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小肠疾病临床证型研究

中医小肠疾病临床证型研究

论文摘要

目的:(1)归纳出小肠病的主要证型,并探讨各证型的分布规律及他们之间的关系。(2)归纳出小肠病各证型的证候特点。(3)探讨中医小肠病与西医小肠疾病之间关系。 方法:(1)中医小肠病证型研究:首先,总结古代中医小肠文献资料,提出小肠病主症及常见证型。其次,对符合纳入标准的中医小肠病220例患者,详细记录其症状以及舌象、脉象,以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对证型的规范为基础,运用祖国医学脏腑辨证、八纲辨证的理论和方法对每一病例进行辨证,并经课题专家组反复讨论,确定本病的证型。经统计分析,确定出现率较高的具有定性、定位的特征性症状为临床各证的证候特点。(2)西医小肠疾病中医证型研究:本课题共调查284例住院病例,其中小肠梗阻126例,急性肠炎92例,肠易激综合征66例,并对其中医证型进行统计、归纳、分析,探讨西医小肠疾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以及中医小肠病与西医小肠疾病的关系。 结果:(1)中医小肠病证220例患者中,小肠气滞证44例,占20%;小肠寒热失调证37例,占16.8%;小肠虚寒证37例,占16.8%;小肠湿热证21例,占9.5%;小肠津亏证9例,占4.1%;小肠实热证5例,占2.3%;饮留小肠证4例,占1.8%;小肠瘀血证3例,占1.4%。(2)中医小肠各证型中,小肠气滞证出现率较高的症状有:脐周胀满(86.4%),脐周疼痛(61.4%),肠鸣(36.4%),喜叹息(27.3%),胀痛随情志不舒而加重(25%),胀痛随矢气而减(20.5%),舌淡红(52.3%),苔白(72.7%),脉弦(65.9%);小肠寒热失调证出现率较高的症状有:脐周疼痛(91.9%),脐腹部喜暖恶冷(81.1%),脐周胀满(48.6%),大便秘结(37.8%),口干(37.8%),肠鸣(27%),舌红(75.7%),苔黄(51.4%),脉弦(51.4%),脉数(51.4%);小肠虚寒证出现率较高的症状有:脐腹部喜暖恶冷(83.8%),脐周疼痛(81.1%),泄泻(67.6%),喜按(51.4%),肠鸣(48.6%),食欲不振(37.8%),神疲乏力(32.4%),脐周胀满(29.7%),舌淡(59.5%),苔白(91.9%),脉沉(86.5%);小肠湿热证出现率较高的症状有:脐周胀满(85.7%),脐周疼痛(52.4%),脐腹灼热(42.9%),口粘(42.9%),肠鸣(38.1%),口干(38.1%),肢体困重(33.3%),大便不畅(33.3%),舌红(85.7%),苔黄(85.7%),脉滑(57.1%),脉数(57.1%);小肠津亏证出现率较高的症状有:脐周疼痛(100%),大便秘结(88.9%),口干湖北中医学院2002级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77.8%),舌红(66.7%),苔少(88.9%),脉细(55.6%),脉数(55.6%);小肠实热证出现率较高的症状有:脐周疼痛(80%),脐腹灼热(80%),口干(80%),大便秘结(80%),小便黄(80%),脐周胀满(40%),舌红(100%),苔黄(100%),脉数(80%);饮留小肠证出现率较高的症状有:肠鸣(100%),肢体困重(75%),脐周疼痛(50%),神疲乏力(50%),食欲不振(50%),舌淡(50%),苔白(100%),脉滑(75%);小肠癖血证出现率较高的症状有:脐周疼痛(IO00k),便血(66.7%),舌暗(100%),脉涩(66.7%)。(3)126例小肠梗阻住院病例中,气滞血癖证55例,占43.6%,与其它证型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92例急性肠炎住院病例中,湿热内蕴证49例,占53.3%,与其它证型相比有显著差异(p<0 .01);66例肠易激综合征住院病例中,肝郁脾虚证23例,占34.8%,与其它证型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1)中医小肠病临床可见小肠气滞、小肠寒热失调、小肠虚寒、小肠湿热、小肠津亏、小肠实热、饮留小肠、小肠癖血等证型,其中,小肠气滞证、小肠寒热失调证、小肠虚寒证、小肠湿热证较常见,而小肠津亏证、小肠实热证、饮留小肠证、小肠癖血证较少见。(2)小肠气滞证证候特点:脐周疼痛、胀满,肠鸣,胀痛随情志不舒加重、矢气后减轻,喜叹息,舌淡红,苔白,脉弦;小肠寒热失调证证候特点:脐周疼痛、胀满,肠鸣,脐腹部喜暖恶冷,口干,大便秘结,舌红,苔黄,脉弦数;小肠虚寒证证候特点:脐周疼痛、胀满,脐腹部喜暖恶冷、喜按,肠鸣,泄泻,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沉;小肠湿热证证候特点:脐周胀满、疼痛,脐腹灼热,肠鸣,口干,口粘,肢体困重,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小肠津亏证证候特点:脐周疼痛,大便秘结,口干,舌红,苔少,脉细数;小肠实热证证候特点:脐周疼痛、胀满,脐腹灼热,口干,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黄,脉数:饮留小肠证证候特点:肠鸣,脐周疼痛,肢体困重,神疲乏力,食欲不振,舌淡,苔白,脉滑;小肠癖血证证候特点:脐周疼痛,便血,舌暗,脉涩。(3)西医小肠疾病从其临床表现来看,均应属于中医小肠病范畴,可认为肠梗阻是中医小肠病的严重病变之一,急性肠炎是中医小肠病的急性病变之一。 关键词:中医/小肠病证西医/小肠疾病证型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内容提要
  • 前言
  • 中医小肠病临床证型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病例来源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小肠病初步辨证标准
  • 1.6 观察指标
  • 1.7 中医小肠病证型研究
  • 1.8 西医小肠疾病中医证型研究
