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盏花素肺部给药系统研究

灯盏花素肺部给药系统研究

论文摘要

灯盏花素是菊科植物灯盏细辛中的主要有效成分,含灯盏花甲素和灯盏乙素两种成分,其中主要为灯盏乙素。大量的研究表明灯盏花素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动脉流量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等药理作用,临床常用于治疗脑梗死、心绞痛、椎底动脉供血不足、糖尿病并发症、肾病等。然而药动学研究表明灯盏花素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低,已上市的灯盏花素制剂多以注射剂为主,但临床治疗需要每日注射,并持续很长时间,使用上极为不便,病人顺应性差。因此急需寻求新的非注射替代给药途径。考虑到肺部给药被认为能将大多数的药物传递到全身循环,尤其是口服吸收差的药物。因此本论文旨在考察灯盏花素通过肺部给药以达到较高生物利用度的可行性,并研发相应的肺部给药系统。本研究首先建立了灯盏花素血浆样品的处理和HPLC-MS/MS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特异性、精确度、重现性、定量限和灵敏度均能较好地满足血浆样品中药物含量测定要求。其次,本论文考察了灯盏花素溶液经大鼠静脉注射,气管喷雾给药和灌胃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表明灯盏花素溶液经大鼠气管喷雾给药后的绝对生物利用度约为77%,约为灌胃给药后生物利用度的30倍,并且能够避开首过效应。此外,本论文通过喷雾干燥制备了灯盏花素微粒可吸入微粒,采用扫描电镜考察了微粒的表面性状和粒径,使用激光衍射仪和新一代药物撞击器分析了微粒的粒度分布,并体内评价了微粒中药物在肺部的吸收情况。通过控制喷雾干燥参数和料液的组成,可以制备表面圆滑、适度凹陷或葡萄干状的不同表面性状的微粒。例如,增加出口温度,降低雾化气流量或进料速度,添加PVA80尤其是亮氨酸到料液中,将倾向于增加微粒表面的褶皱度。药动学的结果表明,添加粘膜黏附剂后,灯盏花素微粒,绝对生物利用度从70.1%提高到了97.9%。最后,本文选用以HFA 134a为抛射剂的定量吸入气雾剂作为肺部给药系统。结果表明微粒表面性状对定量吸入气雾剂的性能影响较大,葡萄干状的微粒能明显提高灯盏花素气雾剂的分散性和可吸入性。综上所述,灯盏乙素在肺部具有很好的通透性;微粒中添加粘膜黏附剂(如透明质酸)能够延缓呼吸道上皮纤毛对微粒的清除作用,从而促进药物在肺部的吸收。口服吸收差的亲水的黄酮类化合物,可以以雾滴或微粒的形式通过肺部给药传递到全身循环。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1.1 灯盏花素研究进展
  • 1.1.1 临床应用
  • 1.1.2 药理作用
  • 1.1.3 药代动力学
  • 1.1.4 制剂研究
  • 1.2 肺部给药研究进展
  • 1.2.1 概述
  • 1.2.2 肺部的生理特点
  • 1.2.3 药物在肺部的沉积
  • 1.2.4 肺部的清除作用
  • 1.2.5 肺部吸入剂型
  • 1.2.6 用于吸入制剂的微粒制备技术
  • 1.3 本论文研究目的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HPLC-MS/MS测定血液样品中灯盏乙素含量的分析方法
  • 2.1 概述
  • 2.2 材料
  • 2.3 方法
  • 2.3.1 色谱条件
  • 2.3.2 质谱条件
  • 2.3.3 标准溶液的配制
  • 2.3.4 空白血浆的制备
  • 2.3.5 血浆样品的处理方法
  • 2.4 结果
  • 2.4.1 方法的选择性
  • 2.4.2 标准曲线的制备
  • 2.4.3 稳定性考察
  • 2.4.5 提取回收率考察
  • 2.4.6 精密度和加样回收率试验
  • 2.5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灯盏花素溶液经不同途径给药后的药代动力学
  • 3.1 概述
  • 3.2 材料
  • 3.3 方法
  • 3.3.1 色谱条件
  • 3.3.2 质谱条件
  • 3.3.3 动物实验
  • 3.3.4 样品分析
  • 3.4 结果
  • 3.4.1 不同途径给药药时曲线
  • 3.4.2 不同剂量气管给药药时曲线
  • 3.4.3 药代动力学参数
  • 3.5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四章 灯盏花素微粒及其肺部给药药代动力学
  • 4.1 概述
  • 4.2 材料
  • 4.3 方法
  • 4.3.1 喷雾干燥制备灯盏花素微粒
  • 4.3.2 微粒的表面形态和粒径
  • 4.3.3 微粒的空气动力学评价
  • 4.3.4 灯盏花素微粒药代动力学试验
  • 4.4 结果
  • 4.4.1 微粒的表面形态和粒径
  • 4.4.2 微粒空气动力学
  • 4.4.3 药代动力学
  • 4.5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微粒表面形态对气雾剂可吸入性的影响
  • 5.1 概述
  • 5.2 材料
  • 5.3 方法
  • 5.3.1 控制喷雾干燥条件制备不同表面性状的微粒
  • 5.3.2 微粒的表面形态的表征
  • 5.3.3 不同表面性状的微粒的气雾剂制备
  • 5.3.4 HPLC条件
  • 5.3.5 气雾剂单喷出阀药量测定
