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防龋论文-迟惠文,陶文韬,王子璇,常佳琳,马锋

中药防龋论文-迟惠文,陶文韬,王子璇,常佳琳,马锋

导读:本文包含了中药防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龋齿,中药,茶,厚朴

中药防龋论文文献综述

迟惠文,陶文韬,王子璇,常佳琳,马锋[1](2019)在《中药防龋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龋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口腔疾病,龋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中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资源丰富,历史悠久,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对龋齿的成因、中药防病健齿的古方及中药五倍子、厚朴、茶、蜂胶等防龋的现代研究及应用进行了综述,结合市场调研结果,认为目前中药应用于防龋及口腔护理具有科学理论基础及广阔的市场前景。(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期刊2019年09期)

黎昌健[2](2017)在《中药防龋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龋齿的成因,简述了氟和中药防龋的机制,对五倍子、厚朴、茶进行了有效成分和防龋功效的综述,预示将来中药类无氟防龋牙膏将成为主流防龋牙膏之一。(本文来源于《口腔护理用品工业》期刊2017年01期)

莫健华,黎昌健[3](2016)在《中药防龋牙膏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龋齿的成因,简述了氟和中药防龋的机制。对五倍子、厚朴、茶进行了有效成分和防龋功效的综述,预示将来中药类无氟防龋牙膏将成为主流防龋牙膏之一。(本文来源于《口腔护理用品工业》期刊2016年05期)

汪春平,蓝海[4](2015)在《中药厚朴的防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就厚朴的防龋机制、中药复合防龋的研究作一综合介绍。近年来国内外的学者对厚朴的研究表明,厚朴除了具有抗炎、抗肿瘤、对心血管的作用等外,还可以抑制致龋菌的生长,主要是变形链球菌,并干扰其代谢;抑制葡糖基转移酶的活性,阻碍致龋菌在牙面的黏附和聚集,因而有较好的防龋作用。(本文来源于《中医药导报》期刊2015年03期)

金苏晗,马彬,周建国,李志强,包广洁[5](2014)在《中药防龋的研究进展》一文中研究指出由于西药不良反应及耐药性的出现,近年来,具有"天然药"特性的中药成为研究热点,本文从防龋中药的地理分布、生产加工工艺、防龋机制、药效对比研究和复方研究等方面就中药在口腔防龋中的应用做一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微生态学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高秋爽,包广洁[6](2011)在《防龋中药的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龋病是发生于牙齿硬组织的慢性感染性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国内外许多学者长期致力于防龋药物的研究,中药在龋病防治方面的研究备受关注。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的具有防龋作用的没食子、黄蜀葵花、厚朴等中药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中国中药杂志》期刊2011年05期)

朱昞,李继遥,郝玉庆,周学东[7](2009)在《层次分析法用于中药防龋药效综合评价的多指标权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龋病,是人类最常见的口腔疾病。由于其危害的严重性,世界卫生组织已经将龋病列为人类重点防治的3大非传染性疾病。国内外学者研究发现,某些中药具有多重作用机制,不仅能够抑制致龋菌生长及致龋相关毒力因子,也具有抑制牙齿脱矿和促进再矿化的作用。作者依据中药防龋作用(本文来源于《统计研究》期刊2009年12期)

杨颖,杨晓莉,蓝海[8](2008)在《中药防龋的研究概况》一文中研究指出茶、五倍子、厚朴等中药可有效抑制和杀灭主要致龋菌,对菌斑形成、介导粘附等过程有抑制作用,开发中药防龋值得探索。笔者对近十年来利用中药防治龋病的研究情况进行综述。(本文来源于《广东牙病防治》期刊2008年03期)

