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羟基喜树碱(10-hydroxycamptothecin,HCPT)是从中国特有的珙桐科植物喜树中分离出的一种吲哚类生物碱,它能通过抑制DNA拓扑异构酶Ⅰ而使肿瘤细胞发生致死性损害,为临床常用的广谱抗肿瘤药物。目前,国内绝大多数喜树碱类药物的定量分析方法主要有紫外分光光度法、荧光分光光度法、HPLC等。羟基喜树碱主要有羧酸盐及内酯两种形式,二者在一定条件可以相互转化。国内外研究表明内酯型为其主要活性成分,羧酸盐则为给药制剂(如注射剂等)中药物主要形式。检索相关报道,以往相关研究主要针对总生物碱,少数对羟喜树碱内酯型和羧酸盐型分开检测的报道研究,对于雾化吸入给药后,血液及组织中内酯型和羧酸盐型的定量分析尚属空白。本研究通过比较雾化吸入和静脉注射羟基喜树碱注射液后,豚鼠的血液、肺及其他组织中内酯型(L)和羧酸盐型(C)羟基喜树碱的药物浓度,探讨HCPT在不同给药方式下两种不同结构形式的动力学变化规律,为临床雾化吸入治疗肺癌提供理论依据。1.建立HPLC-FLD法测定血浆和组织中内酯型和羧酸盐型羟基喜树碱含量的方法。色谱条件:色谱柱:Lichrospher C18柱(250 mm×4.6mm,5μm),C18预柱(10 mm×4.6 mm,5μm);流动相:φ(乙腈:0.01 mol·L-1三乙胺缓冲液,pH7.4)=32:68;流速:0.9mL·min-1;激发波长:363 nm,发射波长:550 nm。专属性、回收率、精密度等均符合测定要求,可满足羟基喜树碱不同构型定量研究的需要。2.羟基喜树碱在豚鼠血液中的药动学规律研究。测定雾化吸入和静脉注射羟基喜树碱后,豚鼠血液中不同时间点L-HCPT和C-HCPT的浓度,探讨HCPT在不同给药方式下两种不同结构形式的动力学变化规律。由动力学参数得到,雾化吸入给药,L-HCPT和C-HCPT在血液中的代谢动力学均呈一室模型;静脉注射给药时,血液中L-HCPT呈一室模型,C-HCPT呈二室代谢模型。雾化吸入给药,内酯的半衰期与静脉注射给药无明显区别,但羧酸盐半衰期明显低于内酯。结果表明,给于同剂量给药时,雾化吸入药物,血浆中药物生物利用度远低于静脉注射,说明药物经血液向其他组织分布药物从而产生副作用的可能远小于静脉注射。由药-时曲线下面积及前期的浓度比例研究结果可得结论:无论雾化吸入还是静脉注射给药方式,药物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均以羧酸盐为主。3.羟基喜树碱在豚鼠肺组织中的药动学规律研究。雾化吸入给药时,药物从肺组织向血液及其他组织分布,处于肺的消除相,而静脉注射时药物则从血液向其他组织分布,肺组织先处于吸收相,达到峰值后,进入消除相。根据对肺组织中总生物碱及内酯的分别定量研究,不论雾化吸入还是静脉注射,内酯都为羟基喜树碱在肺组织中的主要存在形式,且具有明显靶向性。雾化吸入时,肺组织中内酯药物以二室模型代谢,半衰期小于静脉注射,而静脉注射时内酯为一室模型代谢,。同时比较药-时曲线图可以看出:雾化吸入及静脉注射时,肺中内酯药物浓度均在30min之前保持较高的水平,30min之后,药物浓度急剧下降,可见,静脉注射虽延长肺组织中内酯的半衰期,但并不能真正延长药物的作用时间。4.羟基喜树碱在豚鼠组织中的药动学规律研究。豚鼠雾化吸入给药后羟基喜树碱内酯及药物总浓度在体内主要脏器分布(AUC)为心>肾>肺>胃>脾>肝>肠。静脉注射给药后内酯及药物总浓度体内主要脏器分布为肾>肠>肝>心>胃>肺>脾。对比两种给药形式,内酯在肺部有最大浓度,并且可以维持较高浓度。雾化吸入给药可减少药物在其他组织的分布,可降低毒副作用,与静脉注射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5.对常规雾化吸入方法进行改进,对雾化吸入羟基喜树碱治疗肺癌的安全性作了考察,研究了羟基喜树碱雾化吸入后对相应组织部位的刺激性反应,结果表明,雾化吸入羟基喜树碱对相关组织器官无严重损伤作用,在实验参考数据范围,除注意诱发炎症外,该方法可应用于实际应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羟基喜树碱临床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J]. 吉林医药学院学报 2017(04)
- [2].10-羟基喜树碱超声波-微波协同提取工艺的研究[J]. 中国中医药科技 2017(05)
