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血小板平均体积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平均体积论文文献综述
徐斌,谢上才,许建江,江力勤,张建勤[1](2019)在《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MPVLR)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自发再通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19年5月在嘉兴市第二医院确诊并在发病12h内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PCI)的STEMI患者129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自发再通组(22例)和非自发再通组(107例)。分析与IRA自发再通的相关因素及MPVLR预测IRA自发再通的价值。结果自发再通组患者MPVLR低于非自发再通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PVLR(OR=0.594,95%CI:0.434-0.813,P=0.001),hs-CRP(OR=0.751,95%CI:0.600-0.939,P=0.012),Hcy(OR=0.921,95%CI:0.863-0.984,P=0.015)与IRA自发再通呈独立负相关。ROC曲线显示,MPVLR预测IRA自发再通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52(95%CI:0.645-0.859,P<0.001)。结论 MPVLR可能与STEMI患者IRA自发再通有关。(本文来源于《心电与循环》期刊2019年06期)
邰新苗,李继伟[2](2019)在《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68例CHD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各18例、20例、30例;同时选取同期到本院体检的非冠心病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MPV、PLT水平。比较两组MPV、PLT水平。结果 AMI组、UAP组、SAP组MPV水平较对照组高,AMI组、UAP组PLT水平较对照组低,AMI组、UAP组PLT水平较对SAP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对照组PL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患者MPV增大、PLT降低,对MPV、PLT进行监测,利于评估冠心病患者病情进展,能够为冠心病预防、诊治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心理月刊》期刊2019年22期)
刘辉,佐满珍[3](2019)在《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多种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平均血小板体积(MPV)作为活化血小板的评价指标之一,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机体的免疫状态,MPV与结直肠癌、胃癌、食管癌、肺癌、膀胱癌、骨肉瘤等肿瘤的预后有关。但目前关于MPV是否可作为肿瘤生物标志物之一仍没有定论,肿瘤患者中MPV的临床意义仍不甚明确。现将MPV与多种肿瘤的关系进行综合阐述,以期为今后肿瘤生物标志物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21期)
张岳飞,蔺鹏阳,郭辉芳,李永陟,文平[4](2019)在《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在早发冠心病人群中的分布特征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关系,评价RDW、MPV对早发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因胸痛发作疑诊冠心病且男性<55岁、女性<65岁的患者407例,经冠状动脉造影(CAG)确诊早发冠心病组309例,余98例为正常对照组。比较2组及早发冠心病各疾病亚组间的RDW、MPV水平,分析RDW、MPV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及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早发冠心病组RDW、MPV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RDW、MPV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和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早发冠心病组RDW、MPV与Gensini评分之间存在正相关(r分别为0.246、0.199,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OR=3.373,95%CI:2.197~6.359,P<0.001)和MPV(OR=1.353,95%CI:1.074~1.705,P=0.010)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R0C曲线分析发现,RDW诊断早发冠心病的界点值为12.25%(敏感性69%,特异性72%),MPV诊断早发冠心病的界点值为8.55 fl(敏感性91%,特异性37%)。结论 RDW、MPV与早发冠心病的临床类型及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程度有关,是早发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早发冠心病的诊断提供一定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动脉硬化杂志》期刊2019年10期)
朱春梅,王彬,肖丽丽,曹丽敏,周敏[5](2019)在《平均血小板体积在砷暴露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中的潜在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是我国居民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研究表明砷暴露会增加ASCVD的发病风险。目前对于砷暴露和ASCVD十年风险间的关联以及其中可能的机制并不清楚。[目的]分析砷暴露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及ASCVD十年风险的相关性,探讨MPV在砷暴露与ASCVD十年风险间的潜在作用。[方法]在2011—2012年分别于武汉和珠海各选取两个社区,招募年龄在18~80岁的居民作为研究对象建立武汉-珠海社区队列,通过面对面的问卷调查和专业医生的体格检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人口学信息和人体学指标,并采集其空腹血样和尿样。本次研究排除年龄不在35~74岁者、生物样本和人体测量学指标缺失者以及肾炎患者,最终纳入了3 081名研究对象。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检测尿砷水平,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中MPV水平。ASCVD十年风险得分采用由中国心血管疾病项目组改进的ASCVD风险预测研究模型计算,根据得分将研究对象分为高风险(≥0.05)和低风险(<0.05)两类。