荧光光谱法研究磺化杯芳烃与药物分子的相互作用

荧光光谱法研究磺化杯芳烃与药物分子的相互作用

论文摘要

第一章杯芳烃是继冠醚和环糊精之后的“第三代超分子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穴腔大环结构,能通过静电、氢键、疏水、π-π及包合作用等识别离子和分子客体。本章简单介绍了杯芳烃的发展历史、结构特点,并详述了其对金属离子、阴离子、有机分子等的识别研究以及其在药物研究领域的进展。第二章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磺化杯[4]芳烃与普罗奈尔之间的包合行为。测定了包合物的结合比和结合常数,从pH和温度等方面探讨了影响包合过程的因素及作用力,证实氢键作用是包合过程的主要推动力。结果表明:在pH=7.5,室温下,磺化杯[4]芳烃与普罗奈尔之间形成的主客体超分子包合物的包合比为1:1,包合常数为1.1×104L/mol。第三章普罗奈尔与磺化杯[6]芳烃形成稳定超分子包合物通过荧光光谱法得到证实。详细探讨了影响包合过程的因素,包括浓度、pH值、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二者形成化学计量1:1包合物,pH=7.5时包合常数达到最大值,为2.2×104L/mol,且磺化杯[6]芳烃与磺化杯[4]芳烃相比对普罗奈尔有更好的包合性能。进一步利用核磁共振滴定技术研究包合机理:与磺化杯[4]芳烃类似,磺化杯[6]芳烃能调节自身空腔大小,从而使普罗奈尔的脂肪链部分插入其疏水空腔,而萘环部分则伸出空腔进入极性较强的水溶剂中。第四章采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磺化杯[6]芳烃对维生素B6不同型体的选择性识别作用。结果表明:磺化杯[6]芳烃只能与VB6在pH4和pH 10时发生包合作用,通过非线性拟合方程计算结合常数分别为1.2×104L/mol和0.9×104L/mol,结合比分别为1:1。该杯[6]芳烃与维生素B6在pH 7.5下作用较弱。同时详细考察了包合物的稳定性,研究表明,VB6形成包合物后在光、热条件下的稳定性得到改善。由实验结论可以看出,表明杯芳烃作为分子平台构筑超分子主体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它可以选择性的识别不同的VB6型体,为维生素B6的进一步改性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扩展了杯芳烃的应用范围。第五章:通过核磁共振滴定、分子模拟等技术对功能化水溶性的杯芳烃与药物分子的相互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磺化杯[4,6]芳烃对普罗奈尔的识别都是使得普罗奈尔的脂肪链部分插入其疏水空腔,而萘环部分则伸出空腔进入极性较强的水溶剂中。并且通过分子模拟得到了磺化杯[4,6]芳烃与普罗奈尔形成的1:1配合物的模型。磺化杯[6]芳烃对维生素B6不同型体的识别则是通过与磺化杯[6]芳烃上缘的-SO3-取代基相互作用完成的。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第一章 概论
  • 1.1 超分子化学
  • 1.2 杯芳烃的结构特性
  • 1.3 杯芳烃识别作用的研究进展
  • 1.3.1 对金属离子的识别
  • 1.3.2 对阴离子的识别
  • 1.3.3 对中性分子和有机阳离子的识别
  • 1.4 水溶性杯芳烃识别作用的进展
  • 1.4.1 水溶性杯芳烃对染料和有机阳离子的识别
  • 1.4.2 水溶性杯芳烃与生物活性分子的作用
  • 1.4.3 水溶性杯芳烃与药物分子的作用
  • 1.5 本论文的立题背景和主要研究内容
  • 1.5.1 立题背景
  • 1.5.2 主要研究内容
  • 1.5.3 创新之处
  • 参考文献
  • 第二章 荧光光谱法研究磺化杯[4]芳烃与普罗奈尔的相互作用
  • 2.1 引言
  • 2.2 实验部分
  • 2.2.1 仪器与试剂
  • 2.2.2 实验方法
  • 2.3 结果与讨论
  • 2.3.1 荧光光谱特性
  • 2.3.2 化学计量比和包合常数的测定
  • 2.3.3 pH的影响
  • 2.3.4 磺化杯[4]芳烃浓度的影响
  • 2.3.5 温度对两者作用的影响
  • 2.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章 荧光光谱法研究磺化杯[6]芳烃与普罗奈尔的相互作用
  • 3.1 引言
  • 3.2 实验部分
  • 3.2.1 仪器与试剂
  • 3.2.2 实验方法
  • 3.3 结果与讨论
  • 3.3.1 荧光光谱特性
  • 3.3.2 化学计量比和包合常数的测定
  • 3.3.3 pH的影响
  • 3.3.4 磺化杯[6]芳烃浓度的影响
  • 3.3.5 温度对两者作用的影响
  • 3.4 结论
  • 参考文献
  • 6的包合作用研究'>第四章 磺化杯[6]芳烃与维生素 B6的包合作用研究
  • 4.1 引言
  • 4.2 实验部分
  • 4.2.1 仪器与试剂
  • 4.2.2 实验方法
  • 4.3 结果与讨论
  • 6与磺化杯[6]芳烃包合物的形成'>4.3.1 维生素B6与磺化杯[6]芳烃包合物的形成
  • 4.3.2 pH的影响
  • 4.3.3 磺化杯[6]芳烃浓度的影响
  • 4.3.4 化学计量比和包合常数的测定
  • 4.3.5 包合物热稳定性实验
  • 4.3.6 包合物抗光解实验
  • 4.4 结论
  • 参考文献
  • 第五章 磺化杯芳烃与药物分子包合作用的机理探讨
  • 5.1 引言
  • 5.2 磺化杯[4]芳烃对普罗奈尔包合作用的机理研究
  • 5.2.1 结构特点
  • 5.2.2 核磁滴定研究
  • 5.2.3 分子模拟磺化杯[4]芳烃与普罗奈尔的包合作用
  • 5.3 磺化杯[6]芳烃对普罗奈尔包合作用的机理研究
  • 5.3.1 结构特点
  • 5.3.2 核磁滴定研究
  • 5.3.3 分子模拟磺化杯[4]芳烃与普罗奈尔的包合作用
  • 6包合作用的机理研究'>5.4 磺化杯[6]芳烃对维生素B6包合作用的机理研究
  • 5.4.1 结构特点
  • 5.4.2 包合机理探讨
  • 参考文献
  • 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附录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相关论文文献

