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教师是高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高校办学的主体力量。高校教师的发展直接影响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关系到高校科技创新功能和社会服务功能的实现。高校教师的发展不仅包括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还包括其作为“人”的发展。教师的发展离不开自身心理资本的支撑,对教师心理资本的管理应成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机组成部分。由于对高校教师发展内涵、要求以及心理资本的作用的认识不足,我国高校对教师心理资本的管理还非常薄弱,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和潜能的发挥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高校的发展也受到了制约。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深入梳理和分析,发现心理资本研究在取得丰富研究成果的同时仍存在着进一步研究的空间。以往的研究多以积极心理学的理论雏形为依据进行实证性的研究,而较少从其他相关理论视角开展研究,不利于心理资本理论的丰富和拓展。对心理资本结果变量的研究非常多,而对其前因变量的研究非常少。已有研究多以企业员工的心理资本为研究对象,关于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的系统研究还比较少见。本研究将心理资本引入高校教师管理,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三元交互决定论和社会交换理论为依据,运用文献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对以下问题进行了探讨:第一,对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管理的概念、内涵和特征进行了如下界定和分析:高校教师心理资本是高校以促进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为价值取向,在研究和把握高校教师的心理需要以及组织需要的基础上,为提升教师的心理资本,发挥教师的潜能,提高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和工作绩效而进行的管理活动。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包括心理资本的运用、心理资本的维护和心理资本的开发。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管理的突出特征为发展性、系统性和幸福指向性。第二,以三元交互决定论为依据,参照实证研究和访谈研究的结果,推断出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的组织影响因素为角色压力、人际关系、教师参与学校管理、组织文化、领导风格、组织支持、教师管理。对高校教师角色压力、心理资本、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如下7个研究假设:①高校教师的角色压力对其心理资本有显著的负向作用;②高校教师的心理资本对其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作用;③高校教师的心理资本对其组织承诺有显著的正向作用;④高校教师的角色压力对其工作满意度有显著的负向作用;⑤高校教师的角色压力对其组织承诺有显著的负向作用;⑥高校教师的心理资本在其角色压力对工作满意度的作用中起中介作用;⑦高校教师的心理资本在其角色压力对组织承诺的作用中起中介作用。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假设1—5得到了验证,假设6—7得到了部分验证,高校教师的心理资本在角色压力与组织承诺、工作满意度的关系中起不完全中介作用。证实了角色压力是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的前因变量,同时也初步证实了组织影响因素对心理资本的作用机制。第三,根据三元交互决定论和社会交换理论构建了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管理的模型,提出高校组织可以通过调整优化组织环境对高校教师的心理资本施加影响,以改变教师对组织的态度和行为。高校教师与高校组织之间的关系应是双赢的合作关系,高校组织应主动采取措施强化与教师之间的心理契约。确定了高校实施教师心理资本管理的基本思路:以高校教师发展为主线,以专业的教师发展机构为依托,形成各部门协同联动的机制,整合高校有关教师发展的资源和力量,改善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的影响因素,实现高校教师和高校的共同发展。提出了加强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管理的对策:建立积极的大学教师文化:增强大学教师的组织支持感;健全教师激励机制:为教师发展提供多元化的资源支持;建立大学教师发展的的专门机构。第四,遵循教师中心原则、系统性原则和建设性原则,运用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和TOPSIS (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an Ideal Solution)方法,构建了以高校教师为评价主体的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管理评价模型。应用该评价模型对某大学五个学院的104名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就该五个学院的教师心理资本管理水平进行评价,数据分析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验证了该评价模型的客观有效性。主要创新之处和贡献在于,将心理资本引入高校教师管理系统,提出了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管理的理念。从不同理论视角对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的组织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创新性探索,提出了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管理的实现路径,构建了高校教师心理资本管理的评价模型,为建立积极的高校教师队伍与和谐的大学组织提供了新的思路,丰富了高校教师管理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