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对我国九十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率与就业率负相关的分析及对策研究
论文类型: 硕士论文
论文专业: 政治经济学
作者: 孙覃玥
导师: 陈必峻
关键词: 经济增长率,就业增长率,就业率,负相关
文献来源: 中共江苏省委党校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经济增长和充分就业是宏观经济的两大目标,关系着我国经济健康、稳定的运行和发展。传统经济理论认为解决失业的最直接有效的方法是通过经济增长率的提高带动就业增长率,从而提高就业率,降低失业率。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年均经济增长率约为9.37%,近年来始终保持在7%以上,经济增长在世界上处于一枝独秀的局面。但是就业形势逐年严峻,失业率也逐年提高。本文从多个指标出发,关注研究经济增长与就业之间的关系,对我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增长率与就业率负相关的现象进行分析和解释,找出影响经济增长带动就业的因素,再根据这些因素提出相关的政策和建议,使经济增长率自身提高的同时能够较好的带动就业增长率,从而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充分就业这两大宏观经济目标。美国经济学家奥肯根据美国的经济增长事实总结出了奥肯定律,清楚的论证了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实际上也就论证了在劳动力增长率基本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与就业率之间的正相关关系。古典、新古典、以及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均认为经济增长率与就业率是非负相关的。在实现充分就业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与就业率零相关,在存在失业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与就业率正相关。从世界上典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历史情况来看,经济增长率高的年份就业率也高。但近年来美国也出现了无就业增长的局面,并似乎日益成为世界各国的一种通病。对于我国近年来出现的经济增长率与就业率负相关的现象,目前的理论尚未能给出充分的解释。国内许多学者做了不少研究,他们分别从技术进步对劳动的替代、我国的经济体制转轨、有效劳动的提高、产业结构调整等多方面给与解释,笔者认为他们的理论有部分的解释力,但不是很充分,因而不能强有力的说明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率负相关的原因。本文从经济增长模型出发,研究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关系。先通过对哈罗德—多马、索洛—斯旺模型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的分析说明这些模型均不能解释经济增长率与就业率负相关的现象,再根据不同部门中经济增长与就业的特点,试图建立新的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得出结论产业链条是否能充分延长是决定经济增长率与就业率非负相关的关键因素,一国的国家创新体系和人力资本存量是影响产业链延长的两个主要因素,该结论对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国家应当具有一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我国经济增长率与就业率负相关现象的出现及目前理论界的研究状况
第一节 经济增长及就业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二节 西方经济理论对经济增长与就业的认识
2.1 奥肯定律对经济增长与失业率关系的描述
2.2 经济增长理论对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描述
2.3 对典型的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与就业的分析
第三节 我国近年来经济增长率与就业率负相关的统计分析
3.1 统计数据揭示的经济增长率与就业率的关系
3.2 经济增长率与就业率关系中不正常因素排除
3.3 我国经济增长率与就业率负相关的的客观性
第四节 我国学者对经济增长率与就业率负相关的的成因分析
4.1 经济转型是经济增长率与就业率负相关的主因
4.2 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率与就业率负相关的主因
4.3 经济结构调整是经济增长率与就业率负相关的主因
4.4 有效劳动增加是经济增长率与就业率负相关的主因
4.5 就业弹性降低是经济增长率与排挤率负相关就业的主因
第二章 对经济增长率与就业率负相关新的解释及解决办法
第一节 对新古典经济增长模型的重新考察
第二节 对科布-道格拉斯函数的批评
第三节 解决经济增长率与就业率负相关的办法—新两部门经济增长模型的建立
第三章 对阻碍我国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率的因素分析
第一节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现状及其对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阻碍
1.1 对创新理论的发展及国家创新体系内涵的简述
1.2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3 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存在的问题对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阻碍
第二节 我国人力资本的现状及其对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阻碍
2.1 人力资本理论
2.2 我国人力资本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2.3 我国人力资本的缺乏对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阻碍
第三节 我国二元经济结构对国家创新体系及人力资本的影响
3.1 城乡二元结构使我国的一个基本经济事实
3.2 城乡二元结构对我国经济增长拉动就业的阻碍
第四章 解决经济增长率与就业率负相关的政策建议
第一节 完善和健全国家创新体系促进经济增长对就业的拉动
第二节 控制人口数量和提高人口质量并举
第三节 加快我国城镇建设
3.1 要实现农村城市(镇)化
3.2 宏观上推进政策一体化
结语
参考书目及文献:
发布时间: 2007-04-18
参考文献
- [1].生产要素流动对西北地区潜在经济增长率的影响研究[D]. 樊伟瑶.西北大学2018
- [2].基于HP滤波法的黑龙江省潜在经济增长率实证研究[D]. 尹鑫宇.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 [3].网络经济视角下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研究[D]. 屈新皓.西北大学2017
- [4].新常态下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的测算与结构分解[D]. 易雯晴.西北大学2017
- [5].对“高增长、低就业”现象的分析[D]. 林霓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 [6].西安高新区人力资源与经济增长分析研究[D]. 白莉.西安科技大学2006
- [7].我国居民消费率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D]. 武晓健.河北大学2008
- [8].生产者服务业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 虞卓然.南京大学2012
- [9].我国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D]. 高巍.上海外国语大学2014
- [10].蒙古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D]. 甘苏(Enkhtuvshin Gansukh).哈尔滨工业大学2018
相关论文
- [1].我国经济增长与失业率的关系研究[D]. 杨姣.暨南大学2008
- [2].中国经济增长与就业拉动再分析[D]. 张桃丽.西北大学2008
- [3].毕业生就业率预测模型研究[D]. 张稳.新疆农业大学2008
- [4].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研究[D]. 王瑞云.吉林大学2006
- [5].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相互关系的结构性分析[D]. 周可可.西北大学2007
- [6].成都市城市化水平与就业率关系的实证研究[D]. 胡红玉.西南交通大学2004
- [7].对“高增长、低就业”现象的分析[D]. 林霓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5
- [8].我国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的实证研究[D]. 梁湄.重庆师范大学2006
- [9].中国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研究[D]. 田贵生.郑州大学2005
- [10].中国经济高增长低就业问题分析[D]. 李爱娟.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