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务农农民的特殊性及其养老保险的创新机制研究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务农农民的特殊性及其养老保险的创新机制研究

论文摘要

每一种养老保障制度的形成都是由当时的社会发展性质所决定的,受制于当时的社会经济基础。这种路径依赖决定了不同时代养老模式的选择和优化组合。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人口老龄化的加重以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问题也变得日益严重,尤其是那些长期坚守在土地上、以农业生产为主的务农农民。近几年来,学术界对农村居民养老保险问题的研究可谓数不胜数,其中大多数是针对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带来的农民工和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保障农民工或失地农民老年生活的紧迫性和对策建议;或者是对农民群体不加区分地针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现状、特点和问题进行一般性地分析,寻求完善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的通用对策。然而,能够认识到务农农民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发现现行农保制度在保障这一群体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为其做出改善的学术分析实属不多。事实上,无论工业化和城市化如何发展,依然无法改变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在工业化进程中比较利益低下的务农农民是从事农业生产的中坚力量,如果他们的养老问题得不到解决,农业劳动力就不能稳定,必然会影响到我国农业生产和粮食安全,进而影响到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的整体发展。可以说,“养老不保障则农民不安,农民不安则农业不稳,农业不稳则国民经济基础不牢”。本文的选题意义和研究目的就在于此。本文主要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演变出发,通过对当前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中典型模式的比较分析,找出现行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在务农农民养老方面存在的不足;然后,较全面地探讨了影响务农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特殊因素;最后,在此基础上,本文重点研究了在现行制度中针对务农农民的养老问题如何设立一种创新机制及相应的对策建议。全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章“导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研究方法等,并就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务农农民养老问题研究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归类分析,为本文的后续研究起到了铺垫作用。第二章“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历史变革”,主要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历史发展进程进行了梳理,根据不同时期养老保险的发展状况,对各阶段农村养老保险的特征进行了分析,其中重点分析了1992年以后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特征和存在的问题。通过各阶段养老方式的对比分析,本文发现每一阶段的养老模式和特征都是由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受制于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特征。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经济发展落后,国家选择优先发展工业,并为城镇居民优先提供社会养老保障,针对农村居民则要求以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为主;9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加速发展,农民工的大量涌入城市,农村家庭养老保障功能被迫削弱,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障问题才逐渐受到重视,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设也逐渐成型,直至今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第三章“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比较及务农农民视角的不足”,主要通过对现行新农保制度试点过程中五个典型试点地区养老保险模式的比较以及务农农民较其他农民特殊性的分析,找出现行农保制度自身设计以及在保障务农农民养老方面的不足。透过对各典型试点地区的农村养老模式进行比较,本文发现,现行农保制度中各地区都能够结合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养老保险制度,个别地区还率先建立了城乡居民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甚至城乡居民与职工一体化的养老保险制度。但总体来讲,各地区都存在一个共同的问题,即没有认识到务农农民这一群体的特殊性,在养老保险制度设计中没有将他们与农民工和失地农民区别开来,从而使得务农农民这一群体由于收入水平较低、缴费层次较低而只能获得较低的老年生活保障,从而不利于务农农民的稳定,进而影响到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稳定;另外,现行农保制度中按缴费水平设计的补贴激励机制、统一的基础养老金机制等对低收入的务农农民存在不公平性,容易造成农村居民内部贫富差距的进一步扩大,使务农农民的老年生活陷入更深的贫困之中。第四章“影响务农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特殊因素分析”,主要对现行农村土地制度、城市化与农村人口流动以及农村计划生育政策等特殊因素进行了重点分析。分析认为,农村土地的平均化经营及流转不畅等影响了农业的稳定发展及务农农民老年生活的保障水平;城市化与农村人口的流动也使得大部分农民不能稳定地从事农业,影响了农业的发展,传统的“养儿防老”模式也受到了城市化的严重冲击;同时,农村的计划生育政策也使得务农农民面临家庭养老功能进一步弱化,迫使他们寻求务农以外的其他收入来源,动摇了他们安心从事农业的信心。因此,考虑到务农农民所具有的特殊性及所受到的特殊影响因素,在现行农保制度中针对务农农民设立创新型的基础养老金机制、缴费补贴激励机制等就显得尤为必要。第五章“务农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创新机制与对策研究”,提出在现有的新农保制度框架基础上,针对务农农民建立保障水平更高的基础养老金动态增长机制、务农农民参保缴费的有效补贴激励机制,实施以特种国债为主体的务农农民养老基金投资机制创新;同时还探讨了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间的有效转移接续机制建设问题;最后本文认为,在现代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中,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仍然要继续发挥补充作用,特别需要强调地是,家庭养老在老人生活照料和精神慰藉方面的作用是不可取代的,同时土地可以为老年农民提供最基本的生活需求,减少老年农民生活方面的开支。本文的主要研究特色和可能创新之处,在于强调了我国务农农民的特殊性,提出了务农农民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并就我国现行制度在务农农民养老方面的不足以及影响务农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特殊因素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提出了针对务农农民的基础养老金设计、个人参保缴费补贴激励和个人账户基金投资的创新机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导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方法
  • 1.3.1 研究思路与主要研究内容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2.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发展的历史变革
  • 2.1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历史演变
  • 2.1.1 1949年-1986年的萌芽阶段
  • 2.1.2 1986年-1992年的探索试点阶段
  • 2.1.3 1992年-1998年的稳步发展阶段
  • 2.1.4 1998年-2003年的整顿规范阶段