    • [1].磺化腐植酸的制备及其性能测试[J]. 西安工程大学学报 2020(02)
    • [2].磺化装置一览表[J].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18(10)
    • [3].1株降解磺化沥青菌株的筛选与鉴定[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2)
    • [4].磺化聚苯乙烯磺化度的测定[J]. 山东化工 2018(20)
    • [5].001×7阳树脂溶(浸)出有机磺化物氧化分解特性研究[J]. 中国电力 2016(01)
    • [6].磺化管的焊接与内部抛光工艺研究[J]. 石油和化工设备 2016(09)
    • [7].基于果糖/对甲基苯磺酸磺化炭的制备、表征及酸催化性能[J]. 邵阳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4)
    • [8].基于果糖/对甲基苯磺酸磺化炭的制备及表征[J]. 广东化工 2015(02)
    • [9].磺化时间对聚苯乙烯小球形貌的影响[J]. 山西化工 2020(05)
    • [10].国内磺化装置信息总汇[J].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14(09)
    • [11].磺化器结焦原因及应对措施[J]. 油气田地面工程 2013(04)
    • [12].磺化企业,为何成了差等生?[J].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13(06)
    • [13].我国三氧化硫磺化生产装置的最新发展[J].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12(09)
    • [14].水溶性磺化聚苯胺的合成研究[J]. 广州化工 2011(05)
    • [15].我国三氧化硫磺化技术的最新进展[J].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10(09)
    • [16].我国三氧化硫磺化技术的发展概况[J].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09(02)
    • [17].3,3′-二磺化-4,4′-二氟二苯砜二钠盐的合成与表征[J]. 化工学报 2009(11)
    • [18].磺化类处理剂磺化度测定方法的分析与探讨[J]. 钻井液与完井液 2008(05)
    • [19].浅谈萘磺化衍生物的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J]. 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 2016(04)
    • [20].浅谈萘磺化衍生物的绿色生产和可持续发展[J]. 染料与染色 2016(03)
    • [21].磺化杯[6]芳烃的合成表征及热性能研究[J]. 合成材料老化与应用 2015(04)
    • [22].我国磺化产品的研究与开发[J]. 中国洗涤用品工业 2013(04)
    • [23].磺化工艺管线腐蚀及其防护[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12(20)
    • [24].磺化技术在油田化工中的应用[J].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12(09)
    • [25].多管膜式磺化器的维护保养[J]. 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06)
    • [26].磺化竹炭的制备、表征及其酸催化性能[J]. 新型炭材料 2011(02)
    • [27].环保型实验磺化装置的开发及应用[J]. 现代化工 2011(S1)
    • [28].磺化聚芳醚的研究现状[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9(02)
    • [29].磺化法测定水果蔬菜中11种有机氯农药[J]. 广州化工 2015(23)
    • [30].三氧化硫气体多管膜式磺化器的改进[J]. 日用化学品科学 2016(08)

    标签:;  ;  ;  

    荧光光谱法研究磺化杯芳烃与药物分子的相互作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