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冕加热论文-赵汉斌,陈艳

日冕加热论文-赵汉斌,陈艳

导读:本文包含了日冕加热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日冕,太阳大气,天体物理学,等离子体,云南天文台,亥姆霍兹,开尔文,不稳定性,相邻层,太阳望远镜

日冕加热论文文献综述

赵汉斌,陈艳[1](2019)在《新观测有助理解日冕加热难题》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昆明10月21日电(赵汉斌 通讯员陈艳)21日从中科院云南天文台获悉,研究人员通过云南天文台一米新真空太阳望远镜,发现太阳大气中的开尔文—亥姆霍兹不稳定性现象对太阳大气等离子体具有加热效应。国际着名期刊《天体物理学快报》近日发表了这一最新(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10-22)

赵汉斌,陈艳[2](2019)在《小尺度磁活动加热日冕证据发现》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昆明6月9日电 (赵汉斌 通讯员陈艳)日冕加热是现代天文学的一个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太阳和恒星大气动力学过程的理解。9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抚仙湖太阳观测基地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了小尺度磁活动加热日冕的证据:太阳大气的高层(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9-06-10)

赵汉斌,陈艳[3](2018)在《太阳大气能量传输新发现有望揭开日冕加热之谜》一文中研究指出科技日报昆明5月22日电 (赵汉斌 通讯员陈艳)云南天文台22日消息,该台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太阳能量传输通道存在分裂和融合现象,这为研究和最终攻克日冕加热这个世界性的难题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第一手资料。该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权威天文学期刊《天体物理学杂志》(本文来源于《科技日报》期刊2018-05-23)

谭宝林[4](2016)在《日冕反常加热之谜新解》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冕加热之谜是当代天文学、天体物理学中的八大难题之一。自日冕高温发现七十多年以来,人们建立了许多模型试图解决这一难题,但到目前为止,现有的模型几乎都无法给出一个完整的解答。近年来,人们从观测上取得了一系列新的发现,如从光球到日冕的超精细磁通道中的快速上升热流、二型针状体、极紫外龙卷风等。这些发现给我们一个新的启示,即日冕的加热能量很可能是直接通过热物质上升并在日冕区域沉积而实现的。但是,这些上升热流又是如何形成的呢?鉴于太阳大气中普遍存在具有磁场梯度的磁通量管,作者最近提出了磁场梯度抽运机制(magnetic gradient pumping mechanism,MGP),每一磁通量管就像一个抽水机一般,将底层热分布的等离子体中的高能端粒子抽运到高层大气中沉积,并最终形成了高温的日冕大气。这一机制为我们探索日冕加热之谜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物理》期刊2016年03期)

谭宝林[5](2014)在《磁场梯度抽运机制:一个新的日冕加热途径(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The solar coronal heating is a longstanding mystery in astrophysics.Considering that the solar magnetic field is spatially inhomogeneous with considerable magnetic gradient from solar surface to the corona,this work proposes a magnetic gradient pumping(MGP)mechanism and try to explain the formation of hot plasma upflows,such as the hot type II spicules and hot plasma(本文来源于《中国天文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4-10-27)

杨煦,季海生,黎皓川[6](2014)在《太阳日冕加热事件的多波段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大熊湖太阳天文台的1.6 m口径的新太阳望远镜(BBSO/NST)的成功运行,太阳观测已经进入了优于O.1″的高分辨率时代.这有助于详细分析单个曰冕加热事件,从而为日冕加热问题的最终解决提供原始的高分辨率的观测证据.利用NST所获得的在中性氦10830 A谱线、氧化钛7057 A谱线和H_α蓝翼(-0.7A)高分辨率成像观测数据,结合太阳动力学天文台上搭载的大气成像仪(SDO/AIA)和曰球磁场成像仪(SDO/HMI)同时观测到的极紫外和纵向磁场成像数据,分析了源自太阳米粒间通道的两个小的曰冕加热事件(磁环增亮)中的磁场演化.发现:这两个增亮磁环的足点都处于磁场中性线附近的一侧,一个磁环的足点伴随着一个小的纵向磁场单元的消失和两个米粒之间新形成的连接;在另一磁环的足点伴随着纵向磁场的微弱变化和一个米粒的破碎.据此,倾向于认为发生在太阳米粒之间底层大气的重联同时产生了高温和低温物质的外流.同时指出高分辨率和高偏振测量精度的光球磁场观测对于最终解决曰冕加热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本文来源于《天文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刘艳霄,林隽,吴宁[7](2014)在《太阳光球磁亮点的基本特征研究及其对日冕加热的贡献》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太阳光球表面出现的磁亮点是目前观测手段能够分辨的最小磁结构,也被认为是日冕中的磁绳在光球足点运动的可靠示踪者。磁亮点的尺度约为100~300 km,寿命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磁亮点被观测到不仅具有漩涡运动现象,还有很强的振荡现象。磁亮点是在磁通量管的对流坍缩过程中形成的,这已被观测和数值模拟所验证;磁亮点的运动导致其所在的磁通量管产生振荡,或者与其他磁通量管发生扭绞。理论上认为,这些振荡会以波的形式向色球和日冕传送能量,而磁通量管之间的扭绞会在色球和日冕中发生磁重联并释放能量,从而加热色球和日冕。为了解开日冕加热和色球加热等未解之谜,对磁亮点的研究显示出它特殊的重要性。对磁亮点的基本特征、形成原理、观测证据、光球磁亮点和太阳大气其他亮点之间的关系,以及磁亮点对日冕加热贡献等方面进行了介绍和讨论。(本文来源于《天文学进展》期刊2014年01期)

