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思路

浅谈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思路

王英波大连市轻工业学校计算机科11600

摘要随着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多,很多高等院校、高职高专以及中职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专业,成为社会所需计算机专业人才的主要来源。大部分中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不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合适的工作岗位,专业对口率约为10%左右。我们不得不探讨了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与课程设置的内容问题,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的定位。职业学校培养什么样人才。

关键词课程设置教学的定位

一、中职学校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考

从生源来看我学校招收的大都是普高的淘汰者,生源总体素质大大下降,学习基础差,纪律性差,自觉性差。从教学设施上。硬件设备机房设备老化,数量也不够,微机组装实验室、备型号陈旧,与市场上流行的款式差距较大,学生在机房上根本上不了网,网速度太慢。从师资上看目前我校中职教师都是应届大学毕业生,教师的动手操作能力相对较低。教学模式比较单一。因此,我们认为目前在中职学校中大多数计算机专业教学已和社会需求脱节,必须根据市场及行业特点进行修正,加强适销对路的专业技能培养,改变单一的结构,朝专门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

二、教学的定位教学目标可确定以下几个培养方向:

1.办公自动化:培养办公自动化管理和操作技术人员。数字录入数字处理人员

2.网页制作:设置以Dreamweaver,Flash,JavaScript,Access为主的课程,培养能从事网页设计的人才。计算机网络:以学习网络操作系统为主,培养计算机网络管理员。

3.多媒体技术:培养能从事计算机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电影电视等多媒体制作的人才。平面图像处理:培养能从事、算机图形图像处理、广告设计的人才。

4.计算机组装与维修模块主要可从事于计算机组装、维修与计算机相关的行业。具备计算机硬件选购组装、软件安装使用和计算机软硬件维护维修的能力,力求培养学生适应计算机维修工的实际岗位故障调查、诊断和处理、部件维护。

三、实施的策略

以就业为导向,能力培养为本位,实行教学改革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也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更是落实课程改革思想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要编制校本教材以适应当前需求。通过课程开发,建立职教课程体系改进和更新的机制,使课程开发成为职教发展的发动机。学校要有特色,专业要有特色,课程也要有特色。特色正是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的创新中形成的,进行课程建设就是要在继承传统优势的同时开拓创新。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扩大选修课的覆盖面。加强校园网资源库的建设,通过自编、购买、增加链接、合作开发、交流等形式,增加资源,使网络资源在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校园网是衡量一个学校信息技术水平和现代化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是学校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经之路。校园网的重要作用一是对外宣传,展示学校风貌,增强学校知名度;二是对内信息交流、经验分享、信息发布、网上办公、工作协同、教育研讨、远程教育、虚拟社区、学生能力的培养以及科学管理等万面应用。因此,校园网建设不仅是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规划和设计好校园网是关系学校前途的大事。

.改革现行管理制度,建立有利于产学研合作的运行机制校企合作共同制定订单人才培养方案,开发特色教材。订单协议签订后,校企双方执行层深度合作,共同研究制定包括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课程体系与教学计划,课程标准与课程内容等,并根据企业实际生产情况,合作开发工学结合、理论与实践教学为一体、能力培养和职业资格鉴定相统一的特色教材。

要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实习单位的积极性,还要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顶岗实习工作科学开展,让高职毕业生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就业竞争力,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要加强校企合作、提高实习单位的积极性,还要深化教学改革、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顶岗实习工作科学开展,让高职毕业生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就业竞争力,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校企合作要交替进行,就是指把学生整个学习过程划分为在校学习和在企业工作交替进行的两部分教育形式。它是在不突破现有学制的前提下,进行学习与工作实践的交替循环,不影响正常的教学计划和课堂学习,而且也能使学生的工作实践顺利进行。同时生产实习环节基本统一安排,分散进行,双向选择,灵活多样。主要是按照每个生产实践环节的要求,由学生自主联系实践单位,只要能满足工学结合教育教学的要求即可,学生生产实习期间学校组织专业教师进行巡查,与合作单位进行沟通,了解学习生产实习情况。

顶岗实习开展的前提是学生已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学校规定的课程学习中成绩合格,具备了进行更高层次学习的基础。顶岗前的课程学习直接关系顶岗实习的效果,没有专业知识技能的支撑,不能正确认识岗位的要求,没有相关岗位职责的认知,就不可能具有胜任岗位的能力,也不可能达到实习的效果。学校要保证顶岗实习的有效性和高质量,就必须从顶岗前的教育入手,构建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把实践教学贯穿到日常教学活动中。

探索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

考核评价要以就业为导向,以操作能力为核心,把考核放在每节课、每项活动的教学实施中。实践证明,坚持考核评价过程化,能准确把握学生每节课的表现和每次作业或活动作品的完成情况,客观地评价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在这种考核形式的导向下,每一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争取时间上机实践,参与到每一项实践活动中来,为学生学习计算机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对计算机实践性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师资队伍培养问题

鼓励和指导教师进行校内计算机应用课题的开发和研究,通过“项目开发”等活动,促进理论教师得到实践锻炼,由单一教学型向“一专多能”型人才转变。多组织教师到企业进行相关的开发或管理工作,让教师掌握实用的技术技能。这样教师在以后的教学中可以结合具体社会实践工作经验,更加生动、深入、透彻地讲授计算机专业知识。请专业人士来做报告——在企业单位直接参与设计的专家,即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熟练的专业动手能力,对市场行情也非常了解。所以请专家来校讲座,应该会受益匪浅。

总之,中职校计算机课程的教学改革是以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具有专门技能的人才为目标的。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只有注重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中职学生的个人素质和就业竞争能力。只要这样,中职校计算机教学改革就一定能取得丰硕的成果,同时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李寅虎等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设置现状及改革思路《河北软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1)

【2】关悦娜浅谈如何加强中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广东教育》职教版2012年第4期

标签:;  ;  ;  

浅谈我校计算机专业课程设置改革思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