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管间质损伤论文-车春红,朱国贞,赵宁

小管间质损伤论文-车春红,朱国贞,赵宁

导读:本文包含了小管间质损伤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肾小管间质损伤,尿液

小管间质损伤论文文献综述

车春红,朱国贞,赵宁[1](2019)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尿NGAL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的相关性》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尿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探讨其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的关系。方法以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确诊为PNS并行肾穿刺活检的患者81例(观察组)和健康志愿者60例(对照组)为对象进行回顾性研究,收集两组的一般及临床资料,对所有研究对象行尿NGAL检测。观察组依据肾小球疾病分类标准包括微小病变(MCD)、膜性肾病(MGN)、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5种病理类型;根据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尿NGAL水平,探讨PNS患者尿NGAL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程度的关系,并分析尿NGAL与各临床指标[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24 h尿蛋白定量]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尿NGAL水平为(39.37±29.33)ng/ml,明显高于对照组的(9.77±8.15)ng/ml(t=8.646,P<0.01)。观察组中,MCD、MGN、FSGS、MSPGN、MPGN患者的肾小管间质评分组间比较[(1.60±0.74)、(1.55±0.74)、(2.33±0.66)、(2.22±0.83)、(2.29±0.76)分,F=5.070,P<0.01]、尿NGAL组间比较[(24.63±21.36)、(24.57±22.73)、(51.59±28.69)、(61.03±28.85)、(67.66±19.49)ng/ml,F=9.27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中、重度肾小管间质损伤患者的尿NGAL比较[(18.92±12.14)、(43.13±22.23)、(70.94±22.6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475,P<0.01)。绘制对PNS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诊断效能的ROC曲线,发现尿NGAL曲线下面积(AUC=0.845)明显大于尿NAG、尿RBP和尿α1-MG(AUC=0.81,0.746,0.723)。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尿NGAL与尿RBP、尿α1-MG、NAG、血Scr、血BUN和24 h尿蛋白定量分别呈正相关(r=0.399,0.360,0.493,0.461,0.422,0.348,P均<0.05),而与肾小球滤过率呈负相关(r=-0.364,P<0.05)。结论尿NGAL与PNS患者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密切相关,在临床预测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程度上有一定价值。(本文来源于《中国临床研究》期刊2019年10期)

梁秀萍,刘永梅,张灵敏,严洪涛,李敏[2](2019)在《骨化叁醇对IgA肾病患者血清无机盐离子、肾小管间质损伤尿液生物学标志物及肾小球功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骨化叁醇对Ig A肾病患者血清无机盐离子、肾小管间质损伤尿液生物学标志物及肾小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Ig A肾病患者,根据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片,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片和骨化叁醇胶丸。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钾(K)、血钙(Ca)、血磷(P)、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微量白蛋白(U-m Alb)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K、Ca、P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亦不显着(P>0.05);观察组肾小管间质损伤尿液生物学标志物(血清α1-MG、NA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肾小球功能相关因子(血清β2-MG、U-m Alb)水平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骨化叁醇治疗Ig A肾病能有效减少肾小管损伤,并改善肾小球功能。(本文来源于《现代生物医学进展》期刊2019年17期)

石咏琪[3](2019)在《儿童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合并小管间质损伤的病理及临床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儿童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合并小管间质损伤的临床与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7年11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肾内科住院并有完整肾活检资料的148例PNS患儿的临床与病理资料,依据其是否发生小管间质损伤而分为TIL组与NonTIL组,比较两组间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资料的特点;分析124例MCN患儿的随访资料,分析TIL对MCN患儿转归情况的影响。结果:(1)148例MCN患儿占同期行肾活检的PNS患儿的79.1%,其中男110例,女38例,男女比例约为2.9:1;年龄1.50-17.50岁,平均年龄8.88岁。(2)共28例发生TIL,占比18.9%,男25例、女3例,男:女=8.3:1;年龄3.08-17.50岁,平均年龄9.52岁。(3)小管扩张、间质炎症细胞浸润为TIL常见病理损伤类型。(4)13例单纯型肾病患者发生TIL,15例肾炎型肾病患者出现TIL,肾炎型肾病患儿发生TIL具有增高趋势,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尿是肾炎型肾病发生小管间质损伤的常见临床表现。(5)TIL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于Non-TIL组,尿素氮、血肌酐、血尿酸、胱抑素C、β2微球蛋白及24小时尿蛋白则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124例MCN患儿经0.16年至5.92年的随访,90例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19例未缓解;TIL组完全缓解15例、部分缓解7例、未缓解2例,Non-TIL组75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17例未缓解;Non-TIL组完全缓解率高于TIL组,但其差异无计学意义(P=0.426)。结论:(1)本中心儿童微小病变性肾病综合征62.2%表现为单纯型,37.8%为肾炎型;血尿是MCN患儿合并TIL的主要临床表现。(2)小管扩张、间质炎症细胞浸润是MCN患者的常见小管间质损伤病理改变类型。(3)当肾病综合征患儿出现血尿、肾功能不全、尿酸增高及β2-MG排泄增多时,需警惕在小球病变的基础上合并小管间质损伤的发生,应尽早行肾活检,以明确病理改变情况。(4)在本组资料中,TIL的发生对MCN的转归情况无影响。(本文来源于《重庆医科大学》期刊2019-05-01)

