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一氧化氮对蓝藻生长发育的影响

外源一氧化氮对蓝藻生长发育的影响

论文摘要

聚球藻7002(Synechococcus sp. PCC7002)和鱼腥藻7120(Anabaena PCC7120)是蓝藻中的重要种类,是全球碳氮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本研究以聚球藻7002和鱼腥藻7120为材料为实验材料,分别观察聚球藻7002在MA (+N)和MA(-N)培养基、鱼腥藻7120在BG11和BG110培养基中的生长情况,分别测定藻细胞数、OD750、叶绿素含量、藻内产生的一氧化氮(NO)含量等生理生化指标,研究NO对非固氮蓝藻和固氮蓝藻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在相同培养条件下,聚球藻7002在氨态氮——MA(-N)培养液中生长得更加旺盛。当培养了20天时,在硝氮环境中培养的聚球藻7002的OD750为0.781,而氨氮环境中的聚球藻7002的OD750为0.828,两者之间差异明显;测定NO含量时发现,在氨态氮中藻内NO含量为2.2168/g,硝态氮的为2.097/g。清除体内的NO降低了聚球藻的生长速率,增加NO的量促进了聚球藻的生长。鱼腥藻7120培养23天时,在缺氮培养基——BG-11(-N)生长得较好,OD750为0.423,在含氮培养基——BG-110(+N)中OD750为0.376。异形胞是固氮蓝藻特有的细胞,当鱼腥藻7120培养在缺氮培养液中时,部分营养细胞会分化为异形胞。我们发现,在含氮培养基中加入NO,部分营养细胞分化为异形胞。前人研究结果表明α-酮戊二酸含量反应了培养基中氮源的含量,缺氮后α-酮戊二酸含量增高,后者诱发异形胞的形成。α-酮戊二酸含量的变化与异形胞的变化正相关,在加入SNP正氮条件下σ-酮戊二酸相对含量为1.2886nmol、负氮条件下为1.1733nmol、正氮条件下为0.4706nmol、加入CPTIO的正氮条件下0.2354nmol。我们发现外源NO可以增加α-酮戊二酸的含量,清除体内的NO减少了α-酮戊二酸的含量,表明NO通过α-酮戊二酸途径调节鱼腥藻7120异形胞的形成。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前言
  • 1.1 蓝藻概述
  • 1.1.1 蓝藻研究背景介绍
  • 1.1.2 蓝藻的细胞结构
  • 1.2 蓝细菌异形胞的特征
  • 1.2.1 异形胞的形态和功能特征
  • 1.2.2 有关异形胞结构的分子研究
  • 1.2.3 异形胞的形成和主要影响因子
  • 1.3 蓝藻的生物固氮作用
  • 1.3.1 固氮蓝藻鱼腥藻属简介
  • 1.3.2 鱼腥藻异形胞的发育机制
  • 1.4 非固氮蓝藻聚球藻属简介
  • 1.5 生物固氮原理简介
  • 1.6 α-酮戊二酸概述
  • 1.6.1 α-酮戊二酸的化学性质
  • 1.6.2 生物体内α-酮戊二酸的形成和作用
  • 1.6.3 蓝藻异形胞与α-酮戊二酸的关系
  • 1.6.4 α-酮戊二酸的检测手段
  • 1.7 一氧化氮(NO)
  • 1.7.1 一氧化氮的性质
  • 1.7.2 大气中的NO
  • 1.7.3 NO在生物体的研究
  • 1.8 本文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实验材料
  • 2.1.1 实验用藻
  • 2.1.2 主要药品
  • 2.1.3 主要设备与仪器
  • 2.1.4 实验主要试剂的配制
  • 2.2 实验方法
  • 2.2.1 蓝藻的培养
  • 2.2.2 蓝藻生长密度的测定
  • 2.2.3 蓝藻生长曲线的绘制
  • 2.2.4 蓝藻叶绿素a含量的测定
  • 2.2.5 蓝藻叶绿素a含量曲线的绘制
  • 2.2.6 聚球藻7002细胞数的测定
  • 2.2.7 蓝藻藻细胞干重的测定
  • 2.2.8 NO对聚球藻7002的影响
  • 2.2.9 NO对鱼腥藻7120的影响
  • 2.2.10 NO与鱼腥藻7120α-酮戊二酸积累的关系
  • 3 结果与讨论
  • 3.1 NO对蓝藻生长速率的影响
  • 3.1.1 聚球藻7002生长速率的测定
  • 3.2 NO对聚球藻7002生长速率的影响
  • 3.3 NO对鱼腥藻7120生长的影响
  • 3.3.1 鱼腥藻7120异形胞发育时间的观察
  • 3.3.2 鱼腥藻7120生长速率的测定
  • 3.3.3 NO对鱼腥藻7120异形胞发育的影响
  • 3.4 NO对鱼腥藻7120 α-酮戊二酸含量的影响
  • 3.4.1 鱼腥藻7120藻细胞破碎方法的比较
  • 3.4.2 α-酮戊二酸标准品的测定:采用反相高压液相色谱(HPLC)法
  • 3.4.3 藻细胞中α-酮戊二酸含量与培养基的关系
  • 3.4.4 NO对藻细胞中α-酮戊二酸含量的影响
  • 4 结论
  • 5 展望
  • 6 参考文献
