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规制有关问题研究 ——基于PDCA循环和反馈控制模式

环境规制有关问题研究 ——基于PDCA循环和反馈控制模式

论文摘要

环境规制是社会性规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发展循环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以规制经济学作为理论主线,以环境与自然资源经济学、系统分析理论、决策理论、组织理论和行为科学、环境伦理学为理论基石,以国内外专家学者关于环境问题的既有研究成果为逻辑起点,通过构建环境规制的PDCA循环和反馈控制模式来展开对环境规制问题的考察和讨论。本文采用系统与重点相结合、模型与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证相结合、多学科综合研究等多种分析方法,综合运用了博弈论、综合评价方法等多种分析工具,系统地阐述和探究了环境规制的PDCA循环和反馈控制模型、环境管理体制、环境规制中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环境规制政策等内容。本文的主要研究目标是以构建的环境规制的PDCA循环和反馈控制模式为基础,通过对环境规制及其政策进行分析,检视并发现我国环境规制中的瑕疵与不足,继而为我国环境规制提出了政策建议。全文主体共分为9个部分,具体如下:第一部分,绪论。该部分主要包括问题的研究背景、意义,相关概念的界定,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的内容。第二部分,环境规制的相关理论及其实践。首先,介绍了有关规制和环境规制的内涵及其类型。接下来介绍了构建PDCA循环和反馈控制模式的理论基础,包括模式构建的理论主线和其他有关的理论。在分析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探讨了环境规制政策在国内外的发展和实践。第三部分,环境规制的PDCA循环和反馈控制模式。该模式把环境看成是复杂的巨系统,将管理学中的PDCA循环理论和管理科学中的系统分析理论运用到环境规制中,建立了环境规制的PDCA循环和反馈控制模式。该部分的主要观点认为,环境规制是一个动态的、持续不断的过程,意味着其反馈控制系统也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对于处于动态运行的环境规制系统,如何进行有效精确的运转,需要运用反馈控制保持规制工作的正常运转或是纠正运行过程中的偏差,使环境规制系统在正常的轨道上运转。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如何有效构建环境规制反馈控制系统的政策建议。在这部分的最后,用PDCA循环对我国节能减排指标的有效性进行了实际分析。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主要是围绕环境规制PDCA循环和反馈控制模式中的具体内容分别进行论述。第四部分,探讨了环境规制PDCA循环和反馈控制模式中政府环境规制系统,即环境管理体制的相关内容。论文首先分析了国外一些具有代表性国家的环境管理体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环境管理体制的发展。针对目前环境管理体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新型的环境管理体制模式。该模式主要是通过四个机制(统一监管机制、协调机制、综合决策机制和社会参与机制)来保障实施的。新型的环境管理体制模式是垂直化和扁平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突出了环境监管以及环保非政府组织和社会公众在该模式中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新型环境管理模式中各个主体的职能以及我国新型的环境管理体制模式的构建。第五部分,运用博弈论的知识探讨了环境规制中的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论文主要分析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这部分内容主要运用了博弈论中的非合作博弈和谈判博弈;在分析企业之间建立污染治理联盟中,运用了合作博弈。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相应的博弈模型,包括委托—代理模型、纳什的谈判模型、污染治理联盟的费用分配模型。接下来,详细地研究了我国环境规制中相关利益主体的行为。该部分的主要观点认为,在环境规制博弈中,涉及的相关利益主体众多,不同的环境博弈使各利益主体之间表现出来的行为也就多种多样,不能简单地以委托人或代理人来划分各利益主体,只能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接下来的三个部分中深入地探讨了环境规制政策。第六部分,研究了命令控制型的规制政策。在对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的基本理论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E—SEc(环境—社会经济)综合评价的概念,建立了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通过设计的调查表进行了环境—社会经济的实际评价。根据评价的结果,分析了我国的命令控制环境规制政策,针对这些政策目前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第七部分,主要分析了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政策中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和排污收费(税)制度。