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传质塔板罩内气液两相流动及传质过程的研究

立体传质塔板罩内气液两相流动及传质过程的研究

论文摘要

立体传质塔板(CTST)以梯形立体结构的帽罩为单元,将气液两相流动和传质从塔板上延伸至大部分塔板空间。罩内的气液流动是造成这种延伸的关键所在,同时又是促进传质的主要区域。对罩内气液流动和传质的研究既是优化帽罩结构的基础,又为预测整个塔板的传质效率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在直径600mm的工业规模冷模实验塔中,研究了喷射板倾斜角度(α)和塔板伸入罩内长度(Wb)对罩内气液两相流体力学参数的影响,获得了较优的帽罩结构参数为α=8o、Wb=10mm。对帽罩进行了传质实验研究,得到了罩内沿高度方向的浓度分布,以及提升段和喷射段的传质速率和传质效率。提出了采用不同模型对帽罩内气液两相流场分段模拟的方法。在充分考虑表面张力和气液相互作用力对两相流动影响的情况下,用VOF方法建立了能够较好追踪两相界面的提升段两相流模型。采用颗粒轨道模型模拟了喷射段的气液两相流动,模型中考虑了高速气体对液滴施加的曳力、液滴所受重力和虚拟质量力的影响,用随机轨道模型计算了液滴的湍流扩散。根据模拟结果,对提升段重点讨论了不同操作条件及帽罩结构对液膜流动的影响,得到了液膜流动的变化规律。在喷射段重点讨论了液滴粒度的分布规律,其结果与R-R分布函数符合较好,获得了液滴粒度的分布参数和特征尺寸。分别建立了提升段和喷射段的传质模型,并对罩内传质进行了计算。在提升段把夹带液滴的核心气流看作等效流体,利用两相流模型对其进行了浓度分布和传质效率计算。在喷射段,以特征液滴的传质来处理复杂的传质过程,对喷射段浓度分布和传质效率进行了初步预测。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验数据的整体趋势一致。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综述
  • 1.1 塔板技术的发展
  • 1.2 塔板上的气液两相流动
  • 1.2.1 以气泡为表征的两相流动
  • 1.2.2 以液滴为表征的两相流动
  • 1.3 塔板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
  • 1.3.1 拟单相流模型
  • 1.3.2 双流体模型
  • 1.3.3 自由表面的数值模拟方法
  • 1.4 塔板上的传质
  • 1.4.1 板效率模型
  • 1.4.2 返混模型
  • 1.5 立体传质塔板的研究现状
  • 1.5.1 立体传质塔板的结构与性能特点
  • 1.5.2 立体传质塔板流体力学性能研究
  • 1.5.3 立体喷射型塔板传质性能的研究
  • 1.6 本文工作
  • 第二章 立体传质塔板罩内流体流动与传质的实验研究
  • 2.1 实验装置
  • 2.1.1 流程及设备
  • 2.1.2 实验塔板
  • 2.2 罩内流体力学参数的测量方法
  • 2.2.1 流速的测量
  • 2.2.2 压力的测量
  • 2.2.3 液体提升量的测量
  • 2.3 流体力学参数的实验结果分析与讨论
  • 2.3.1 帽罩喷射板倾角α与塔板伸入罩内的长度Wb
  • 2.3.2 气体单相流操作时的速度分布和压力分布
  • 2.3.3 气液两相流操作时的实验结果分析
  • 2.3.4 流体力学实验结果的讨论
  • 2.4 立体传质塔板帽罩单元传质的实验研究
  • 2.4.1 浓度分布
  • 2.4.2 帽罩不同区域传质速率
  • 2.4.3 帽罩不同区域的传质效率
  • b不同时帽罩单元的传质效率'>2.4.4 α与Wb不同时帽罩单元的传质效率
  • 2.5 小结
  • 第三章 立体传质塔板罩内气液两相流场CFD模型的建立
  • 3.1 罩内两相流动分析
  • 3.2 罩内气液两相动量传递数学模型
  • 3.3 罩内提升段气液两相流场数学模型
  • 3.3.1 VOF模型
  • 3.3.2 源项的确定
  • 3.3.3 湍流模型的选择
  • 3.4 罩内喷射段气液两相流场数学模型
  • 3.4.1 颗粒轨道模型
  • 3.5 小结
  • 第四章 罩内气液两相流场的CFD模拟
  • 4.1 提升段两相流场的模拟计算
  • 4.1.1 边界条件
  • 4.1.2 网格划分
  • 4.1.3 模型验证
  • 4.1.4 模拟计算结果分析
  • 4.2 喷射段气液两相流场的模拟计算
  • 4.2.1 边界条件
  • 4.2.2 网格划分
  • 4.2.3 模型验证
  • 4.2.4 模拟结果分析
  • 4.3 小结
  • 第五章 立体传质塔板罩内气液两相传质模型
  • 5.1 提升段的传质
  • 5.1.1 包含组分传递的提升段气液两相流动方程
  • 5.1.2 提升段微元的相间传质
  • 5.1.3 提升段流动与传质的计算
  • 5.2 喷射段的传质
  • 5.2.1 单个液滴的传质
  • 5.2.2 液滴群的传质
  • 5.2.3 气雾两相流的传质系数
  • 5.2.4 喷射段传质的计算
