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福建经济强劲反弹及2003年趋势分析

2002年福建经济强劲反弹及2003年趋势分析

一、2002年福建经济强劲反弹与2003年走势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王国志[1](2021)在《经济不确定性、经济周期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历史新征程中,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发生了显着的变化,一个突出表现就是国内外经济不确定性事件频繁发生,导致我国经济周期运行的波动性加剧,货币政策调控难度加大,因此科学研判经济不确定性对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影响对于提升宏观调控有效性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遵循“文献梳理——理论分析——现状测度——实证研究——理论拓展”的总体研究框架,综合采用文献分析、理论梳理、指数测算、动态计量实证研究、DSGE理论模拟等方法对经济不确定性、经济周期与货币政策调控之间勾稽关系的规律性特征开展理论和实证研究。本文首先从理论层面梳理了经济不确定性概念的起源、界定及其度量,分析经济不确定性对经济周期影响的理论机制、经济不确定性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理论机制以及不同经济周期下货币政策调控的相关理论,奠定全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综合现有文献来看,可以将经济不确定性的基本概念界定为经济主体对未来的发生事件的无法预测性,衡量经济不确定性程度的方法主要包括运用现有的经济变量作为代理变量、运用专业人士对未来经济预测的分歧程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大数据合成指数法、运用大数据爬虫抓取报纸关键词方法、运用高维宏观数据提取共同因子的方法等5种方法,其中后两种方法被广泛使用。理论机制分析结果显示,经济不确定性对经济周期的影响机制主要包括投资期权机制、预防储蓄机制、金融摩擦机制、信息传递机制、长期投资机制、H-A传导机制等6个方面,经济不确定性冲击对经济周期和货币政策调控具有显着影响。不同经济周期理论下的货币政策调控理论也存在显着差异,催生了不同的货币政策规则。其次,本文测度了我国经济周期指数,分析了经济不确定性和经济周期之间的动态关联机制。结果显示,中国经济不确定性指数走高的时点大多与特定的经济政治事件相关联,1996年1月至2020年6月期间我国一共经历了3轮完整的经济周期,第四轮经济周期尚未结束。时变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显示,在经济不确定性较高时,经济不确定性对经济周期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在经济周期交替变化的时点,经济周期对经济不确定性具有一定的预测性。动态条件相关系数分析结果显示,经济不确定性与经济周期之间具有较为显着的负向动态条件相关性,在经济紧缩期经济不确定性波动剧烈,而在经济扩张期经济不确定性波动平稳。动态溢出指数分析结果显示,经济不确定性与经济周期之间存在显着的时变动态溢出效应,且经济周期波动加大了经济不确定性,经济不确定性同样加剧了经济周期波动。第三,本文构建了MS-AR模型将我国经济不确定性指数划分为三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LT-TVP-VAR模型分析了货币政策在不同程度经济不确定性冲击时的反应及其调控效果,得出如下结论:(1)经济不确定性冲击对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存在正向时变冲击效应,但在经济不确定性的低、中、高区制下调控效果存在较大差异。(2)在经济不确定性处于低区制时数量型政策在调控产出缺口方面效果比较明显。当经济不确定性处于中高区制时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产出缺口实施反周期调控的效果比较明显。(3)在经济不确定性处于低区制时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通胀缺口调控效果较好,在中、高区制时数量型货币政策对通胀的调控存在局限性,而价格型货币政策对通胀缺口实施反周期调控效果更优。第四,本文构建TH-SVAR和SEIVAR模型实证分析了经济周期不同阶段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和非对称性。基于TH-SVAR模型的研究结果显示,同一货币政策工具在相同经济周期阶段对产出和通胀的调控效应具有对称性,但不同货币政策工具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下调控效果呈现出非对称特征。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在经济扩张期调控效应优于经济收缩期。经济扩张期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产出调控效果优于数量型货币政策,数量型货币政策对通胀调控效果优于价格型货币政策。经济收缩期两种政策工具对产出与通胀的调控效果相对复杂。基于SEIVAR模型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下货币政策对通胀和产出的调控效果存在显着差异和非对称特征。数量型货币政策对通胀调控更为有效,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产出调控更为有效。数量型货币政策在经济收缩期对通胀和产出的调控效应优于经济扩张期。价格型货币政策在经济收缩期对通胀的调控效应更加符合政策预期。价格型货币政策对产出的调控在经济收缩期优于经济扩张期。最后,本文构建了包含预期因素和异质冲击的DSGE模型探讨了货币政策有效性问题,得出如下结论:(1)当模型中引入政策预期因素后可以与数据实现较好的拟合,且预期冲击形式的有效识别使得工具变量对目标变量波动的反应程度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变化。(2)通胀对利率工具调控较为敏感,数量工具调控对产出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大,然而数量冲击下产出易出现逆向波动降低调控有效性。当对预期冲击和非预期冲击进行识别后,工具变量的预期冲击对目标变量波动的影响作用均有所增加,且目标变量收敛周期均有所缩短。(3)影响产出和通胀波动的占优冲击来源分别为数量政策和利率政策,对冲击来源结构的有效分解可以提升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根据以上研究结果和我国经济金融发展及货币政策调控实践,本文提出如下政策建议:(1)准确识别经济不确定性冲击,稳定经济政策预期,以政策确定性应对经济不确定性。(2)优化货币政策量价配合机制,强化政策工具间的组合协调。(3)加强对微观主体的预期管理和舆论引导,提升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