在介绍了相关基础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当前排污权交易制度在我国实施中存在的障碍,探讨了排污权交易制度体系的构建原则和策略;对排污收费(税)制度,着重地分析了总量排污收费制度。针对我国排污收费制度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改进建议。同时,还探究了我国排污费改税的可行性,本人的观点是,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具备了开征环境税制可行性,但应在试点运行的基础上,选择合适的时机在全国范围内实施费改税。第八部分,主要对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在对生态补偿机制基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补偿机制的PDCA循环,并分析了生态补偿的运行机制;在分析我国目前生态补偿机制局限的基础上,设计了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补偿路径和政策框架。针对机制构建的路径选择,给出了构建我国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建议。第九部分,在PDCA循环和反馈控制模式下对岷江流域水环境进行了实证分析。在对岷江流域水环境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岷江流域水环境管理的PDCA循环和反馈控制模式。根据构建的模式,从流域环境管理体制、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流域环境规制的市场模式、流域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流域污水基础设施、流域环境评价和法规建设等六方面探讨了岷江流域水环境的规制。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1)构建了环境规制的PDCA循环和反馈控制模式,对环境规制的PDCA循环和反馈控制模式进行了概念界定,并分别绘制了模式图。(2)在对国外环境管理体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环境管理体制中存在的弊端,对原有的管理体制模式进行了改进,设计出适应我国国情的新型的环境管理体制模型。(3)构建了环境规制的委托—代理模型、考虑谈判力的谈判博弈模型。提出了环境规制的污染治理战略联盟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污染治理联盟的合作博弈模型。(4)提出了对环境—社会经济(E—SEc)综合评价这一概念,在此基础上构建了环境—社会经济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将模糊层次综合评价方法应用到评价中。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意义
  • 1.1.1 研究的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几个相关的概念
  • 1.2.1 概念的界定
  • 1.2.2 环境规制的地位和作用分析
  • 1.3 研究综述
  • 1.3.1 环境规制及其具体规制手段的相关研究
  • 1.3.2 环境管理体制方面的相关研究
  • 1.3.3 有关环境评价的相关研究
  • 1.3.4 生态补偿机制的相关研究
  • 1.3.5 结论和述评
  •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1.4.3 研究方法
  • 1.5 论文的创新点和不足
  • 1.5.1 论文的创新点
  • 1.5.2 论文的不足
  • 2. 环境规制的相关理论及其实践
  • 2.1 环境问题的理论分析
  • 2.1.1 市场失灵
  • 2.1.2 政府失灵
  • 2.1.3 熵理论
  • 2.2 环境规制的内涵及其类型
  • 2.2.1 环境规制的内涵
  • 2.2.2 环境规制的类型
  • 2.3 构建环境规制的PDCA 循环和反馈控制模式的理论基础
  • 2.3.1 模式构建的理论主线—规制经济学
  • 2.3.2 模式构建的其他理论基础
  • 2.4 国内外环境规制政策的发展和实践
  • 2.4.1 国外环境规制政策的发展和实践
  • 2.4.2 我国环境规制政策的发展和实践
  • 2.5 小结
  • 3. 环境规制PDCA 循环和反馈控制模式
  • 3.1 环境规制系统是开放的复杂巨系统
  • 3.2 环境规制PDCA 循环的构建
  • 3.2.1 基本理论分析
  • 3.2.2 模式图
  • 3.2.3 PDCA 循环对环境规制的必要性分析
  • 3.2.4 循环运转的阶段及步骤分析
  • 3.3 环境规制反馈控制模式的构建
  • 3.3.1 反馈与反馈控制系统分析
  • 3.3.2 模式构建的前提—环境规制的黑箱理论
  • 3.3.3 环境规制反馈控制系统的模型分析
  • 3.3.4 模式的信息反馈系统分析
  • 3.3.5 有效的环境反馈控制系统的建立
  • 3.4 用PDCA 循环分析我国节能减排指标的有效性
  • 3.4.1 我国节能减排提出的相关背景分析
  • 3.4.2 PDCA 循环分析我国节能减排指标的实施情况
  • 3.4.3 节能减排工作的持续改进
  • 3.5 小结
  • 4. 环境规制模式中的管理体制分析
  • 4.1 环境管理体制的内涵
  • 4.2 国外一些国家的环境管理体制及其类型
  • 4.2.1 国外一些国家的环境管理体制
  • 4.2.2 环境管理体制的类型
  • 4.2.3 国外环境管理体制的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
  • 4.3 我国环境管理体制的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分析
