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农村居民点整理是实现耕地占补平衡和控制建设用地总量的重要途径,也是统筹城乡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对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进行评价,明确其潜力及潜力级别,可为确定农村居民点整理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及时序安排提供依据。研究总结农村居民点整理的不同模式及其适用性,尤其是结合不同潜力、不同现状特点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情况进行经验总结、理论分析,对于积累经验,更好地开展居民点整理有积极意义。本文结合宁阳县实际,通过对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进行修正,建立整理潜力计算模型,得出宁阳县各镇居民点整理的综合潜力系数在0.29-0.46之间,区域间表现出明显差别,呈西北部小、中南部大的趋势,得出了2010年和2020年的农村居民点整理现实潜力和增加耕地系数。因此,农村居民点整理应根据不同区域现实潜力大小来安排整理顺序,并按照因地制宜、注重生态安全原则,积极推进土地整理开发,保证本县耕地占补平衡和耕地保有量目标的实现。在借鉴国内外研究资料的基础上,对宁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模式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提出一种政府相关部门(土地整理复垦中心)、村集体经济组织和村民三方共同出资共同实施的“三方共建”模式,资金支持和农民的自愿支持是“三方共建”模式的两个关键因素,它在改善农民居住环境的同时,还促进了精神文明建设,对于构建和谐新农村有重要意义。在潜力评价与分级、整理模式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宁阳县实际提出了今后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对策措施。
论文目录
目录摘要Abstract1 绪论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内研究现状1.2.2 国外研究现状2 研究理论基础2.1 研究内容2.2 研究方法2.2.1 主成分分析法2.2.2 人均建设用地标准法2.2.3 层次分析法2.2.4 对比分析法2.3 数据来源2.4 技术路线2.5 基本概念2.5.1 农村居民点整理2.5.2 农村居民点土地整理潜力2.5.3 土地整理模式2.6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理论基础2.6.1 区域空间集聚理论2.6.2 区位理论2.6.3 村镇规划理论2.6.4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2.6.5 公众参与理论2.6.6 人居环境理论2.7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内涵和来源2.7.1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内涵2.7.2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来源3 研究区概况3.1 宁阳县概况3.1.1 地理位置3.1.2 自然条件3.1.3 社会经济条件3.2 宁阳县农村居民点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3.2.1 宁阳县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的现状3.2.2 宁阳县农村居民点土地利用存在问题3.3 宁阳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变化4 宁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4.1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模型和影响因子的确定4.1.1 整理潜力估算模型4.1.2 农村居民点整理人均建设用地标准确定4.1.3 规划期人口预测4.2 综合修正系数确定4.2.1 综合指标体系构建4.2.2 数据处理方法4.3 宁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计算4.4 潜力分析结果与结论5 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分析5.1 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原则5.1.1 集约用地5.1.2 因地制宜5.1.3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5.1.5 公平与效率相结合5.1.6 坚持宅基地市场流转5.1.7 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5.2 农村居民点空间布局调整模式5.2.1 村庄内部改造控制型整理模式5.2.2 居民点整体搬迁重建模式5.2.3 迁村并点建设中心村的整理模式5.2.4 农村城镇化型用地整理模式5.3 农村居民点整理资金筹集模式5.3.1 各级政府出资为主的整理模式5.3.2 政府引导企业出资模式5.3.3 集体个人出资为主的整理模式5.4 农村居民点整理实施主体属性模式5.4.1 自组织模式5.4.2 政府组织模式5.4.3 市场组织模式5.5 宁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的分析5.5.1 “三方共建”模式的概念和流程5.5.2 影响该模式的关键因素分析5.5.3 该模式运行的效益分析5.5.4 结论与讨论6 宁阳县农村居民点整理的对策与措施6.1 建立多元投资模式6.2 规划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6.3 明晰土地产权调整及土地收益分配关系6.4 健全村镇规划建设,严控用地规模6.5 积极推进城乡建设用地置换工作7 结语致谢参考文献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农村居民点论文; 整理潜力论文; 整理模式论文;
农村居民点整理潜力分析及其模式研究 ——以宁阳县为例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