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国时期论文-李海叶

十六国时期论文-李海叶

导读:本文包含了十六国时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慕容氏,五燕,辽东鲜卑,民族融合

十六国时期论文文献综述

李海叶[1](2019)在《慕容氏的民族政策与民族融合——五胡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间融合的个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辽东到中原、再重返辽东,随着立国形势及慕容氏与汉士族政治关系的改变,慕容氏与统治下的其他部族的民族关系也经历了重大变革。部族在辽东时期被排抑,进入中原以后政治势力上升,这与不同历史时期慕容氏对待各部族的民族政策不同有关。双方正是在复杂的共存中逐步走向融合,展现了我国历史上民族形成与融合的一种路径。(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期刊2019年06期)

薛璞喆,贺淑红[2](2019)在《试论十六国时期上洛郡之隶属与政区》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上洛,西汉时置上洛县,隶属于弘农郡;东汉时亦置上洛县,隶属于京兆。对于上洛郡,始置于西晋武帝太始二年(266年);十六国时期先后隶属于西晋、刘汉、前赵、后赵、冉魏、东晋、前秦、后秦等政权。二百余年间,上洛郡先归属于荆州,次归属于豫州,再次归属于洛州,又复归属于荆州,再复归属于洛州,后又复归属于豫州;其间,仅冉魏政权时作为治所,历时不足一年;上洛郡所领县有上洛县、商县、卢氏县(后秦时划出)、丰阳县(后赵时由商县分出)等。十六国时期上洛郡之地位主要体现在军事方面,各政权大都以此为据点继续开疆拓土。(本文来源于《商洛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胡静[3](2019)在《传国玺传说在十六国时期的流传与书写》一文中研究指出传国玺相传由秦始皇所造,而后汉灭秦,获得此宝,象征着天命传承。在华夏正统观及汉晋间玉玺传说的影响下,十六国时期僭居中原的胡人政权为了强调自己的正朔地位,遂使正统论中"器物说"大行其时。而一枚可能从未存在、或是早已不复存在的传国玺,长期"活跃"于各个胡人政权之中,对传国玺传说的书写也随之逐渐强化。(本文来源于《青海社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杨童舒,魏文斌[4](2019)在《甘肃十六国时期石窟寺的禅观理念与表现》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六国时期,以北凉都城姑臧为中心,形成了一种佛教艺术模式——凉州模式。在甘肃,受凉州模式影响的石窟寺主要有天梯山、炳灵寺、莫高窟。对这叁处石窟中的十六国遗存,从空间形制、图像布局两方面探讨典型禅观题材洞窟的开凿、设计及其禅观核心理念的表现,可以得出甘肃十六国时期石窟寺的洞窟形制体现出禅观功能,洞窟主题反映着禅观思想,禅观是联系空间形制与图像布局的纽带,在洞窟营造中禅观得以充分表现。(本文来源于《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9年05期)

莫磊[5](2019)在《十六国时期会计初考——从古代丝绸之路会计文明发展的视角》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六国时期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大融合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在疆域的分裂与统一、民族的碰撞与融合过程中,政治、经济乃至会计制度亦得到了一系列的检验和修正调整,这为北朝的演进革新,乃至隋唐盛世的开启提供了重要的制度基础和经验镜鉴。目前尚未有文献对十六国时期的会计问题进行专文研究。立足于开拓创新,在对十六国时期会计发展及其特点进行初步探索的基础上,分析和总结了十六国时期财计组织、财计制度、官厅簿记应用等方面的设计及特点,同时,以吐鲁番出土北凉时期的叁类帐簿文书为依据,依次考察十六国时期民间会计在家计、商贸活动及借贷交易等方面的应用情况。研究揭示了民族融合与会计制度、会计方法革新间的互动互益关系,并初步展示了古代丝绸之路会计文明的演化发展与应用创新。(本文来源于《财会月刊》期刊2019年18期)

牛敬飞[6](2019)在《十六国时期诸政权立国择都的地缘政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十六国时期匈奴、鲜卑诸族多选择在北方边疆的山川形胜之地定都建国,比如汉赵国起于吕梁山西侧的黄土高原,慕容部据辽西大凌河谷而由弱变强。但不是所有的山川形胜都能为民族发展提供庇护,诸族首领选择的多是那些偏离周围强大政权尤其是中原政权的浅山河谷地带。如因坚持在蛮汉山下的盛乐发展,拓跋鲜卑所建代国才得以数次中兴;亡国之余的乞伏鲜卑因选择在洮西大夏河谷复国终于称霸西北;据湟水谷地立国的南凉却因过早将国力集中于河西走廊而迅速灭亡。可见,北方边疆上的山麓河谷对诸游牧民族的发展壮大有重要意义。这对拉铁摩尔的边疆"贮存地"假说是有益的补充。(本文来源于《中国历史地理论丛》期刊2019年03期)

冯立君[7](2019)在《东晋十六国时期高句丽的越境外交》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通过细绎中外文献的零散史料,意在揭示一段尚未得到正视的东亚关系故事:高句丽通过与后赵、前秦、东晋、南燕等国的通交,在东晋十六国时期已经构筑起多元的外交态势。高句丽在与慕容鲜卑长期对峙、争夺辽东的过程中,曾与后赵有过多次政治互动乃至军事协同行动。前秦兴起后,高句丽在苻坚灭燕之际与前秦展开亲善外交,保持密切的政治、文化关系,特别表现在高句丽对佛教和律令的输入,以及携小国新罗使臣向前秦"朝贡"。高句丽也曾渡海与东晋、南燕取得联络,并和北燕保持长期的和平交往关系。通过"联赵""亲秦""通晋"和"交燕",高句丽逐步形成了一种与慕容鲜卑之外的大陆诸国保持良好互动的"越境外交"。这一外交格局反映出高句丽顽强的外向发展冲力以及分裂时代东亚秩序的失衡状态。(本文来源于《史林》期刊2019年03期)