  • 4.3.1 环境管理体制的发展
  • 4.3.2 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
  • 4.4 新型的环境管理体制模式分析
  • 4.4.1 模式构建的前提—四个运行机制
  • 4.4.2 新型的环境管理体制模型
  • 4.4.3 模式中各主体的职能分析
  • 4.4.4 构建我国新型的环境管理体制模式的政策建议
  • 4.5 小结
  • 5. 环境规制的相关利益主体行为分析
  • 5.1 环境规制中的博弈论
  • 5.1.1 运用博弈论的必要性分析
  • 5.1.2 基于博弈论的环境规制机制理论框架—博弈六要素分析
  • 5.1.3 环境规制中涉及的博弈
  • 5.2 环境规制部门和企业视角下的环境规制博弈模型
  • 5.2.1 委托—代理模型分析
  • 5.2.2 谈判博弈模型分析
  • 5.2.3 污染治理战略联盟合作博弈模型分析
  • 5.3 我国环境规制的相关利益主体行为分析
  • 5.3.1 规制中涉及的相关利益主体
  • 5.3.2 政府的行为分析
  • 5.3.3 企业的行为分析
  • 5.3.4 其他利益主体的行为分析
  • 5.4 小结
  • 6. 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政策研究—以E-SEc 综合评价分析为主
  • 6.1 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政策研究的理论基础
  • 6.1.1 环境标准(规章)的类型和特征
  • 6.1.2 环境标准的经济学分析
  • 6.2 我国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回顾
  • 6.2.1 政策的主要内容
  • 6.2.2 环境法律法规体系
  • 6.3 环境—社会经济(E—SEc)综合评价分析
  • 6.3.1 环境—社会经济(E—SEc)综合评价的内涵
  • 6.3.2 E—SEc 综合评价的管理模型和技术程序分析
  • 6.3.3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分析
  • 6.3.4 综合评价中的模糊层次分析法(FAHP)
  • 6.3.5 E—SEc(环境—社会经济)综合评价的实证分析
  • 6.4 完善我国命令控制型环境规制政策的若干思考
  • 6.4.1 政策中存在的问题
  • 6.4.2 完善规制政策的建议分析
  • 6.5 小结
  • 7. 市场激励型环境规制政策研究—以排污权交易和排污收费(税)政策为主
  • 7.1 我国的排污权交易制度分析
  • 7.1.1 排污权交易的理论基础
  • 7.1.2 实施排污权交易制度的必要性分析
  • 7.1.3 排污权交易制度实施中存在的障碍分析
  • 7.1.4 排污权交易制度体系建立的前提—公平性原则
  • 7.1.5 构建排污权交易制度体系的政策建议
  • 7.2 我国的排污收费(税)制度分析
  • 7.2.1 排污收费的理论基础
  • 7.2.2 总量排污收费制度分析
  • 7.2.3 排污收费制度中存在的问题
  • 7.2.4 进一步完善总量排污收费制度的政策建议
  • 7.2.5 排污费改税的可行性分析
  • 7.3 小结
  • 8. 环境规制政策的生态补偿机制研究
  • 8.1 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的理论基础
  • 8.1.1 生态补偿的理论分析
  • 8.1.2 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分析
  • 8.2 生态补偿机制的PDCA 循环和运行机制分析
  • 8.2.1 生态补偿机制的循环模式
  • 8.2.2 模式的运行机制分析
  • 8.3 我国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思考
  • 8.3.1 机制构建的必要性分析
  • 8.3.2 现行机制的实践局限分析
  • 8.3.3 机制构建的总体框架和路径选择
  • 8.3.4 生态补偿机制的政策体系分析
  • 8.4 小结
  • 9.P DCA 循环和反馈控制模式下岷江流域水环境保护(管理)的实证研究.
  • 9.1 岷江流域生态环境的严峻性与迫切性
  • 9.1.1 上游水土流失严重
  • 9.1.2 流域的水资源日渐缺乏
  • 9.1.3 上游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环保能力建设不足
  • 9.1.4 无序的水电建设导致了岷江流域水资源的污染
  • 9.2 流域城市及地区对岷江水环境的影响分析
  • 9.2.1 工业排放废水对水环境的影响
  • 9.2.2 城市生活废水排放对水环境的影响
  • 9.3 岷江流域水环境管理的PDCA 循环和反馈控制模式分析
  • 9.3.1 水环境管理的PDCA 循环分析
  • 9.3.2 反馈控制模式分析
  • 9.4 完善岷江流域水环境规制的政策分析
  • 9.4.1 建立新型的流域环境管理体制
  • 9.4.2 建立岷江流域的生态补偿机制
  • 9.4.3 建立流域环境规制的市场模式
  • 9.4.4 建立流域生态经济发展模式,提升区际竞争力
  • 9.4.5 加强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改善岷江流域水环境
  • 9.4.6 建立流域环境评价机制,加强水环境管理的法规建设
  • 9.5 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 附录2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  

    环境规制有关问题研究 ——基于PDCA循环和反馈控制模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