宋芳[2](2020)在《地缘政治竞争中的“软制衡”与“新遏制”:欧美对俄罗斯政策比较研究(2000年至今)》文中研究表明2000年俄罗斯普京总统上台以来至今,美欧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双方的地缘政治博弈愈演愈烈,这对国际格局和世界政治正在并将继续产生重要影响。本文旨在从地缘政治竞争的视角,研究这一时期在面对共同的威胁时欧美对俄罗斯政策的一致性和差异性,提出欧美相关政策差异的特征分别是“软制衡”和“新遏制”,进而着力分析这种差异生成的主要变量,以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西方与俄罗斯关系和欧美关系的本质、乃至当下国际格局的嬗变。本文认为,从结构性层面来说,欧美对俄罗斯政策的同异源于两种结构性矛盾:一是欧美与俄罗斯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二是欧盟与美国之间的结构性矛盾。前者是欧美选择共同打压俄罗斯的原因,而后者则成为了欧美对俄政策分歧的重要原因之一。欧美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不同于它们与俄罗斯之间的结构性矛盾,欧美不仅在世界政治经济中的共同利益大于分歧,而且在俄罗斯问题上的政策的一致性应该大于差异性,因而总体上双方保持着合作。总体而言,欧美对俄政策是以同为主,同中有异。欧美对俄政策的一致性在于,从20世纪90年代它们都希望将俄罗斯纳入西方体系转变为2000年以来共同防范、压制俄罗斯,对俄政策从缓和到趋于强硬。究其根源,欧美与俄罗斯的结构性矛盾,是欧美选择共同压制、对抗俄罗斯的原因。欧美从传统的地缘政治认知出发都将俄罗斯视为潜在的威胁,这种一致性主要表现在共同推动北约、欧盟双东扩,扩大西方势力范围同时挤压俄罗斯的战略空间。欧美的对俄政策制定是基于对“目标+所能承受的后果”的综合考量。从目标上来说,欧盟和美国都希望能够消除俄罗斯的威胁、约束俄罗斯的行为,但是就二者所能承受的后果而言,欧盟不能承受刺激俄罗斯所带来的可能后果,而美国能够承受严厉打击俄罗斯的后果。本文提出,2000年以来,从整体上看,美国对俄罗斯采取的是“新遏制”政策,表现为公开地在政治、军事、经济、外交上对俄罗斯实施步步紧逼的战略压制。相比之下,欧洲对俄罗斯的政策显然没有美国的强硬,是某种“软制衡”政策,即并非要将俄罗斯逼入墙角,而是留有较大余地,以避免与俄罗斯的强烈对抗,一个安分、稳定的俄罗斯更符合欧盟的利益。本文认为,安全威胁的感受度不同、经济依赖度不同、战略文化差异以及决策与执行能力差异四个变量决定了欧美对俄采取有差别的政策。第一,就安全威胁的感受度来说,欧盟军事方面存在很大缺陷,加之地理上与俄罗斯邻近,造成了欧盟强烈的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一方面源于欧盟国家与俄罗斯是邻居,激怒俄罗斯受到打击的可能性更高;另一方面来自于对大西洋同盟有效性的怀疑,既担心被美国抛弃又害怕被美国牵连,担心如果真的遭到俄罗斯的攻击,美国是否会帮助欧洲。相比之下,美国军事实力强,距离俄罗斯又远,能够承受与俄罗斯“硬碰”的后果。美国的不安全感不是源于担心俄罗斯威胁美国本土安全,而是来自于俄罗斯能够威胁美国的海外利益和盟友安全,同时挑战美国霸权。第二,欧美与俄罗斯经济相互依赖的程度不同。欧盟更依赖俄罗斯的能源和市场,而美国与俄罗斯的经济相对独立,相互依赖程度低。第三,欧美战略文化的差异。历史的创伤使欧盟逐渐形成了审慎的战略文化,倾向于使用多边的和国际法的方式处理俄罗斯问题,而美国喜欢使用单边的、武力的方式解决问题。第四,决策与执行能力差异,欧盟是国家集团,决策和执行能力相对较弱,面对俄罗斯,欧盟内部往往难以达成一致的意见,政策协调十分困难,而美国的决策权很大程度上集中在美国总统手中。特朗普总统执政以来,美国将俄罗斯作为其主要威胁之一并加强了对俄遏制力度。与此同时,特朗普政府对欧盟商品加收关税、对欧洲一体化的消极态度以及强硬要求欧洲盟友承担更多的同盟义务等凸显了欧美关系中的结构性矛盾,即美国护持美主欧从的霸权等级结构与欧洲追求更为均衡的跨大西洋关系之间的矛盾。欧盟面对特朗普的压力,不得不将“战略自主”提上日程,减轻对美国的依赖,同时不顾美国反对加强与俄罗斯的能源项目合作,欧美在对俄政策上的分歧有所发展。然而,欧洲的实力不足和凝聚力的缺乏,而美国的全球战略仍然需要欧洲盟友的支持,决定了欧美外交关系的斗而不破。