牛雪阳[4](2019)在《Epac1与Rap1在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IgA肾病(IgAN)是一种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病,占肾活检患者中原发性肾小球病的36.8-54.2%。本病临床病程多变,常累及肾小管间质。研究表明高达40%的IgAN患者在20至25年内可逐渐出现肾小球及间质纤维化,最终发展为终末期肾病(ESDR)。Epac1是一种被肾上腺素能刺激激活的非PKA依赖性信号分子。是新发现的环磷酸腺苷cAMP的下游效应分子。Epac1参与GDP/GTP交换和RAS家族小分子G蛋白Rap1和Rap2的激活,将Rap结合的GDP置换为GTP,从而激活Rap,使其发挥重要信号分子作用。Epac1/Rap1是cAMP信号通路中一个新发现的途径,参与了许多细胞功能,如细胞粘附、细胞分化、细胞连接相互作用和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学效应的促纤维化生长因子,在不同疾病或同一疾病不同时期及不同组织有不同的表达,其中以肾脏表达最为丰富,可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发挥生物学效应,在激活系膜细胞、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诱导细胞外基质合成与沉积中起关键作用。TGF-β1主要是通过TGF-β/Smad经典信号通路参与肾小球及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发展。研究表明,组织纤维化能抑制Epac1的表达,激活的Epac1是通过抑制I型胶原和III型胶原的表达而发挥抗纤维化作用的,此外,Epac1还与TGFβ-R1相互作用,从而抑制Smad2的磷酸化和转录激活。但Epac1/Rap1与在IgAN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表达情况尚无相关研究。本实验通过研究肾组织中Epac1、TGF-β1、Rap1的表达情况以及血清中TGF-β1、Rap1的水平,探讨IgAN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可能机制,以期找到IgAN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新指标。目的研究Epac1、Rap1、TGF-β1在IgA肾病肾小管间质中表达的情况,以及Rap1、TGF-β1在IgA肾病血清中的含量,探讨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可能机制,以期找到IgAN肾小管间质损伤的新指标。方法实验组:选取2016.10-2018.12至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内科住院治疗患儿39例。将收集到的IgA肾病肾组织39例及血清标本30例依据患儿肾小管间质评分分为A组:0分,B组:1-3分,C组:4-9分。对照组:选取门诊体检的健康儿童血清标本15例,选取我院小儿泌尿外科行肾癌根治术患者的癌旁肾组织10例,归为D组。收集实验组临床资料病历资料:姓名、性别、年龄、尿常规(红细胞计数、病理管型等)、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总蛋白定量TP、尿总蛋白浓度UTP)、肾功能(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管功能(尿NAG酶、β2微球蛋白)等。应用ELISA方法检测实验组30例及对照组健康体检儿童15例血清中Rap1、TGF-β1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法检测实验组、癌旁肾组织组肾脏组织中Epac1、Rap1、TGF-β1的表达情况,并用应用SPSS统计学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A组、B组、C组及健康儿童对照组血清中Rap1、TGF-β1水平A组、B组、C组、正常对照组血清中TGF-β1、Rap1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血清中TGF-β1水平C组比A组、正常组明显增高(P<0.0083),而B组与C组(P=0.058)、A组与正常组(P=1.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中Rap1水平B组、C组比正常组明显减少(P<0.0083),而IgA肾病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A组、B组、C组、D组肾脏组织中Epac1、Rap1、TGF-β1的表达四组肾小管间质Epac1、TGF-β1、Rap1表达的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gA肾病组Epac1、Rap1比正常组表达低,而TGF-β1表达较其高。组间比较显示各组间Epac1表达情况:A组比B组、C组高(P<0.005),B组比C组、D组高(P<0.005),C组比A组、B组、D组均低(P<0.005);各组间Rap1表达情况:A组比C组表达高(P<0.005),B组比D组表达低(P<0.005),C组比A组、D组均低(P<0.005);各组间TGF-β1表达情况:B组比D组表达高(P<0.005),C组比A组、D组表达均高(P<0.005)。3.Epac1、Rap1、TGF-β1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关系肾组织中Epac1、Rap1表达及血清Rap1水平与肾小管间质评分(P<0.01)呈负相关。TGF-β1及血清TGF-β1与肾小管间质评分(P<0.01)呈正相关。4.Epac1、Rap1、TGF-β1与临床指标的关系肾组织中Epac1表达情况与24小时尿蛋白浓度(P<0.05)、尿NAG(P<0.05)、尿β2-MG(P<0.05)、血肌酐(P<0.01)、尿素(P<0.05)、收缩压(P<0.01)呈负相关。TGF-β1与24小时尿蛋白浓度(P<0.05)、尿β2-MG(P<0.05)、肌酐(P<0.01)、尿素(P<0.01)、收缩压(P<0.01)呈正相关。肾组织中Rap1表达与临床指标无相关性。血清TGF-β1水平与肌酐(P<0.01)、尿素(P<0.01)、收缩压(P<0.01)呈正相关。血清Rap1水平与24小时尿蛋白浓度(P<0.05)、尿NAG(P<0.05)、肌酐(P<0.01)、尿素(P<0.01)呈负相关。5.Epac1、Rap1、TGF-β1在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关系肾组织中Epac1与Rap1表达呈正相关(r=0.425,P<0.01),与TGF-β1表达呈负相关(r=-0.669,P<0.01),与血清TGF-β1水平呈负相关(r=-0.619,P<0.01),与血清Rap1水平表达呈正相关(r=0.708,P<0.01)。肾组织中TGF-β1表达与血清中TGF-β1呈正相关(r=0.561,P<0.01),肾组织Rap1表达与血清中Rap1水平呈正相关(r=0.485,P<0.01)。结论1、Epac1、Rap1、TGF-β1可能均参与IgA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TGF-β1可能通过抑制Epac1/Rap1从而促进肾小管间质损伤。2、血清TGF-β1高水平、Rap1低水平的患儿肾小管间质病变风险较大,可以作为肾小管间质病变的预测指标。(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9-05-01)

