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性能端到端主动测量研究与实现

网络性能端到端主动测量研究与实现

论文摘要

网络性能测量是网络研究的重要内容,它对研究者理解现有网络状况起关键作用,还能为下一代互联网的规划和设计提供依据。对网络性能进行准确测量对流量工程、QoS路由、接纳控制等许多方面都有重要意义,是成功的设计、控制和管理网络的基本需求。端到端主动测量作为网络性能测量的重要手段,因其简单可控而被研究者广泛应用于网络性能测量研究中。本文对端到端主动测量技术进行如下几方面的研究:首先,设计了分布式双向主动测量协议(DTWAMP),并基于该协议设计实现了分布式端到端网络性能测量系统。DTWAMP以IETF IP Performance Metrics(IPPM)工作组提出的双向主动测量协议(TWAMP)为基础,对其进行分布式扩展。分布式端到端网络性能测量系统基于DTWAMP协议实现,可以同时对多条端到端路径上的双向延迟和丢包性能进行分布式测量,为网络测量研究者提供研究数据。其次,利用实现的分布式端到端网络性能测量系统,在Planetlab网络中进行了实际的测量活动并对结果进行分析。针对丢包性能的结果,本文将丢包分成异常丢包与链路随机丢包,并以此将网络路径划分为调整状态和稳定状态这两个状态,通过分析路径连续两次处于稳定状态的时间间隔(收敛时间),讨论了实时流媒体等新型网络应用对路径性能的需求。针对延迟性能的测量结果,本文也对路径的稳定性进行了简单的分析。最后,本文对端到端可用带宽的测量进行了研究,设计了新的测量算法。本文设计的TSprobe(a Two-Step probe methode / TSinghua probe)算法不需要紧链路(tight link)与窄链路(narrow link)重合这一不合理假设,解决了PGM(Probe Gap Model)类可用带宽测量算法所普遍面临的问题。在NS2上的实验表明,该算法测量时间短,测量负载低,其测量准确性平均可以达到99%以上,优于已有的测量算法。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引言
  • 1.1 课题意义和背景
  • 1.2 作者的主要研究工作和贡献
  • 1.3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2章 互联网端到端主动测量技术综述
  • 2.1 IP 网络性能测量技术
  • 2.2 网络性能端到端主动测量技术
  • 2.2.1 端到端丢包性能的测量技术
  • 2.2.2 端到端延迟的测量技术
  • 2.2.3 端到端路径带宽的测量
  • 2.3 现有网络性能端到端主动测量的不足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DTWAMP(分布式双向主动测量协议)及其端到端性能测量方法
  • 3.1 TWAMP 协议简介
  • 3.2 扩展TWAMP 协议的动机
  • 3.3 分布式双向主动测量协议DTWAMP
  • 3.3.1 概述
  • 3.3.2 Agent-Control 协议
  • 3.3.3 XTWAMP-Control 协议
  • 3.3.4 XTWAMP-Test 协议
  • 3.3.5 DTWAMP 与TWAMP 的比较
  • 3.4 基于DTWAMP 协议的双向延迟以及丢包率测量方法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DTWAMP 的分布式端到端网络性能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 4.1 通用流媒体测量框架与已有基础
  • 4.2 系统设计目标
  • 4.3 系统总体框架
  • 4.4 Test Center 的扩展设计与实现
  • 4.4.1 系统总体结构
  • 4.4.2 对测量控制模块的扩展
  • 4.4.3 对流媒体数据生成模块的扩展
  • 4.5 Test Agent 的设计与实现
  • 4.5.1 系统总体结构
  • 4.5.2 主线程(Main Thread)结构
  • 4.5.3 控制者线程(Controller Thread)结构
  • 4.5.4 响应者线程(Responder Thread)结构
  • 4.6 用户操作流程
  • 4.7 本章小结
  • 第5章 实际测量活动和结果分析
  • 5.1 测量方案
  • 5.1.1 PlanetLab 简介
  • 5.1.2 测量拓扑
  • 5.1.3 测量目的
  • 5.2 双向延迟的测量结果及其分析
  • 5.3 单向丢包率和双向丢包率的测量结果及分析
  • 5.3.1 相同测量分组大小的前向丢包和反向丢包测量结果
  • 5.3.2 不同测量分组大小的双向丢包率测量结果
  • 5.3.3 异常丢包与链路随机丢包的分析
  • 5.4 本章小结
  • 第6章 端到端路径可用带宽估计研究
  • 6.1 端到端路径可用带宽估计研究概述
  • 6.2 新的端到端路径可用带宽估计算法——TSprobe
  • 6.2.1 TSprobe 算法的设计
  • 6.2.2 TSprobe 算法的参数和具体实现
  • 6.2.3 TSprobe 算法的特性
  • 6.3 TSprobe 算法的性能分析
  • 6.3.1 理论分析
  • 6.3.2 在NS2 上的实验
  • 6.4 本章小结
  •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 7.1 论文总结
  • 7.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相关论文文献

