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将现代汉语伴随性动作表达方式中典型格式“一边VP1一边VP2”和常用格式“VP1着VP2”进行对比研究,通过运用统计、转换、比较、归纳等研究方法,本文得出了比较明确的结论。一、基于语料的考察,我们验证了两个格式都是关注两个及以上动作的发生或进行这一观点。复杂词组能进入“一边VP1一边VP2”格式表达丰富的语义,结构离散性较强;“VP1着VP2”格式形式简洁且语义兼容,结构整体性较强。就动作类型而言,肢体动作和言语动作在两个格式中所占比例处于绝对优势,是进入两个格式的典型动作类型。从动词情状来分析,我们验证了“VP1着VP2”中的VP1位置优选动态性较弱的动词,而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了“一边VP1一边VP2”中的VP1位置优选动态性较强的动词。二、两个格式的语义关系类型大体一致,进入两个格式的两个动作类型搭配特点是前后动作无妨碍,信息传递过程中都体现自然焦点和对比焦点。但是,进入两个格式的强势搭配方式所代表的情状不同,两个格式中VP1、VP2位置交换的情况不同,结构重心不同,两个格式中每种语义关系所占比例以及信息焦点出现的位置也不同。三、为凸显两个格式的区别性特征,本文又对二者进行转换分析,根据能成功转换和不能成功转换两种情形,归纳出了一系列的限制性条件。我们发现,当VP1、VP2动作类型相异,且为“肢体动作-言语动作”“面部表情-言语动作”类属时,两个格式可以自由转换;当VPl部分的动词是姿势动词(动态静态同形的词,如:站),或者两个格式在表示“正面-反面”矛盾的语义关系时,两个格式不能成功转换。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伴随义动作表达方式论文; 一边一边论文; 比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