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川楝素抗肉毒作用分子机制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生理学
作者: 周建营
导师: 施玉梁
关键词: 川楝素,抗肉毒机制,突触体,结合作用,蛋白电泳
文献来源: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肉毒神经毒素(Botulinum neurotoxins, BoNTs,肉毒)是梭状肉毒芽孢杆菌分泌的毒蛋白,是世界上已知最强的生物毒素,包括A-G 7 个血清型,它的作用靶点主要在胆碱能神经肌肉接头的神经末梢,通过酶解在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SNARE 蛋白阻遏乙酰胆碱递质的释放,从而阻断神经肌肉接头的信号传递,使肌肉麻痹,并最终使动物呼吸衰竭致死。川楝素(Toosendanin, TSN, C30H38O11, FW 574)是一种从楝属植物韧皮部分离提取出来的含呋喃环的四环三萜类化合物,是传统驱蛔中药的有效成分。已有的研究表明,它是一种作用于突触前的特异性传递阻断剂,通过抑制神经递质释放阻断神经肌肉接头和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传递。它在许多方面与肉毒作用相似,但同时又显示有效的抗肉毒效应。本文报告在首先重复了显示川楝素抗肉毒效应的在体实验后,利用蛋白电泳等方法研究了川楝素的抗肉毒作用机制,主要结果如下: 1)川楝素可使注射过致死剂量A 型肉毒的小鼠存活下来,并恢复正常活动; 2)川楝素孵育并不影响突触体的SNAP-25、syntaxin 及synaptobrevin/VAMP蛋白的量,但经川楝素预处理的突触体能完全抵抗A 型肉毒对其SNAP-25 蛋白的酶切; 3)经川楝素处理的突触体膜组分不能抵抗A 型肉毒轻链对SNAP-25 蛋白的直接酶切作用; 4)川楝素能抑制A 型和C 型肉毒与突触体的结合,作用是浓度依赖的,升高反应温度或者用高钾刺激增强突触活动后抑制作用更明显。
论文目录:
缩略词表
摘要
引言
第一部分 川楝素孵育使突触体完全抵抗A 型肉毒对其SNAP-25 的酶切
1.1 前言
1.2 材料与方法
1.3 实验结果
1.4 讨论
第二部分 川楝素抑制肉毒与突触体的结合
2.1 前言
2.2 材料与方法
2.3 实验结果
2.4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奖励情况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9-09
参考文献
- [1].川楝素引发PC12等肿瘤细胞分化、凋亡及相关机制的研究[D]. 汤勉芝.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
- [2].川楝素药理作用机制研究[D]. 李穆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
- [3].川楝素免疫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张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相关论文
- [1].川楝素对孕鼠的胚胎毒性与子宫局部免疫毒理学研究[D]. 张先福.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4
- [2].川楝素对钙通道细胞内钙浓度和神经递质释放装置钙离子敏感性的影响[D]. 许彤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
- [3].川楝素引发PC12等肿瘤细胞分化、凋亡及相关机制的研究[D]. 汤勉芝.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
- [4].中药活性成分对自杀基因旁观者效应增效作用及机制研究[D]. 谭宇蕙.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
- [5].多巴胺类似物抑制α-synuclein蛋白积聚的分子机理[D]. 李洪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
- [6].川楝素药理作用机制研究[D]. 李穆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
- [7].穿心莲内酯(Andro)抗炎机制的研究[D]. 夏怡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4
- [8].一.携带治疗基因的肿瘤特异性增殖腺病毒ZD55-Gene治疗肿瘤 二.白藜芦醇诱导细胞自噬性死亡及分子机制[D]. 张紫莱.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2005
- [9].肉毒毒素与蛋白受体相互作用的分子基础及其应用的研究[D]. 史晶.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2007
- [10].川楝素免疫分析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 张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