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1.通过检测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清含量,进一步揭示其参与了急性脑梗死后的病理生理过程及其动态变化规律。2.进一步探讨急性脑梗死后炎症反应与脑损伤的关系,完善对急性脑梗死后脑损伤机制的认识。3.对IL-10、IL-8与梗死灶大小、神经功能评分等进行相关性研究,为我们预防和治疗急性脑梗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1.病例组:选择在发病24小时内住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0例,均为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CT或/和MRI证实,排除下列情况之一者:病前2周有炎性病史或入院后采血期间发生感染性疾病者(如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系感染、高热等),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心肌梗死,肝、肾、内分泌疾病,周围血管栓塞性疾病,一个月内有特殊治疗史(放疗、化疗、手术、生物学制剂治疗等)者,3个月内发生过脑卒中,腔隙性脑梗死;其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32~80岁,平均(58.37±9.88)岁。对照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排除标准同脑梗死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3477岁,平均(52.93±11.82)岁,年龄、性别均与病例组匹配。2.分别于发病24h内、第3d、7d、14d采肘静脉血3mL,离心后取上层血清于-20℃冰箱贮存备用。对照组只采血一次,采取同样方法贮存备用。3.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IL-10、IL-8。4.脑梗死体积计算方法:梗死体积(mL)=π/6×长(cm)×宽(cm)×高(cm)计算得出。5.对所有入组患者进行GCS(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以评估患者的意识状态和神经功能状况。6.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AS6.12软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秩和检验。相关分析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方法。检验水准为p<0.05。结果:1.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IL-10含量呈动态变化,发病后24h内升高,3d时达高峰,随后逐渐下降,但持续到第14天仍高于正常水平。各时段血清IL-10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别有显著性(p<0.01)。2.急性脑梗死组患者血清IL-8含量亦呈动态变化,发病后24h内升高,7d时达高峰,14d时又下降,但仍高于正常水平,其中第1、3、7天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3.相关性分析显示: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体积大小不同IL-10浓度也不同,大面积脑梗死组(n=17)、小面积脑梗死组(n=11)IL-10浓度分别为(3d时):16.61士5.32 pg/mL、16.51士5.60pg/mL,但在本研究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IL-10含量与血清IL-8含量呈正相关(r=0.2710,p>0.05),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3116,p>0.05),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3432,p>0.05),但无统计学意义。血清IL-8含量与脑梗死面积大小呈正相关(r=0.4882, p<0.01),与早期外周血白细胞呈正相关(r=0.4575, p<0.05),有统计学意义;血清IL-8含量与GCS评分呈负相关(r=-0.1366,p>0.05),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1196,p>0.05),无统计学意义。4.急性脑梗死患者NIHSS评分在发病后3d时最高,但与1d、7d时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与14d相比差别有显著性(p<0.01)。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IL-10、IL-8含量增高,并呈现动态变化,表明两者均参与了脑梗死的病理、生理过程。IL-10和IL-8在急性脑梗死发病早期血清含量增高与脑梗死面积大小均呈正相关,说明二者均可能参与了脑水肿的形成。IL-10在水肿高峰期出现之前已明显升高,我们推测IL-10在脑梗死早期可能已起到神经保护作用,并与炎症因子相互拮抗,相互作用共同参与了脑水肿形成。故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深入研究IL-10在脑梗死后的病理生理作用,及其与炎症反应的关系,为脑梗死后如何减轻脑水肿的治疗及在脑血管病的治疗中合理应用IL-10提供理论依据。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急性脑梗死肢体偏瘫患者的全程管理[J]. 名医 2019(12)
- [2].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研究[J]. 名医 2020(01)
- [3].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及预后的研究进展[J]. 名医 2020(02)
- [4].人性化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J]. 山西医药杂志 2020(06)
- [5].阿加曲班在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 河南医学研究 2020(08)
- [6].静脉溶栓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中重症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20(21)
- [7].应用血小板参数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预测早期急性脑梗死严重程度[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06)
- [8].阿托伐他汀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J]. 中国社区医师 2020(13)
- [9].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J]. 世界复合医学 2020(04)
- [10].三项实验室指标联合预测急性脑梗死的价值[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020(07)
- [11].急性脑梗死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继发血管性痴呆的危险因素分析[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16)
- [12].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2019(06)
- [13].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分析[J]. 吉林医学 2019(07)
- [14].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危险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9(17)
- [15].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在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 中国实用医药 2019(24)
- [16].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进展为急性脑梗死的影响因素分析[J].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28)
- [17].急性脑梗死治疗研究概述[J]. 中国社区医师 2017(35)
- [18].急性脑梗死药物治疗现状[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8(13)
- [19].急性脑梗死在神经重症模式下治疗的临床评价[J]. 吉林医学 2018(07)
- [20].影响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入院前相关因素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 2018(04)
- [21].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评价急性脑梗死临床预后的研究进展[J]. 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 2016(05)
- [22].穴位注射红花黄色素治疗亚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11)
- [2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危险因素分析[J].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2017(01)
- [24].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后出血转化的临床效果[J]. 江苏医药 2017(03)
- [25].消化系统恶性肿瘤合并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特征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 2017(04)
- [26].胞二磷胆碱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应用[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81)
- [27].他汀类药物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作用机制综述[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7(03)
- [28].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J].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70)
- [29].浅谈对急性脑梗死偏瘫患者进行功能性电刺激对其肢体功能的影响[J]. 当代医药论丛 2016(22)
- [30].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的相关性研究[J]. 河北医学 201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