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油菜是世界上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是食用油的重要来源。菌核病是油菜中很流行的腐生性病害,它由核盘菌(Sclerotinia sclerotiorum)感染所致,它主要在油菜生长的成熟期发作,严重影响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已有的研究表明,目前暂没有发现抗菌核病的油菜品种,品种之间只有耐性的不同,油菜本身没有抗性的资源,这一局限成为了油菜抗菌核病育种的瓶颈。然而,转基因技术为油菜抗病育种带来了新的契机。针对油菜菌核病的发病特点,本研究采用了在油菜中衰老特异表达病程相关基因—几丁质酶编码基因CH5B和大麦草酸氧化酶HvOxOh,来提高油菜的抗病性。表达载体SAG12:CH5B、SAG12:HvOxOh和35S:CH5B被用来转化甘蓝型油菜品种Westar10,本实验研究了转化过程中影响转化的限制性因素,包括外植体苗龄大小、共培养时间、激素浓度和抗生素浓度。研究表明:4d苗龄的外植体最适合转化;共培养2d时间较为合适;4mg/L的6-BAP影响外植体的分化;500mg/L的羧苄青霉素限制外植体的生长。分别得到了13株转化SAG12:CH5B、5株转化SAG12:HvOxOh和14株转化35S:CH5B的转基因植株。对部分转基因植株进行了Southern杂交分析,结果证明外源基因已经插入到了转基因植株基因组中。RT-PCR和Northern杂交分析了外源基因在RNA水平上的表达,证实了外源基因在转化SAG12:CH5B和SAG12:HvOxOh的转基因植株中衰老时期特异表达。对几丁质酶活性和草酸氧化酶活性的分析结果表明外源基因的表达产物具有活性,同时具有在衰老时期特异表达的特性。对3种不同类型的转基因植株离体叶片进行了菌核病接种,接种受体分别为转化SAG12:CH5B和SAG12:HvOxOh的转基因植株的下部衰老叶片,转化35S:CH5B的转基因植株的幼嫩叶片,结果表明转基因植株在目前的接种胁迫条件下没有明显表现出对核盘菌抗性的增强。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 文献综述1.1 油菜菌核病研究1.2 转基因技术研究进展1.2.1 转基因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1.2.2 In planta转化1.3 抗病基因资源1.3.1 抗病基因1.3.2 植物防卫基因1.3.2.1 几丁质酶1.3.2.2 草酸氧化酶1.3.2.3 抗病协同作用1.4 拟南芥衰老特异性启动子SAG121.5 油菜转基因技术1.6 菌核病接种方法1.6.1 牙签活体接种法1.6.2 子囊孢子喷雾法1.6.3 菌丝体块接种1.6.4 菌丝体悬浮液法1.6.5 草酸毒素法1.6.6 离体叶片接种法2 研究目的和意义2.1 研究目的2.2 研究意义3 材料和方法3.1 实验材料3.1.1 植物材料3.1.2 转化载体3.1.3 实验试剂3.2 实验方法3.2.1 载体构建3.2.1.1 载体35S:CH5B的构建3.2.1.2 载体SAG12:CH5B的构建3.2.1.3 载体SAG12:HvOxOh的构建3.2.2 农杆菌介导的油菜遗传转化3.2.2.1 农杆菌的培养3.2.2.2 外植体的获得3.2.2.3 预培养3.2.2.4 共培养3.2.2.5 分化筛选培养3.2.2.6 生根培养与移栽3.2.3 转基因植株的分子鉴定3.2.3.1 PCR鉴定3.2.3.2 Southern杂交3.2.3.3 RT-PCR检测3.2.4 几丁质酶活性测定3.2.4.1 胶体几丁质的制备3.2.4.2 活性测定3.2.5 蛋白质浓度的测定3.2.6 草酸氧化酶活性的测定3.2.7 菌核病抗性试验4 结果和分析4.1 苗龄对愈伤诱导的影响4.2 共培养时间的确立4.3 6-BAP对外植体的影响4.4 CB浓度对芽伸长和生根的影响4.5 分子鉴定结果4.5.1 PCR扩增4.5.2 Southern杂交4.5.3 RT-PCR检测4.5.4 Northern杂交4.6 几丁质酶活性4.7 草酸氧化酶活性4.8 核盘菌接种5 讨论5.1 油菜转基因技术5.1.2 共培养时间5.1.3 激素浓度5.1.4 抗生素浓度5.1.5 转化效率5.2 SAG12启动子5.3 外源基因与抗病性6 展望图版图版说明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油菜论文; 核盘菌论文; 几丁质酶论文; 草酸氧化酶论文; 衰老特异表达论文;
转基因油菜衰老特异性表达病程相关基因CH5B和HvOxOh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