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频率电针对脑出血大鼠神经生长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不同频率电针对脑出血大鼠神经生长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简称ICH)模型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um growth factor,VEGF)的变化规律及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对它们的影响。方法:3月龄SD雄性大鼠232只,体重250-300g,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简称空白组)8只,假手术组56只,ICH模型组(简称模型组)56只,ICH+电针低频组(简称低频组)56只,ICH+电针高频组(简称高频组)56只。后4组再随机分6小时(hour,h)24h组、72h组、1w(week,w)组、2w组、3w组和4w组,每组各8只。模型组与针刺组采用脑立体定位仪向SD大鼠右侧脑尾状核注入0.6U(0.2U/μl)胶原酶Ⅶ建立ICH模型;假手术组向脑内注入3μl的生理盐水;空白组不手术。空白组、假手术组与模型组均不予治疗;针刺取大鼠大椎、风府、水沟穴,针刺后大椎与风府二穴接华佗牌电针仪,电针低频组采用频率2赫兹(hertz,Hz),波宽0.175毫秒(millisecond,ms),电流强度为1毫安(milliampere,mA)、电压1伏(volt,V)的电针参数;电针高频组采用频率100 Hz,波宽0.175ms,电流强度为1mA、电压1V的电针参数,每次电针刺激30分钟(minute,min),每日1次。运用行为学、免疫组化学及病理学等方法,观察ICH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deficit score,NDS)、NGF、VEGF在不同时点的变化规律及针刺对以上指标的影响。结果1.不同频率电针均能改善ICH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实验发现,模型组6h即出现神经功能缺损,24h达到高峰,72h开始恢复,至1w时明显改善,2w基本恢复,3w后缺损评分为0分。组内比较显示,24h缺损评分较72h、1w、2w、3w、4w显著升高(P<0.01),即在24h时神经功能缺损最严重。电针低频组与高频组6h时神经功能缺损最严重,在24h时神经功能即开始出现恢复的趋势,即神经功能恢复较模型组早。组间比较也显示,低频组和高频组在24h、72h和1w时的神经功能缺损均较模型组相应减轻,即两个电针组的神经功能恢复早且神经功能缺损较轻。病死率方面:模型组病死率为21.43%,低频组为10.71%,高频组为12.50%,采用x2检验显示,与模型组比较,低频组与高频组三组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2.ICH模型大鼠脑组织病理学变化光镜下可见模型组6h弥漫出血,神经细胞大面积损伤,组织溶解,细胞间隙出现大小不等的空泡;24h血肿红细胞溶解,血肿周围可见裂解的细胞核以及胞浆嗜酸性的神经元,血肿周围可见大量的肿胀细胞,细胞外和血管周围水肿突出。血肿边缘可见大量成团的中性粒细胞浸润,脓肿形成;72h血肿中心区可见红细胞开始吸收,组织水肿和细胞间隙空化最为明显,血肿周围出现泡沫细胞,胶质细胞增生,中性粒细胞弥漫散在;1w时血肿明显吸收,水肿较前明显消退,细胞肿胀减轻,血肿周围存在大量的泡沫细胞,呈慢性炎症及纤维结缔组织增生,2w后血肿基本吸收,无明显水肿,血肿周围呈慢性炎症和纤维结缔组织增生。电针低频组和高频组较模型组细胞形态排列规整,72h时水肿程度较ICH模型组减轻,神经细胞损伤程度较模型组轻,1w时脑水肿基本消失。3.不同频率电针对ICH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NGF蛋白的影响免疫组化显示:空白组有淡黄色NGF蛋白阳性细胞表达。模型组从6h至1w时NGF蛋白一直处于低表达,见少量淡染的NGF蛋白表达,2w后开始表达增加,血肿周围组织见黄色深染的NGF蛋白阳性神经细胞表达,至4w仍为高表达。统计学分析显示,模型组6h至1w时NGF蛋白表达较低,2w后表达开始增加,4w时仍为高表达。组内比较显示,模型组6h、24h、72h、1w时的NGF蛋白表达显著低于2w、3w、4w时的表达(P<0.01),2w时的表达显著低于4w时的表达,显示,随着ICH的恢复,NGF蛋白的表达增加,以2w以后表达增加明显。假手术组、低频组和高频组NGF蛋白的表达趋势与模型组的相同。组间比较显示,假手术组6h~72h,模型组6h、24h、1w,低频组与高频组24h~1w时的NGF蛋白表达均显著低于空白组的表达(P<0.05或0.01),而假手术组3w、4w,模型组、低频组和高频组2w、3w、4w时的NGF蛋白表达则均显著高于空白组的表达(P<0.05或0.01)。模型组2w、低频组和高频组2w、3w、4w时的NGF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点的NGF蛋白表达(P<0.01)。与模型组比较,低频组和高频组6h、3w、4w的NGF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相应时间点的表达(P<0.01)。低频组与高频组比较发现,高频组2w和4w时NGF蛋白表达显著高于低频组(P<0.05或0.01)。结果提示,ICH后随着时间的推移,NGF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多,低频与高频电针均能够提高血肿周围NGF蛋白的表达,以2w以后表达增加明显。高频率电针和低频率电针之间的比较发现,高频率电针在提高NGF蛋白方面较低频率电针更具有优势。4.不同频率电针对ICH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VEGF蛋白的影响免疫组化显示:空白组有淡黄色VEGF蛋白阳性细胞表达。模型组从24h至4w血肿周围组织见多量黄色深染的VEGF蛋白阳性神经细胞表达(见图60-89)。统计学分析显示,模型组24h起开始出现VEGF蛋白的高表达,并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一直至4w时仍为高表达。组内比较显示,模型组6h显著低于72h、1w、2w、3w、4w时的VEGF蛋白表达(P<0.05或0.01),提示随着时间的推移,VEGF蛋白的表达逐渐增加。