代训锋[3](2016)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转型与伦理变革研究 ——以义利观的嬗变为视角》文中认为社会转型时期是一个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与成长的过程。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开始了自己的现代化转型。随着中国现代化的艰难推进,传统的道德文明受到了挑战。一方面,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现代化呼唤着现代道德文明;另一方面,传统的道德文明已经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道德需要完成以道德理论的现代转型为目标的伦理变革。这不仅有利于促进了中国社会的现代转型,也符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在伦理道德的现代转型进程中,存在着从“传统社会”的“德性论”到“现代社会”的“规范论”。德性论是传统道德哲学的理论形态,规范论是现代道德哲学的理论形态。其中,规范论发展为两个纬度,也即:道义论和功利论。从中国传统社会的道德理论学说来看,传统社会主流的道德理论是儒家的道义论,它属于德性论伦理学理论形态,由孔孟开创,义利观是传统道义论思想的核心。一般而言,“义”主要是指行为之应当,是对道德规范的总称;“利”主要是指利益、功利、包括社会利益(公利)和个人利益(私利)。先秦儒家高扬着道德理想的旗帜,围绕理想人格及其培养之道,论说着人性的完善和德性的养成,强调“义”的优先性和至上性,要求人必须保有和富养“义”这种内在的道德品性而不应受到外在的“利”的干扰,表现了出把道义与功利对立起来的倾向。两汉和宋明时期,后世儒家把先秦儒家道德学说中反功利的倾向发展到极端,在“义利之辩”的基础上强调“理欲之辩”,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从而使儒家道德学说脱离了现实生活,成为道义至上、“唯义无利”的“圣人之学”,并构建起一种博大精深而又精致细微的德性论理论体系。鸦片战争后,中国从传统社会被迫进入了近现代历史的圈子,中国社会开始了艰难的转型变革。在民族任务和历史主题面前,传统的德性论道德学说也随着社会的变革发展而转型,首先表现为戊戌时期的“乐利学说”,但是,“乐利学说”转型的并不完善,实质上,它只不过是包含了功利原则的道义论或者德性论而已,并没有取得现代规范论伦理学的形态。在批判地继承近代道德革命的基础上,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革命的功利主义”的主张,这标志着中国道德理论形态向现代转型的第一步,初步实现了从传统的德性论到现代的规范论的历史变革。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时代主题的变换,“革命的功利主义”发展为集体主义道德。但是,无论是“革命的功利主义”还是集体主义道德,在道德的现代转型上并不是那么彻底,它们都是以中国传统的德性论为依托和基础的,所以,在道德实践中往往受传统的德性论所影响,表现在义利观上就是强调整体利益的至上性,这种影响最终使集体主义道德在文革时期演变成绝对主义道德。绝对主义道德的产生阻碍了道德的现代转型。1978年,随着新时期的来临,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社会转型速度加快,人们开始从绝对主义道德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一系列的社会思潮和伦理思潮冲击下,人们对“义”与“利”关系的理解有了新的发展,对待“利”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体现在:“义”与“利”不再是绝对对立的两极,“利”成为被鼓励和肯定的,其标识首先就是“三个有利于标准”,这是一个评价谋“利”的利益标准;其次就是谋“利”手段的道德要求,这是对谋利正当性的是非认识,是一种公正感,这些变化都是体现了现代规范论伦理学的要求。至此,中国社会的道德已从“传统社会”的“德性论”基本转到“现代社会”的“规范论”、从道义价值转向功利价值演变。中国社会的伦理变革随着社会转型也已逐渐转向了现代化的方向。当然,中国社会的伦理变革和道德的现代转型目前还不完善,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现代道德理论体系,但我们已看到曙光。

雷立刚[4](2014)在《万物枯荣——一个草根股民的沉浮人生》文中指出题记物质的倾向是湮灭灵魂,而灵魂如何抗拒被湮灭的命运?一颗跳动的心,一个真实的灵魂,在股市与生活的道路上,陷入了怎样一个又一个命中注定般的陷阱——他曾鄙视物质,却反被物质压迫;他曾拒绝平庸,却反被平庸吞噬……而这依然不驯服的灵魂,该如何抵抗被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国际汇率评估报告"课题组,丁志杰[5](2012)在《建立全球有管理浮动汇率体系框架——基于全球四大经济体的分析》文中指出2000年以来,各主要货币汇率的变动呈现极强的无序性,发展中国家货币表现出阶段性升值和汇率的被动剧烈波动。发展中国家往往是这种过度波动和无序变动的被动受害者。国际货币的贬值可以给发行国带来债务的缩水,还可以将发行国多余的流动性推入发展中国家,从而进一步推高其在海外的资产价值,同时,给发展中国家货币带来升值压力,将视线从主要国际货币贬值这一根本性问题上转移出去。事实上,只有考虑存量调整的综合国际收支差额才能真正反映一国在国际经济交往中的利益得失。全球经济失衡也不应该只考虑贸易层面的失衡,更应该关注金融层面的失衡。本文的研究表明:国际利益流向的最后洼地是美国,汇率波动是世界利益向美国输送的一条管道,但这样的利益输送对于发展中国家是不可持续的。为促进全球金融经济稳定平衡发展,本文提出建立全球有管理浮动汇率体系框架:建立全球汇率管理规则;建立主要货币汇率稳定机制;修正国际收支失衡标准。