程孝雨[5](2019)在《六味地黄汤加减对IgA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保护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六味地黄汤加减对IgA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对尿蛋白、尿渗透压的影响。方法:86例IgA肾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六味地黄汤。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及肾功能。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6.05%,对照组为65.1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沉渣红细胞计数、血肌酐、24小时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均显着降低,尿渗透压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更明显(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观察组降低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味地黄汤治疗IgA肾病患者疗效显着,可有效降低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沉渣红细胞计数、血肌酐、24小时尿β2微球蛋白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升高尿渗透压,从而对肾小管间质损伤起到保护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医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田东丽[6](2019)在《腺苷1型受体在糖尿病肾病小管间质损伤中不依赖于管球反馈的机制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背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作为糖尿病最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导致终末期肾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的重要原因。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肾小管间质病变是DN发生发展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研究糖尿病时肾小管、肾小管周毛细血管(Peritubular Capillary,PTC)及间质微环境改变的机制和效应,有助于寻找治疗DN新的干预位点。腺苷1型受体(A1 Adenosine Receptor,A1AR)在肾脏广泛表达,因其在肾脏管球反馈(Tubulo-glomerular Feedback,TGF)中的重要调控作用而受到广泛关注,我们前期研究观察到DN时,A1AR基因敲除,加重DN但与TGF无关。而在造影剂肾病和缺血再灌注动物模型中,观察到A1AR存在不依赖于管球反馈的肾脏保护作用,DN时是否存在相似的情况,具体机制并不清楚。研究目的本研究将通过DN患者、A1AR基因敲除(A1AR-/-)DN小鼠动物模型和体外细胞实验,从组织器官、细胞和分子水平观察A1AR缺失对于DN肾小管周微环境(肾小管、间质和肾小管周毛细血管)非依赖于管球反馈的损伤机制,了解激活A1AR对蛋白尿发生和肾脏纤维化机制的保护作用。1.建立A1AR缺失DN小鼠动物模型,通过肾脏mRNA基因芯片谱检测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寻找A1AR参与DN发展的可能分子调节通路;2.在DN患者、小鼠模型中观察A1AR缺失加重肾小管周微环境损伤,保护刷状缘转运蛋白Megalin破坏和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可能机制;3.体外细胞培养验证A1AR对高糖环境下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进而为DN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潜在的干预位点;4.观察A1AR在DN水盐代谢相关高血压中的调节作用及可能机制。研究方法第一部分 DN模型的确立及A1AR参与DN的分子通路初筛1.纳入肾活检证实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年龄性别匹配的肾小球轻微病变作为对照组,分析其临床病理特点,收集患者尿液提取外泌体进行形态、粒径及标志物的鉴定,免疫印迹法检测尿外泌体中A1AR及SGLT2蛋白;免疫荧光染色确定A1AR在DN患者肾脏的表达部位,免疫组化及半定量分析评估DN患者和动物A1AR与对照组的表达差异。2.分别在C57/BL野生型及管球反馈缺失的A1AR-/-小鼠中,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120mg/kg建立1型DM动物模型,选择不同时间点,血糖试纸检测血糖、代谢笼留取24h尿标本、尾夹法监测血压;观察体重、血糖及尿量的变化,检测尿白蛋白水平;常规病理染色及透射电镜观察野生型及A1AR缺失DM小鼠肾脏小球、小管、血管及间质损伤,评估DN模型的建立。3.将野生型对照组、野生型糖尿病肾病组,A1AR-/-对照组与A1AR-/-糖尿病肾病组四组肾皮质组织,提取RNA进行mRNA基因芯片谱测序,筛选差异基因进行KEGG通路聚类分析,寻找A1AR参与DN损伤的可能分子通路。第二部分 A1AR在糖尿病肾病小管周微环境稳态中的保护作用1.透射电镜观察DN小鼠肾间质血管与周细胞的位置关系,免疫荧光染色观察DN患者血管内皮细胞(CD34)、周细胞(PDGFRβ)及A1AR表达的位置关系;免疫组化染色评估肾小管管周毛细血管与周细胞损伤;免疫印迹法评估周龄野生型和A1AR-/-DN小鼠肾皮质A1AR及A2AR的蛋白表达差异。观察A1AR缺失对PTC及细胞紧密连接蛋白表达的影响,免疫组化染色半定量分析周细胞PDGFRβ、淋巴管podoplanin与炎症巨噬细胞(F4/80)的关系。2.光镜和电镜观察DN患者和小鼠病理特点,利用免疫荧光染色对DN患者中A1AR与Megalin位置关系进行定位,观察DN患者和动物近端小管Megalin与cubilin损伤与蛋白尿的关系;评估A1AR缺失对该病变的影响;3.常规病理染色评估DN小鼠肾脏纤维化及细胞外基质沉积,利用免疫荧光双观察DN患者肾脏A1AR与胶原蛋白I的位置关系;免疫印迹法检测A1AR缺失对Caspase1/IL18焦亡及NLRP3/IL1β炎症小体信号通路蛋白的表达水平的影响,肾小管间质促纤维化因子TGFβ及胶原蛋白(I/III/IV)的表达量变化,评估A1AR缺失DN小管间质炎症反应及纤维化的作用。第叁部分 A1AR对高糖环境中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1.DMEM/F12培养基体外培养人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系,至细胞80-90%融合时,倒置显微镜观察其形态学特征,免疫荧光常规行细胞鉴定(CK18,Megalin);2.高糖、等渗甘露醇和低糖分别与细胞共培养24h,免疫荧光检测NLRP3,Caspase1/ICollagen1表达水平,评估高糖环境对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作用。L18表达,评估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炎症反应。72h收集细胞裂解液提取蛋白,western blot检测小管上皮细胞标志物Megalin、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巨噬细胞分泌的炎症因子蛋白NLRP3/IL18、促纤维化因子TGFβ及胶原蛋白3.加入不同浓度的A1AR激动剂(CCPA)或A1AR抑制剂(DPCPX)与细胞共孵育,CCK-8及LDH释放试验方法分别检测二者细胞增殖与毒性,选择合适的浓度与高糖培养的细胞共孵育,Western blot检测CCPA与DPCPX对近端小管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炎症因子(NLRP3/Caspase1/IL18)及胶原蛋白Collagen1水平的变化。