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尿砷和ASCVD十年风险间的相关性,采用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分析尿砷和MPV以及MPV和ASCVD十年风险的相关性,并应用中介模型探讨MPV在尿砷和ASCVD十年风险间的中介作用。[结果]研究人群平均年龄54.05岁,尿砷和MPV的中位数水平分别为2.69μg/mmol(经肌酐校正)、8.80 fL。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相关混杂因素后,尿砷和ASCVD十年风险呈正向的剂量-反应关系,尿砷每增加一个自然对数单位,研究对象进入ASCVD高风险组的概率增加16.3%(95%CI:0.8%~34.2%)。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分析显示,尿砷和MPV以及MPV和ASCVD十年风险均呈正向线性相关(非线性检验P> 0.05)。此外,中介分析结果表明,MPV在尿砷和ASCVD十年风险间起中介作用,中介比例为20.9%。[结论]砷暴露可能与MPV升高和ASVD十年风险增加有关。MPV可能在砷暴露导致的ASCVD十年风险增加中起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环境与职业医学》期刊2019年10期)
申艳飞[6](2019)在《平均血小板体积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病因鉴别诊断的可行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可否作为急性胰腺炎患者病因的鉴别指标。方法选取本院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11例,其中非胆源性胰腺炎患者58例作为非胆源性组,胆源性胰腺炎患者53例为胆源性组。对比两组患者生化指标(CREA、AST、GGT等)、血液学指标(白细胞计数、MPV、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血小板计数),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MPV对两组患者的鉴别作用,分析MPV与两组患者各项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两组患者CREA、GLU、LPS、Ca、AMY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源性组患者AST、GGT、ALP、ALT、DBIL、TBIL均高于非胆源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源性组患者MPV较非胆源性组高,血小板计数较非胆源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MPV在鉴别两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45(95%CI:0.861~0.993);当8.32为MPV的cut-off值时,可鉴别胆源性组的特异度和敏感度分别为62.1%、78.5%。两组患者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CREA、ALP、ALT、GLU、LPS、GGT、DBIL、Ca、TBIL与MPV水平无相关性;非胆源性组AST与MPV呈负相关性(r=-0.271,P=0.022);胆源性组患者AMY与MPV呈正相关性(r=0.282,P=0.017)。结论临床可将平均血小板体积作为非胆源性和胆源性急性胰腺炎的鉴别指标,为急性胰腺炎的鉴别和治疗提供一定依据。(本文来源于《青岛医药卫生》期刊2019年05期)
陈银伟,徐锋[7](2019)在《平均血小板体积与D-二聚体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测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与D-二聚体(D-dimer)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形成中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6月在本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患者109例,根据是否发生DVT分为DVT组(38例)与非DVT组(71例),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血液学指标,应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MPV、D-dimer与DVT的相关性,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评价其在预测下肢DVT中的效能。结果 DVT组的MPV、D-dimer显着大于非DVT组(P<0.05),疾病分类中血管类疾病及既往静脉血栓的人数显着多于非DVT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MPV、D-dimer是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ROC曲线结果显示,应用MPV及D-dimer联合诊断预测深静脉血栓的AUC(0.845)显着高于单独诊断(0.768、0.736),联合诊断的敏感度也显着提高(P<0.05)。结论 MPV、D-dimer水平与神经外科术后患者发生DVT具有明显相关性,其联合诊断对于预测DVT的发生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本文来源于《中国卫生检验杂志》期刊2019年18期)
梅育嘉,罗杰峰,胡瑞婷[8](2019)在《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危险因素与平均血小板体积的相关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ACI)患者各危险因素与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的因果关系,判断MPV增大是否为ACI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选取确诊为ACI的300例患者为观察对象,记录其MPV等临床信息,按照时间分组行多因素分析及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判断与MPV相关的ACI危险因素及其因果关系。结果多因素分析发现,与MPV显着相关(P<0.05)的因素有:血小板计数(PC)、OCSP分型4型(腔隙性脑梗死)、脑白质疏松、白细胞(WBC)计数。对定量指标MPV、WBC、PC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分析:PC是MPV改变的格兰杰原因;WBC增高对MPV的改变有较强预测作用,可能是MPV改变的格兰杰原因。结论 MPV的改变是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等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尚无证据证明血小板活化MPV改变是ACI的独立危险因素。(本文来源于《微创医学》期刊2019年04期)
