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伟军(浙江省宁海县城关医院慢性病管理科315600)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管理体系如何建设,提出方法,以助提高社区人民的健康水平。方法对某社区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登记的2000多案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通过接受与不接受管理来对比分析。结果接受管理的观察组比未接受管理的对照组而言表现出明显的健康状况。结论完善的社区糖尿病管理系统能明显提高糖尿病患者的健康水平,应得到社区服务组织的关注。
【关键词】社区糖尿病管理体系提高健康水平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生活产品的不健康,导致糖尿病患者人数急剧升高,从1996年的3.21%,迅速升到2008年的11%[1]。现代化进程的进一步加深,糖尿病的患病率仍会有大幅度的加剧。目前糖尿病患者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现代社会的食品质量,人们选择饮食的类别,因各方面的影响,人类的疾病呈现多样化,尤其是想糖尿病这样无法根除的慢性疾病,对人类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对糖尿病的关注与研究,寻找可行的可靠的防治方法迫在眉睫。社区干预是控制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可有效控制糖尿病、降低糖尿病并发症,减少致残、致死率。本研究即是探讨社区糖尿病管理体系的建设方法,现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1.1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是某社区2011年3月至2012年3月期间登记的2000多名不同程度的糖尿病患者。他们年龄在35~80之间,男性患者占68%左右,女性患者占32%左右。将所有患者不分性别,部分患病程度地随机分为两组,一组为不接受社区糖尿病管理的对照组,另一组为接受社区糖尿病管理的观察组[2]。
1.2调查方法
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主体,综合医院为指导,对观察组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的健康教育、监督与指导。并定期进行基线调查,包括:问卷调查(饮食习惯、健康自评、疾病对生活的影响、躯体功能等);身体测量及糖化血红蛋白检测[3]。而对照组则自行安排治疗措施。
1.3统计方法
收集所有的问卷及检测结果获取相关调查数据,对所有数据建立数据库,并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学分析。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定量指标基线值的比较采用t检验;各定量指标的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4]。
2、结果
6个月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基线相同的问卷调查和身体测量、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将结果用协方差分析。可以明显发现,观察组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好于对照组。具体数据如表1所示。
表16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对比
12个月后,对观察组和对照组进行相同的对比,发现在更多方面观察组表现出优越性。比如:血压情况、糖化血红蛋白的下降、收缩压等。具体数据如表2所示。
表212个月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对比
3、总结与建议
糖尿病是一个需要长期治疗的疾病。因而对糖尿病的防治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加之当今社会中糖尿病的患病率急剧升高,提出有效的防治体系迫在眉睫。社区护干预能够使糖尿病患者血糖含量降低,能够帮助患者控制病情,从而也能够减轻患者的抑郁、焦虑等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患者能够保持乐观的生活态度,积极参加社区活动,提高了生活的质量。
3.1社区糖尿病防治管理存在的问题
社会中普遍存在对社区卫生服务不信任的态度。糖尿病患者通常选择医院门诊进行治疗。此过程繁复,导致很多人确诊后就会中途放弃与医生的互动,自己吃药控制。糖尿病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长期性,且需要极强的自制力,而如果患者缺乏一定的自制力,饮食控制不到位,吃药时间的疏忽,对病情的控制是很不利的。
不信任的态度不是凭空存在的,社区卫生服务水平低,设备缺乏,条件差,医护人员的专业水平低,医护人员数量少。这着实无法满足社区居民的医疗要求。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对社区糖尿病患者信息不完整,无法全面了解患者病情,于是无法对患者提出正确及时的指导。
3.2建议
提高社区服务水平。从两个方面着手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水平:“硬件和软件”。硬件是指政府要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改善条件差的现状,提高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信任度,才会吸引更多的人自愿地加入社区疾病防治体系,减轻医院负担和社会压力。软件是指提升医务人员的专业素质,留得住人们信任的好医生、好护士。在社会上扩大对医务人员的需求,适当提高薪资,吸引更多的医务人员加入社区卫生服务团队,完善社区医疗服务体系。
建立社区医疗服务与医院相结合的体系[5]。这样能使社区医疗服务在发展的初始阶段就能发挥出一定的作用,让糖尿病患者得到实惠,为糖尿病防治管理体系的发展与完善铺好道路。医院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与发展指引。
建立健全的社区糖尿病患者的病程资料体系[6]。可以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对糖尿病患者实现电子化管理。专科医师、营养师、护士等共同加入电子管理体系,在网络上实现与患者的交流与互动。还可以方便的实现随访,回访,跟踪患者的病程,很好的监督患者。这对于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好转会有很大帮助。
参考文献
[1]刘伟,王丽华.糖尿病患者管理模式的探索[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009;18(3):28~30.
[2]林吉祥,傅东波等.上海市高桥社区糖尿病新型管理模式的效果评估[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1;28(6):412~414.
[3]余新图,陈连根等.金华市社区糖尿病综合防治管理模式探讨[J].慢性病防治,2009;22(4).
[4]刘颖.糖尿病患者社区规范化管理模式初探[D].浙江大学,2011.
[5]徐春艳.糖尿病社区防治管理策略探讨[J].健康教育,2010.48(28):88~90.
[6]马晓静,孙庆毅等.糖尿病社区一体化管理模式的初步探索[J].上海医学,2010.33(7):686~6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