第四部分 A1AR在DN水盐代谢异常相关高血压中的调节作用1.观察记录DN患者及小鼠中血压变化情况,免疫荧光染色确定DN患者中调节水盐平衡转运子及调节激酶SGK1的表达部位(SGK1NCCNKCC2SGLT2),免疫组化染色及半定量分析评估DN患者及小鼠肾脏各水钠转运子在DN中的表达情况;2.DN小鼠动物模型中观察A1AR-/-对血压的影响,免疫组化染色及免疫印迹法评估 A1AR 缺失对水盐转运子调节酶 SGK1及各转运子(NCCNKCC2SGLT2rENac)表达的影响。统计方法采用SPSS 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SPSS,Chicago,IL),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值±标准差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自身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叁组或以上比较使用单因素或多因素变量分析,采用双侧检验的方法,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第一部分 DN模型的确立及A1AR参与DN的分子通路初筛1.本研究纳入13例DN患者,平均24h尿蛋白定量5.7±3.8g,平均血肌酐129.6±61.2umol/L,DN典型肾脏病理表现为肾小球及小管基底膜弥漫性增厚,K-W结节形成,血管壁增厚伴玻璃样变,小管间质局灶性炎细胞浸润及纤维化。成功提取尿液外泌体,电镜下呈典型双膜结构、平均直径100nm(质谱法),western blot法出检测到外泌体标志性蛋白TSG101,及小管标志物SGLT2、A1AR及NCC,提示尿液外泌体可以检测到肾小管上转运子损伤。免疫荧光观察到A1AR染色主要表达于近端小管上皮细胞。与GML组相比,DN患者肾小管A1AR表达增加约1.38倍。2.链脲佐菌素注射3天后检测到野生型及A1AR-/-小鼠实验组血糖显着升高,大于16.7mmol/L,持续16周,伴有多饮多食多尿,达到DM诊断标准。肾脏重量显着增加伴体重下降,24h尿白蛋白排泄率增加(129.4±12.2比16.7±2.5 μg/d,P<0.001),光镜及透射电镜可观察到肾小球与小管肥大、基底膜的显着增厚,血管壁增厚与小管间质纤维化,符合DN的特点。且A1AR-/-DN组较野生型WT-DN 组蛋白尿更多(183.8±9.7 比 129.4±12.2μg/d,P<0.001);3.WT-Control,WT-DN,A1AR-/--Control 与 KO-DN 四组小鼠肾皮质组织 mRNA基因芯片谱测序及差异基因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提示:A1AR参与DN损伤主要分子机制涉及“细胞因子通路、蛋白内吞通路与细胞外基质沉积”;第二部分 A1AR在糖尿病肾病小管周微环境稳态中的保护作用1.免疫荧光共染提示周细胞标志物PDGFRβ表达在微血管内皮细胞(CD34阳性)外侧,在DN患者及小鼠动物模型中观察到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的分离,PDGFRβ表达增加(24.5±0.6%比13.2±0.5%),伴有细胞紧密连接蛋白Occludin及CD34表达下降(20.4±0.3%比27.6±0.2%)。肾小管间质可见炎症巨噬细胞浸润,提示糖尿病小管周微环境稳态破坏;2.A1AR在近端小管、血管内皮细胞及间质炎症细胞上均有表达,DN小鼠肾脏A1AR表达为对照组的1.38倍(P<0.05)。A1AR-/-DN小鼠肾脏CD34缺失和紧密连接损害较 WT-DN 更重(CD34:0.3±0.03 比 0.6±0.08 比 1.0±0.05,P<0.001;Occludin:0.4±0.06 比 0.7±0.04 比 1.0±0.03,P=009);3.免疫荧光结果提示近端小管上皮细胞上A1AR与megalin共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到随着周龄的增加,DN小鼠近端小管刷状缘侧微绒毛结构缺失。在DN患者和小鼠中观察到megalin-cubilin损伤,与蛋白尿呈负性相关(DN患者r=-0.862,P=0002;DN小鼠r=-0.927,P<0.001),损伤程度随周龄增加而进一步加重。同样A1AR缺失进一步加重DN小鼠megalin-cubilin损伤及蛋白尿;4.光镜和电镜下可观察发现WT-DN小鼠肾小管间质大量细胞外基质沉积和微丝状结构,免疫组化TGFβ1与Collagen(I,III,IV)染色证实其胶原成分。western-blot检测到焦亡相关Caspase1/IL18表达量增加;A1AR-/--DN小鼠中Caspase1/IL18 蛋白表达量进一步增加(1.52±0.6 比 1.24±0.3 比 1.0±0.2,P=0.017;1.51±0.3 比 1.3±0.2 比 1.0±0.2,P=0.018),小管间质纤维化也进一步加重。第叁部分 A1AR对高糖环境中近端小管上皮细胞损伤的保护机制1.倒置显微镜下单个近端小管上皮为多边形或椭圆形,融合后呈鹅卵石样铺路石状,免疫荧光染色可检测到细胞CK18及megalin均呈阳性,提示所培养细胞为肾脏近端小管上皮细胞;2.高糖共培养24h后,免疫荧光染色可观察到巨噬细胞标志物CD68和NLRP3/Caspase1/IL18表达。高糖共培养72h,免疫印迹检测提示高糖组A1AR表达为对照组的1.8倍,相同渗透压的甘露醇并不增加A1AR表达。同时刷状缘Megalin(0.46±0.03 比 1.1±0.05,P=0.008)与紧密连接蛋白 Occludin(0.6±0.02 比 1.0±0.03,P=0.023)表达明显降低,而NLRP3/IL18分别为对照组的4倍与2.5倍,伴有TGFβ表达量增加2倍;3.根据细胞增殖、毒性试验结果,选择0.1ummol/L的CCPA(A1AR激动剂)与0.1umol/L的DPCPX(A1AR抑制剂)分别与小管上皮细胞共孵育24h,western blot法证实CCPA可明显抑制高糖环境诱导的炎症因子NLRP3(0.4±0.03比1.0±0.06,P=0.032);Caspase-1(0.6±0.02 比 1.0±0.01,P=0.007),IL 18(0.7 ± 0.05 vs 1.0±0.04,P=0.045)水平,上调胶原蛋白 Collagenl(0.6±0.02 比 1.0±0.02,P=0.024)的表达。与此相反,A1AR抑制剂DPCPX可进一步加重上述损伤。第四部分A1AR在DN水盐代谢异常相关高血压中的调节作用1.本研究纳入的DN患者及DN小鼠均伴有高血压的发生,免疫荧光显示DN患者中肾脏NCC、NKCC2、SGLT2与rENac均表达于肾小管刷状缘侧,免疫组化染色及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与GML组相比,DN组NKCC2(1.6±0.3比1.0±0.2,P<0.001)与 SGLT2(1.3±0.3 比 1.0±0.2,P=0.042)表达显着增加,伴有调节激酶SGK1表达增加(1.32±0.2比1.0±0.3,P=0.041),而NCC表达无明显差异;2.A1AR-/--DN 小鼠血压更重(127±9.4 比 118±6.0 比 106±8.5 mmmHg,P<0.001),免疫组化染色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1AR缺失加重NCC(38 ±4.5比20±2.0 比 10±0.6%,P<0.001)、NKCC2(36±5.2 比 20±2.3 比 16±0.8%,P<0.001)与 rENac(1.32±0.1 比 0.8±0.3 比 1.0±0.1,P=0.02)表达上调,而A1AR缺失后水盐转运子调节酶SGK1表达量无明显变化。结论本研究条件下1.A1AR在糖尿病肾小管、小管周毛细血管-周细胞及间质组成的肾小管周微环境稳态损伤中具有保护作用;2.A1AR缺失导致局部巨噬细胞浸润相关的炎症反应(Caspase1/IL18),加重肾小管megalin损伤相关蛋白尿,以及周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分离诱导的小管间质纤维化;3.A1AR激动剂有助于改善该微环境稳态和炎症反应,减轻上述病理生理过程,与之相反A1AR抑制剂会进一步加重此损伤;4.DN及小鼠血压升高与肾脏水盐转运子表达异常相关,A1AR缺失小鼠血压更高,A1AR主要通过调节管球反馈参与水钠平衡及血压的调节,与SGK1无关。(本文来源于《北京协和医学院》期刊2019-04-01)

