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徐舒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创作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在港台和海外华人界享有盛名,拥有大量的读者群。驰骋文坛五十年,徐訏共留下500多万字的小说作品。2008年,在徐訏诞辰100周年之际,其作品首次以全集的形式登上大陆出版社,上海三联书店出版了16卷的《徐訏文集》,其中包括8卷小说、4卷散文、3卷诗歌、1卷戏剧。徐舒的作品以雅俗共赏著称。他的小说拆除了“雅”“俗”对峙的樊篱,将雅俗两种因素成功地运用在小说的叙事、文体、语言等形式中,真正实现了雅俗的融合。其小说雅俗共赏的品格已成为一种境界,研究徐舒小说雅俗境界不仅对于文学摆脱边缘化的命运开辟新的写作途径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于作家摆脱“曲高和寡”的怪圈束缚,朝着多元化的创作趋势发展意义重大。本论文由对现代文学转型及其流变这一文学史背景的分析入手,在此基础上转入对徐舒小说的分析,深入地探讨雅俗因素是如何在叙事、文体、语言等方面影响徐訏小说创作、构建徐訏小说的价值与意义,以及徐訏雅俗共赏的小说创作模式在现当代文学史中的意义和价值。论文共有引论、主体部分的五章和结语七个部分引论部分简要地分析了近半个世纪以来徐訏在文学史上的处境与命运、本课题的研究现状,交代论文选题的相关情况、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为“现代文学转型及其流变”。一个艺术形象的生成是离不开主客体的,因此这个部分主要是由辨析雅俗含义及其关系入手,转入分析影响现代文学转型及其流变的原因和条件。每当文学因为日益典雅高深而失去民间的生机和远离民众的兴趣时,俗文学便会在理论上向雅文学提出挑战,争取自己在文学领域的一席之地,力图动摇雅文学的正统地位。在俗文学的强大攻势下,雅文学只好放下原先死板板的长面孔和说教嘴脸,改向民间或民众文学汲取滋养,努力使自己的创作接近民间或民众形式以适合大众的阅读兴趣与审美心理。现代文学的俗化是文学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正是在现代文学俗化转型的生态环境下,徐舒形成了自己的雅俗文学观和雅俗创作模式。第二章为“身处雅俗转型中的现代作家徐舒”。本章由徐訏的生平、人生经历、文化修养入手,简要地论述了徐訏的雅俗文学观,及雅俗在徐訏小说创作中的具体表现,为正文部分的论述作理论和背景铺垫。正是在中西、古今、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中产生了徘徊在雅俗之间的现代作家徐訏。第三章为“徐舒小说叙事特征上的雅俗性”。从某种角度来说,小说称得上是一种叙事艺术。所谓“叙事”,即采用特定的言语表达方式来表达一个故事。不少结构主义叙述学家将小说分为“故事”与“话语”两个层次,前者为叙述内容,即所表达的故事。后者为表达故事内容的方式,也就是故事的叙事技巧。徐舒的小说是以故事“著称”的。他的小说通过一系列叙事技巧讲述一个个美丽动人的故事而引起读者的兴趣和共鸣。本章从叙事模式和故事模式两个方面探讨了徐訏小说在叙事特征上的雅俗性。第四章为“徐舒小说文体特征上的雅俗性”。文体是文本构成的重要因素,是作家的文体意识在创作中的一种表现。徐訏是个文体兼备的作家,新诗、散文、小说、戏剧,样样都来,样样都精。他的作品完全打破了各文体的界限,呈现出一种各体兼备、混融交杂的状态。读徐舒的小说,你总能感觉各种文体与艺术混杂所带来的魅力:在这个以小说结构的文体中,有诗歌的语言与意象,有散文的蕴藉与意境,有戏剧的对话与布景,还有哲学的沉思,……既有低俗文体向高雅文体的渗透,高雅文体向低俗文体的渗透,也有各种文体混合互渗。徐舒把不同文体渗透到小说创作中并发挥到一种圆融、甚至极致的程度。本章主要以徐訏的小说为研究对象,探讨徐舒小说在文体特征上所表现出来的雅俗性。第五章为“徐訏小说语言风格上的雅俗性”。文学是语言的艺术,语言是文学的存在家园。离开了语言,文学将无以存在。徐訏小说的语言将诗性与通俗性紧密结合在一起,既满足文人学者的语言要求,又适合大众读者的阅读趣味,真正做到雅俗共赏。本章将运用语言学理论,探讨徐訏小说在语言风格上的雅俗性。结语部分分析了徐舒雅俗小说创作的文学史意义和影响,并指出,作为一个在时空上,横跨现、当代文学领域,在地域上,历经港、台、大陆及海外各个区域的作家来说,徐訏的影响是深远的。