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罗姆“逃避自由”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一个现代性研究视角

弗罗姆“逃避自由”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一个现代性研究视角

论文摘要

从古希腊、古罗马社会发展至今以来数千年,自由始终是人类普遍追求的目标和关注的话题,人们对于自由的虔诚向往和追求无疑成为了推动人类社会不断前进和发展的动力。但20世纪30年代,日耳曼民族却为自由唱起了挽歌,他们放弃自由,选择了希特勒的专制独裁统治。历史出现如此巨大反差的原因何在?是一直以来追求自由的理想错了?还是千百年来无数的仁人志士争取自由的道路错了?面对这样一种悖论,西方学者们纷纷从各种不同的角度研究并给出自己的回答。其中,新弗洛伊德主义代表人物、社会心理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美国的埃里希·弗罗姆另辟蹊径,重点从社会心理学视角对“逃避自由”这一历史现象进行透视。他着重讨论了从自然状态向资本主义现代社会过渡过程中,人的孤独与自由错综复杂的心理机制以及现代人为什么以及如何逃避自由的问题,从而形成鲜明而富有特色的“逃避自由”思想。本文将采取一种现代性的研究视角重新解读弗罗姆的“逃避自由”思想,将自由与现代性相结合解释现代社会的重大心理病态现象,从而探讨自由现实与现代性之间应该如何扬弃的问题。这一系列理论的论述和构建,也是为了充分说明现代性的中国在探求“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并力求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流氛围之中,“逃避自由”思想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本文按照上述的主要思路,将文章的框架结构设置如下:引论部分主要阐述该选题的研究意义,并分析国内关于弗罗姆与“逃避自由”思想的研究现状,最后说明本文的理论创新与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从现代性的研究视角重新解读和分析弗罗姆“逃避自由”的思想主旨,构建出自由与现代性二者之间的关系脉络。第三部分从继承与发展两个角度分析弗罗姆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之间的关系。第四部分讨论“逃避自由”思想的理论价值,以及对于构建现代性的中国在探求“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并力求构建和谐社会的主流氛围之中,“逃避自由”思想所具有的重要现实意义。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一、引论
  • (一) 选题意义
  • (二)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三) 理论创新与研究方法
  • 二、“逃避自由”思想内容
  • (一) 《逃避自由》理论主旨
  • (二) 现代自由的根源
  • 1. “个体化”过程
  • 2. 现代自由根源及演变
  • (三) 自由与现代性
  • 1. 自由与现代性概念
  • 2. 自由与现代性关系
  • 3. 逃避自由机制
  • (四) 自由现实与现代性扬弃
  • 1. 进行经济变革并倡导建立计划经济
  • 2. 进行政治变革并保证个人积极参与决定社会事务
  • 3. 进行文化变革并通过爱和劳动促进个性发展
  • 三、弗罗姆思想与马克思主义关系
  • (一) 弗罗姆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继承
  • 1. 继承了历史唯物主义的若干基本观点
  • 2. 继承了马克思主义部分的基本分析工具
  • 3. 继承了马克思对现代性的批判与重建
  • (二) 弗罗姆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发展
  • 1. 弗罗姆发展了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
  • 2. 弗罗姆发展了对资本主义现代发达工业社会的批判
  • 3. 弗罗姆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
  • 4. 弗罗姆发展了对微观层面研究视角的利用
  • 四、“逃避自由”思想的当代意义
  • (一) “逃避自由”思想理论价值
  • 1. 宏观机制与微观层面并重
  • 2. 创立了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的社会性格学说
  • 3. 积极关注社会现实问题
  • (二) “逃避自由”思想的社会现实意义
  • 1. 避免走西方社会的老路而正确建设中国特色的政治文明
  • 2. 抛弃机械趋同制下的消极自由转而获取积极自由
  • 3. 科学发展观是对消极自由的超越和扬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弗罗姆人本主义哲学思想研究:植根于人性论的自由思想[J]. 散文百家 2019(11)
    • [2].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看弗罗姆的逻辑思辨智慧[J]. 课外语文 2014(20)
    • [3].现代社会的弊病源于人类的生存方式——弗罗姆对现代性的反思[J]. 法制与社会 2008(29)
    • [4].我读弗罗姆的《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J]. 语数外学习(高中版上旬) 2019(10)
    • [5].弗罗姆的“自由观”解读[J]. 重庆与世界 2011(03)
    • [6].存在的悖论:摆脱束缚与逃避自由[J]. 阅江学刊 2013(01)
    • [7].弗罗姆性格理论与当代伦理教育[J].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05)
    • [8].弗罗姆的潜意识理论[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03)
    • [9].试论弗罗姆人本主义宗教观[J].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 2010(10)
    • [10].在欣赏与质疑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J]. 中学语文教学 2013(08)
    • [11].浅析弗罗姆爱的理论[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11)
    • [12].父爱是一条永不枯竭的河[J]. 北方文学 2019(05)
    • [13].弗罗姆“爱”的类型述评[J]. 文教资料 2014(26)
    • [14].论弗罗姆关爱思想的伦理辐射[J]. 考试周刊 2015(58)
    • [15].《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教学设计[J]. 中学语文教学 2010(03)
    • [16].坚持“一件事原则”[J]. 党政论坛(干部文摘) 2016(04)
    • [17].构建现代企业职工激励机制:维克托·弗罗姆期望理论的启示[J]. 大家 2011(10)
    • [18].试论高校教育中的角色关系[J]. 才智 2008(23)
    • [19].浅谈《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探讨式教学[J]. 作文成功之路(中) 2014(11)
    • [20].书中的父爱[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1(36)
    • [21].从埃里希·弗罗姆的自由观解读《简·萨默斯的日记》[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11)
    • [22].坚持“一件事原则”[J]. 四川党的建设(城市版) 2016(02)
    • [23].做一个仁慈的教师[J]. 中国德育 2015(08)
    • [24].《在路上》垮掉分子的逃避自由机制分析——从弗罗姆自由理论视角[J].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2)
    • [25].浅析弗罗姆的人道主义伦理学[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6(08)
    • [26].不能承受之自由:《欢乐之家》中女主人公命运解析[J]. 山东文学 2009(06)
    • [27].做一个幸福的人[J]. 语文世界(中学生之窗) 2009(Z1)
    • [28].弗洛姆人道主义社会主义的空想性解析[J]. 法制与社会 2009(19)
    • [29].《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课堂实录[J]. 语文学习 2009(Z1)
    • [30].下期介绍02下半月[J]. 设计 2015(02)

    标签:;  ;  ;  

    弗罗姆“逃避自由”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一个现代性研究视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