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咽喉颈部淋巴结结核34例临床分析

口腔咽喉颈部淋巴结结核34例临床分析

一、口腔咽喉部及颈部淋巴结结核34例临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郑文[1](2021)在《头面部带状疱疹及并发症临床特征与中医证型探讨》文中认为目的:通过收集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近2年发生于头面部的带状疱疹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总结归纳头面部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特点及相关并发症的临床症状、体征、中医证型规律及中西医治疗情况,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病房2018年10月一2020年10月收住院的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纳排标准筛选患者,对其一般资料(性别与年龄、发病诱因、合并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发病情况、受累神经、首诊误诊情况),并发症情况(带状疱疹性眼病、Ramsay-Hunt综合征的临床症状、体征)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情况进行整理,并电话随访了解患者预后情况,结合国内外文献,总结该病及其并发症的流行病学特点及治疗疗效。结果:本次研究共纳入220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1)累及三叉神经的有169例(169/220,76.8%),其中三叉神经第一支(眼支)受累最多,有145例(145/220,65.9%),累及面神经、颈神经的分别有31例(31/220,14.1%)、67例(67/220,30.5%)。(2)220例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中,男女比例1:1.12,女性患者比男性患者多;169例三叉神经带状疱疹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0.82,男性患者更多。(3)54例患者(24.5%)发病前有明确诱因,以劳累诱发疾病为主(35/220,15.9%),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长期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或者免疫抑制剂、肿瘤、外伤等。(4)伴有基础疾病史的有159例,占72.3%。按照系统分类,主要合并循环系统(85/220,38.6%)、内分泌系统(38/220,17.2%)、消化系统(40/220,18.2%)、呼吸系统疾病(26/220,11.8%),而泌尿系统疾病、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等也并不少见,无基础疾病者有61例,占27.7%。(5)在220例患者中,有111例(51%)疼痛与皮疹同日出现,93例(42%)疼痛出现在皮疹之前,最短间隔1天,最长间隔10天,平均3.44±2.16天。(6)202例(91.8%)皮损为普通型,15例(6.81%)为出血型,3例(1.4%)为坏疽型。(7)60例(27.3%)首次就诊于其他科室,包括眼科、耳鼻喉科、急诊、神经内科、中医科、骨科、社区医院等。(8)眼部带状疱疹145例,有75例(50%)疼痛与皮疹同日出现,63例(43%)疼痛出现在皮疹之前,9例(6%)出现皮疹、水疱后才出现疼痛;伴有眼部症状的患者有72例(72/145,49.7%),合并结膜炎58例(40.0%),角膜炎32例(22.1%),葡萄膜炎8例(5.5%),其他并发症包括角膜溃疡、巩膜炎、青光眼、白内障、眼压升高等。有12例患者诉患眼遗留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3例患者因慢性复发性眼部并发症于眼科治疗超过半年时间。结论:(1)带状疱疹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2)三叉神经,尤其是眼支在头面部带状疱疹患者中最多见。(3)眼部带状疱疹常常出现结膜炎、角膜炎、葡萄膜炎等眼部并发症,治疗不充分可能引起其复发,严重时影响视力,早期治疗疗效较好。(4)对于伴有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的患者需要警惕多颅神经病,应全面体检,完善检查,及时治疗,以防止这种常见疾病的严重并发症。(5)非皮肤科的临床科室接诊不明原因单侧皮肤疼痛或头痛、牙痛、喉咙痛的患者应考虑带状疱疹的可能性。

张惠栋[2](2020)在《93例鳃裂畸形病人临床手术治疗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归纳总结93例鳃裂畸形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研究其手术治疗方法及效果,为治疗鳃裂畸形的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2003年10月至2019年11月收治的四种鳃裂畸形并进行手术治疗的9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并分析其主要临床症状、查体、相关检查及化验、手术方案、术后恢复情况以及术后随访情况,评估讨论各种治疗方案对鳃裂畸形病人手术效果及影响。所有数据使用SPSS26.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研究结果1.本研究共收集了 93例鳃裂畸形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入院均行手术治疗。其中男性49例,女性44例,男女比例为1.1:1。患者发病年龄在0-67岁之间,平均年龄17.8岁,就诊年龄在1-67岁之间,平均年龄22.7岁。按胚胎发育来源分类,第一鳃裂畸形的患者共15例,第二鳃裂畸形的患者共49例,第三鳃裂畸形的患者共28例,第四鳃裂畸形的患者1例。按照鳃裂畸形的表现形式分类,完全性鳃裂瘘管25例,双侧鳃裂瘘管1例,不完全性鳃裂瘘管的外瘘管24例,内瘘管5例,鳃裂囊肿38例。按侧别分类,左侧鳃裂畸形的病人为53例,右侧鳃裂畸形的病人为35例,双侧鳃裂畸形的病人为1例,位于正中难以区分的4例。术后发热21例,体温正常72例。随访3.5个月-175.7个月,失访32例,治愈55例,术后复发6例,2例患者暂时性面神经麻木,1例患者暂时性声音嘶哑,1例患者暂时性术后刀口感染。2.入组93例病人,入院前未行手术治疗53例,切开引流21例,手术治疗后复发入院19例。诉疼痛者38例,未诉疼痛者55例。行超声检查的病人有52例,行CT检查的病人有49例,行电子鼻咽喉镜检查病人有15例,行造影检查1人,行胃镜检查2人,行MRI检查3人,行穿刺细胞学活检1人。患者住院日4-28天,平均12.2天,术后住院日1-17天,平均6.6天。鳃裂畸形完整切除73例,激光切除1例,于瘘管根部结扎切断缝合14例,瘘管连同累及的甲状腺部分一并切除3例,双侧发病的病人,左侧结扎切除,右侧完整切除1例,等离子灼烧1例。手术中使用刮匙2例,使用支撑喉镜二氧化碳激光1例,使用支撑喉镜等离子刀1例,术中送快速病理2例,术中使用生物胶2例,探针引导切除瘘管6例,使用美兰1例。研究结论1.鳃裂畸形发病率低,临床表现多样,体征不典型,容易误诊。先天性鳃裂畸形的病人从初次发病到手术治疗,平均需要5年左右的时间。2.鳃裂畸形发病低龄化,对此病的问诊、体格检查、及手术治疗难度加大,同时需考虑患者美容要求,手术切口选择的难度较高。3.未成年人发病以囊肿、瘘管和外瘘管多见,成年人发病以囊肿多见。4.对于先天性梨状窝瘘的病人,虽然喉镜对明确诊断有直接帮助,但是梨状窝瘘口常难以暴露,易出现漏诊。5.若鳃裂畸形的走行涉及舌骨及甲状舌骨膜,需将涉及的部分舌骨一并切除,从而降低复发概率。6.第三鳃裂瘘管复发率高,手术中需将鳃裂瘘管分离彻底,不建议结扎切断。7.梨状窝瘘的病人使用支撑喉镜下等离子消融术可减小病人痛苦,但未实现根治,可复发,不应做常规推荐。