  • 2.1.5 2003年-2008年的改革调整阶段
  • 2.1.6 2009年以来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全面试点和推广阶段
  • 2.2 "新农保"与"老农保"、"地方新农保"的比较分析
  • 2.2.1 民政部门主办的"老农保"制度特征分析
  • 2.2.2 地方政府自主探索的"地方新农保"制度特征分析
  • 2.2.3 "新农保"的制度框架与主要特征
  • 2.2.4 "新农保"相比"老农保"、"地方新农保"的改进分析
  • 3. 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模式比较及务农农民视角的不足
  • 3.1 五个典型试点地区的模式比较
  • 3.1.1 试点地区不同农村养老保险模式
  • 3.1.2 五种模式的经验比较分析
  • 3.2 现行制度在务农农民养老方面存在的不足
  • 3.2.1 务农农民相对于农民工、失地农民的养老特殊性
  • 3.2.2 现行制度在务农农民养老方面的不足
  • 4. 影响务农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特殊因素分析
  • 4.1 农村土地制度对务农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影响
  • 4.1.1 农村土地制度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 4.1.2 农村土地制度对务农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影响
  • 4.2 城市化与人口流动对务农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影响
  • 4.2.1 城市化与农村人口流动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 4.2.2 城市化与农村人口流动对务农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影响
  • 4.3 其它特殊因素对务农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影响
  • 4.3.1 农村计划生育政策对务农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影响
  • 4.3.2 受教育程度对务农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影响
  • 4.3.3 邻里间"群众效应"对务农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建设的影响
  • 5. 务农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发展的创新机制与对策研究
  • 5.1 区别于农民工的务农农民基础养老金机制创新
  • 5.1.1 加大对务农农民基础养老金的财政补贴力度
  • 5.1.2 建立务农农民的基础养老金动态增长机制
  • 5.2 务农农民个人参保缴费的激励机制创新
  • 5.2.1 建立综合性的多缴费、长期缴费的补贴激励机制
  • 5.2.2 建立基于土地制度之上的务农农民缴费补贴机制
  • 5.3 以特种国债为主体的务农农民养老基金投资机制创新
  • 5.3.1 特种国债的概念及意义
  • 5.3.2 购买特种国债,确保农保基金保值增值
  • 5.4 建立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间的有效转移接续机制
  • 5.4.1 由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向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转移
  • 5.4.2 由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向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转移
  • 5.5 充分发挥家庭养老和土地保障的补充作用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重庆市养老保障城乡统筹障碍因素及出路[J]. 决策导刊 2010(08)
    • [2].新中国养老保险70年:经验、问题与展望[J]. 社会保障研究 2019(06)
    • [3].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实现全国统筹的障碍分析及对策[J].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2019(12)
    • [4].养老保险是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助推器[J]. 中国社会保障 2019(Z1)
    • [5].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发展[J]. 营销界 2019(19)
    • [6].延迟退休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的影响[J]. 宏观经济管理 2019(12)
    • [7].农民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研究[J]. 天津社会保险 2019(01)
    • [8].河南省各地区社会养老保险水平综合评价——基于因子分析法[J]. 现代盐化工 2019(06)
    • [9].事业单位与企业养老保险制度并轨的措施[J]. 河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9(06)
    • [10].养老观念、健康状况预期、社会公平感知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J]. 经济经纬 2020(01)
    • [11].我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以及措施[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23)
    • [12].刍议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风险的防范[J]. 现代营销(信息版) 2020(02)
    • [13].中国养老保险效率区域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职保”与“居保”比较的视角[J].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2020(01)
    • [14].个税递延型养老保险的福利效应分析[J]. 管理观察 2019(33)
    • [15].我国基本养老保险系统可持续问题分析[J]. 办公室业务 2019(23)
    • [16].遗属养老保险制度的机制设计研究[J]. 人口学刊 2020(02)
    • [17].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的影响与对策[J]. 国际公关 2020(02)
    • [18].青海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收支现状及预测研究[J]. 时代金融 2020(03)
    • [19].养老保险全国统筹步入“加速度”[J]. 金融博览(财富) 2020(01)
    • [20].城乡养老保险衔接问题概述[J]. 中国市场 2020(04)
    • [21].农村居民参加商业性养老保险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J]. 青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01)
    • [22].地区差异、受教育程度对农民参加养老保险行为的影响[J]. 江苏农业科学 2020(04)
    • [23].中西部人口负增长现状及其对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J].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 2020(01)
    • [24].企业养老保险档案信息化管理问题研究[J]. 就业与保障 2020(01)
    • [25].黄陵县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档案的规范化管理[J]. 兰台内外 2020(04)
    • [26].经济新常态下进一步做好养老保险工作[J]. 中外企业家 2020(09)
    • [27].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避税[J]. 会计与经济研究 2020(01)
    • [28].国有企业在基本养老保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劳动保障世界 2020(05)
    • [29].灵活就业人员缴纳基本养老保险的探讨[J]. 劳动保障世界 2020(08)
    • [30].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 劳动保障世界 2020(05)

    标签:;  ;  ;  ;  

    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中务农农民的特殊性及其养老保险的创新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