李东星[6](2010)在《基于技术分析的中国股票市场交易策略研究 ——以上海市场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年我国的股票市场飞速发展,市场上交易主体的数量出现了爆发式的增长,上市公司的数量持续增加且质量明显提高,股票市场在经济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其作为经济晴雨表的作用也在逐步加强。然而这些可喜的变化并没有反映在个人投资者的投资收益中,个人投资者在买卖股票时所制定的交易决策的收益率非常低,许多人在股市中不仅赚不到钱而且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基于这种情况,以上海股票市场为研究对象,针对技术分析方法和交易策略进行研究。首先表述了技术分析在证券分析方法中所处的地位及其三个基本假设,然后对交易中的核心技术分析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归纳,将这些方法应用到上证指数运行走势的研究中,使用数学检验和图表检验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各种方法的实践应用效果和交易成功率进行了测试和检验,其中在研究成交量与股价之间的关系时,还使用了ADF检验、Johansen协整检验以及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利用对比分析法对各分析方法的优缺点进行总结和评价,探讨了不同方法间的相互验证性和优势互补能力,并且对指数的运行规律进行了总结归纳。研究表明指数目前正运行于Ⅱ浪[C],在历史走势中直角三角形出现最为频繁。定量分析证明指数的日收盘价和日成交量之间存在均衡关系,收盘价是成交量的Granger原因。系统测试结果显示均线交易系统的收益率大于MACD指标和KDJ指标两交易系统的收益率,三个指标的有效性依次递减。在我国股票指数运行的目标点位预测中,第1浪波幅结合比率1.618、前3浪波幅结合比率0.618、38%和62%的回调(反弹)比率这四种方法的成功率非常高。时间周期方面,1月、4月、5月以及6月份是指数最容易出现转势的月份,且指数在创出某一高点或者低点后在18至21天、28至31天和57至65天这三个时间范围里最容易出现运行方向的转变。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将各技术分析方法的优势进行整合,提出了趋势交易、背离交易和突破交易三套交易策略。这些交易策略在分析和预测股市运行趋势,制定进出场点的时候,可以更全面地考虑到多种技术因素的影响,回避掉单一或者单一类技术分析方法所提供的虚假买卖信号,大大提高了交易的收益率。

何伟文[7](2007)在《21世纪以来美国经济走势:回顾与探讨》文中研究说明第一部分:轨迹的跟踪(2001年1月22日)一、2000—2001年之交:美国经济会否出现衰退?岁末年初,美国经济坏消息接踵而至。特别是纳斯达克全年惨跌39.3%,创该指数设立以来最大跌幅。一个多月来,多种经济指标明显放慢。1.急剧放慢

龚高健[8](2006)在《当代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港口是福建经济发展的生命线。福建不仅是港口资源丰富的省份,历史上也是我国港口开发和繁荣最早的地区之一。改革开放20多年来,福建因近台面海的优势率先对外开放,港口经济总量和相关产业得到快速发展,成为我国经济增长较快的区域之一。 沿海区域经济的竞争,实际上是港口经济的竞争。当前福建港口经济发展正进入一个重要战略机遇期。因此,加强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研究,对于促进两岸经济良性互动发展、提升海峡西岸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推动我国东南沿海整体联动和全面繁荣、形成东中西部优势互补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等都具有重要意义,也是本文的价值所在。 本文以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根据现代化理论、区域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运用历史学、经济学、交通运输学等相关学科的知识,从福建港口经济发展史的纵向角度与当代福建港口经济发展战略、临港产业发展、港城经济互动、腹地经济与运输通道分析、闽台港口经济良性互动发展等横向角度相结合进行全方位、全景式论证,着力描绘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福建港口经济的发展进程,力求在继承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力求提出具有建设性的对策建议,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对港口经济发展决策或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冯永辉[9](2006)在《2005年我国生猪、家禽市场分析回顾及2006年走势预测》文中认为本文对2005年我国生猪、家禽市场整体走势进行了深入分析回顾,2005年我国生猪、家禽市场遭遇了“猪链球菌“”猪价暴跌“”禽流感”等事件。这些事件成为影响市场整体走势的转折点。生猪市场在经历了长达26个月的盈利期后,于2005年的10月份快速下跌至亏损线以下;蛋鸡市场在2005年10月底禽流感疫情之前,蛋鸡养殖处于平均盈利每只14元左右的高水平,禽流感的来临,强制性的将蛋鸡市场亏损期提前;肉鸡市场则因禽流感疫情,由低谷反弹转入“深度下跌”……本文还对2006年的生猪、家禽市场走势进行了预测。