    • [1].电力数据通信网端到端网络主动测量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2017(03)
    • [2].内圆磨床主动测量控制仪的电路设计[J]. 机床与液压 2015(02)
    • [3].基于端到端的主动测量的时延分析研究[J]. 无线互联科技 2015(04)
    • [4].基于被动和主动测量的配电通信网网络质量监视[J]. 电气时代 2018(12)
    • [5].在主动测量中的基于灰色支持向量机的补调值预测[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20(07)
    • [6].BitTorrent网络主动测量技术与特性分析[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10(06)
    • [7].主动测量SDN性能的机制[J]. 通信学报 2015(06)
    • [8].基于ARM的新型磨削加工主动测量控制仪的设计[J]. 工具技术 2020(07)
    • [9].磨加工主动测量控制仪尺寸预报功能研究[J]. 机械设计与制造 2019(05)
    • [10].网络测量中的一种优化路径算法[J]. 计算机应用研究 2009(01)
    • [11].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高血压患者体位性低血压的情况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11)
    • [12].一种新的SDN架构下端到端网络主动测量机制[J]. 计算技术与自动化 2016(04)
    • [13].数控端面外圆磨床主动测量控制原理及量仪的替代[J]. 金属加工(冷加工) 2008(02)
    • [14].M250A内圆磨床主动测量装置[J]. 机械工程师 2012(07)
    • [15].基于主动测量的HTTP端到端体验质量测量技术研究[J]. 现代电子技术 2010(19)
    • [16].网络时延主动测量中的误差分析[J]. 微计算机信息 2010(30)
    • [17].低冗余主动测量IP级Internet拓扑的一种数据修正方法[J]. 计算机学报 2012(08)
    • [18].“两线维检”比翼齐飞[J]. 莱钢科技 2018(01)
    • [19].一种嵌入视频流的丢包自测量方法[J]. 软件学报 2013(09)
    • [20].网络性能测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12(09)
    • [21].一种基于NetFlow特定流记录的平均往返时延估计方法[J].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10(05)
    • [22].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宁化天鹅洞改造测量中的应用[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20(03)
    • [23].面向“人人网”的用户信息采集及拓扑结构测量研究[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2015(06)
    • [24].基于CCP模型的BitTorrent集群测量研究[J].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012(11)
    • [25].网络测量方法和关键技术[J]. 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 2010(07)
    • [26].网络测量方法和关键技术综述[J]. 数字通信世界 2010(11)
    • [27].主动测量在磨削加工中的应用[J]. 科技信息 2013(15)
    • [28].螺线管磁定位技术初探[J]. 探矿工程(岩土钻掘工程) 2016(08)
    • [29].一种优化的P2P集群快速测量模型[J].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14(02)
    • [30].网络性能测量技术及其软件的设计与实现[J]. 数据通信 2011(06)

    标签:;  ;  ;  ;  ;  

    网络性能端到端主动测量研究与实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