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若干问题探讨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法律
作者: 施建华
导师: 陈康华
关键词: 损害赔偿,归责原则,责任主体,过失相抵
文献来源: 华东政法学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是指因机动车辆发生交通事故造成人身或财产损失时应承担的民事责任。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需要研究的问题非常多,但笔者结合司法实践中经常遇到的情形,对其中的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责任主体及过失相抵的适用进行探讨和研究。在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方面,大陆法系国家大都通过制定机动车损害赔偿的特别法来对机动车交通事故法律关系进行调整,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的归责原则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英美法系主张采用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但有发达的社会保险制度作为其配套的保障。我国的民法通则对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采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但自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道路交通事故处理办法实施以后,对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适用了过错责任原则的归责原则,导致司法实务的处理实际上已抛弃了上位法规定的无过错责任原则,而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来处理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甚至于出现了行人负全责、机动车驾驶人不负责的地方性规定,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直至道路交通法的实施才纠正了上述不妥的做法。根据危险责任思想、报偿责任理论和损失分担理论,对具有高度危险性的机动车造成的损害赔偿应当采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归责原则,这也符合民法保护弱者、保障人权和公正正义的理念。在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确定方面,应以运行支配和运行利益的二元说作为判定赔偿责任主体的基准。对于若干具体情形下的责任主体,还是应以二元说进行界定,例如保有者自己驾驶、雇员驾驶、擅自驾驶、挂靠、出借出租场合,保有人应作为损害赔偿责任的主体,由其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但在盗窃驾驶、修理、出质、附所有权保留的分期付款买卖和买卖未过户的场合,保有者不承担责任,应由车辆的实际控制者、使用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过失相抵制度是指加害人依法承担损害赔偿责任的前提下,如果受害人对于损害的发生或扩大也有过失,可以减轻加害人的赔偿责任的一种法律制度。在机动车损害赔偿采无过错原则情形下可以适用过失相抵制度,将优者危险负担原则适用于过失相抵中具有公平合理性,适用过失相抵的受害人的损害范围应只限于消极损害和精神损害抚慰金。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一、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
(一) 归责原则和归责原则体系概述
(二)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
1、国外关于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立法
2、我国关于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归责原则的立法
3、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实行无过错责任原则的合理性
(三) 免责事由
二、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
(一) 国外关于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确定的基本准则
(二) 我国关于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确定的基本准则
(三)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的若干情形研究
1、所有人自己驾驶或雇员驾驶下的责任主体
2、盗窃驾驶下的责任主体
3、擅自驾驶情形下的责任主体
4、出租、出借场合下的责任主体
5、机动车在修理、出质情形下的责任主体
6、挂靠情形下的责任主体
7、附所有权保留的分期付款买卖下的责任主体
8、车辆买卖未过户情形下的责任主体
三、过失相抵的适用
(一) 过失相抵的概念和中外法律规定
(二) 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无过错责任的归责原则与过失相抵
(三) 过失相抵的构成要件和适用范围
(四) 过失相抵和优者危险负担原则、优先通行权规则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发布时间: 2007-10-26
参考文献
- [1].机动车致人损害赔偿责任研究[D]. 吕军尚.郑州大学2005
- [2].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制度分析及司法实务问题研究[D]. 李妮.华东政法学院2007
- [3].论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损害赔偿责任[D]. 胡哲锋.浙江师范大学2006
- [4].论机动车损害赔偿责任主体[D]. 刘志峰.华东政法学院2005
- [5].不动产登记损害赔偿责任研究[D]. 郑蓉辉.青岛大学2017
- [6].共同饮酒致人损害赔偿责任案例研究[D]. 孙辉.湖南大学2018
- [7].日本核燃料运输中核营运人损害赔偿责任研究[D]. 冯慧玲.辽宁大学2018
- [8].第三人惊吓损害赔偿责任研究[D]. 王真真.云南师范大学2018
- [9].车辆挂靠损害赔偿责任研究[D]. 弓娜.兰州大学2018
- [10].网约车乘客损害赔偿责任研究[D]. 康金玲.黑龙江大学2018
相关论文
- [1].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若干法律问题研究[D]. 宋辉.四川大学2006
- [2].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研究[D]. 许天萍.厦门大学2006
- [3].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制度研究[D]. 温郸冰.西南交通大学2007
- [4].论机动车方与非机动车方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的法律责任[D]. 顾亚安.华东政法学院2005
- [5].试论我国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D]. 许斌.华东政法学院2005
- [6].道路交通事故民事责任问题研究[D]. 钟一淳.华东政法学院2005
- [7].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研究[D]. 钱锋.华东政法学院2006
- [8].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研究[D]. 姜长安.华东政法学院2006
- [9].机动车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主体认定[D]. 牟建川.西南政法大学2007
- [10].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制度探讨[D]. 张明远.延边大学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