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

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

论文摘要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教师角色已不能满足课堂教学的发展要求,教师角色的“专业性”与“公共性”脱节问题日益突显,迫切需要通过重建教师“知识分子”角色来化解当前的教育危机。从新课改的社会价值、课程目标、教师专业发展三个方面来看,教师“知识分子”角色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教师新角色,新课程蕴含着鲜明的教师“知识分子”角色诉求。以教师专业性和公共性为视角,通过构建教师“知识分子”角色“双椎模型”分析框架,可以发现教师“知识分子”角色是以“反思性实践者”为基面构成的相互转化的角色群。其中,当前需要重视的是教师“知识分子”角色中具有公共性的教师人文关怀、教师启蒙和教师批判,尤其需要围绕教材、学生、环境等要素重点展现新课程课堂教学的教师“知识分子”形象。基于现代公共领域理论和儒家文化传统以及现实国情,可以探讨教师知识分子角色转化的思考方向和基本策略。从外部转化条件看,需要建立宽容的课堂教学环境,即在课程、环境、教师和学生彼此发生作用的同时,能够在社会文化关系范围内,允许和鼓励每个人按照自己的体验自由表达,不同意见通过理性交往得到疏通解决,达成动态平衡。除了外在环境的支持,还需发掘不同类型的教师主动向“知识分子”角色转化的内源动力。就师范生而言,转化的关键在于变革教师教育的培养范式,增强未来教师的“知识分子”公共意识,形成教师知识分子角色认知;在普通教师群体中,可以把“人文关怀”作为转化的主要内容,树立“宽容、利他”的教育情怀;优秀骨干教师通常拥有其他主体不具备的转化优势,应当把理性教学和批判的生活方式作为发展重点。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立论
  • 第一节 新课程突显教师角色转型的重要性
  • 一、教师角色转型的背景
  • (一) 经典角色的失效
  • (二) "社会代表"属性的质疑
  • (三) 专业身份的关注
  • 二、公共性危机与教师"知识分子"角色论题
  • (一) 公共性的危机
  • (二) 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的论题
  • 第二节 新课程蕴含教师"知识分子"角色诉求
  • 一、新课程社会价值取向的需要
  • (一) "自由平等公正"社会取向的需要
  • (二) "公民教育"取向的需要
  • 二、新课程的目标要求
  • (一) 学生发展的要求
  • (二) 课堂教学目标的要求
  • 三、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
  • (一) 纠正技术化倾向的需求
  • (二) 重建教师专业形象的需求
  • 第三节 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的研究基础
  • 一、国外教师与"知识分子"关系的研究进展
  • (一) "知识分子"定义的论争
  • (二) 教师"知识分子"属性的判断
  • (三) "知识分子"角色与课程的关系
  • 二、国内教师与"知识分子"关系的研究进展
  • (一) "知识分子"的内涵及相关概念
  • (二) 教师"知识分子"属性的判断
  • (三) "知识分子"主题研究的现状
  • 三、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设计与概念界定
  • (一) 研究设计
  • (二) 概念界定
  • 第二章 教师"知识分子"角色解读
  • 第一节 "知识分子"的构成维度分析
  • 一、中西"知识分子"构成维度的同与异
  • (一) 中西相同的构成维度
  • (二) 维度间关系的中西差异
  • 二、专业性、公共性的解析
  • (一) 专业性的消极与积极
  • (二) 公共性的内涵与时代特征
  • 第二节 "反思性实践者"的角色反思
  • 一、"反思性实践者"的专业性与公共性特征
  • (一) 三位一体的专业思维
  • (二) 教学自主的扩大
  • 二、反思性实践思想的特点
  • (一) 鲜明的技术理性批判
  • (二) 有限的社会性反思
  • 三、"反思性实践者"角色的局限与可能
  • (一) 前提性、有限性的局限
  • (二) 回归专业性、走向公共性的可能
  • 第三节 教师"知识分子"角色辨析
  • 一、"知识分子"角色的分析模型
  • (一) "反思性实践"基本要素
  • (二) "反思性实践"的指向
  • (三) "知识分子"角色"双椎模型"图
  • 二、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的内容
  • (一) 专业性的"知识分子"角色
  • (二) 公共性的"知识分子"角色
  • 第三章 教师"知识分子"角色表现
  • 第一节 公开性与利他性的培育者
  • 一、教师人文关怀
  • (一) 开放、利他的人文精神
  • (二) 教师人文关怀的内涵
  • 二、课堂生命的关爱
  • (一) "两纲教育"的经验