王金都[8](2019)在《十六国时期统万城城市防御体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统万城是十六国时期,铁弗匈奴首领赫连勃勃为赫连夏政权建立的都城,是目前保存较为完整的十六国时期的都城遗址。统万城是赫连勃勃军事实力强盛的见证,也是当时赫连夏政权筑城技术的浓缩。近代以来,统万城一直是地理学、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等学科研究毛乌素沙地变迁、赫连夏政治历史发展、统万城城市形态布局、铁弗匈奴民族演变的重要载体。全文重点研究统万城防御措施、人为因素在防御中的作用、内外部防御空间与防御体系构建。首先,通过对统万城防御措施的研究,归纳出统万城城市防御措施的五个特点,分别为:一、防御体系完善;二、筑城因地制宜;叁、空间和资源充分利用;四、卫君重于守民;五、马面设计独特。同时与铁弗匈奴前政治中心代来城的防御措施进行对比,分析出铁弗匈奴四大筑城理念,即:一、重视城市周围自然条件;二、具有完备的城市防御体系;叁、因天才、就地利;四、尚东的城市布局规划。其次,梳理从刘虎到赫连定时期铁弗匈奴的对外关系,分析地缘政治格局在选择定都统万城时所起的重要作用。总结铁弗匈奴对外关系的四个特点:一、敌视拓跋政权;二、依附中原政权;叁、远交南方政权;四、重视与西方小国关系。认为赫连夏政权速亡的原因就是赫连勃勃逐步消灭后秦和驱赶东晋势力破坏这一地区政权之间的叁角平衡,为北魏统一北方扫清障碍。再以统万城为例,对城市防御措施与防御功能的关系进行研究,分析影响两者之间关系的重要因素。最后,通过研究统万城城内高台、宫殿遗址、地形和道路,分析城内空间防御的布局。再对统万城所处的整个朔方地区的自然防御条件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山脉和河流,探究朔方地区作为封闭地理单元的防御格局。结合统万城内外防御布局,对统万城城市防御体系归纳分为六重,其中城内叁重,城外叁重。全文以城市防御为切入点,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统万城进行再研究,力图揭示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在统万城城市防御体系构建中所起作用。有助于丰富十六国时期城市防御研究的学术内容,也有助于完善对铁弗匈奴、赫连夏政权研究的学术体系。(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9-05-01)

王乐,朱桐莹[9](2019)在《阿斯塔那Ast.vi.4号墓出土的两件木俑——十六国时期服饰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15年斯坦因在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一座十六国时期的墓葬中发现了两件侍女木俑,均保存完好,其上所绘的服装样式和图案清晰可见。文章通过对同时期出土实物的分析和比较,认为女佣穿着服饰为晋十六国时期的典型款式,并推断出女俑上衣、裙装的形制以及面料染缬图案的制作,并对此进行了图像上的复原。(本文来源于《考古与文物》期刊2019年02期)

郭青[10](2019)在《咸阳原首次发现集中分布十六国时期家族墓》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讯( 郭青)1月11日,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2017—2018年,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经过连续两年的考古发掘,在咸阳原上首次发现集中分布、规划排列整齐的十六国时期家族墓,出土“军司马印”和“副部曲将”武职官印。此次发掘工作,还首次在十六国墓葬(本文来源于《陕西日报》期刊2019-01-12)

十六国时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对于上洛,西汉时置上洛县,隶属于弘农郡;东汉时亦置上洛县,隶属于京兆。对于上洛郡,始置于西晋武帝太始二年(266年);十六国时期先后隶属于西晋、刘汉、前赵、后赵、冉魏、东晋、前秦、后秦等政权。二百余年间,上洛郡先归属于荆州,次归属于豫州,再次归属于洛州,又复归属于荆州,再复归属于洛州,后又复归属于豫州;其间,仅冉魏政权时作为治所,历时不足一年;上洛郡所领县有上洛县、商县、卢氏县(后秦时划出)、丰阳县(后赵时由商县分出)等。十六国时期上洛郡之地位主要体现在军事方面,各政权大都以此为据点继续开疆拓土。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十六国时期论文参考文献

[1].李海叶.慕容氏的民族政策与民族融合——五胡十六国时期少数民族间融合的个案研究[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9

[2].薛璞喆,贺淑红.试论十六国时期上洛郡之隶属与政区[J].商洛学院学报.2019

[3].胡静.传国玺传说在十六国时期的流传与书写[J].青海社会科学.2019

[4].杨童舒,魏文斌.甘肃十六国时期石窟寺的禅观理念与表现[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

[5].莫磊.十六国时期会计初考——从古代丝绸之路会计文明发展的视角[J].财会月刊.2019

[6].牛敬飞.十六国时期诸政权立国择都的地缘政治分析[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19

[7].冯立君.东晋十六国时期高句丽的越境外交[J].史林.2019

[8].王金都.十六国时期统万城城市防御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9

[9].王乐,朱桐莹.阿斯塔那Ast.vi.4号墓出土的两件木俑——十六国时期服饰研究[J].考古与文物.2019

[10].郭青.咸阳原首次发现集中分布十六国时期家族墓[N].陕西日报.2019

标签:;  ;  ;  ;  

十六国时期论文-李海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