  • 5.3.6 气雾剂的可吸入性评价
  • 5.4 结果
  • 5.4.1 微粒的表面形态
  • 5.4.2 标准曲线
  • 5.4.3 单喷出阀药量测定结果
  • 5.4.4 可吸入性测定结果
  • 5.5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发表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灯盏花素防治老年病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谵妄的临床研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13)
    • [2].灯盏花素理化性质的探究[J]. 学园 2017(20)
    • [3].灯盏花素的临床研究及作用机制[J]. 人人健康 2017(14)
    • [4].氯沙坦联合灯盏花素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医药 2017(11)
    • [5].复方丹参滴丸联合灯盏花素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 河北医学 2016(09)
    • [6].药物代谢酶和转运蛋白介导的灯盏花素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进展[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14(01)
    • [7].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灯盏花素片中野黄芩苷的含量[J]. 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02)
    • [8].不同厂家灯盏花素片的体外溶出度考察[J]. 中成药 2008(09)
    • [9].灯盏花素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损伤的实验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 2018(03)
    • [10].灯盏花素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研究[J]. 中南药学 2019(04)
    • [11].灯盏花素对豚鼠离体呼吸道平滑肌的作用[J]. 健康之路 2018(08)
    • [12].对市售灯盏花素片的质量考察[J]. 中成药 2010(07)
    • [13].灯盏花素片的质量评价与分析[J]. 中国药事 2017(10)
    • [14].灯盏花素联合桂哌齐特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临床研究[J]. 吉林中医药 2009(08)
    • [15].无量山镇灯盏花高产优质栽培技术[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02)
    • [16].灯盏花素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血气的影响[J]. 医学综述 2016(18)
    • [17].局部封闭加灯盏花素静滴治疗血栓性外痔52例[J]. 江西中医药 2010(01)
    • [18].灯盏花素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1(32)
    • [19].不同厂家灯盏花素片体外溶出度考察[J].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8(04)
    • [20].灯盏花-大黄配伍的提取工艺优化研究[J]. 广东药科大学学报 2017(05)
    • [21].采用多条溶出曲线评价灯盏花素片的质量[J]. 药物分析杂志 2015(07)
    • [22].灯盏花素的药动学研究进展[J]. 中国临床药学杂志 2012(01)
    • [23].灯盏花素片溶出度测定方法的考察[J]. 中国药师 2011(07)
    • [24].灯盏花素的研究进展[J]. 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 2008(04)
    • [25].灯盏花素-β-环糊精包合物片剂的制备工艺研究[J]. 中国药业 2011(17)
    • [26].高效毛细管电泳法测定灯盏花素固体分散体中野黄芩苷含量[J].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2(10)
    • [27].灯盏花素粉针剂治疗寻常型银屑病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2(27)
    • [28].灯盏花素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9(22)
    • [29].灯盏花素与10%葡萄糖注射液有配伍禁忌[J]. 护理学杂志 2010(11)
    • [30].四乙酰野黄芩素的合成[J]. 云南化工 2010(03)

    标签:;  ;  ;  ;  ;  ;  ;  ;  

    灯盏花素肺部给药系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