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区域间在经济实力和经济发展水平上的差距,主要是由不同地区的城市在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上的差距决定的,而后者又是与区域城镇化水平紧紧相连。要缩小区域发展差距,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不能不研究城镇化问题。论文系统归纳了城镇化理论的相关观点,重点对城镇化发展模式、城镇化与企业集群关系研究、我国城镇化的功能作用进行了述评和概述,提出了缩短区域差距、推进西部地区快速发展,必须以实施城镇化战略为主线和突破口,着力解决西部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走出一条符合西部区情的城镇化道路。城镇化是一个综合发展的过程,衡量与比较不同地区城镇化水平的标准不能是一个单一指标,而应该是能够反映这种复杂过程、反映各种主要因素变化的指标体系。论文从构建区域城镇化指标体系、建立数学模型入手,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在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各项指标的差距中,最大的是西部地区城镇体系不够完善、产业城镇化水平不高。完善城镇体系、发展城镇经济,是西部地区城镇化的首要任务。重点在于适当增加城镇数量,扩大城镇规模,积极构建城镇集群。无论是城镇数量的增加还是规模的扩大,都要依赖于地区经济尤其是城镇经济的发展。发展城镇经济,关键是要选择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经济组织模式。中小企业集群以其特有的成本优势、市场优势、创新优势和扩张优势,宜作为西部地区城镇发展经济的首选。论文介绍了中小企业集群的理论和优势,分析了城镇群形成的产业背景,提出企业集群模式是中小城镇经济产业发展的基本模式,只有立足于培育企业集群,才能实现大城市的空间转型、增强中小城市竞争力、重点发展小城镇。没有企业集群,就没有中小城(镇)的发展动力,大中小城市、小城镇就不能协调发展。西部地区城镇化的重要目标是建立合理的城镇体系(或城镇群),在其内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都有各自的地位和作用,相互联系,协调发展,形成一个有机整体。城镇体系中城镇群协同的基础和实质是资源互补和企业集群间的协同,如果城镇之间的产业不互补,城镇群中各城镇功能的合作互补就无法实现。因此,企业集群是城镇集群的基础,城镇集群是企业集群的载体。突出重点,统筹兼顾,通过企业集群与城镇集群的互动共生,走集聚式城镇化道路,是促进西部地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的现实路径,也是西部地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小企业集群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现象,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中颇具特色的产业经济组织形式。中国的地方中小企业集群正在迅速崛起,将成为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论文对西部地区培育发展中小企业集群的可行性作了全面分析,认为中小企业集群吸收了诸多发展道路的优点以及大量理论研究成果,依托其突出优势和广泛适应性,可以从西部地区实际出发,创造条件,逐步形成能够体现和发挥自身优势的企业集群,从而以企业集群为基础,构建城镇集群成为可能。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是需求条件、要素条件、相关支撑产业条件、社会网络、文化传统、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地方企业家等共同作用的结果,地方政府居于核心地位,在中小企业集群培育与发展中应积极发挥作用。论文构建了政府在培育区域中小企业集群中的“钻石模型”,提出了培育发展中小企业集群、建立企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发展机制的对策建议。论文最后以渝蓉经济区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论文运用多种学科的相关理论,采用理论分析、规范分析、实证分析和比较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基于中小企业集群的西部城镇化路径进行了全面分析和论证。研究成果主要是构建了区域城镇化指标体系,通过实证分析找到了东西部城镇化的主要差距,为不同区域之间比较分析城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构建了西部地区城镇化路径模型,提出了走企业集群与城镇集群互动发展的集聚式城镇化道路是促进西部城镇化的现实路径;构建了中小企业集群优势与西部地区特征耦合模型,认为企业集群在西部地区有培育发展的可行性,有力佐证了西部地区走集聚式城镇化道路的可能性,也丰富和完善了企业集群理论;构建了政府在培育区域中小企业集群中的“钻石模型”,提出了培育发展中小企业集群、建立企业集群与城镇化互动机制的对策建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关于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综合服务体系研究——以泸州市融入川南经济区为例[J]. 全国流通经济 2019(31)
- [2].我国特殊功能经济区的历史演进及改革发展研究[J]. 今日科苑 2019(12)
- [3].关天经济区营商环境的法律保障研究[J]. 法制博览 2020(05)
- [4].东西湖临空港经济区发展的现实机遇、现状及策略[J]. 科技经济市场 2020(07)
- [5].波兰特别经济区的最新发展及中国对波投资的展望[J]. 欧亚经济 2019(05)
- [6].杭州湾经济区建设:焦点选择与短板补齐[J]. 浙江经济 2018(02)
- [7].经济区科学划分方法研究——以中原经济区为例[J]. 金融经济 2018(06)
- [8].特殊经济区对我国市场化改革影响的实证研究[J]. 产业创新研究 2018(04)
- [9].“呼包银榆”经济区能源产业问题的优化研究[J].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8(07)
- [10].特殊经济区与中国市场化改革四十年[J]. 企业经济 2018(09)
- [11].府际合作视角下进一步发展呼包鄂经济区的思考[J]. 内蒙古电大学刊 2016(06)
- [12].红岛经济区主导产业发展研究[J].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04)
- [13].成都经济区乐山定位及作用研究[J]. 当代县域经济 2017(02)
- [14].呼包银榆经济区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SWOT分析[J]. 现代商业 2017(01)
- [15].孟加拉国经济区调研报告[J]. 国际工程与劳务 2017(01)
- [16].基于“点轴系统”理论的广东省海洋经济区发展研究--以大广海湾经济区为例[J]. 韶关学院学报 2017(04)
- [17].关天经济区对外开放水平比较研究[J].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17(05)
- [18].2017年成都平原经济区将积极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J]. 中国军转民 2017(06)
- [19].呼包鄂经济区府际面临问题及多层面原因剖析[J]. 中国市场 2017(14)
- [20].沈阳空港经济区产业布局规划研究[J]. 城市规划 2016(S1)
- [21].成都平原经济区的一体化建设路径[J]. 先锋 2016(05)
- [22].做强做大袁上万绿色经济区的思考[J]. 老区建设 2017(06)
- [23].面向“一带一路”建设的南宁吴圩空港经济区发展思考与建议[J]. 经济与社会发展 2017(03)
- [24].呼包银榆经济区科技政策协同:机理与路径[J].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4)
- [25].杭州湾经济区的建设路径[J]. 浙江经济 2017(17)
- [26].沪苏浙皖正在形成世界超级经济区——基于主体、空间和联系的研究[J].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015(06)
- [27].成都经济区建设中政府管理创新研究[J]. 商 2016(05)
- [28].以“五抓五促”谱写红岛经济区发展新篇章[J]. 中国高新区 2016(14)
- [29].浅析南宁吴圩空港经济区项目规划与实施管理[J].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14(05)
- [30].航空经济区形成机理与发展演化[J]. 科技管理研究 201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