陈磊,孔宪丽[10](2005)在《本轮经济周期波动特征与2005年经济走势分析》文中认为

二、2002年福建经济强劲反弹与2003年走势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2年福建经济强劲反弹与2003年走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经济不确定性、经济周期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经济不确定性对经济周期影响机制的研究综述
        1.2.2 经济不确定性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机制的研究综述
        1.2.3 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下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与创新
        1.3.1 研究方法
        1.3.2 主要创新与贡献
    1.4 论文框架与结构安排
第2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经济不确定性概念的起源、界定与度量
    2.2 经济不确定性对经济周期影响机制的理论基础
    2.3 经济不确定性对货币政策有效性影响的理论基础
    2.4 不同经济周期下货币政策调控的理论基础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经济不确定性与经济周期测度及其协动性
    3.1 我国经济不确定性走势分析
    3.2 我国经济周期指数的测度和走势分析
        3.2.1 传统经济周期测度方法的总结与利弊评述
        3.2.2 MS-DFM测度经济周期的原理简述
        3.2.3 我国经济周期指数的实时测度
        3.2.4 我国经济周期统计特征与趋势分析
    3.3 我国经济不确定性与经济周期协动性检验
        3.3.1 经济不确定性与经济周期时变格兰杰因果检验
        3.3.2 经济不确定性与经济周期间的动态相关性检验
        3.3.3 经济不确定性与经济周期间的动态溢出效应检验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不同经济不确定性水平下的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4.1 不同政策目标和不确定性水平下货币政策量价选择的初步探讨
        4.1.1 不同政策目标下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有效性探讨
        4.1.2 经济不确定影响下货币政策有效性探讨
        4.1.3 双重背景下数量型与价格型政策选择的探讨
    4.2 我国经济不确定性阶段划分
        4.2.1 MS-AR模型
        4.2.2 经济不确定性区制划分
    4.3 LT-TVP-VAR模型构建与参数估计
        4.3.1 LT-TVP-VAR模型构建
        4.3.2 数据选取与处理
        4.3.3 参数估计与检验
    4.4 不同经济不确定性水平下货币政策时变反应与调控机制
        4.4.1 不同经济不确定性水平下货币政策时变反应
        4.4.2 数量型与价格型政策对产出调控的实时对比
        4.4.3 数量型与价格型政策对通胀调控的实时对比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下的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5.1 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下货币政策调控的典型事实
        5.1.1 经济周期波动下货币政策调控的历史演变
        5.1.2 经济周期扩张阶段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分析
        5.1.3 经济周期收缩阶段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分析
    5.2 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下货币政策调控效果对比
        5.2.1 TH-SVAR模型介绍
        5.2.2 数据选取与检验
        5.2.3 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下货币政策对产出的调控机制检验
        5.2.4 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下货币政策对通胀的调控机制检验
        5.2.5 数量型与价格型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下的有效性对比
    5.3 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下货币政策调控的非对称性检验
        5.3.1 SEIVAR模型估计原理与脉冲响应函数构建
        5.3.2 数量型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下的非对称性检验
        5.3.3 价格型货币政策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下的非对称性检验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未预期冲击、预期管理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
    6.1 价格型和数量型货币政策的适用条件
    6.2 考虑政策预期因素的DSGE模型构架
        6.2.1 私人家庭
        6.2.2 生产厂商
        6.2.3 政府部门
        6.2.4 货币当局
    6.3 数据处理与参数估计
        6.3.1 数据选取与处理
        6.3.2 参数校准与设定
        6.3.3 冲击路径识别
        6.3.4 参数贝叶斯估计
    6.4 脉冲响应与方差分解分析
        6.4.1 脉冲响应分析
        6.4.2 方差分解分析
    6.5 本章小结
结论和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2)地缘政治竞争中的“软制衡”与“新遏制”:欧美对俄罗斯政策比较研究(2000年至今)(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一)本选题的现实意义
        (二)本选题的学术价值
        (三)关于研究时段的选取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关于跨大西洋同盟存续问题的研究
        (二)关于欧美与俄罗斯关系的研究
        (三)关于俄罗斯与西方关系的研究
        (四)关于俄格战争和乌克兰危机的研究
    三、本文基本假设、主要概念和变量选取
        (一)基本假设
        (二)主要概念
        (三)影响欧美对俄政策差异的主要变量
    四、研究思路和内容
    五、本文研究方法
    六、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2000年以来国际秩序的变化与欧美俄对外战略的调整