- [3].10-羟基喜树碱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的初步研究[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 2013(05)
- [4].四(对-乙酰氧醚-10-羟基喜树碱)苯基卟啉的合成及结构表征[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3(03)
- [5].喜树果中喜树碱和羟基喜树碱的快速分离[J]. 中国西部科技 2013(05)
- [6].正交设计优选喜树碱及10-羟基喜树碱的提取工艺[J]. 安徽农业科学 2012(18)
- [7].微波技术在10-羟基喜树碱醚化反应中的应用[J]. 有机化学 2012(12)
- [8].羟基喜树碱诱导细胞凋亡的实验设计及分析[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1(01)
- [9].喜树碱和10-羟基喜树碱提取方法的比较与优化[J]. 湖北农业科学 2011(21)
- [10].羟基喜树碱对病理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活性和凋亡的影响[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09)
- [11].羟基喜树碱致死性不良反应的发生机制分析[J]. 实用医药杂志 2019(02)
- [12].一株10-羟基喜树碱转化内生菌的筛选及鉴定[J]. 生物技术 2014(01)
- [13].9-烯丙基-10-羟基喜树碱的合成[J]. 安徽化工 2014(03)
- [14].载10-羟基喜树碱超声微泡的制备、表征及其体外超声成像特性[J]. 中成药 2014(10)
- [15].20(S)-7-对氟苯甲酰基-10-羟基喜树碱的合成及抗肿瘤活性研究[J]. 化学世界 2012(09)
- [16].聚酰胺分离纯化喜树果中10-羟基喜树碱和喜果苷的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21)
- [17].含10-羟基喜树碱方案治疗晚期消化道癌44例临床分析[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 2008(07)
- [18].10-羟基喜树碱的波谱学结构解析[J]. 广东化工 2018(12)
- [19].羟基喜树碱纳米晶处方工艺筛选及工业化初探[J]. 医药导报 2016(12)
- [20].放疗联合羟基喜树碱治疗早期鼻咽癌的疗效分析[J]. 重庆医学 2015(01)
- [21].10-羟基喜树碱在碳纳米管-离子液体修饰电极上的电催化氧化及电分析方法[J]. 分析试验室 2015(07)
- [22].10-羟基喜树碱纳米微球的制备及表征[J].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5)
- [23].10-羟基喜树碱的提取方法及工艺优化研究[J].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0(02)
- [24].羟基喜树碱冻干脂质体中过氧化值的测定[J]. 中国药房 2010(17)
- [25].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生物体内羟基喜树碱的方法学研究[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8(05)
- [26].羟基喜树碱10,20位双取代衍生物的合成及活性评价[J]. 天津科技大学学报 2014(06)
- [27].喜树碱全合成方法的研究进展[J]. 绿色科技 2013(12)
- [28].羟基喜树碱治疗难治复发性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临床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 2011(07)
- [29].薄层荧光扫描法测定喜树果中喜树碱及10-羟基喜树碱[J]. 分析测试学报 2012(10)
- [30].喜树产10-羟基喜树碱内生真菌的分离鉴定[J]. 西北植物学报 200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