  • 7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8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香菇草根部浸提液对伪鱼腥藻化感作用的研究[J]. 生态科学 2020(05)
    • [2].亭下水库伪鱼腥藻昼夜垂直变化初步研究[J]. 现代科学仪器 2013(03)
    • [3].鱼腥藻7120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J]. 微生物学通报 2010(03)
    • [4].螺旋鱼腥藻土嗅素的产生和分布规律[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10)
    • [5].鱼腥藻辐射特性实验研究[J]. 工程热物理学报 2018(10)
    • [6].微囊藻群体内生黏伪鱼腥藻荧光特征及空间分布[J]. 水生生物学报 2015(03)
    • [7].氮磷限制条件下螺旋鱼腥藻产生土嗅素特征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04)
    • [8].磷和铁对洋河水库螺旋鱼腥藻生长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3(01)
    • [9].洱海螺旋鱼腥藻生长生理特性的初步研究[J]. 水生生物学报 2009(03)
    • [10].高频率使用苄嘧磺隆对固氮鱼腥藻细胞生长和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 上海农业学报 2016(05)
    • [11].氮磷限制条件下螺旋鱼腥藻伪空胞合成及其浮力特征[J]. 环境科学研究 2015(02)
    • [12].酸碱度对重组鱼腥藻脂肪氧合酶构象与活性的影响[J]. 食品科学技术学报 2015(04)
    • [13].不同营养源条件下螺旋鱼腥藻生长与产嗅特征研究[J]. 环境科学 2011(08)
    • [14].中国鱼腥藻属的两个新记录种[J]. 湖泊科学 2012(05)
    • [15].重组鱼腥藻脂肪氧合酶定点突变及突变酶酶学性质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5(18)
    • [16].鱼腥藻研究进展[J]. 畜牧与饲料科学 2009(01)
    • [17].一株新型鱼腥藻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特性[J]. 湖泊科学 2018(05)
    • [18].不同形态氮对洋河水库螺旋鱼腥藻和惠氏微囊藻生长的影响[J]. 环境科学研究 2010(12)
    • [19].背角无齿蚌养殖池塘中发生的假鱼腥藻隐形水华[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02)
    • [20].常用除草剂苄嘧磺隆对固氮鱼腥藻的生长效应研究[J]. 上海农业学报 2015(04)
    • [21].黏伪鱼腥藻和铜绿微囊藻之间的化感作用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22].洱海鱼腥藻优势种的形态鉴定与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J]. 武汉植物学研究 2008(03)
    • [23].固氮鱼腥藻在小麦和西红柿上的肥效[J]. 江苏农业科学 2016(10)
    • [24].中国鱼腥藻属的八个新记录种[J]. 水生生物学报 2009(05)
    • [25].鱼腥藻PCC7120基因asr0757/alr0758的初步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5(03)
    • [26].鱼腥藻铁吸收调节蛋白基因(alr0957)的克隆和表达[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3)
    • [27].鱼腥藻PCC7120染色体基因对asr0757/alr0758的表达优化及其鉴定[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2)
    • [28].all 1691基因表达及铁元素对鱼腥藻生长的影响[J].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6)
    • [29].水体pH对伪鱼腥藻生长及叶绿素荧光参数的影响[J]. 生态科学 2019(03)
    • [30].满江红-鱼腥藻对低浓度铀胁迫的适应机制[J]. 铀矿冶 2018(04)

    标签:;  ;  ;  ;  ;  

    外源一氧化氮对蓝藻生长发育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