  • (二) 知识的阐释者也是生命的守护者
  • 三、课堂文化的开放
  • (一) 教材的开放
  • (二) 教学过程的开放
  • (三) 教学目标的开放
  • 第二节 交往规范的建立者
  • 一、教师启蒙
  • (一) 启蒙内涵的界定
  • (二) 教师启蒙的涵义
  • 二、课堂蒙蔽的祛除
  • (一) 教材蒙蔽的祛除
  • (二) 教师蒙蔽的祛除
  • 三、交往规范的建立
  • (一) 交往规范的原则
  • (二) 讨论规范的建立
  • 第三节 政治主体性的倡导者
  • 一、教师批判的内涵
  • (一) 教师专业领域
  • (二) 社会生活领域
  • 二、教师政治主体性的倡导者
  • (一) 教师的理论批判
  • (二) 课堂"公正与民主"的倡导
  • 三、公民政治主体性的倡导者
  • (一) 作为载体与资源的公民教育
  • (二) 社会生活批判的身份
  • 第四章 教师"知识分子"角色转化
  • 第一节 宽容的转化条件
  • 一、宽松多元的文化空间
  • (一) 哈贝马斯的观点与启示
  • (二) 儒家宽容教学的教师特点
  • 二、宽容课堂教学的建立
  • (一) 权利的结构
  • (二) 课堂表达的宽容
  • (三) 教学制度的宽容
  • 第二节 多元的转化主体
  • 一、转化主体多元性分析
  • (一) 多元主体的归因
  • (二) 多元主体的分类
  • 二、多元主体的转化
  • (一) 师范生的"知识分子"角色认知
  • (二) 普通教师的专业的爱
  • (三) 优秀骨干教师的重点转化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知识分子”到底是什么?[J]. 中国青年 2017(10)
    • [2].跟“知识分子”有关的一些关键词[J]. 中国青年 2017(11)
    • [3].“科学队长”: 给你“知识分子”的科学课[J]. 科学之友(上半月) 2018(10)
    • [4].东方文化格局中的知识人格——兼论现代“知识分子”的道德[J]. 山花 2013(21)
    • [5].知识分子画家[J]. 爱尚美术 2018(02)
    • [6].你是“知识分子”吗?[J]. 杂文月刊(文摘版) 2015(01)
    • [7].新课程呼唤教师的“知识分子”角色[J]. 科技信息 2013(24)
    • [8].中国“知识分子”语源学与文化学考察[J]. 齐鲁学刊 2009(05)
    • [9].乡村书写与知识分子精神的重建[J]. 文艺理论与批评 2018(01)
    • [10].话语的流变:从“智识阶级”到“知识分子”[J]. 湖北社会科学 2016(07)
    • [11].大“知识分子”[J]. 初中生世界 2013(Z2)
    • [12].大“知识分子”[J].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2013(03)
    • [13].葛兰西“知识分子”理论再认识[J]. 许昌学院学报 2016(01)
    • [14].今天,我们都是知识分子[J]. 中国西部 2010(Z7)
    • [15].“知识分子”概念再思考[J]. 党政干部学刊 2011(02)
    • [16].取消“知识分子”称谓有无必要?[J]. 廉政瞭望 2012(08)
    • [17].系统论视角下“知识分子”的科学含义[J]. 文化学刊 2014(02)
    • [18].当代中国知识分子研究的社会学转向:概念、成果与分析框架[J]. 社会学评论 2020(05)
    • [19].“知识分子”的样儿[J]. 中外文摘 2013(05)
    • [20].知识分子[J]. 杂文选刊(下旬版) 2011(01)
    • [21].如此的“知识分子”[J]. 杂文月刊(原创版) 2014(03)
    • [22].使命·价值——评《时代的中坚——我国现阶段的知识分子问题研究》[J].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 [23].“知识分子”人格结构探析[J]. 心理学探新 2009(03)
    • [24].公共“知识分子”语境下大学教师专业化的反思[J]. 煤炭高等教育 2010(01)
    • [25].俄罗斯文化中的“知识分子”概念辨[J]. 北方论丛 2009(01)
    • [26].从实践性知识的角度看教师的知识分子属性[J]. 全球教育展望 2010(01)
    • [27].“知识分子”:专业与超专业矛盾及其改善之道[J]. 探索与争鸣 2019(01)
    • [28].民国舆论界论“知识分子”——以中间派刊物为主要研究对象[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05)
    • [29].“师不必贤于弟子”[J]. 青年教师 2013(04)
    • [30].究竟该如何界定“知识分子”[J]. 人民论坛 2010(30)

    标签:;  ;  ;  ;  

    教师“知识分子”角色研究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背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