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犯罪控制模式

论犯罪控制模式

论文摘要

无论国家怎样运用刑罚手段,还是其他社会相关措施抗制犯罪;无论人们怎样憎恶犯罪,还是逃避犯罪,犯罪如挥之不去的幽灵,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因而,犯罪问题始终是一个经久不衰的研究课题,尤其当代中国处于转型背景之下,犯罪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社会的基本问题,如何控制犯罪?如何控制转型背景下的犯罪?这不仅是重大的实践问题,而且是重大的理论问题。鉴于此,本文从历史上曾出现的犯罪威吓与社会防卫两种犯罪控制模式分析入手,反思两种犯罪控制模式之不足,倡导犯罪控制模式新理念,并对我国犯罪控制模式之构想做了较为深入细致的剖析与探讨,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对历史的追溯,探讨犯罪控制模式之渊源。历史上曾出现刑罚威吓与社会防卫两种犯罪控制模式,刑事古典学派崇尚刑罚威吓模式,主要体现在边沁的苦乐估算论与费尔巴哈的心理强制说,而刑事实证学派主张社会防卫模式,其代表人物有菲利、李斯特、格拉马蒂卡与安塞尔等。第二部分是对理论的甄别,反思两种犯罪控制模式之不足。刑罚威吓模式只是理性的神话,它不仅受人的因素、罪的因素、时间的因素、地点的因素与组织体系的因素等方面影响,而且它还受刑罚的公正性、刑罚的严厉性、刑罚的确定性、刑罚的及时性等诸因素影响,从而使刑罚的威吓模式忽隐忽现,游荡不定。另外,刑罚威吓模式易导致重刑主义,其负面影响巨大。其一,重刑主义必然导致罪行关系失调;其二,重刑主义与刑罚目的相悖;其三,重刑主义往往忽略其他社会相关制度的建设;其四,重刑主义与世界发展潮流向左。而社会防卫模式最大问题在于矫枉过正之嫌,侵犯人权之虞。从定罪上来说,社会防卫论者把刑事责任的根据看作是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而忽视甚至否定客观行为及其实害;从处刑上来说,社会防卫论者以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这一极不确定的因素为根据来决定刑罚之轻重,使刑罚的适用失去稳定的法则;还有社会防卫论者为迎合刑罚个别化思想而推行的不定期刑存在诸多不足,难谓正当。第三部分是观念的切换,倡导犯罪控制模式之新理念。首先对我国现实社会做了较为细致的考察,从而进一步提出犯罪控制模式新理念,即犯罪的相对性与刑罚的有限性。犯罪的相对性是指犯罪在给人们带来恶害的同时,具有不可避免性。而刑罚的有限性是指刑罚调整范围的有限性、刑罚的最后手段性与刑罚的节俭性。第四部分是对现实的探究,对我国犯罪控制模式之构想。首先,探讨了我国犯罪控制模式之定位:一是从理想性犯罪控制模式到现实性犯罪控制模式,二是从国家本位性犯罪控制模式到社会本位性犯罪控制模式,三是从单一化犯罪控制模式到多元化犯罪控制模式。其次,提出我国犯罪控制模式之内容,应为刑罚威吓与社会防卫相结合之模式,具体分“两步走”:在社会转型之时,应以刑罚威吓为主,社会防卫为辅,而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全之时,应以社会防卫为主,刑罚威吓为辅。最后,探讨了犯罪控制模式发展之趋势,即社会防卫在强化,而刑罚威吓在弱化。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一、历史的追溯:犯罪控制模式之渊源
  • (一) 刑罚威吓模式
  • (二) 社会防卫模式
  • 二、理论的甄别:犯罪控制模式之反思
  • (一) 刑罚威吓模式之反思
  • (二) 社会防卫模式之反思
  • 三、观念的切换:犯罪控制模式新理念之倡导
  • (一) 对我国社会的现实考察
  • (二) 犯罪的相对性
  • (三) 刑罚的有限性
  • 四、现实的探究:我国犯罪控制模式之构想
  • (一) 我国犯罪控制模式之定位
  • (二) 我国犯罪控制模式之内容
  • (三) 犯罪控制模式发展之趋势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青少年网络犯罪控制的若干思考[J].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5(06)
    • [2].高校职务犯罪控制模式研究[J]. 现代经济信息 2015(16)
    • [3].风险社会、犯罪问题政治化与20世纪70年代以来英美犯罪控制模式的变迁[J]. 刑法论丛 2014(04)
    • [4].“两岸四地”跨文化社会犯罪控制模式研究[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4)
    • [5].论我国现行犯罪控制体系及其完善[J]. 法制与社会 2012(08)
    • [6].犯罪控制社会化的原因及必要性分析[J]. 吉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0(02)
    • [7].犯罪控制模式下的法官决策[J]. 公安研究 2010(06)
    • [8].志愿者作为犯罪控制主体的可行性分析[J]. 福建警察学院学报 2010(03)
    • [9].论犯罪控制模式[J].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0(09)
    • [10].《犯罪控制工业化》[J]. 财经政法资讯 2014(04)
    • [11].西方犯罪信号研究对我国犯罪控制的启示——基于犯罪生态学的视角[J]. 山东警察学院学报 2017(06)
    • [12].犯罪控制的社会力量参与反思——基层社会矛盾和社会冲突化解机制的思考[J].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2(06)
    • [13].论犯罪控制的刑法功能、限度及其对策[J]. 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 2019(02)
    • [14].新加坡刑事司法的犯罪控制模式转向与启示[J]. 人民检察 2014(19)
    • [15].社会管理创新进程中的犯罪控制刍议[J]. 中国检察官 2011(21)
    • [16].城乡社区犯罪控制与预防建议[J]. 法制博览 2020(03)
    • [17].论我国网络犯罪控制体系的完善[J]. 法制与社会 2019(12)
    • [18].大众传媒视角下的犯罪控制[J]. 天津市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09(02)
    • [19].美国城市犯罪控制模式的变革[J]. 城市问题 2016(02)
    • [20].犯罪解释与犯罪控制政策的犯罪生涯视角——一般犯罪理论的观察[J]. 刑事法前沿 2019(00)
    • [21].论社会团结、社会失范与犯罪控制[J]. 刑事法评论 2010(01)
    • [22].探析犯罪控制途径和犯罪控制计划[J]. 法制与社会 2011(23)
    • [23].社会管理机制创新与犯罪控制政策的科学化——“犯罪控制与警务战略高峰论坛”会议综述[J]. 青少年犯罪问题 2011(05)
    • [24].犯罪及其控制的经济分析[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 [25].澳门葡据时期刑事司法与犯罪控制体系研究[J].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2013(05)
    • [26].为什么刑法需要在乎常人的正义直观?——强制性与规范性犯罪控制[J]. 刑事法评论 2011(02)
    • [27].犯罪控制与刑事审判[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10(01)
    • [28].刑事政策几个基础理论问题之研究[J]. 经济研究导刊 2010(06)
    • [29].保安处分刑之经济思考[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02)
    • [30].谈治理理论在犯罪控制中的应用[J]. 公安学刊(浙江警察学院学报) 2015(05)

    标签:;  ;  ;  ;  ;  

    论犯罪控制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