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中的孔门群像研究

《礼记》中的孔门群像研究

论文摘要

《礼记》伴随着百家争鸣的兴盛而兴起,以孔子为核心的孔门贤士蔚然成为这一时期后世儒生追慕的形象与品格风尚。《礼记》以颂扬阐释“礼”为其精神旨归,礼法制度广涉畋猎、祭祀、嫁娶、丧葬、聘义、……,其中《礼记》全书记录了百三十八个人物和诸多对话与故事、情节片段等,这些形象的描写无论在叙事文学发展历程中还是思想形态方面都有着特殊的地位和价值。从《礼记》的语言文字、叙事手法、修辞排比逐步显露孔门群人的本然面貌,使这些掩盖在经学光环下的孔门群人逐渐成为独立的文学审美对象。这一时期的后世儒生对孔子及其七十子贤人具有时代特征的认知与塑造不但影响着秦汉以后的叙事散文的发展,还影响着先秦两汉时期人们所处社会中的层级关系和精神状态。《礼记》中的行文叙事本身就是文学艺术,虽然是以阐述“礼”为描写的目的。总体而言,孔子形象突破了以往的布衣孔子的朴实形象,展开仰拍式的描写或者近距离端详式描绘,通过其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标尺去勾勒他的形象,阐释了孔子被逐步推向神坛的形象流变成为文学艺术的重要突破。孔门群生存在于跌宕起伏的笔端之下,或宏观诠释或微观细琢将纷繁驳杂的礼通过这些丰满的人物形象的一言一行、音容笑貌等文学描塑如实地展现出来。《礼记》中的孔门群像的描写不仅深刻影响着那一漫长时期人们的精神层面,在其驰骋的辞藻背后展示折射了七十子后学者其对待儒家先哲的礼学观念。在继承先秦文学传统和儒家哲学的基础上,将孔门形象置于眼前的文学批评角度来审视,必须立足于叙事文学的角度来反窥孔门群生形象在《礼记》中的发展脉络。通过对于《礼记》中塑造的孔门群像的分析与梳理,透视出编撰者们对于以孔子为精神领袖的儒家口中的“礼”的共性认识与精神期许,从而深入地研究《礼记》中描绘的儒家视域下的礼的世界。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 《礼记》文本的研究现状
  • 二、 古代《礼记》叙事文学层面的研究成就
  • 三、 近三十年《礼记》叙事文学层面的研究成就
  • 四、 本课题的来源与研究意义
  • 五、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 第一章 叙事视角下的人物选择
  • 第一节 不一样的孔子
  • 一、 儒者:儒士风度
  • 二、 师者:师道尊严
  • 三、 仁者:仁爱有序
  • 四、 智者:博闻聪睿
  • 五、 社会关注者:中正和谐的社会准则
  • 第二节 孔门弟子的共性与个性
  • 一、 维礼者:守礼与反抗旧礼的双重结合
  • 二、 智者:应变自如的礼观对答
  • 三、 勇者:个性意识的勇敢表达
  • 四、 孝者:身体力行践行孝道
  • 五、 学者:好学谨慎的治学追求
  • 六、 文者:言行皆“美质”
  • 第二章 艺术方式下的人像呈现
  • 第一节 故事情境的生动再现
  • 一、 结构严谨,巧妙布局
  • 二、 婉转叙事,暗含寓意
  • 三、 前伏后应,行文有致
  • 第二节 繁简有致的行文句法
  • 第三节 凝练绚烂的语言运用
  • 一、 多种修辞手法的并用
  • 二、 口语化语言的巧妙结合
  • 三、 语少意密的炼字手法
  • 第四节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 第三章 孔门群像的文化意义
  • 第一节 从《论语》到《礼记》孔门群像的价值性转
  • 一、 原真孔子到圣人孔子的流变
  • 二、 学礼到布道的人格提升
  • 第二节 《礼记》孔门群像的生成源流
  • 一、 七十子后生的儒学心态
  • 二、 儒家士君子的文学思想倾向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礼记》中的孔门群像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