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锆复合氧化物负载铜催化剂的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化反应性能研究

硅锆复合氧化物负载铜催化剂的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化反应性能研究

论文摘要

碳酸二甲酯(DMC)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化学品,近年来有关DMC的洁净合成的研究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研究了以SiO2-ZrO2复合氧化物为载体的负载型Cu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化合成DMC反应中的催化性能。通过对制备条件的优化,获得了具有较高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的新型固体催化剂。采用N2物理吸附、XRD、FT-IR、NH3-TPD和TG-DTA等表征手段对催化剂及其载体进行了结构表征,探讨了催化剂织构、晶相结构及表面酸性等与催化活性之间的关系,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N2物理吸附、XRD、FT-IR和TG-DTA的研究结果显示,Zr物种进入到SiO2的骨架结构中并形成了Si-O-Zr键。当Si/Zr摩尔比为1时,样品表面没有L酸位和B酸位,当Si/Zr摩尔比为30时,同时产生了L酸位和较强的B酸位;随着Si/Zr摩尔比的上升,复合氧化物的酸量先增加后减少。Si/Zr摩尔比为10,450℃焙烧后复合氧化物的酸量最大,达到0.750mmol·g-1。2)溶胶—凝胶法制备条件的优化结果为:CuCl2负载量15mol%,Si/Zr=30,VTEOS/VHAc=2和VH2O/VTEOS=3,焙烧温度450℃,得到催化剂的Cm、Sm、STY分别达到11.33%、79.31%和1.63g·g-1·h-1。3)催化剂的活性与其表面Cu物种存在形式和分散状态有关,高分散的铜物种对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化合成DMC反应活性是有利的。焙烧温度450℃有利于铜物种的分散,过高的焙烧温度(550℃)导致高分散态的铜物种重新聚集,导致活性下降。4)微波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反应活性,其中微波处理时间为5h的样品的催化活性较好,Cm达到9.04%,Sm为81.92%,STY为1.35g·g-1·h-1。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1.2 碳酸二甲酯的应用
  • 1.2.1 替代硫酸二甲酯作甲基化剂
  • 1.2.2 替代光气作羰基化试剂
  • 1.2.3 汽油添加剂
  • 1.2.4 溶媒溶剂
  • 1.2.5 合成其他化学品
  • 1.3 碳酸二甲酯的合成
  • 1.3.1 光气法
  • 1.3.2 酯交换法
  • 1.3.3 尿素醇解法
  • 2和甲醇直接合成法'>1.3.4 CO2和甲醇直接合成法
  • 1.3.5 甲醇氧化羰基化法
  • 1.4 甲醇氧化羰基化合成碳酸二甲酯热力学分析
  • 1.5 复合氧化物载体的特性及制备
  • 2-ZrO2的表面酸性'>1.6 SiO2-ZrO2的表面酸性
  • 1.6.1 Thomas模型
  • 1.6.2 Tanabe模型
  • 1.7 本文研究思路及内容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2.1 催化剂的设计
  • 2.1.1 载体的选择
  • 2.1.2 主活性组分的选择
  • 2.2 化学试剂及仪器设备
  • 2.2.1 实验仪器
  • 2.2.2 原料及化学试剂
  • 2.3 催化剂制备
  • 2.3.1 CuCl的提纯
  • 2-ZrO2的制备'>2.3.2 SiO2-ZrO2的制备
  • 2.3.3 催化剂的制备
  • 2.4 催化剂表征
  • 2.4.1 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分析
  • 2.4.2 透射电镜分析(TEM)
  • 2.4.3 X-射线衍射分析(XRD)
  • 2.4.4 傅立叶红外分析(FT-IR)
  • 2.4.5 TG-DTA分析
  • 3-TPD分析'>2.4.6 NH3-TPD分析
  • 2.4.7 原位红外分析
  • 2.4.8 元素分析
  • 2.5 催化剂评价
  • 2.5.1 反应装置
  • 2.5.2 实验过程
  • 2.5.3 分析方法
  • 2.5.4 数据分析
  • 2-ZrO2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表征'>第三章 SiO2-ZrO2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表征
  • 2-ZrO2的织构性质和体相结构分析'>3.1 SiO2-ZrO2的织构性质和体相结构分析
  • 2-ZrO2的FT-IR分析'>3.2 SiO2-ZrO2的FT-IR分析