尹纪来,高飞,李浩[9](2019)在《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计数(PLT)比值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09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予以超声心动图检查,并根据左室心肌质量指数水平将患者分为左心室肥厚组(51例)与非左心室肥厚组(58例)。比较两组性别、年龄、体重指数(BMI)、收缩压以及舒张压等临床资料;比较空腹血糖(FBG)、叁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分布宽度(RDW)以及MPV/PLT水平,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上述指标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关系。结果左心室肥厚组收缩压高于非左心室肥厚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左心室肥厚组RDW高于非左心室肥厚组,而MPV/PLT低于非左心室肥厚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收缩压、RDW均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独立危险因素,而MPV/PLT是保护性因素(均P <0.05)。结论 MPV/PLT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存在密切相关,临床工作中可通过检测MPV/PLT预防靶器官损害。(本文来源于《中国医药导报》期刊2019年22期)
汪武贵,周勇,李伟,卢小岗,湛小波[10](2019)在《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血小板平均体积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小板平均体积(MPV)与急性胰腺炎(AP)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取2017年8月—2018年8月陆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急诊科收治的AP患者143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症AP组(n=71)和重症AP组(n=72);根据临床结局,将AP患者分为存活组(n=115)和死亡组(n=28),另选取同期于医院行健康体检的志愿者60例为健康对照组,比较不同病情严重程度与健康对照组、不同临床结局受试者的HMGB1、MPV、肝功能、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APACHEⅡ)评分,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HMGB1、MPV与肝功能、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结果轻症、重症AP组与健康对照组HMGB1、MPV、ALT、TBil、AST、APACHEⅡ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 568.605、84.092、1 763.187、370.682、1 948.872、298.459,P均<0.01)。重症AP组、轻症AP组HMGB1、MPV、APACHEⅡ评分均高于健康对照组,且重症AP组高于轻症AP组;重症AP组ALT、AST、TBil高于健康对照组、轻症AP组(P<0.05)。存活组HMGB1、MPV、ALT、TBil、AST、APACHEⅡ评分均低于死亡组(t=4.056、19.554、23.731、19.545、26.558、6.056,P均=0.000)。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MGB1、MPV与ALT、TBil、AST、APACHEⅡ评分均呈正相关(HMGB1:r=0.531、0.425、0.513、0.403,P=0.001、0.009、0.000、0.011;MPV:r=0.439、0.428、0.473、0.392,P=0.006、0.010、0.004、0.014)。HMGB1与MPV联合检测的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0.805、0.807,高于2指标单独检测。结论 AP患者中HMGB1、MPV呈异常升高,可反映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同时其异常释放可能对AP患者肝功能、预后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来源于《疑难病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血小板平均体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冠心病(CHD)患者血小板计数(PLT)和血小板平均体积(MPV)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8年12月于本院治疗的68例CHD患者作为观察组,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稳定型心绞痛(SAP)患者各18例、20例、30例;同时选取同期到本院体检的非冠心病患者7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MPV、PLT水平。比较两组MPV、PLT水平。结果 AMI组、UAP组、SAP组MPV水平较对照组高,AMI组、UAP组PLT水平较对照组低,AMI组、UAP组PLT水平较对SAP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组、对照组PL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HD患者MPV增大、PLT降低,对MPV、PLT进行监测,利于评估冠心病患者病情进展,能够为冠心病预防、诊治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小板平均体积论文参考文献
[1].徐斌,谢上才,许建江,江力勤,张建勤.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相关性研究[J].心电与循环.2019
[2].邰新苗,李继伟.冠心病患者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平均体积的变化及其临床价值[J].心理月刊.2019
[3].刘辉,佐满珍.平均血小板体积与多种肿瘤的关系研究进展[J].浙江医学.2019
[4].张岳飞,蔺鹏阳,郭辉芳,李永陟,文平.红细胞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早发冠心病的相关性[J].中国动脉硬化杂志.2019
[5].朱春梅,王彬,肖丽丽,曹丽敏,周敏.平均血小板体积在砷暴露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中的潜在作用[J].环境与职业医学.2019
[6].申艳飞.平均血小板体积对急性胰腺炎患者病因鉴别诊断的可行性研究[J].青岛医药卫生.2019
[7].陈银伟,徐锋.平均血小板体积与D-二聚体在神经外科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预测价值[J].中国卫生检验杂志.2019
[8].梅育嘉,罗杰峰,胡瑞婷.动脉粥样硬化性脑梗死危险因素与平均血小板体积的相关性分析[J].微创医学.2019
[9].尹纪来,高飞,李浩.平均血小板体积/血小板计数比值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心室肥厚的相关性[J].中国医药导报.2019
[10].汪武贵,周勇,李伟,卢小岗,湛小波.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血小板平均体积在急性胰腺炎患者病情及预后中的价值[J].疑难病杂志.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