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环境变化是自然因素叠加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人类活动是人类自出现以来最活跃、最能动的因素;过去,环境变化人文因素的分析仅仅局限于一般性的人类社会经济行为上,而对人类社会经济行为的驱动力——制度或者政策因素的重点研究关注不够;若是将制度和政策因素引入西部环境变化的研究中,更有助于深化环境变化研究。因此,环境演变研究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即从制度、政策角度研究区域环境演变。湟水地区属于典型生态脆弱区,清前期该区的环境变化较为显著,影响该区环境变化的重要外在驱动力即为清代田赋制度在该区的颁布和实施,而关于这一地区的田赋征收制度、环境演变两个方面的文献资料较多,为我们从制度角度分析国家和地方行政区域层面上的田赋征收制度下对环境演变的影响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基于此,本文选择1644—1840年湟水流域为研究区域,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历史文献对该区田赋征收制度、自然环境状况的记录,研究田赋制度在该区的实施情况,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以下问题:特定时期、特定地区的田赋制度对自然环境变化有没有影响?若有,这种影响如何?本文共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该部分主要阐述本选题的总体认识和宏观把握,主要介绍选题依据、研究概念界定、相关研究评述和研究思路、方法。第二部分介绍清前期(1644—1840年)湟水流域田赋制度的制定及其实施情况。该部分首先简单介绍清前期湟水地区的土地占有情况和赋税承担状况,在此基础上,又分别叙述了顺治、康熙朝以及雍正至道光朝湟水地区所出台的田赋制度及实施状况,总结出各个时期田赋制度的具体内容和特点。第三部分是论述田赋制度的实施效果。该部分主要介绍清前期田赋征收制度下的额征粮草总数、收入和支出概况,在册土地面积的增减变化,农业分布区域的扩大趋势,以及藏族、土族生产方式的转变等。这些主要为后文分析环境变化奠定基础。第四部分主要尝试讨论田赋征收制度与其环境演变之间的的关系。该部分首先分清初、清中叶两个阶段,详细复原了清前期湟水地区的环境概貌,并归纳了其演变趋势,得知清前期该区的自然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地表天然植被覆盖率降低、水土流失逐渐加剧表现最为突出;为了弄清楚清前期该区环境发生显著变化的根源,笔者还尝试从自然和人文两个大方面进行探究。笔者结合湟水地区特定的地理位置和条件,认为脆弱的自然条件可能是影响该区环境演变的内在原因,并且从明清气候大背景、土壤状况、及地表植被等因素对内在原因进行了论证。此外,笔者还简单地介绍了清前期影响湟水地区自然环境演变的相关人文因素,并重点探讨了田赋征收制度与环境变迁之间的关系以及田赋制度是如何影响自然环境演变的等问题,认为田赋制度下的诸因素是导致清前期湟水地区自然环境恶化的外在驱动力和催化剂。第五部分,通过对上述各项内容的研究,本文得出结论:清前期湟水地区陆续政府制定并实施和相对完善的田赋制度,在各级官员的悉心实施下,田赋征收取得了相对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对该区的自然环境演变产生了影响。田赋征收制度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影响清前期湟水地区自然环境显著变化的外在驱动力和催化剂,而该区本身的脆弱自然条件则是环境演变的内在动力。总体而言,本文第一部分绪论是对本研究选题总体认识和把握;第二部分叙述清前期湟水地区所颁行的各项田赋制度,是进行本研究的基础;第三部分是对田赋征收制度实施后的效果进行关注和分析;第四部分是对田赋征收制度和环境演变之间关系的尝试性探讨,第五部分是对本文研究的总结和归纳。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清代中后期田赋征收中的书差包征[J].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12(00)
- [2].光绪朝循化厅田赋征收与民众负担[J]. 青海民族研究 2020(02)
- [3].清代《赋役全书》的编撰与田赋征收原则的确立[J]. 人文论丛 2009(00)
- [4].北洋政府时期合肥县田赋问题研究[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5)
- [5].蠲免钱粮与均田摊粮——清水江下游地区清代田赋征收的形成与演变[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0(02)
- [6].华中抗日根据地田赋征收考述[J]. 中共党史研究 2012(04)
- [7].从“民情”到“恨官”:18—19世纪山东绅民抗粮动因的转变[J]. 北大史学 2013(00)
- [8].清朝“摊丁入亩”制度考述[J]. 兰台世界 2012(12)
- [9].南京国民政府前期农民田赋负担透视[J].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0(08)
- [10].清末少数民族地区田赋征收与乡村社会权力关系变动——以四川会理屯粮征收为中心的考察[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20(09)
- [11].读书[J]. 时代教育(先锋国家历史) 2008(18)
- [12].抗战时期国民政府的土地陈报[J].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5)
- [13].抗日根据地的田赋整理[J]. 中共党史研究 2017(09)
- [14].清末的银贵钱贱与州县财政[J]. 平顶山学院学报 2016(03)
- [15].民国时期甘肃田赋研究综述[J].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03)
- [16].古代田赋的“征收方式”[J]. 税收征纳 2015(07)
- [17].北洋政府时期安徽省卫田缴价升科工作研究[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18].民国前期康区田赋和牲税征收[J]. 西藏研究 2018(03)
- [19].川运与汉运:顺治年间陕西的军粮筹措[J]. 清史研究 2016(01)
- [20].论清代贵州天柱民族地区田赋征收[J].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 2013(03)
- [21].明代赋役制度改革和社会转型[J]. 史学月刊 2014(07)
- [22].从清水江文书看锦屏县田赋的征收情况——以锦屏县加池寨现存文书为例[J]. 铜仁学院学报 2014(03)
- [23].从石仓土地执照看花户内涵的衍变与本质[J]. 社会科学 2010(08)
- [24].《汉书·食货志》初探[J]. 新乡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4)
- [25].四川田赋研究述论:1935-1941[J]. 科教文汇(上旬刊) 2009(12)
- [26].明代山西边垦与边军饷银[J]. 古今农业 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