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尔麻痹急性期不同针刺间隔时间对疗效的影响

贝尔麻痹急性期不同针刺间隔时间对疗效的影响

论文摘要

研究目的目前关于针刺治疗贝尔麻痹的文献和临床研究资料已不少,但因为文献类型和论证强度的问题,目前始终没有一个公认的最优方案,未能形成一种相对标准的治疗规程。因此对于针刺治疗贝尔麻痹的方案作较为细致的临床研究是非常必要的。观察比较不同针刺间隔时间对针刺治疗贝尔麻痹的疗效的影响,既可以完善贝尔麻痹的针刺治疗方案,又可以从针刺间隔时间对疗效的影响程度,根据患者的个人情况,给患者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从而更有效地利用医疗资源,具有临床价值和社会价值。研究方法本研究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病例100例,按病变程度分层,以分层区组随机方法分为两组:一周3次组和一周6次组,两组在急性期(发病7天内)的治疗上,取穴及操作方法相同,仅针刺间隔时间不同,一周6次组采取日针一次(周日休息),周3次组采取隔日针一次(周日休息)。在其后的静止期(发病第8天~1个月内)内,两组均采取相同的治疗方案。在初次治疗前、急性期(7天内)及发病后1个月对病情进行评估,记录面神经功能评分(H-B评分)及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对各次评估结果进行分析,计算进步率,对比出不同的针刺间隔时间(一周6次组和一周3次组)对针刺治疗贝尔麻痹疗效的影响。研究结果①两组组内治疗前后H-B评分比较:一周6次组患者,经1周治疗后H-B评分较治疗前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经4周治疗后与1周治疗后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一周3次组患者,经1周治疗后H-B评分较治疗前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经4周治疗后与1周治疗后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这说明,针刺治疗本病对于一周6次组患者和一周3次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均有良好的改善效果。②两组间治疗后H-B评分比较: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H-B评分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H-B评分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这说明,一周6次组的患者的面神经功能的改善效果较一周3次组更好。③两组临床疗效的对比:1周后,一周6次组与一周3次组两组间疗效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4周后,一周6次组与一周3次组两组间疗效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在面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上,一周6次组要优于一周3次组。④从FDI(面部残疾指数)上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都有显著差别(P<0.05),说明两组患者在躯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上均有明显进步,治疗前两组间FDI评分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1周后,两组间存在明显差异, (P<0.05),治疗4周后,两组间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说明在生存质量上,一周6次组优于一周3次组。研究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贝尔麻痹患者,根据发病后7天和发病后一个月进行测量计算出的进步率,两组有明显差异,一周6次组明显优于一周3次组。从两组的面部残疾指数(FDI)评分来看,一周6次组的躯体功能评分高于一周3次组,一周6次组的社会功能评分低于一周3次组,即一周6次组的患者生活中受到疾病的影响较一周3次组小,恢复情况较一周3次组好。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一、病名研究
  • (一) 西医病名
  • (二) 中医病名
  • 二、贝尔麻痹的现代医学研究
  • (一) 病因病理研究
  • (二) 现代医学临床治疗研究
  • 三、贝尔麻痹的中医研究
  • (一) 病因病机研究
  • (二) 中医治疗方法的研究
  • (三) 对贝尔麻痹针刺治疗方案的研究
  • 四、针刺治疗间隔时间的概述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一、临床资料
  • (一) 研究对象
  • (二) 诊断标准
  • (三) 纳入标准
  • (四) 排除标准
  • (五) 脱落标准
  • (六) 剔除标准
  • 二、研究方法
  • (一) 治疗方法
  • (二) 观察指标
  • (三) 疗效标准
  • 三、研究结果
  • (一)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 (二)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B评分比较
  • (三) 两组患者1周后疗效对比
  • (四) 两组患者4周后疗效对比
  • (五) 两组各中医证侯分型综合疗效评定
  • (六) 1周后FDI量表评分比较
  • (七) 4周后FDI量表比较
  • 四、讨论
  • (一) 结果评价
  • (二) 针刺间隔时间与贝尔麻痹急性期针刺疗效的相关性
  • (三) 贝尔麻痹针刺间隔时间的选定依据
  • (四) 针刺间隔时间在医疗活动中的社会价值
  • (五) 进一步研究思路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针刺深浅[J]. 针灸临床杂志 2019(11)
    • [2].中医针刺治疗缺血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19(32)
    • [3].针刺治疗干眼症的研究进展[J]. 中医眼耳鼻喉杂志 2019(01)
    • [4].针刺治疗神经性耳聋研究进展[J]. 中国民间疗法 2019(24)
    • [5].论针刺顺序[J]. 中国针灸 2020(02)
    • [6].妇科腹腔镜手术中应用加速康复外科及针刺对胃肠功能的影响[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20(02)
    • [7].单穴针刺与多穴针刺对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胃肠功能的影响[J]. 针刺研究 2020(02)
    • [8].对气血亏虚型颈性眩晕患者进行针刺治疗的效果探析[J]. 当代医药论丛 2020(01)
    • [9].分期针刺治疗中风偏瘫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指南 2020(06)
    • [10].针刺联合肌内效贴治疗周围性面瘫[J]. 新疆中医药 2020(01)
    • [11].针刺治疗对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患者肺功能的影响[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10)
    • [12].外泌体是针刺信息传递的重要途径[J]. 世界中医药 2020(07)
    • [13].针刺治疗老年缺血性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观察[J]. 老年医学与保健 2020(03)
    • [14].急性期周围性面神经炎针刺干预的临床研究[J]. 医学食疗与健康 2020(18)
    • [15].针刺对癌痛镇痛作用的研究进展[J]. 世界中医药 2020(15)
    • [16].大接经法针刺治疗卒中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观察[J].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2020(10)
    • [17].针刺配合口服中药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疼痛的临床疗效[J].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8(06)
    • [18].针刺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疗效观察[J]. 智慧健康 2019(23)
    • [19].针刺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上海针灸杂志 2019(11)
    • [20].针刺配合中药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观察[J]. 实用中医药杂志 2017(12)
    • [21].中药联合针刺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研究[J]. 世界中医药 2017(12)
    • [22].针刺为主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症1例[J]. 亚太传统医药 2018(02)
    • [23].中药配合针刺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的疗效研究[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7(35)
    • [24].针刺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研究概况[J]. 吉林中医药 2016(12)
    • [25].国际针刺治疗多发性硬化的证据分析与评价[J]. 世界中医药 2016(11)
    • [26].妊娠恶阻的针刺的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09)
    • [27].针刺牵引理疗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分析[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11)
    • [28].应用德尔菲法筛选脑卒中肢体运动功能障碍适宜针刺穴组[J]. 世界中医药 2017(02)
    • [29].针刺配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37例[J]. 中外医学研究 2017(11)
    • [30].肝论治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效果评价[J]. 内蒙古中医药 2016(13)

    标签:;  ;  ;  

    贝尔麻痹急性期不同针刺间隔时间对疗效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