    第一节 国际秩序的变化
        一、国际体系的重构
        二、地缘政治竞争与欧亚大陆地缘环境的重塑
        三、美欧同盟的延续与分歧
    第二节 欧盟一体化的深化与面临的挑战
    第三节 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
    第四节 普京上台后俄罗斯重塑大国地位的努力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欧美与俄罗斯结构性矛盾的激化:欧美对俄政策趋硬
    第一节 20世纪90年代美欧的对俄政策
    第二节 欧美与俄罗斯矛盾激化的过程
        一、2000年至2008年
        二、2008年至2014年
        三、2014年至今
    第三节 欧美与俄罗斯矛盾激化的原因
        一、欧美与俄罗斯的结构性矛盾无法调和
        二、“双东扩”与地缘政治博弈的强化
    第四节 欧美政策趋硬对俄罗斯产生的影响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欧美对俄政策特征的差异
    第一节 “软制衡”:欧盟对俄政策选择
        一、欧盟对“软制衡”政策的选择
        二、欧盟内部关于对俄政策的博弈和协调
        三、欧盟对俄“软制衡”的政策体现
    第二节 “新遏制”:美国对俄政策选择
        一、美国对俄“新遏制”政策的选择
        二、美国对俄“新遏制”的政策体现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欧美对俄政策差异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安全威胁的感受度差异
        一、实力差距
        二、地缘环境因素
        三、安全认知差异
    第二节 经济依赖度差异
    第三节 战略文化差异
        一、战略文化中的单边与多边
        二、战略文化中武力的使用
    第四节 决策与执行能力差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分析:俄格战争与乌克兰危机中的欧美对俄政策
    第一节 俄格战争中欧美对俄政策比较
        一、俄格战争爆发及欧美俄的纷争
        二、美国的对俄政策
        三、欧盟的对俄政策
        四、欧美对俄政策的比较
    第二节 乌克兰危机中欧美对俄政策比较
        一、乌克兰危机的爆发及其地缘政治意义
        二、美国的对俄政策
        三、欧盟的对俄政策
        四、欧美对俄政策的比较
    第三节 西方与俄罗斯会出现“新冷战”吗?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特朗普上台后的美欧俄关系
    第一节 欧美关系面临新的挑战
        一、原有矛盾的加深——利益分配的分歧加深
        二、新矛盾的产生——特朗普的“另类”风格
    第二节 特朗普执政以来欧盟和美国的对俄政策比较
        一、欧美对俄罗斯的态度和政策
        二、欧、美、俄在“北溪-2”问题上的角力
    第三节 欧美俄关系的未来走向
        一、美俄竞争日趋激烈
        二、跨大西洋关系“变局”还是“延续”?
        三、欧俄关系的调整
    本章小结
结束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转型与伦理变革研究 ——以义利观的嬗变为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问题的提出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研究方法
    五、可能的创新
第一章 道德理论形态及其演变向度
    一、社会转型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二、从“传统社会”的“德性论”到“现代社会”的“规范论”
        1、何谓“德性论”和“规范论”?
        2、规范论的两个维度:功利论和道义论
    三、从“德性”到“规范”的困难与挑战
第二章 传统“义利之辩”与道义论传统
    一、先秦义利之辨与道义论的奠基
        1、孔子:义以为上
        2、孟子:“何必曰利”与“惟义所在”
        3、荀子:以义制利
    二、两汉义利之辨与道义论的发展
        1、“以义正我”
        2、正义不谋利
    三、宋明“义利(理欲)之辨”与道义论的强化
        1、二程:“惟看义当为与不当为”
        2、朱熹:“存天理,灭人欲”
        3、朱陈义利之争
    四、明清之际的“义利之辩”与价值重心的转换
        1、李贽:夫欲正义,是利之也
        2、王夫之:天理“必寓于人欲以见”
    五、传统“义利之辩”下的道义论传统
第三章 近代民族危机与“乐利学说”
    一、民族蒙难与价值观的变革
        1、民族蒙难与救亡意识的兴起
        2、变法图强下的价值观变革
    二、乐利学说的提出
        1、利益原则的溢出与独立
        2、戊戌时期的“乐利学说”
    三、德性论的回应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革命的功利主义”
    一、五四时期功利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展开
        1、陈独秀:内图个性之发展,外图贡献于群
        2、李大钊:个性解放和大同团结的统一
    二、毛泽东与革命的功利主义的提出
        1、“革命的功利主义”的提出
        2、“革命的功利主义”的形成过程
        3、革命的功利主义是一种新型的义利观
        4、革命功利主义的理想性及其局限
第五章 “十七年”时期与集体主义道德
    一、从革命功利主义到集体主义
        1、集体主义视域下之“义”与“利”
        2、集体主义与革命功利主义的异同
    二、计划经济体制与集体主义的确立
        1、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
        2、集体主义的源流
        3、计划经济与集体主义的契合与冲突
    三、共产主义理想视域下的“理欲之辩”
        1、中国共产党人对共产主义社会理想的追求
        2、纯“理”绝“欲”运动
    四、对集体主义实践的理性思考
        1、认知的偏失
        2、“义”与“利”的对立
        3、乌托邦化的趋势
第六章 “文革”时期与绝对主义道德
    一、阶级斗争扩大化下的集体主义
    二、集体主义之“义”的绝对化转向
    三、绝对主义道德的展现
        1、“斗私批修”
        2、“草”与“苗”的对立
第七章 新时期及其伦理思潮
    一、颠覆中的追问:“义”与“利”是对立的吗?
        1、“潘晓来信”:为自己之“利”还是为他人之“义”?
        2、蛇口风波:为淘金之“利”还是为创业之“义”?
    二、新时期的伦理思潮和道德理论现代转型的先声
        1、功利主义的勃兴与“社会主义功利主义”
        2、弘扬传统文化的呼声与道义论
        3、新时期集体主义的发展演变
        4、伦理思潮与道德理论现代转型的先声
    三、从“三个有利于”到“三个倡导”
        1、“三个有利于”“利益”标准
        2、谋“利”的正当性与公正
        3、“三个倡导”价值标准
    四、走向现代的道德转型
结语:合着现代化的节拍前进
致谢词
参考文献
读博期间发表的论文