  • 5.3 小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符号说明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湿天然气在上倾管道的气液两相流动特性研究[J]. 云南化工 2020(02)
    • [2].气液两相流动数学模型在同心式泡沫发生器优化中的应用[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6(21)
    • [3].化工过程水平弯管的气液两相流动模拟[J]. 化工管理 2016(33)
    • [4].Ω型管的气液两相流动调整作用数值模拟研究[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04)
    • [5].液环真空泵内气液两相流动的数值分析[J]. 真空 2009(02)
    • [6].管壳式换热器壳侧气液两相流动和传热的数值模拟研究[J]. 汽轮机技术 2012(05)
    • [7].非线性振动下倾斜通道气液两相流动实验研究[J].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2020(04)
    • [8].旋流雾化喷嘴内气液两相流动的特性研究[J]. 石油炼制与化工 2020(03)
    • [9].异形截面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的实验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3(06)
    • [10].水环真空泵内部气液两相流动的数值分析[J]. 船舶力学 2011(07)
    • [11].孔板通气气液两相流动特性研究[J].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2017(01)
    • [12].液环泵内部气液两相流动及其性能分析[J]. 农业机械学报 2014(12)
    • [13].对流梯形微通道内气液两相流动的数值研究[J]. 低温与超导 2013(06)
    • [14].T型小通道气液两相流动特性的数值研究[J]. 山东化工 2020(15)
    • [15].低含液管道内气液两相流动特性的数值研究[J].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9(01)
    • [16].多孔碳毡内气相析出诱导的气液两相流动特性研究[J].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2017(06)
    • [17].气液两相流动及沸腾传热流体模化分析[J]. 热科学与技术 2011(01)
    • [18].气液两相流动噪声特性及相含率测量模型[J].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2019(08)
    • [19].低比转速离心泵气液两相流动的可视化试验及数值模拟[J].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11)
    • [20].加压釜搅拌槽气液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J]. 云南冶金 2012(04)
    • [21].减压转油线内气液两相流动的计算流体力学模拟[J]. 化学工业与工程 2017(04)
    • [22].简讯[J]. 热能动力工程 2012(02)
    • [23].永磁体强化电解水制氢的实现[J]. 河南化工 2020(02)
    • [24].喷淋散射塔鼓泡区域的气液两相流动特性[J]. 当代化工 2020(03)
    • [25].旋流器内气液两相流动的理论分析[J]. 化工装备技术 2010(06)
    • [26].粒子图像测速在气液两相流动结构研究中的应用[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2(10)
    • [27].注氮排液过程中环空内气液两相流动型态的实验研究[J]. 内蒙古石油化工 2009(18)
    • [28].起伏管道空管投油气液两相流动的数值模拟[J].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2017(02)
    • [29].钻井环空气液两相流动及气相漂移上升速度规律研究[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09(11)
    • [30].车载加油油气回收系统中气液两相流动特性的实验和数值模拟[J]. 环境工程学报 2018(02)

    标签:;  ;  ;  ;  ;  

    立体传质塔板罩内气液两相流动及传质过程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