  • 2-ZrO2的TG-DTA分析'>3.3 SiO2-ZrO2的TG-DTA分析
  • 2-ZrO2的表面酸性分析'>3.4 SiO2-ZrO2的表面酸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2-ZrO2复合氧化物负载Cu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活性评价'>第四章 SiO2-ZrO2复合氧化物负载Cu催化剂的制备、表征及其活性评价
  • 4.1 固态离子交换法
  • 4.2 溶胶-凝胶法
  • 4.2.1 前驱物的影响
  • 4.2.2 活性组分的影响
  • 4.2.3 载体的影响
  • 4.2.4 水解条件的影响
  • 4.2.5 焙烧温度的影响
  • 4.2.6 催化剂寿命考察
  • 4.2.7 催化剂元素分析
  • 4.3 微波浸渍法
  • 4.4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总结与建议
  • 5.1 总结
  • 5.2 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铅对铁铝复合氧化物吸附铜的影响[J]. 天津农业科学 2019(03)
    • [2].氧化物的分类及其中的“不一定”[J]. 教学考试 2018(41)
    • [3].高熵氧化物的制备及应用研究进展[J]. 过程工程学报 2020(03)
    • [4].复合氧化物的制备及其在铝–空气电池中的性能[J]. 硅酸盐学报 2019(09)
    • [5].氧化物/氧化物陶瓷基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 航空制造技术 2015(S2)
    • [6].几类N-氧化物的应用和直接合成方法[J].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3)
    • [7].氧化物的类型归纳[J]. 中学化学 2015(09)
    • [8].水中氧化物的污染及其测定方法探究[J]. 科技致富向导 2014(32)
    • [9].聚乙二醇诱导下多种形貌钼氧化物的可控制备[J]. 无机盐工业 2014(12)
    • [10].确定化学式的六种方法[J]. 数理化学习(初中版) 2014(04)
    • [11].甾醇氧化物分析方法研究进展[J]. 粮食与油脂 2013(05)
    • [12].汽车车架焊接过程中焊接氧化物的控制[J]. 汽车工程师 2012(06)
    • [13].Li-Sb-Mn复合氧化物在水溶液介质中的脱Li~+/吸Li~+性能(英文)[J]. Transactions of Nonferrous Metals Society of China 2011(07)
    • [14].铁锰复合氧化物对镉离子吸附特征及影响因子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7)
    • [15].含钆铀氧化物中氧化钆含量的测定——ICP-AES法[J]. 科技资讯 2015(17)
    • [16].对氮的氧化物性质实验的改进与反思[J]. 教育 2018(17)
    • [17].例谈质量守恒定律的出题角度[J]. 数理化解题研究 2016(20)
    • [18].氮的氧化物溶于水的计算[J]. 高中数理化(高二版) 2008(06)
    • [19].铈锆复合氧化物的研究及产业化进展[J]. 中国材料进展 2013(02)
    • [20].臭氧降解显影废水中显影剂及其氧化物总量的研究[J]. 镇江高专学报 2011(01)
    • [21].3-甲叉-奎宁环碱氧化物的合成[J]. 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1(34)
    • [22].沃氏氧化物制备过程中副产物的生成与结构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7(01)
    • [23].非氧化物多孔陶瓷的研究进展[J]. 耐火材料 2016(03)
    • [24].浅论氧化物冶金工艺的新进展[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6(20)
    • [25].铁酸钴复合氧化物制备及光催化研究[J]. 分子科学学报 2015(03)
    • [26].高分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稀土元素的氧化物干扰研究[J]. 岩矿测试 2013(04)
    • [27].铋钼复合氧化物的研究进展[J]. 功能材料 2013(18)
    • [28].还原热处理对铈锆铝复合氧化物性能的影响[J]. 物理化学学报 2012(01)
    • [29].灼烧温度对镨钕二元氧化物粒度和形貌影响的研究[J]. 稀土 2010(01)
    • [30].灼烧温度对镨钕二元氧化物比表面积、密度影响的研究[J]. 稀土 2010(06)

    标签:;  ;  ;  ;  

    硅锆复合氧化物负载铜催化剂的甲醇液相氧化羰基化反应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