赵今,李继遥,朱昞,周学东,肖晓蓉[9](2007)在《防龋中药对口腔细菌生物膜的清除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中药五倍子不同提取组分对5种主要与致龋密切相关的生物膜细菌生长抑制及清除的作用,为临床试验提供药物作用的浓度范围。方法:选择与龋病发生密切相关的5种口腔细菌,五倍子不同提取组分为五倍子多酚性化合物(GCE)、五倍子B(GCE-B,30%乙醇提取物1.80g/L)、五倍子C(GCE-C,50%丙酮提取物4.67g/L)、五倍子D(GCE-D,100%丙酮提取物 0.80g/L)、没食子酸、没食于酸甲酯。扫描电镜观察口腔细菌在MBECTM-Device上形成细菌生物膜的能力和形成情况;测定五倍子不同组分对5种口腔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和对5种细菌生物膜的最小生物膜清除浓度 MBCE(Minimal biofilm eradication concentration)。结果:在MBECTM-Device提供的桩钉表面上口腔细菌能形成良好的生物膜结构,不同时段取出的样本可以观察到细菌从定植黏附到生物膜形成以及成熟生物膜结构。五倍子不同提取组分对5种口腔浮游细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五倍子多酚性化合物、五倍子B对5种口腔生物膜细菌抑制作用的效果最好,其次为五倍子C和五倍子D,没食子酸和没食子酸甲酯对口腔生物膜细菌的抑制作用较差。五倍子不同提取组分对5种口腔细菌生物膜的MBEC是 MIC的2-16倍左右。结论:中药五倍子不同提取组分中五倍子多酚性化合物和五倍子B对口腔生物膜细菌有很好的抑制和清除效应,MBEC比MIC能更客观的反映药物作用的浓度范围。(本文来源于《2007年第七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7-03-01)

赵今,李继遥,朱昞,周学东,肖晓蓉[10](2006)在《口腔多菌种生物膜对防龋中药敏感性的实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采用MBECTM-Device研究防龋中药五倍子多酚性化合物(GCE)、五倍子B(GCE-B)、蜂房95%组分(NVE1)对多菌种生物膜细菌的生长抑制作用,建立防龋中药药效学的药物敏感实验方法,为临床实验提供客观的药物作用的浓度范围。方法选择与龋病发生密切相关的4种口腔细菌形成多菌种生物膜,药物为GCE、GCE-B、NVE1,扫描电镜观察口腔细菌在MBECTM-Device上形成细菌生物膜的能力和形成情况;采用MBECTM-HTP-Assay测定药物对口腔细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对细菌生物膜的最小生物膜清除浓度(MBEC)。结果在MBECTM-Device提供的桩钉表面上口腔细菌能形成良好的生物膜结构,从不同时段取出的样本可以观察到细菌从定植粘附到生物膜形成以及生物膜成熟结构。GCE、GCE-B、NVE1对口腔细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GCE、GCE-B对口腔生物膜细菌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但是NVE1对口腔生物膜细菌的抑制作用较差。药物对口腔生物膜细菌的MBEC是MIC的2~16倍。结论中药五倍子多酚性化合物和五倍子B对口腔生物膜细菌有很好的抑制和清除效应,MBEC比MIC能更客观地反映药物作用的浓度范围。(本文来源于《华西口腔医学杂志》期刊2006年06期)

中药防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分析了龋齿的成因,简述了氟和中药防龋的机制,对五倍子、厚朴、茶进行了有效成分和防龋功效的综述,预示将来中药类无氟防龋牙膏将成为主流防龋牙膏之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中药防龋论文参考文献

[1].迟惠文,陶文韬,王子璇,常佳琳,马锋.中药防龋的研究进展[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9

[2].黎昌健.中药防龋研究进展[J].口腔护理用品工业.2017

[3].莫健华,黎昌健.中药防龋牙膏研究进展[J].口腔护理用品工业.2016

[4].汪春平,蓝海.中药厚朴的防龋研究[J].中医药导报.2015

[5].金苏晗,马彬,周建国,李志强,包广洁.中药防龋的研究进展[J].中国微生态学杂志.2014

[6].高秋爽,包广洁.防龋中药的研究概况[J].中国中药杂志.2011

[7].朱昞,李继遥,郝玉庆,周学东.层次分析法用于中药防龋药效综合评价的多指标权重研究[J].统计研究.2009

[8].杨颖,杨晓莉,蓝海.中药防龋的研究概况[J].广东牙病防治.2008

[9].赵今,李继遥,朱昞,周学东,肖晓蓉.防龋中药对口腔细菌生物膜的清除效应[C].2007年第七次全国牙体牙髓病学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

[10].赵今,李继遥,朱昞,周学东,肖晓蓉.口腔多菌种生物膜对防龋中药敏感性的实验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

标签:;  ;  ;  ;  

中药防龋论文-迟惠文,陶文韬,王子璇,常佳琳,马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