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蒙山县新圩镇貌仪小学
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中,提供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的空间,真正地体现《新课标》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思维,突破了难点。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如何充分地让学生动手操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有时它甚至可以帮助教师达到事半功倍的目的。
一、动手操作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成功的教学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小学生处于好奇、好动的年龄阶段,动手操作最能激发小学生的探索兴趣,激发学习新知的欲望,促使孩子们进入最佳状态,并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它能有效的帮助孩子们在兴趣盎然的操作中,不知不觉地掌握数学规律,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先用现实生活中属于圆形的物体举例,使学生认识了圆与其它平面图形的不同之处,至于怎样画圆,老师不用作示范,就让学生自己想方设法大胆尝试。"你们会画出标准的圆形吗?看谁的方法最好最多?"这样,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了,人人动手、动脑,大胆探索,很快,大部分学生都知道并学会用圆规及借助圆形物体(如墨水瓶、茶杯盖、硬币等)画圆的方法。这时候,老师表扬他们主动参与、积极探索,然后问:"如果要建一个圆形大花坛或者大水池,能用圆规画出来吗?"这样,进一步激励了学生兴趣,他们又争先恐后地投入动手探究。通过操作实验,终于又发现了用标杆和绳子可以画较大的圆。这样进行教学,既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自始至终使学生兴趣高涨,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师生乐在其中,对完成教学目标任务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动手操作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们的手指尖上"。学生的动手操作过程,是他们思维过程的体现。动手操作,可以使他们获得感性认识,从而向抽象思维过渡。因此在图形的教学中我注意了让学生动手画一画,剪一剪,拼一拼,摆一摆,通过动手,引导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在知识的学习中,培养能力,发展思维。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我让学生自己准备两个完全相同的三角形,然后让他们拼一拼看能发现什么,结果有的学生发现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能拼成一个长方形,有的能拼成一个正方形,还有的能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因为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所以根据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了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体会到了创造的乐趣,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同时促进了思维的发展。
三、动手操作可以让学生突破难点
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我感悟特深刻。
以前教学圆锥的体积后,学生在实际运用公式时容易出错误的地方还是和往届学生一样。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这个三分之一,在计算的时候经常出现遗漏。怎样让学生自己探究出圆锥的体积公式,并且时时记住那个容易被人遗忘的三分之一呢?我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让每个学生都经历"提出猜测--设计实验--动手操作--得出公式"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我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学具--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走出课堂,深入实践,到操场上去装沙子,到水池边去装水,看几个圆锥的体积才能把圆柱装满。在我适当的引导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想自由探究等底等高的圆锥体和圆柱体体积之间的关系,圆锥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让每个学生都经历一次探究学习的过程。教学中我感到学生真正地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我没有牵着学生走,只是为他们创设了一个猜想圆锥体积方法的情境,让学生在猜测中找到验证的方法,并且通过动手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测。最后得出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突破了难点。
以上诸例足以证明动手操作在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能够抓住时机,通过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从动手操作中帮助理解并获得数学知识,既可以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也可以减轻学生学习中的理解困难,逐渐训练学生的思维。在小学数学几何知识的教学中,尽量每节课都能安排不同量的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理解,解决思维上的停顿,并鼓励学生多动手,多操作来帮助学生理解,从而掌握有关知识和技能,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使学生增强用数学思考的方法观察现实世界的意识,逐步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让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著《爱因斯坦文集》。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