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随着生活条件的迅速改善,社会人群老龄化等因素,糖尿病(DM)发病率呈逐渐上升的趋势。预测到2010年全世界DM患者可达2亿,到2015年将上升到3亿。与非糖尿病人群相比较,糖尿病人群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故探明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尤为重要。心肌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IPC)是一种强有力的内源性保护机制,是目前广受关注的课题。本研究通过尾静脉注射STZ建立不同病程糖尿病大鼠IPC模型,并在此动物模型基础上评价糖尿病对心肌缺血预适应保护作用的影响。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六组,非糖尿病缺血再灌注组(NDMIR)、非糖尿病缺血预适应组(NDMIP)、糖尿病(4W)缺血再灌注组(DMIR4W)、糖尿病(4W)缺血预适应组(DMIP4W)、糖尿病(8W)缺血再灌注组(DMIR8W)、糖尿病(8W)缺血预适应组(DMIP8W)。麻醉后,各组动物均于开胸术后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下穿过一丝线形成活结,拉紧活结造成该动脉缺血。缺血再灌组缺血30分继之1小时再灌;缺血预适应组行IPC程序,即大鼠心脏经历5分钟缺血继之5分钟再灌注,重复3次。将丝线拉紧行缺血30分钟继之1小时灌注。各组均于麻醉后连续监测心率、ST一段变化及缺血期心律失常情况;测定麻醉后、缺血30分、再灌1小时血浆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一氧化氮合酶(NOS及iNOS)活力;血浆NO含量;于再灌1小时末行台盼兰、TTC染色,或取左心室组织行TUNEL及HE染色,定量和定性测定心肌细胞凋亡和坏死程度,以评价糖尿病对心肌缺血预适应保护作用的影响。 实验结果: 1.正常状态下IPC的保护作用 NDMIP组大鼠与NDMIR组大鼠相比,IPC程序降低心脏缺血期ST一段抬高幅度(0.308±0.115mv vs 0.456±0.122my,P<0.01),推迟室早(ventricular premature contraction, VPC)、室速(ventricular tachycardia, VT)出现时间(551.88±107.15 sec vs295.38±127.73 sec,P<0.01;784.50±159.71 sec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心肌缺血预适应的研究综述[J]. 陇东学院学报 2017(03)
- [2].心肌缺血预适应的机制及应用进展[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35)
- [3].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08(34)
- [4].心肌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影响因素的研究[J]. 医学综述 2008(14)
- [5].心肌缺血预适应中的蛋白激酶[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1(04)
- [6].PTEN在心肌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中的调控作用[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10)
- [7].心肌缺血预适应抗再灌注性心律失常作用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工程 2011(05)
- [8].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基本机制及研究进展[J]. 海军医学杂志 2011(04)
- [9].心肌缺血预适应和后适应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J]. 药学学报 2013(07)
- [10].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效果的影响[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9(10)
- [11].心肌缺血预适应与心肌梗死后并发症的关系浅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0(36)
- [12].一氧化氮对大鼠在体心肌缺血预适应作用的研究[J]. 心肺血管病杂志 2008(03)
- [13].格列吡嗪对健康新西兰白兔心肌缺血预适应的影响[J]. 现代医药卫生 2012(07)
- [14].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J]. 广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8(01)
- [15].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程度恶性心律失常和近期预后的影响[J]. 基层医学论坛 2017(35)
- [16].热休克蛋白与心肌缺血预适应延迟保护作用的关系[J]. 医学综述 2008(15)
- [17].心肌缺血预适应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J]. 黑龙江医药 2008(01)
- [18].心肌缺血预适应保护机制的研究进展[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02)
- [19].MN-SOD在大鼠心肌缺血预适应中的表达及意义[J]. 泰山医学院学报 2009(05)
- [20].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损伤指标及近期预后的影响分析[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8(95)
- [21].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和近期预后价值的探讨[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13(10)
- [22].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相关性研究[J]. 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2011(05)
- [23].心肌缺血预适应研究进展及中医临床应用[J]. 黑龙江中医药 2015(01)
- [24].应激对心肌缺血预适应保护作用的影响[J].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3(08)
- [25].心肌缺血预适应及冠脉侧支循环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保护[J].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1(01)
- [26].心肌缺血预适应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展[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 2009(01)
- [27].核仁素在大鼠心肌缺血预适应中的表达及其作用[J]. 微循环学杂志 2009(04)
- [28].心肌缺血预适应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TnⅠ、CK-MB水平变化的影响[J]. 临床研究 2018(03)
- [29].心肌缺血预适应的保护作用机制[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0(19)
- [30].COX-2在心肌缺血预适应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探讨[J]. 临床医学工程 201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