假手术组、低频组和高频组VEGF蛋白的表达趋势与模型组的相同。组间比较显示,假手术组、低频组和高频组24h~4w,模型组72h~4w时的VEGF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空白组的表达(P<0.05或0.01)。模型组2w、3w,低频组72h~3w和高频组1w~3w时的VEGF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假手术组相应时间点的VEGF蛋白表达(P<0.05或0.01)。低频组24h和72h VEGF蛋白的表达均显著高于模型组相应时间点的表达(P<0.01)。高频组和模型组VEGF蛋白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低频组与高频组VEGF蛋白的表达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VEGF蛋白的表达在ICH后24h起逐渐增高,低频电针在ICH急性期能够提高VEGF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而高频电针组VEGF蛋白的表达与模型组的VEGF蛋白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低频电针在ICH急性期提高VEGF蛋白的表达,一方面有可能增加通过血管通透性,破坏血脑屏障,促进脑水肿,进而加重脑损伤;另一方面,有可能通过神经营养作用,在新血管形成之前对神经系统起着直接保护作用,避免皮质神经元遭受低氧和糖缺失的损害,延长细胞的存活时间。5.不同频率电针对ICH血肿周围脑组织VEGFmRNA的影响免疫组化显示:空白组有黄色VEGFmRNA表达。模型组、低频组和高频组6h均可见黄色VEGFmRNA表达,以后时间点VEGFmRNA的表达减少,染色较淡。统计学结果显示,空白组有一定量的VEGFmRNA阳性表达,假手术组各时间点均有一定量的VEGFmRNA阳性表达,各时间点VEGFmRNA的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模型组24h以后的表达降低,6h时VEGFmRNA阳性表达显著高于其它时间点的表达(P<0.05或0.01),其余时间点之间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低频组VEGFmRNA阳性表达在各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频组6hVEGFmRNA阳性表达显著高于24h、1w、2w和3w的表达(P<0.05或0.01),其余时间点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显示:假手术组6h、1w~4w,模型组24h、1w~4w,高频组24h、1w~3w时VEGFmRNA表达均较空白组显著减少(P<0.05或0.01)。低频组各时间点VEGFmRNA的表达与空白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频组在1w、2w、3w时VEGFmRNA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相应时间点的表达(P<0.05或0.01)。低频组与高频组之间VEGFmRNA阳性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从结果看,VEGF蛋白与VEGF mRNA的表达并不一致,模型组24h起开始出现VEGF蛋白的表达,并随着时间的推移,VEGF蛋白的表达逐渐升高,一直至4w时仍为高表达。而VEGFmRNA从24h开始出现降低,到4w一直为低表达。电针低频组和高频组对VEGFmRNA的表达均没有显著的升高或降低,只是表现在低频电针能够抑制ICH后VEGFmRNA的低水平表达,且在1w、2w、3w时VEGFmRNA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相应时间点的表达。而高频电针仅在3w时VEGFmRNA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模型组3w时的表达。结论:ICH后随着时间的推移,NGF蛋白与VEGF蛋白的表达均增加,而VEGFmRNA的表达则降低。低频和高频电针均能够提高血肿周围NGF蛋白的表达,以2w以后表达增加,且以高频率电针在提高NGF蛋白方面较低频率电针更具有优势。而低频电针则能够增加VEGF蛋白的表达,维持VEGFmRNA的表达水平,在目前VEGF在ICH急性期尚存在争议的情况下,且对NGF蛋白的提高不如高频电针,因此建议取高频电针进行治疗。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文献研究
  • 第一节 中国传统医学对脑出血的认识
  • 1 中国传统医学对出血中风病名认识的沿革
  • 2 中国传统医学对中风病因病机认识的发展
  • 3 中国传统医学中关于针灸中风病的记载
  • 第二节 现代医学对脑出血的认识
  • 1 ICH的流行病学
  • 2 ICH的危险因素
  • 3 ICH的病理生理学
  • 4 ICH的临床表现和诊断
  • 5 ICH预后的预测因素
  • 第三节 脑出血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 1. 手术治疗
  • 2. 内科治疗
  • 3 中医药治疗
  • 第四节 针灸治疗脑出血的研究进展
  • 1 针灸治疗 ICH的临床研究
  • 2 针灸治疗 ICH的基础研究
  • 第五节 NGF与VEGF在脑出血中的研究进展
  • 1 NGF在脑出血中的作用
  • 2 VEGF在ICH中的作用
  • 第二章 实验研究
  • 第一节 概述
  • 1 脑出血模型的选择
  • 2 针刺取穴
  • 3 电针不同参数的选择
  • 第二节 实验设计
  • 1. 研究目的
  • 2. 材料与方法
  • 3 治疗方法
  • 4 指标检测
  • 5 结果观察
  • 6 数据统计
  • 第三节 不同频率电针对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四节 不同频率电针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五节 不同频率电针对脑出血模型大鼠血肿周围脑组织
  • 1 材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第三章 结论
  • 1 文献研究
