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相坳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储层描述 ——以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为例

陆相坳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储层描述 ——以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为例

论文摘要

陆相坳陷盆地具有断层和局部构造均不发育的特点,储层的圈闭类型以地层岩性圈闭为主,具有“隐蔽”性。论文以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地层为例,来研究具有陆相坳陷盆地隐蔽油气藏特征的储层描述。针对研究区的地质特点,采用以地质研究为主,地质与物探相结合的研究手段,主要内容包括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研究、沉积微相与砂体特征及展布预测、储层岩石学特征与成岩作用、储层分类综合评价和储层建模等。通过目前先进的储层描述方法的应用,主要获得了以下认识与进展: 1.运用陆相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理论,建立了研究区相对等时的层序地层格架。将上古生界地层划分为7个长期旋回18个中期旋回,并着重对山西组和下石盒子组的6个长期旋回15个中期旋回特征进行了分析。在稳定沉降的陆相克拉通坳陷盆地内,由于地层倾角比较平缓,构造幅度比较小,在地震剖面上难以见到像断陷盆地内的断层、削截、顶超和底超等反映层序界面的典型现象,其层序界面主要从测井资料中识别与划分。通过井震结合来实现层序的横向等时对比。 2.依靠地质与物探的紧密结合,实现了大牛地气田岩性隐蔽气藏储层的精细描述。利用地震正演、反演和属性分析等多种方法,结合钻井、测井分析,确定研究区岩性隐蔽气藏砂体纵向上呈条带状、楔状和透镜状,局部有分叉、合并现象。并实现了各层位沉积微相和砂体在横向上的展布预测。 3.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及单井沉积微相研究的基础上,根据研究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用多井约束泥质含量反演方法来预测薄层砂体。实践表明,用多井约束泥质含量反演能有效识别和预测薄层砂体,解决了本区砂体难预测的问题。通过在研究区建立4条过井剖面显示,每个中期旋回内一般控制了1—2套主砂体,有的旋回内没有砂体发育;砂体纵向上表现为多套砂体叠置或切割,具有薄而多的特点,反映河道的频繁迁移。 4.通过对储层岩石学特征和成岩作用的研究,认为研究区各层段砂岩以中-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引言
  • 1.1 选题依据
  • 1.2 隐蔽油气藏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 1.2.1 隐蔽油气藏的概念与分类
  • 1.2.2 隐蔽油气藏在油气勘探中的地位
  • 1.2.3 隐蔽油气藏勘探的发展趋势
  • 1.3 储层描述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 1.4 研究的主要内容
  • 1.5 研究的思路与技术路线
  • 1.6 主要的创新点
  • 第二章 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地质特征描述
  • 2.1 区域地质特征
  • 2.2 地层划分与分布
  • 2.3 晚古生代时期盆地演化
  • 2.4 含油气性介绍
  • 2.5 研究区勘探开发简介
  • 第三章 陆相坳陷盆地层序地层与沉积体系研究
  • 3.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 3.1.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概念及研究现状
  • 3.1.2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及研究意义
  • 3.1.3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大牛地气田的应用
  • 3.1.3.1 层序界面的类型与识别
  • 3.1.3.2 不同级别的旋回层序特征
  • 3.1.3.3 单井旋回层序的划分
  • 3.1.3.4 层序等时地层格架的搭建
  • 3.2 大牛地气田二叠系沉积体系研究
  • 3.2.1 岩石微相的识别与划分
  • 3.2.2 测井相的识别与划分
  • 3.2.3 地震相的识别与划分
  • 3.2.3.1 地震地质层位标定
  • 3.2.3.2 正演模型分析
  • 3.2.3.3 平面属性分析在地震相划分中的应用
  • 3.2.4 沉积体系与沉积相分布特征
  • 3.2.4.1 河流沉积体系
  • 3.2.4.2 三角洲沉积体系
  • 第四章 隐蔽油气藏砂体及沉积微相展布预测
  • 4.1 砂体的划分与井间预测
  • 4.1.1 砂体的单井识别与划分
  • 4.1.2 砂体井间对比的原则
  • 4.1.3 地震的反演及砂体井间预测
  • 4.1.3.1 测井泥质含量的计算
  • 4.1.3.2 多井约束反演的实现
  • 4.2 各中期旋回内沉积微相展布预测
  • 第五章 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及成岩作用
  • 5.1 岩石学特征描述
  • 5.1.1 砂岩成分及结构特征
  • 5.1.2 储层岩石学特征
  • 5.2 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
  • 5.2.1 破坏性成岩作用
  • 5.2.2 建设性成岩作用
  • 5.2.3 其他成岩作用
  • 5.3 成岩演化及模式
  • 5.4 成岩作用对储层的影响
  • 5.4.1 压实压溶作用对储层的影响
  • 5.4.2 胶结作用对储层的影响
  • 5.4.3 溶蚀、蚀变作用对储层的影响
  • 第六章 储层的分类评价研究
  • 6.1 储层物性参数特征描述
  • 6.1.1 取心井的物性分析
  • 6.1.2 储层物性的平面展布规律
  • 6.1.3 储层物性参数与沉积微相之间的关系
  • 6.2 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描述
  • 6.2.1 储层的孔隙喉道类型
  • 6.2.2 储层的储集类型
  • 6.2.3 储层的孔隙结构特征参数
  • 6.2.4 成岩作用对孔隙结构的影响
  • 6.3 储层的非均质性研究
  • 6.3.1 储层的层内非均质性
  • 6.3.2 储层层间非均质和平面非均质的讨论
  • 6.3.3 储层的微观非均质性研究
  • 6.4 主要储层参数下限的确定
  • 6.4.1 储层喉道下限的确定
  • 6.4.2 储层物性参数下限的确定
  • 6.4.3 测井孔、渗下限的确定
  • 6.5 储层分类评价
  • 6.5.1 储层的分类评价标准
  • 6.5.2 储层分类评价
  • 第七章 储层三维地质建模综合研究
  • 7.1 储层建模的原则
  • 7.1.1 确定性建模与随机建模相结合的原则
  • 7.1.2 等时建模原则
  • 7.1.3 相控储层建模原则
  • 7.2 几种储层建模方法概述
  • 7.2.1 确定性建模方法
  • 7.2.2 随机建模方法
  • 7.2.3 随机建模方法的优越性
  • 7.3 本次储层建模的思路
  • 7.4 储层地质知识库的建立
  • 7.5 构造建模
  • 7.6 沉积相建模
  • 7.6.1 沉积微相概率分析
  • 7.6.2 相序分析
  • 7.6.3 变差函数分析
  • 7.6.4 沉积微相模型的建立
  • 7.6.5 效果检验
  • 7.6.6 砂体的三维可视化预测模型
  • 7.7 储层属性建模
  • 第八章 结论与认识
  • 致谢
  • 参考文献
  • 图版
  • 相关论文文献