(4)万物枯荣——一个草根股民的沉浮人生(论文提纲范文)

题记
一、时间
二、命运
三、感恩
四、死过一次
五、陆公子
六、热爱自由
七、蒋处长
八、旁观者
九、新股民
十、简潞
十一、老童
十二、九七年
十三、韭菜
十四、那年烟花特别多
十五、总有一个陷阱等在你前面
十六、结婚
十七、小贾
十八、信使
十九、顺势
二十、偷心窃贼
二十一、远离股票的日子
二十二、下派
二十三、新千年
二十四、辞职
二十五、破碎之夜
二十六、荒芜丛林
二十七、去别处
二十八、破碎虚空
二十九、戒掉理想
三十、熟悉与陌生
三十一、穿越低谷
三十二、卓泓
三十三、牛市前夕
三十四、卖房炒股
三十五、思维烙印
三十六、转机
三十七、得与失
三十八、买房圆谎
三十九、如果爱
四十、女神
四十一、花期
四十二、恐惧
四十三、坏女人
四十四、贪婪
四十五、三只鹰
四十六、波罗
四十七、琥珀
四十八、离开学院
四十九、感谢时光
五十、在一起
五十一、路虎
五十二、热潮
五十三、飞蛾扑火
五十四、股灾
五十五、罪人
五十六、雨滴
五十七、消失
尾声

(5)建立全球有管理浮动汇率体系框架——基于全球四大经济体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国际汇率体系运行特征
    (一) 发达国家货币汇率的过度波动和无序变动
    (二) 新兴市场货币阶段性升值和汇率的被动剧烈波动
    (三) 国际汇率体系以美元、欧元为轴心
    (四) 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有效汇率被动剧烈波动
二、美、欧、中、日的汇率与经济运行分析
    (一) 美国
        1. 美国经济基本面
        2. 美元汇率走势分析
        3. 美国的国际收支分析
        4. 美元的货币地位与收益
        5. 发达国家整体的收益
        6. 美国和发达国家整体对比
    (二) 欧元区
    (三) 日本
    (四) 中国
三、建立全球有管理浮动汇率体系框架的建议