郭维康,刁宗礼,刘文虎[7](2019)在《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原发性膜性肾病(IMN)合并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临床特点及病理指标的关系,为临床上早期发现IMN肾小管损伤及改善其预后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诊断为IMN的初治住院患者共40例,根据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肾小管间质损伤组(40例)及重度肾小管间质损伤组(16例),收集患者血压、年龄、性别、血肌酐以及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等临床资料并通过比较明确肾小管间质损伤的预测因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高血压使IMN肾小管损伤的风险增加6. 33倍。血清肌酐每升高10μmmol/L、血清尿素氮每升高1 mmmol/L,预示发生肾小管损伤风险分别增加4. 83倍和1. 74倍。尿α1微球蛋白每升高1 mg/dl,预示肾小管损伤风险增加1. 33倍。将上述变量选入Logistic多因素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仅有血清肌酐是发生严重肾小管损伤的独立预测因素,调整后的OR值为7. 20,95%CI:1. 70~30. 38,P=0. 007。结论血肌酐水平是临床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的IMN患者肾小管损伤的独立预测因子。(本文来源于《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6期)

车春红[8](2019)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尿NGAL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检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者尿液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浓度,探讨PNS患者尿液NGAL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肾内科2017年3月至2018年7月临床确诊为PNS并于我院行肾穿刺活组织病理检查的患者81例(观察组)和同期的健康志愿者60例(对照组),收集患者的一般及临床资料,对包括观察组及对照组的所有研究对象行尿NGAL检测。观察组依据肾小球疾病分类标准包括微小病变(MCD)、膜性肾病(MGN)、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症(FSGS)、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SPGN)及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5种病理类型,根据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分为轻、中、重度组,比较不同组别患者尿NGAL水平,探讨PNS患者尿NGAL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程度的关系,并分析尿NGAL与各临床指标[尿视黄醇结合蛋白(尿RBP)、尿α_1微球蛋白(尿α_1-MG)、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尿NAG)、肾小球率过滤(eGFR)、血肌酐(血Scr)、血尿素氮(血BUN)、24 h尿蛋白定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观察组尿NGAL水平为(39.37±29.33)ng/ml,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9.77±8.15)ng/ml(t=8.646,P<0.05);2、观察组中,MCD、MGN、FSGS、MSPGN及MPGN 5组患者的肾小管间质评分组间比较[(1.60±0.74)、(1.55±0.74)、(2.33±0.66)、(2.22±0.83)、(2.29±0.76)分,F=5.070,P<0.05]、尿NGAL组间比较[(24.63±21.36)、(24.57±22.73)、(51.59±28.69)、(61.03±28.85)、(67.66±19.49)ng/ml,F=9.271,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轻、中、重度3组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尿NGAL比较[(18.92±12.14)、(43.13±22.23)、(70.94±22.67)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475,P<0.05);3、绘制对PNS肾小管间质病理损害诊断效能的ROC曲线,发现尿NGAL(AUC=0.845)曲线下面积明显大于尿NAG、尿RBP和尿α_1-MG(AUC=0.81,0.746,0.723);4、直线相关分析显示,尿NGAL与尿RBP、尿α_1-MG、尿N-乙酰-β-D-NAG、血Scr、血BUN和24 h尿蛋白定量均呈正相关(r=0.399,0.360,0.493,0.461,0.422,0.348,P均<0.05),同时与eGFR呈负相关(r=-0.364,P<0.05)。结论:PNS患者尿液NGAL水平显着高于健康对照组,且当PNS患者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加重时,尿液NGAL水平也显着升高;可以认为,尿液NGAL对PNS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具有诊断价值。(本文来源于《山西医科大学》期刊2019-03-16)

