断完善市场体系和制度

8.2 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

8.3 规范农业产业化经营运行机制

8.4 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规划制度

8.5 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监测预警机制

8.6 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信息发布制度

8.7 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社会服务体系

8.8 加强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管理

9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著作

发布时间: 2005-10-31

参考文献

  • [1].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绩效评价研究[D]. 王茜.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 [2].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制度研究[D]. 蔡志强.中国农业大学2004
  • [3].中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理论与实践[D]. 雷俊忠.西南财经大学2004
  • [4].长期土地承租合约下农业产业化及其绩效的经济学研究[D]. 沈雅琴.复旦大学2004
  • [5].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研究[D]. 杨启智.西南财经大学2005
  • [6].利用资本市场推动新疆农业产业化经营研究[D]. 李春玲.沈阳农业大学2002
  • [7].区域农业产业化非均一评价方法及实证研究[D]. 谢鹏扬.吉林大学2005
  • [8].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D]. 付学坤.四川大学2005
  • [9].洞庭湖区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D]. 周震虹.中南大学2005
  • [10].中国农业产业化的“四阶段”论[D]. 朱铁辉.中国农业科学院2006

标签:;  ;  ;  

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问题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