李峰伟[8](2009)在《日冕加热过程的准线性动理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日冕层反常的高温自观测到以来,一直备受科学家们的关注,也提出了多种加热机制,但是都不能对其很好的解释。鉴于其对星际空间的天气预报及反常输运现象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所以对其的研究还是很有必要的。本文的研究重点是日冕加热过程的准线性动理学,即低β的质子能被阿尔芬波有效加热的问题,这一有效加热主要是由于波粒非共振散射使粒子运动无规化而实现的。首先我们从最初的Vlasov-Maxwell方程组出发,利用准线性的处理方法、合理的近似及数学上的技巧得到了F随时间缓变的表达形式,即准线性动理方程。再利用日冕中等离子体的低β条件及一些常用关系式进行简化,最后利用数理方法上格林函数的应用对其进行求解,得到了F的完整表达式,从而得到了T⊥=T0+WB/np,垂直温度升高的解析结果。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一解析解的正确性,用有限差分法进行数值模拟(FDM),最后得到了数值模拟与解析解完全吻合的图像,这为这一理论的正确性提供了有利的证据。(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09-05-01)

束传政,陈非,涂传诒[9](2001)在《太阳极区低日冕重离子的回旋波加热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子、质子、氦核和另外一种微量离子代替氧离子的 4组元模型分别计算了 F611+, Mg9+, Mg7+, Ne7+和 Si7+等微量离子的漂移速度和温度,并和 SUMER的观测结果进行 了比较.(本文来源于《空间科学学报》期刊2001年03期)

宋礼庭,肖池阶,冯学尚[10](2000)在《动力Alfven波加热日冕和加速太阳风的耗散长度》一文中研究指出动力Alfven波高频分支在冕洞中沿磁场方向传播时, 其Landau阻尼可以给出可观的加热效果. 从理论上计算出波能通量的耗散形式和耗散长度, 与经验模型给出的耗散长度一致, 从而给出经验模型中耗散长度的理论根据.(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A辑)》期刊2000年S1期)

日冕加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科技日报昆明6月9日电 (赵汉斌 通讯员陈艳)日冕加热是现代天文学的一个大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人们对太阳和恒星大气动力学过程的理解。9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获悉,该台抚仙湖太阳观测基地最新的一项研究发现了小尺度磁活动加热日冕的证据:太阳大气的高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日冕加热论文参考文献

[1].赵汉斌,陈艳.新观测有助理解日冕加热难题[N].科技日报.2019

[2].赵汉斌,陈艳.小尺度磁活动加热日冕证据发现[N].科技日报.2019

[3].赵汉斌,陈艳.太阳大气能量传输新发现有望揭开日冕加热之谜[N].科技日报.2018

[4].谭宝林.日冕反常加热之谜新解[J].物理.2016

[5].谭宝林.磁场梯度抽运机制:一个新的日冕加热途径(英文)[C].中国天文学会2014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2014

[6].杨煦,季海生,黎皓川.太阳日冕加热事件的多波段分析[J].天文学报.2014

[7].刘艳霄,林隽,吴宁.太阳光球磁亮点的基本特征研究及其对日冕加热的贡献[J].天文学进展.2014

[8].李峰伟.日冕加热过程的准线性动理学研究[D].浙江大学.2009

[9].束传政,陈非,涂传诒.太阳极区低日冕重离子的回旋波加热机制[J].空间科学学报.2001

[10].宋礼庭,肖池阶,冯学尚.动力Alfven波加热日冕和加速太阳风的耗散长度[J].中国科学(A辑).2000

标签:;  ;  ;  ;  ;  ;  ;  ;  ;  ;  

日冕加热论文-赵汉斌,陈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