李晨晨,张蓓茹,何平,赵自霞,白瑜[9](2019)在《尿KIM-1和NGAL在评估慢性肾脏病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测定慢性肾脏病(CKD)患者尿液中的肾损伤分子-1(KIM-1)及中性粒细胞明胶酶相关脂质运载蛋白(NGAL)的水平,评估KIM-1及NGAL在CKD肾小管间质损伤患者中的治疗价值。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2017年2-9月诊断为CKD的患者作为分析样本,同时,通过肾脏病理组织检查将其中确定存在肾小管间质损伤患者103例设为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对肾小管间质病变进行半定量分级,并参照Banff病理评价标准将患者细分为3个不同的试验组,即重度、轻-中度和轻度损伤组。同时选取该院体检中心体检健康者17例为健康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尿KIM-1以及NGAL的水平,收集试验组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包括血红蛋白、24h尿蛋白定量等,评估KIM-1与NGAL与各项指标及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3个不同试验组与健康对照组之间年龄、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KIM-1在健康对照组与轻度损伤组,轻-中度损伤组与重度损伤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两组之间通过对比发现基本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轻-中度损伤组、轻度损伤组的尿NGAL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剩余两组之间则有显着性差异(P<0.05)。另外,尿KIM-1与eGFR(r=-0.33,P=0.001)、血红蛋白具有显着的负相关关系(r=-0.25,P=0.01);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r=0.60,P<0.001)、胱抑素C(r=0.26,P=0.01)等指标之间具有显着的正相关关系;尿NGAL与eGFR(r=-0.64,P<0.001)、血红蛋白(r=-0.43,P<0.001)呈负相关性。与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r=0.76,P<0.001)、肌酐(r=0.63,P<0.001)、尿素氮(r=0.62,P<0.001)、胱抑素C(r=0.37,P<0.001)呈正相关性。尿KIM-1诊断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为0.88,最佳临界点为2.13ng/mL,而尿NGAL曲线下面积为0.97,最佳临界点为4.62ng/mL。尿KIM-1在轻度损伤组的ROC曲线下特异度和灵敏度分别为88%、68%,而曲线下面积为0.80,但是,尿NGAL曲线下面积为0.94,灵敏度为95%,特异度为88%。结论尿KIM-1与尿NGAL测定均可以评估CKD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而NGAL对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尤其针对早期损伤具有更好的评估价值。(本文来源于《国际检验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5期)