(6)基于技术分析的中国股票市场交易策略研究 ——以上海市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论文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1.1 论文选题的研究目的
        1.1.2 论文选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的研究概况
        1.2.1 国外技术分析的研究现状
        1.2.2 国内技术分析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1.3.2 论文的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
    1.5 本文不足之处
第2章 核心技术分析体系的组成结构
    2.1 技术分析的地位以及三个假设
        2.1.1 市场价格行为包容一切
        2.1.2 价格以趋势方式演变
        2.1.3 历史会重演
    2.2 基础技术分析理论
        2.2.1 趋势理论
        2.2.2 形态理论
        2.2.3 波浪理论
    2.3 技术分析的基本工具
        2.3.1 成交量
        2.3.2 技术指标
    2.4 高级数理型分析方法
        2.4.1 费波那契奇异数字
        2.4.2 点位计算分析方法
        2.4.3 时间周期分析方法
第3章 技术分析方法的应用
    3.1 核心技术分析理论的应用测试
        3.1.1 上证指数运行趋势分析
        3.1.2 上证指数运行形态分析
        3.1.3 上证指数的浪形划分
    3.2 技术分析工具的应用
        3.2.1 成交量与股价波动之间关系的分析
        3.2.2 成交量与股价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
        3.2.3 成交量在我国股市交易实战中的特殊应用
        3.2.4 技术指标买卖决策方法有效性的测试
    3.3 数理型分析方法的应用测试
        3.3.1 基于点位计算的上证指数规律挖掘
        3.3.2 基于时间周期的上证指数规律探索
    3.4 技术分析方法应用测试的总结评价
        3.4.1 不同技术分析方法优缺点的比较分析
        3.4.2 不同技术分析方法的相互验证性与优势互补
第4章 基于技术分析的上海股票市场交易策略研究
    4.1 趋势交易策略研究
        4.1.1 应用趋势线判断买卖方向
        4.1.2 入场点的选择和止损的设定
        4.1.3 盈利目标点的测算和止盈的设定
        4.1.4 对趋势交易策略实战应用效果的案例分析
    4.2 背离交易策略研究
        4.2.1 技术分析中背离的形成机理与种类划分
        4.2.2 股价与指标背离的应用与共振现象
        4.2.3 入场点、出场点以及止损的设定
        4.2.4 对背离交易策略实战应用效果的案例分析
    4.3 突破交易策略研究
        4.3.1 突破的概念、种类和意义
        4.3.2 突破的确认及入场点的选择
        4.3.3 出场点和止损的设定
        4.3.4 对突破交易策略实战应用效果的案例分析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8)当代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的选题与立意
    第二节 有关福建港口经济问题的学术研究综述
    第三节 概念界定、研究框架、理论方法和学术创建
第二章 福建港口经济的历史变迁
    第一节 福建港口的自然生态环境
    第二节 古代福建港口经济发展概况
    第三节 近代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综述
    第四节 现代福建港口经济发展进程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的环境分析
    第一节 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分析
    第二节 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的内部环境分析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当代福建港口经济的发展战略
    第一节 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
    第二节 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
    第三节 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的战略保障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福建临港产业集群与物流业发展研究
    第一节 福建临港产业集群的发展与启示
    第二节 同步发展福建现代港口物流业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福建港口经济与港口城市经济互动
    第一节 福建港口经济促进港口城市经济的发展
    第二节 厦门自由贸易港区:福建港口经济区发展的个案分析
    第三节 福建港口城市经济发展壮大的经验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福建港口腹地与腹地运输通道分析
    第一节 福建港口腹地经济发展状况
    第二节 福建港口经济腹地运输通道发展格局
    本章小结
第八章 闽台港口经济良性互动之探讨
    第一节 两岸关系的历史与闽台经贸的现状
    第二节 闽台港口经济互动发展的SWOT分析
    第三节 闽台港口经济互动发展之研究
    本章小结
结论
附录1 福建沿海港口与腹地交通分布图
附录2 2004年福建沿海各港口生产比重图
附录3 1991--2004年福建沿海港口生产情况统计图
参考文献
图表索引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福建师范大学学位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10)本轮经济周期波动特征与2005年经济走势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本轮经济周期的总体变动特征和目前经济景气状况分析
二、主要宏观经济指标的波动特征和近期走势分析
    1.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 由“过热”转入“趋热”或“正常”
    2.居民消费在前些年保持稳定增长的基础上, 近一年出现加速上升趋势
    3.对外贸易总额增速放缓, 进口和出口增长趋势出现分化
    4.货币供应量和各项贷款快速回落, 由“趋热”转为“趋冷”, 货币资金环境偏紧
    5.物价上涨趋势已经得到扭转, 但通货膨胀压力依然很大
三、2005年宏观经济走势和主要经济指标预测
    1.2005年经济增长将保持缓慢回落的态势
    2.投资增长进一步放缓
    3.消费需求稳中有升
    4.对外贸易增长有所回落
    5.货币供应量和贷款将保持平稳增长
    6.物价水平将继续小幅上升
四、政策建议
    1.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膨胀反弹的同时, 不宜出台新的总量性紧缩措施
    2.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 关注投资、消费协调发展
    3.既要防止短期内通货膨胀可能升温, 又要避免长期可能出现的通货紧缩
    4.保持稳健、温和的货币政策
    5.继续提高农民和城镇居民收入
    6.将促进服务业的发展摆在重要地位

四、2002年福建经济强劲反弹与2003年走势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经济不确定性、经济周期与货币政策有效性研究[D]. 王国志. 吉林大学, 2021(01)
  • [2]地缘政治竞争中的“软制衡”与“新遏制”:欧美对俄罗斯政策比较研究(2000年至今)[D]. 宋芳. 南京大学, 2020(04)
  • [3]近代以来中国社会转型与伦理变革研究 ——以义利观的嬗变为视角[D]. 代训锋. 上海师范大学, 2016(06)
  • [4]万物枯荣——一个草根股民的沉浮人生[J]. 雷立刚. 当代(长篇小说选刊), 2014(03)
  • [5]建立全球有管理浮动汇率体系框架——基于全球四大经济体的分析[J].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院"国际汇率评估报告"课题组,丁志杰. 新金融评论, 2012(01)
  • [6]基于技术分析的中国股票市场交易策略研究 ——以上海市场为例[D]. 李东星. 天津财经大学, 2010(03)
  • [7]21世纪以来美国经济走势:回顾与探讨[A]. 何伟文. 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 2007
  • [8]当代福建港口经济发展研究[D]. 龚高健. 福建师范大学, 2006(02)
  • [9]2005年我国生猪、家禽市场分析回顾及2006年走势预测[J]. 冯永辉. 中国畜牧杂志, 2006(02)
  • [10]本轮经济周期波动特征与2005年经济走势分析[J]. 陈磊,孔宪丽.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2005(07)

标签:;  ;  ;  ;  ;  

2002年福建经济强劲反弹及2003年趋势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