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管电泳在酶联免疫分析及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检测中的应用

毛细管电泳在酶联免疫分析及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检测中的应用

论文摘要

毛细管电泳技术自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之后,已逐渐成为分析分离检测的重要手段,本文分五章来介绍毛细管电泳在酶联免疫分析及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检测中的应用。第一章对毛细管电泳(CE)的基本原理、分离模式、检测技术等进行了介绍,列举了毛细管技术的应用进展及前景展望;对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进行了介绍。详细介绍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免疫分析及在分析糖类物质中的应用。提出课题并加以简略说明。第二章在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应用OPD-H2O2-HRP间接测定HRP含量的体系,提出了一系列装置改进的措施。用一种简单可靠的联用检测接口,解决了以往铂微电极与毛细管对接耗时长、对接不准确等问题;将样品池与缓冲溶液池装入自制的密闭有机玻璃仪器中,提高实验的耐候性及抗干扰能力。提高样品池高度,解决了样品池与底物之间的高度差的问题;使用自制的聚乙烯醇涂层管,节约成本,提高检测效果。第三章采用毛细管区带电泳电化学检测(CZE-ED)方式分别检测并分离了D-半乳糖、乳糖、蔗糖、葡萄糖、阿拉伯糖。要用循环伏安法确定五种糖标准物的检测电位为+0.7V;并分别考察了电泳缓冲液浓度、分离电压和进样时间对D-半乳糖、乳糖、葡萄糖、蔗糖、阿拉伯糖的电泳迁移行为的影响,最后确定铜圆盘电极为工作电极,工作电极电位为0.7V(VS.饱和甘汞电极),电泳介质为0.1mol·L-1NaOH,分离电压为15kV,进样电压为15kV,进样时间为10s。在此条件下,五种糖能够较好的检测并分离。第四章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纯化了当归及党参中的多糖,所提取的多糖干燥后,用1 mol·L-1硫酸在100℃水浴中将其水解。随后,建立了快速测定当归及党参多糖中单糖组成的高效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方法。在第二章的优化条件下,分别考察了混合样品中五种糖的迁移时间并测定了当归及党参多糖的单糖组分。当归水解样品中检测到三种糖,通过标准加入法及与五种糖标准混合样的电泳谱图中的迁移时间作比较,确定这三种单糖分别为乳糖、蔗糖、阿拉伯糖;党参水解样品中检测到三种糖,通过标准加入法及与五种糖标准混合样的电泳谱图中的迁移时间作比较,确定这三种单糖分别为乳糖、D-半乳糖、蔗糖。建立了一种快速检测中草药中糖组分含量的方法。第五章建立了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分离和测定蛇床子及其制剂中3种香豆素类活性组分的方法。系统考察了缓冲溶液中背景电解质pH、表面活性剂浓度、有机改性剂种类和浓度对分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缓冲液浓度为10mmol·L-1、缓冲液pH为10.5、SDS浓度为20 mmol·L-1、甲醇浓度为10%时的优化条件下,蛇床子及其制剂中3种香豆素类活性组分得到基线分离,且方法具有较好的重现性。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毛细管电泳技术的方法和应用
  • 1.1.1 毛细管电泳的基本原理
  • 1.1.2 毛细管电泳的历史发展历程
  • 1.1.3 毛细管电泳的分离模式
  • 1.1.4 毛细管电泳的进样技术
  • 1.1.5 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
  • 1.1.5.1 紫外检测器
  • 1.1.5.2 质谱检测器
  • 1.1.5.3 电化学检测器
  • 1.1.5.4 化学发光检测器
  • 1.1.5.5 荧光检测器
  • 1.1.6 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的特点
  • 1.1.7 毛细管电泳应用进展
  • 1.1.7.1 糖及缀和物的分析
  • 1.1.7.2 手性分离
  • 1.1.7.3 蛋白质分析
  • 1.1.7.4 DNA及碎片分析
  • 1.1.7.5 小离子与细胞分析
  • 1.1.8 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前景展望
  • 1.2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技术
  • 1.2.1 电化学检测方式
  • 1.2.1.1 离柱检测方式
  • 1.2.1.2 柱端检测方式
  • 1.2.2 安培检测电极形式
  • 1.2.2.1 柱圆盘电极
  • 1.2.2.2 集成在柱电极
  • 1.2.2.3 双电极
  • 1.2.2.4 阵列电极
  • 1.3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免疫分析
  • 1.3.1 免疫分析技术
  • 1.3.2 电化学酶联免疫分析
  • 1.3.2.1 电化学分析测定方法
  • 1.3.2.2 电化学免疫分析标记物
  • 1.3.2.3 酶联免疫分析
  • 1.3.3 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
  • 1.3.4 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的综合应用展望
  • 1.4 毛细管电泳在糖类分析中的应用
  • 1.5 毛细管电泳对香豆素类天然产物的分析研究
  • 1.6 本实验主要内容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毛细管电泳电化学检测酶联免疫分析装置的改进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与试剂
  • 2.2.1.1 仪器装置
  • 2.2.1.2 主要试剂
  • 2.2.2 实验方法
  • 2.2.2.1 铂微工作电极的制备
  • 2.2.2.2 酶促产物纯品制备
  • 2.2.2.3 实验步骤
  • 2.2.3 装置改进
  • 2.2.3.1 自制一维电极调节器装置
  • 2.2.3.2 样品池及进样系统的改进
  • 2.2.3.3 自制聚乙烯醇涂层的石英毛细管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DAP的电化学行为
  • 2.3.2 熔融石英管涂层前后的效果比较
  • 2.3.3 进样装置的改进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 2.3.3.1 电动进样与重力进样出峰效果的比较
  • 2.3.3.2 进样池与缓冲液池加密闭容器前后的比较
  • 2.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D-半乳糖、乳糖、蔗糖、葡萄糖、阿拉伯糖的毛细管区带电泳电化学检测与分离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仪器与试剂
  • 3.2.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检测五种糖时毛细管内径的选择
  • 3.3.2 检测电位的选择
  • 3.3.3 运行缓冲溶液浓度的选择
  • 3.3.4 分离电压和进样时间的选择
  • 3.3.5 五个标准样品的迁移时间和混合标准样品的迁移时间