毛明锋,雷文晖,周丽美,金烈[10](2019)在《红芪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肾脏组织α-SMA表达及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红芪多糖(HPS)对糖尿病小鼠肾脏组织α-SMA表达及对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32只2型糖尿病db/db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糖尿病模型组、HPS高剂量组、HPS中剂量组、HPS低剂量组,每组各8只;另择8只db/m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HPS高、中、低剂量组小鼠分别给予HPS 400、200、100mg/(kg·d)灌胃干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小鼠以等量的0.9%氯化钠溶液灌胃。各组小鼠均连续灌胃8周后处死,取肾脏组织作病理检查,比较各组肾脏组织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肾脏组织α-SMA表达强度,Western blot法检测α-SMA表达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5组小鼠肾脏组织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模型组小鼠肾脏组织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最重,除正常对照组外,HPS高剂量组小鼠肾脏组织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最轻。5组小鼠肾脏组织α-SMA表达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S高剂量组明显低于糖尿病模型组(P<0.05)。5组小鼠肾脏组织α-SMA表达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HPS高、中、低剂量组与糖尿病模型组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HPS低剂量组小鼠肾脏组织α-SMA表达水平>HPS中剂量组>HPS高剂量组(均P<0.05)。结论 HPS能够抑制2型糖尿病db/db小鼠肾脏组织α-SMA的表达,减轻肾小管间质损伤程度。(本文来源于《浙江医学》期刊2019年05期)