  • 1.9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中医小肠病患者基本情况
  • 2.2 西医小肠疾病患者基本情况
  • 2.3 中医小肠病患者证候分布
  • 2.4 中医小肠病患者主要症状情况
  • 2.5 中医小肠病患者常见兼症情况
  • 2.6 中医小肠病患者舌象、脉象情况
  • 2.7 中医小肠病常见症状证型间比较
  • 2.8 中医小肠病八种证型出现率较高的症状分布情况
  • 2.9 中医小肠病患者常见兼证情况
  • 2.10 小肠梗阻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 2.11 急性肠炎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 2.12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中医证型分布
  • 3 讨论
  • 3.1 中医小肠与西医小肠关系
  • 3.2 中医小肠病主症可反映小肠病变
  • 3.3 中医小肠病常见证型及其分布规律
  • 3.4 中医小肠病证候分布特点及病机转化
  • 3.5 西医小肠疾病证型分布规律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经病理证实原发性小肠疾病155例临床分析[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18(06)
    • [2].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诊断作用的初步研究[J]. 健康之路 2016(11)
    • [3].双气囊电子小肠镜诊断小肠疾病价值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 2015(03)
    • [4].提高胶囊内镜对小肠疾病病变检出率的研究进展[J]. 内科 2015(03)
    • [5].小肠疾病的诊断方法选择[J]. 人人健康 2012(07)
    • [6].小肠疾病诊治不再有“盲区”——访山西煤炭中心医院副院长、消化科主任 刘变英[J]. 人人健康 2010(03)
    • [7].儿童小肠疾病57例诊治体会[J]. 中外医疗 2012(08)
    • [8].原发性小肠疾病28例临床分析[J]. 贵州医药 2009(10)
    • [9].腹腔镜在小肠疾病的临床应用[J]. 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 2008(02)
    • [10].腹腔镜技术诊断和治疗小肠疾病的临床效果[J]. 山西医药杂志 2016(06)
    • [11].双气囊小肠镜在治疗老年患者小肠疾病中的有效性与安全性[J]. 中华胃肠内镜电子杂志 2015(02)
    • [12].致力原创,推进小肠疾病诊治技术创新发展——访空军总医院消化科主任宁守斌教授[J]. 中国医药导报 2016(25)
    • [13].胶囊内镜用于小肠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探讨(附52例分析)[J]. 现代实用医学 2014(03)
    • [14].小肠疾病诊治进展[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0(06)
    • [15].小肠疾病的内窥镜诊治进展[J].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4(06)
    • [16].小肠疾病已不再是诊断的盲区[J]. 保健医苑 2011(10)
    • [17].原发性小肠疾病诊断方法及病因分析:附128例报告[J].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8(10)
    • [18].探讨多层螺旋CT诊断小肠疾病的应用价值[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91)
    • [19].小肠疾病影像及内镜检查方法的研究概况[J]. 右江医学 2017(02)
    • [20].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的配合及护理[J]. 江苏医药 2013(11)
    • [21].小肠疾病的临床特点及研究现状[J]. 中国临床研究 2018(03)
    • [22].多层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小肠疾病的临床价值探讨[J].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8(16)
    • [23].双气囊小肠镜治疗小肠疾病23例临床分析[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02)
    • [24].胶囊内镜在小肠疾病中的应用进展[J]. 胃肠病学 2011(05)
    • [25].可疑小肠疾病者首选胶囊小肠镜检查的应用分析[J]. 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0(06)
    • [26].双气囊小肠镜治疗小肠疾病的安全性分析[J]. 中国医药导刊 2016(09)
    • [27].248例双气囊电子小肠镜检查的护理配合[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0(03)
    • [28].双气囊小肠镜对小肠疾病诊断的临床价值分析[J]. 中国内镜杂志 2017(10)
    • [29].胶囊“长眼”能进肚 边走边拍能看病[J]. 养生大世界 2016(03)
    • [30].胶囊内镜对86例患者小肠疾病的诊断分析[J]. 临床医药实践 2012(07)

    标签:;  ;  ;  ;  ;  

    中医小肠疾病临床证型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