  • 2 实验结果
  • 3 本研究的创新性
  • 4 展望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一: 英文缩写词表(Abbreviations)
  • 附录二: 图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抑郁模型大鼠海马与脑血管变化的动态研究[J]. 影像视觉 2016(Z3)
    • [2].基于最小模型组最优模型扩展的机动目标跟踪方法[J]. 现代雷达 2015(03)
    • [3].淫羊藿苷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脊髓损伤区域炎症反应的影响[J]. 广东医学 2020(01)
    • [4].慢性光照联合氢醌诱导小鼠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模型[J].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2019(06)
    • [5].基于“鼻-脑”通路细胞模型组探索相对分子质量及粒径因素对药物制剂经鼻入脑的影响[J]. 中草药 2020(22)
    • [6].背根神经节8型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影响[J]. 上海医学 2013(06)
    • [7].罗格列酮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J]. 赣南医学院学报 2020(02)
    • [8].轴向负载诱导肾虚小鼠椎间盘退变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20(01)
    • [9].动脉粥样硬化动物模型筛选[J].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017(01)
    • [10].丙戊酸抑制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机制研究[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3(02)
    • [11].海藻多糖的促排铅药效初步研究[J]. 中国处方药 2020(01)
    • [12].参与教学:编外学员的追梦[J]. 新课程(综合版) 2015(05)
    • [13].内脏大神经切断对犬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13(03)
    • [14].补阳还五汤加味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形成机制[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7(07)
    • [15].四神丸对伊立替康所致小鼠迟发性腹泻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 2017(06)
    • [16].高脂喂养联合免疫损伤建立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及评价[J]. 中国医药导报 2016(18)
    • [17].心痛贴贴敷对大鼠心肌梗死影响的实验研究[J]. 山西医药杂志 2016(20)
    • [18].创伤性失血性休克浅低温动物模型的建立[J].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5(01)
    • [19].黄连素灌胃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3(02)
    • [20].蜂胶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J]. 健康研究 2009(02)
    • [21].加味甘麦大枣汤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小鼠行为的影响[J]. 广州医药 2019(06)
    • [22].淫羊藿苷干预兔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实验研究[J].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2020(02)
    • [23].寒证和热证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及评价[J]. 中药药理与临床 2020(01)
    • [24].口服恒古骨伤愈药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树部分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 昆明医科大学学报 2017(07)
    • [25].强心一号复方对脓毒症小鼠心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J]. 中医杂志 2019(24)
    • [26].香连片预防小鼠溃疡性结肠炎癌变的作用及机制[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7(02)
    • [27].参麦注射液对线粒体毒素致豚鼠药物性耳聋模型的影响[J]. 海南医学 2017(13)
    • [28].双合汤对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干预作用[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6(05)
    • [29].低分子肝素对高脂血症性胰腺炎大鼠VEGF表达的影响[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05)
    • [30].通心络对氧化低密度脂蛋白损伤血管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J]. 医学研究生学报 2015(11)

    标签:;  ;  

    不同频率电针对脑出血大鼠神经生长因子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