  • 3.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当归及党参多糖的提取及单糖组分的CE-ED分离分析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仪器与试剂
  • 4.2.1.1 仪器装置
  • 4.2.1.2 主要试剂
  • 4.2.2 实验方法
  • 4.2.2.1 多糖样品的制备
  • 4.2.2.2 多糖的水解
  • 4.2.3 实验步骤
  • 4.3 结果与讨论
  • 4.3.1 五个标准样品的迁移时间和混合标准样品的迁移时间
  • 4.3.2 检测电位的选择
  • 4.3.2.1 当归多糖水解样品的测定
  • 4.3.2.2 党参多糖水解样品的测定
  • 4.4 小结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毛细管电泳测定蛇床子及其制剂中香豆素类成份的含量
  • 5.1 引言
  • 5.2 实验部分
  • 5.2.1 仪器与试剂
  • 5.2.2 缓沖液与样品溶液配制
  • 5.2.3 蛇床子及其制剂提取液的制备
  • 5.2.4 电泳条件
  • 5.3 结果与讨论
  • 5.3.1 缓沖溶液pH对分离的影响
  • 5.3.2 表面活性剂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 5.3.3 缓冲溶液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 5.3.4 有机添加剂种类及浓度对分离的影响
  • 5.3.5 含量方法学研究
  • 5.3.5.1 线性范围
  • 5.3.5.2 最低检出浓度的测定
  • 5.3.5.3 系统稳定性测试
  • 5.3.5.4 回收率的测定
  • 5.3.6 药材提取液中香豆素类化合物的含量测定
  • 5.4 小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符号与缩写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的携带污染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13)
    • [2].影响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加样系统精密性的因素[J]. 医疗装备 2019(13)
    • [3].拟除虫菊酯类农药半抗原合成及酶联免疫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13(05)
    • [4].关于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加样携带污染的探讨[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1(16)
    • [5].农药残留的酶联免疫分析检测技术研究[J]. 农家参谋 2017(08)
    • [6].酶联免疫分析技术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J]. 食品安全导刊 2017(24)
    • [7].tecan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故障一例[J]. 医疗装备 2010(02)
    • [8].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最佳操作模式探讨[J]. 医疗卫生装备 2008(05)
    • [9].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携带污染分析及解决[J]. 心理月刊 2018(08)
    • [10].酶联免疫分析技术在杀菌剂残留检测中的应用[J]. 浙江农业科学 2009(03)
    • [11].农药残留的酶联免疫分析检测技术研究[J]. 农业与技术 2017(24)
    • [12].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与手工酶联免疫法的检测结果比较[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6(10)
    • [13].全自动荧光磁微粒酶联免疫分析仪使用中应注意的几点要素[J]. 实用医技杂志 2012(07)
    • [14].酶联免疫分析检测乙型肝炎e抗原的空白限、检出限及定量限的建立与评价[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18)
    • [15].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检测乙肝核心抗体的加样质量控制[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16)
    • [16].瑞士Hamilton FAME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系统使用中的常见故障及处理[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20)
    • [17].FAME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系统吐板原因分析[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2(23)
    • [18].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与手工酶联免疫法的检测结果比较[J]. 医疗装备 2018(10)
    • [19].除草剂酶联免疫吸附测定研究进展[J]. 杂草科学 2008(03)
    • [20].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检测甲型肝炎病毒IgM抗体的性能验证[J].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20(01)
    • [21].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与手工酶联免疫法检测结果的一致性[J]. 医疗装备 2019(06)
    • [22].高精度小型酶联免疫分析仪微量进样系统设计[J]. 工程设计学报 2018(05)
    • [23].肉及肉制品中莱克多巴胺的ELISA检测方法的建立[J]. 肉类研究 2011(10)
    • [24].不同温育模式对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仪检测结果的影响[J]. 临床检验杂志 2015(09)
    • [25].斑点酶联免疫分析仪校准用模拟斑点标准物质[J]. 上海计量测试 2020(04)
    • [26].微粒子酶联免疫分析技术检测乙肝两对半的表现模式分析[J]. 现代医院 2014(03)
    • [27].两种不同方法在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的应用[J]. 实用医技杂志 2015(12)
    • [28].HRP-H_2O_2-OPDA化学发光酶联免疫分析检测马铃薯重花叶病毒[J]. 食品安全导刊 2017(27)
    • [29].浅析全自动酶联免疫分析系统的发展趋势[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1(14)
    • [30].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与手工操作方法的应用比较[J]. 临床血液学杂志(输血与检验版) 2012(04)

    标签:;  ;  ;  ;  ;  ;  

    毛细管电泳在酶联免疫分析及天然产物有效成分检测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