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传动结构,即一对直斜齿轮之间的共轭传动,它打破了常规的齿轮传动规律,相共轭的一对齿轮的螺旋角不等。其中,主动齿轮(从动齿轮)为渐开线齿廓的直齿轮,而从动轮(主动齿轮)却为渐开线齿廓的变螺旋角的斜齿轮。所谓的变螺旋角,即是指斜齿轮的螺旋角大小和方向均按一定的规律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种独特而新颖的齿轮传动方式,具有结构更加简单紧凑,体积小,传动比大,传动效率高等独特优点。直斜齿传动是一种新颖的传动方式,2000年由意大利人提出,2004年我国才开始引进,目前主要用于建材行业墙地砖和石材的深加工设备中。在这种传动中,变螺旋角斜齿轮的加工是该技术的核心,一直被国外所保密,为了彻底解密该项技术、早日实现国产化,作者在深入剖析该种传动结构特点的基础上,基于一般斜齿轮的加工原理,结合不同的生产条件和生产工况,提出了不同的加工方法。在批量不大和精度不高的情况下,建议采用成形法加工,本文探讨了采用普通铣床、镗铣床、数控铣床的成形加工方法,并给出了相应的工艺装备的设计方法及原理。对于大批量生产,可采用高效、高精度的范成法加工的措施。本文全面研究了采用滚齿机、数控滚齿机的范成加工工艺方法,也给出了为保证加工要求而进行专用的工艺装备设计的原理。针对变螺旋角的特点,为了保证范成法加工的实现,确定斜齿轮差动的要求,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并推荐采用圆柱凸轮滚子机构,在保证滚刀安装角实现周期性变化的同时,通过间歇过渡段来实现导程不同的补偿。通过实例验证和三维软件仿真表明,所建立的圆柱凸轮滚子机构实现螺旋角的变化的数学模型正确合理,能满足加工要求。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范成法师行状[J]. 法音 2011(02)
- [2].用改进和拓展后的范成法铣磨凸凹非球面的原理和精度分析[J].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2009(12)
- [3].蜗轮范成法加工的数控改造及应用[J]. 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13(02)
- [4].仿范成法用于创建圆柱齿轮的三维零件模型[J].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09(03)
- [5].基于范成法虚拟加工技术的渐开线齿轮建模研究[J]. 西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5)
- [6].基于范成法的斜齿轮参数化建模[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8(08)
- [7].一种新型渐开线齿轮范成法原理实验装置[J]. 实验室科学 2016(03)
- [8].汽车转向器齿轮自动建模的研究与实现[J]. 现代制造工程 2011(02)
- [9].调心滚子轴承外圈滚道粗糙度测量方法的改进[J]. 哈尔滨轴承 2019(02)
- [10].渐开线齿形包络线的绘制方法[J]. 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5(03)
- [11].基于切齿原理的CATIA齿轮建模与分析[J]. 机械工程师 2015(11)
- [12].一种新的弧面分度凸轮廓面精加工方法[J]. 制造技术与机床 2009(02)
- [13].多种圆柱齿轮仿真切削建模及测量[J]. 机械传动 2013(04)
- [14].基于虚拟现实的范成法齿轮设计与精确建模[J]. 陶瓷学报 2016(02)
- [15].基于范成法的斜齿轮三维造型参数化设计[J]. 液压与气动 2011(03)
- [16].渐开线椭圆齿轮齿廓数学建模与图形仿真[J].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2010(01)
- [17].AutoLISP环境下模拟范成法切削生成齿轮模型及齿厚控制与测量[J]. 机械传动 2010(07)
- [18].槽形圆柱凸轮的范成法数控加工[J].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08(02)
- [19].基于AutoCAD的齿轮范成法仿真[J]. 天津理工大学学报 2010(05)
- [20].基于AutoCAD的阿基米德蜗杆参数化造型程序设计[J]. 工程图学学报 2010(03)
- [21].应用范成法加工对称凸轮轮廓的研究[J].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 2009(05)
- [22].用范成法磨削余弦加速度运动规律的凸轮[J]. 煤矿机械 2008(07)
- [23].基于包络特征的非圆齿轮齿廓计算方法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 2008(15)
- [24].在CAD环境下利用VB实现范成法加工齿轮的仿真[J].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03)
- [25].基于范成法加工摆线内齿轮副的齿根过渡曲线分析[J]. 军事交通学院学报 2017(09)
- [26].EPS用高效率蜗杆传动副自动建模系统的开发及接触分析[J]. 机械传动 2011(11)
- [27].直线共轭线内啮合齿轮泵快速维修方法[J]. 设备管理与维修 2008(07)
- [28].调心球轴承外圈沟道磨削方法分析及应用[J]. 哈尔滨轴承 2011(02)
- [29].球面偶件磨削加工原理误差分析及实验研究[J]. 中国机械工程 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