    • [1].陆相盆地油页岩成矿规律:以东北地区中、新生代典型盆地为例[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12(05)
    • [2].大别造山带东南缘中新生代盆地类型探讨[J]. 上海地质 2010(S1)
    • [3].中扬子地区志留系“满坳含烃”特征与油气勘探目标[J]. 江汉石油职工大学学报 2009(06)
    • [4].论吐哈盆地台北凹陷西部双层结构[J]. 天然气工业 2008(02)
    • [5].塔里木盆地台盆区三叠纪大型挤压坳陷湖盆层序地层及构造响应[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2(04)
    • [6].广东始兴良源铷铌钽钨多金属矿资源潜力及找矿方向[J]. 矿床地质 2014(S1)
    • [7].地震勘探技术对四川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区域沉积作用的推定[J]. 天然气工业 2016(07)
    • [8].三角洲在坳陷盆地沉积中所占比例研究[J].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2014(03)
    • [9].勘探特色技术[J].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14(05)
    • [10].大型敞流坳陷湖盆浅水三角洲与湖盆中心砂体的形成与分布[J]. 地质学报 2008(06)
    • [11].非洲东北部油气资源状况及投资环境分析[J]. 中国矿业 2008(10)
    • [12].中国东部新生代沉积盆地演化[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4(08)
    • [13].富油气坳陷的形成及控制因素——以黄骅坳陷为例[J]. 海洋地质前沿 2013(09)
    • [14].松南西斜坡三角洲前缘—滑塌浊积岩沉积相及展布规律[J].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2011(06)
    • [15].甘肃西部北山区断裂构造对地下水的控制作用[J]. 地下水 2010(03)
    • [16].全球地壳隆坳演化与盆地[J]. 石油实验地质 2020(05)
    • [17].中国中低丰度油气资源大型化成藏与分布[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13(01)

    标签:;  ;  ;  ;  ;  

    陆相坳陷盆地隐蔽油气藏储层描述 ——以大牛地气田上古生界为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