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课题通过田间栽培试验,研究了半夏播前催芽、薄膜覆盖、播种量、施肥水平、采收时期、以及玉米密度对半夏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催芽并覆盖地膜的栽培方式可大幅度提高半夏产量(增产约30%);最合理的用种量为120 kg/667m2;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半夏产量显著提高,当每667m2施肥水平达到N、P2O5、K2O分别为52.74 kg、16.70 kg、28.72 kg时,半夏产量最高,增产效果最好(比不施肥处理增产50%以上);当地半夏适宜的采收期在9月中下旬至10月上旬;增加玉米密度虽然能够增产,但增产效果不明显。研究得出,在催芽、盖膜、催芽盖膜、用种量、施肥水平、采收期和玉米间作密度7个试验因子中,对半夏产量有明显影响的因素主要是施肥水平和播种量,但是在产量、投入产出比和经济效益同时兼顾的条件下,半夏播种量以每667 m2播种120 kg为宜,在半夏的一个生育过程中,以每667 m2施用氮肥、磷肥、钾肥的总量分别为52.74 kg、16.70 kg、28.72 kg为宜。播种量对半夏产量的影响大于施肥水平。在本实验的基础上总结相关资料,提出半夏间作玉米的高产栽培技术要点为:选择肥沃、疏松、保水保肥能力较强的土壤,冬翻20-25 cm;播种前用5%的草木灰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浸种消毒2小时,捞出晾干后移入大棚内或用火坑、电炕催芽15-20天,温度宜控制在20-25℃;盖膜前要先浇足水,保证土壤湿润,盖膜要做到紧、平、严;整地时每667 m3施2000 kg腐熟厩肥、25 kg钙镁磷肥和25 kg硫酸钾作为基肥。齐苗和第一次、第二次倒苗之后各追施一次肥料,每次追肥以每667 m2用20 kg油饼兑500 kg人粪尿追施为宜。半夏的整个生育过程中氮肥、磷肥、钾肥的施用量分别控制在N为52.74、P2O5为16.79、K2O为28.72 kg为宜;播种量应掌握在120 kg/667 m2,玉米密度以40 cm×50 cm的株行距为宜;松土、培土宜进行3次,分别在苗齐和第1次、第2次倒苗后,先施追肥再培土。松土时用小锄头在畦面上浅锄5-8 cm(以不超过播种深度为宜),松土后从畦沟内取碎土均匀撒于畦面,厚约1.5厘米左右;及时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土壤含水量以28-40%为宜,若土壤含水量过高,要及时排水;病虫害防治要做到早发现、早处理、措施得当;采收的最佳时期为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苗枯后及时采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