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养殖场废弃物(粪便)是困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其产生量已经远远大于工业废弃物的排放量,成为我国农村面源污染的主要来源。本试验采用还田方式处理养殖场废弃物(粪便),研究粪便处理过程中不同作物的生理承受能力;对水稻田田面水氮磷进行了动态监测;通过测定和估算氮磷的损失量和损失率,分析作物处理粪便的能力;比较不同作物处理养殖场废弃物(粪便)的效果。以此来处理规模化养殖场产生的大量废弃物,为规模化养殖场废弃物还田处理提供依据,减轻其肆意排放或者过量还田处理带来的环境问题。通过本试验的研究,得出了以下结论:1用作牧草的大麦、黑麦草和狼尾草三种作物在最高粪便处理量条件下,均没有表现出受害症状。盆栽水稻在P7(猪粪处理量为300000 kg/hm2)处理时表现出了明显的受害症状。2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粪便施用量的增加,作物对氮磷的吸收量也随之增加,但是相邻处理间氮磷吸收量相差较小,因此随着粪便施用量的成倍增加,氮磷的损失量、损失率也在成倍增加,综合这些因素考虑,大麦处理猪粪的量应控制在15000kg/hm2至60000kg/hm2之间,处理牛粪的量应控制在18750kg/hm2至150000kg/hm2之间;黑麦草处理猪粪的量应控制在15000kg/hm2至60000kg/hm2之间,处理牛粪的量应控制在18750kg/hm2至150000kg/hm2之间;狼尾草处理猪粪的量应控制在15000 kg/hm2至60000kg/hm2,处理牛粪的量应控制在以下24465 kg/hm2至48930kg/hm2;水稻处理猪粪的量应控制在15000 kg/hm2至60000kg/hm2,处理牛粪的量应控制在24465 kg/hm2至48930kg/hm2。3随着粪便处理量的增加,土壤中氮磷含量、耕作层中氮磷残留量会随之增加,尤其是最高处理量与相邻处理比较而言,增幅程度明显。通过盆栽和大田试验可知,氮磷的施用量成倍增加时,将导致氮磷的损失量成倍增加,过高的粪便施用量必然加大环境的污染风险。通过持续两季高量的施用有机肥(粪便),比较耕作层以下(土壤深度30cm-50cm)氮磷含量变化情况,可知下一季较上一季氮磷含量略有增加,但增幅程度不明显,由此可说明氮磷下渗的量不大。4从环境角度分析,氮磷是引起水体产生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随着粪便施用量的增加,稻田田面水氮磷含量会明显增加,对周边水体水域和地下水的富营养化存在很大潜势。水稻田田面水氮磷动态研究发现,施用粪便十五天左右水中氮磷含量出现峰值,以后有所降低,因此施用粪便后十五天左右是控制氮磷流失的关键时期。5当氮的施用量接近时,氮的损失率大田水稻>大田大麦>大田狼尾草>大田黑麦草,因此可得出养殖场废弃物处理效果是水稻<大麦<狼尾草<黑麦草。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第一章 引言1.1 畜禽养殖业废弃物污染危害1.1.1 对水体的污染1.1.2 对大气的污染1.1.3 对土壤的污染1.1.4 引起生物污染1.2 畜禽废弃物处理方法1.2.1 制成饲料1.2.2 转变成能源1.2.3 转变成肥料1.3 畜禽粪便处理研究进展1.3.1 国外畜禽粪便处理研究状况1.3.2 国内畜禽粪便处理研究状况1.4 养殖场粪便还田处理的制约因素1.5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二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2.1 试验设计2.1.1 大田试验2.1.2 盆栽试验2.2 取样与分析方法2.2.1 取样2.2.2 取样方法2.2.3 测定方法2.3 本文中相关概念的解释第三章 养殖场固体废弃物还田量对作物生长的影响3.1 对大麦生长的影响3.2 对黑麦草生长的影响3.3 对狼尾草生长的影响3.4 对水稻生长的影响3.5 讨论与小结第四章 种植不同作物对还田粪便中氮素的处理效果分析4.1 大麦处理效应特点4.1.1 植株对氮的吸收转化4.1.2 土壤中氮的残留量4.1.3 种植大麦处理的氮素平衡与损失4.2 黑麦草处理效应特点4.2.1 植株对氮的吸收转化4.2.2 土壤氮残留量4.2.3 种植黑麦草处理的氮素平衡与损失4.3 狼尾草处理效应特点4.3.1 植株对氮的吸收转化4.3.2 土壤氮残留量4.3.3 种植狼尾草处理的氮素平衡与损失4.4 水稻处理效应特点4.4.1 植株对氮的吸收转化4.4.2 土壤残留量4.4.3 稻田田面水氮含量动态变化4.4.4 种植水稻处理的氮素平衡与损失4.5 讨论4.6 小结第五章 种植不同作物对还田粪便中磷素的处理效果分析5.1 大麦处理效应特点5.1.1 植株对磷的吸收转化5.1.2 土壤磷残留量5.1.3 种植大麦处理的磷素平衡与损失5.2 黑麦草处理效应特点5.2.1 植株对磷的吸收转化5.2.2 土壤磷残留量5.2.3 种植黑麦草处理的磷素平衡与损失5.3 狼尾草处理效应特点5.3.1 植株对磷的吸收转化5.3.2 土壤磷残留量5.3.3 种植狼尾草处理的磷素平衡与损失5.4 水稻处理效应特点5.4.1 水稻植株对磷的吸收转化5.4.2 土壤磷残留量5.4.3 稻田田面水磷含量动态变化5.4.4 种植水稻处理的磷素平衡与损失5.5 讨论5.6 小结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6.1 主要结论6.1.1 作物生理承受能力分析6.1.2 不同作物处理养殖场废弃物(粪便)适宜量研究的相关结论6.1.3 土壤中氮磷变化的相关结论6.1.4 水稻田田面水氮磷动态研究的相关结论6.1.5 不同作物处理效果的比较6.2 讨论6.2.1 粪便处理量与氮磷流失风险分析6.2.2 持续高量施用养殖场废弃物(粪便)与污染风险分析6.3 本试验尚待完善的方面与创新6.3.1 本试验尚待完善的方面6.3.2 本文创新点参考文献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规模化养殖场论文; 固体废弃物论文; 种养结合论文; 氮磷处理论文; 粪便还田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