他以自己丰富的创作实绩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贡献了别具一格的雅俗共赏的小说创作模式。其雅俗共赏的成功实践不仅影响了40年代的文学史和港台作家,而且对当代乃至今后的文学史也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指明了文学发展的道路,文学只有雅俗共赏才能摆脱因“曲高和寡”而带来的逐渐边缘化的命运。另一方面,其雅俗共赏的成功经验也成为后世作家可资借鉴的宝贵资源。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从误解到皈依——徐訏文学宗教观的转变[J].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06)
- [2].徐訏佚信《孤岛零简》[J]. 新文学史料 2019(01)
- [3].徐訏的编辑活动与编辑思想探析[J]. 编辑学刊 2019(03)
- [4].传播视阈下徐訏小说创作的得与失[J]. 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3)
- [5].论徐訏小说中的暗示艺术[J].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3)
- [6].海洋文化:徐訏研究新视角[J].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2016(01)
- [7].论徐訏的心理学理论素养与心理观察角度[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03)
- [8].徐訏罗曼史丛考[J]. 华文文学 2016(02)
- [9].冲刷海内外学术壁垒同谱徐文学史地位——1950-1981徐訏文学史地位评述暨相关重要问题探讨[J]. 社会科学论坛 2015(02)
- [10].自由·必然·本体:徐訏“反思文学”的聚焦——兼议其哲理路径与空间构型[J]. 东方论坛 2015(03)
- [11].历史回声重话徐訏青壮年时——20世纪上半叶徐评价史述评[J]. 华文文学 2015(05)
- [12].徐訏的诗与禅[J]. 人文杂志 2015(10)
- [13].关于徐訏居港期间的作品及论战——1950—1981年港台及海外批评史述论[J]. 世界文学评论(高教版) 2016(01)
- [14].论徐訏小说的诗意[J]. 山花 2014(02)
- [15].“文坛鬼才”徐訏[J]. 文化交流 2009(02)
- [16].神州掀起“徐訏热”[J]. 上海鲁迅研究 2008(04)
- [17].与葛福灿闲谈徐訏[J]. 上海鲁迅研究 2008(04)
- [18].诗人的徐訏[J]. 上海鲁迅研究 2008(04)
- [19].徐訏《风萧萧》由王安忆改编为话剧上演[J]. 文学教育(上) 2018(07)
- [20].理想人性与诗意生存的探寻——徐訏剧作思想新探[J]. 文化艺术研究 2018(02)
- [21].试论徐訏小说的雅俗融合性[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5(07)
- [22].“鬼才”徐訏与他的剧作[J]. 剧作家 2013(02)
- [23].百年人生风雨路——记徐訏[J]. 上海鲁迅研究 2008(04)
- [24].20世纪上半叶徐訏研究述评[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4(02)
- [25].港台及海外汉学界评价徐訏的几个问题新考[J]. 文艺争鸣 2013(03)
- [26].当代“重写文学史”后徐訏“座次”问题[J]. 当代文坛 2013(02)
- [27].试论徐訏的雅俗文学观[J]. 小说评论 2010(06)
- [28].论徐訏三四十年代小说的思想倾向[J].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9(01)
- [29].说理慎密、抒情曲折——论徐訏小说的语言特征[J]. 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9(02)
- [30].试评徐訏小说的艺术特色[J]. 山东教育学院学报 20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