小管间质损伤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骨化叁醇对Ig A肾病患者血清无机盐离子、肾小管间质损伤尿液生物学标志物及肾小球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70例Ig A肾病患者,根据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对照组给予厄贝沙坦片,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片和骨化叁醇胶丸。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钾(K)、血钙(Ca)、血磷(P)、α1微球蛋白(α1-MG)、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β2微球蛋白(β2-MG)及尿微量白蛋白(U-m Alb)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K、Ca、P含量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组间比较差异亦不显着(P>0.05);观察组肾小管间质损伤尿液生物学标志物(血清α1-MG、NAG)水平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P<0.05),且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肾小球功能相关因子(血清β2-MG、U-m Alb)水平较治疗前均显着降低(P<0.05),且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骨化叁醇治疗Ig A肾病能有效减少肾小管损伤,并改善肾小球功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小管间质损伤论文参考文献

[1].车春红,朱国贞,赵宁.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尿NGAL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的相关性[J].中国临床研究.2019

[2].梁秀萍,刘永梅,张灵敏,严洪涛,李敏.骨化叁醇对IgA肾病患者血清无机盐离子、肾小管间质损伤尿液生物学标志物及肾小球功能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9

[3].石咏琪.儿童微小病变型肾病综合征合并小管间质损伤的病理及临床分析[D].重庆医科大学.2019

[4].牛雪阳.Epac1与Rap1在IgA肾病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变化及意义[D].郑州大学.2019

[5].程孝雨.六味地黄汤加减对IgA肾病患者肾小管间质损伤的保护作用[J].中医学报.2019

[6].田东丽.腺苷1型受体在糖尿病肾病小管间质损伤中不依赖于管球反馈的机制初探[D].北京协和医学院.2019

[7].郭维康,刁宗礼,刘文虎.原发性膜性肾病合并肾小管间质损伤的特征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9

[8].车春红.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尿NGAL与肾小管间质病理损伤的相关性研究[D].山西医科大学.2019

[9].李晨晨,张蓓茹,何平,赵自霞,白瑜.尿KIM-1和NGAL在评估慢性肾脏病肾小管间质损伤中的作用[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9

[10].毛明锋,雷文晖,周丽美,金烈.红芪多糖对糖尿病小鼠肾脏组织α-SMA表达及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影响研究[J].浙江医学.2019

标签:;  ;  ;  ;  

小管间质损伤论文-车春红,朱国贞,赵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