杨佳,吕圣秀,舒伟强,王惠秋,刘雪艳,唐光孝,李春华[3](2019)在《HIV阳性与阴性者颈部淋巴结结核临床及CT表现对比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HIV感染者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的临床及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经病理证实的HIV感染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43例(观察组)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并与同期经病理证实的43例HIV阴性的颈部淋巴结结核患者(对照组)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病灶3个月内发生明显进展26例(60.5%),对照组11例(25.6%)(χ2=18.726,P<0.05);观察组病灶分布在Ⅶ区48.8%(21/43),最大层面长径≥4 cm 74.4%(32/43),形态不规则100%(43/43),边缘模糊93.0%(40/43),融合伴脓腔形成93.0%(40/43),增强扫描不均匀强化93.0%(40/43),均多于对照组的7%(3/43)、27.9%(12/43)、62.8%(27/43)、44.2%(19/43)、51.2%(22/43)、62.8%(27/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502、11.092、19.657、23.808、18.726、11.417;P均<0.05)。观察组淋巴结钙化9.3%(4/43),病灶均匀强化4.7%(2/43),明显少于对照组的37.2%(16/43)、53.5%(23/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4.783、24.870,P均<0.05)。结论 HIV感染并发颈部淋巴结结核呈多区域广泛分布与肺部及胸内淋巴结结核的播散密切相关,病变进展速度较HIV阴性患者更快,CT表现病灶范围大,脓肿融合形态不规则,肉芽肿及钙化灶形成较少。

李婉茹[4](2018)在《头颈部间隙感染及严重并发症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研究头颈部间隙感染的一般临床特点,调查合并严重并发症患者的临床表现,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并对相关因素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收集2010年9月~2017年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口腔颌面外科住院治疗的282例头颈部间隙感染患者的相关临床诊疗数据、影像学资料等,进行归纳、统计及对比,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82例头颈部间隙感染的患者中,牙源性感染(206例,73.05%)是最主要的感染来源;下颌下间隙是最常被累及的间隙。病原菌培养最多见的是草绿色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合并严重并发症的患者48例,其中呼吸道梗阻36例最多,其次还出现了纵隔感染18例,肺部感染13例,休克4例,器官衰竭2例,心脏骤停1例,颅内感染1例。年龄大于60岁(P=0.0001),合并有基础性疾病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等(P=0.0037)与头颈部间隙感染患者合并严重并发症有一定相关性。结论:头颈部间隙感染是一种较为常见的颌面部疾病。牙源性感染是其主要来源,最常累及下颌下间隙,严重并发症最常见的是呼吸道梗阻及纵膈感染,合并有基础疾病且控制欠佳的60岁以上人群是该病的好发群体。对于头颈部间隙感染,在准确判断感染严重程度的基础上,首先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采取手术切开引流、合理应用抗生素及对症治疗,适时处理原发病灶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张立松,姚玉廷[5](2014)在《艾滋病患者耳鼻咽喉-头颈部疾患的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研究艾滋病患者耳鼻咽喉-头颈部的临床表现,增强对艾滋病导致的耳鼻咽喉-头颈部疾病的认知能力,探讨其治疗方法。方法分析本院其他科室住院到耳鼻喉科会诊的艾滋病患者共13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经局部及全身的积极治疗后多数患者症状有所好转,但易复发,少数患者治疗无效甚至死亡,本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67.7%,无效率为25.9%,病死率为6.3%。结论艾滋病患者免疫力下降,易发生耳鼻咽喉-头颈部的机会性感染及肿瘤,应引起高度警惕及重视,早期诊断,积极治疗,预防传播。

邢秋燕[6](2014)在《不同干预方法在口腔咽喉部肿瘤术后胃管置入术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目的比较不同干预方法对口腔咽喉部肿瘤切除术后置鼻胃管患者置管成功率、置管不良反应及置管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探讨不同干预方法对置管过程中患者的疼痛程度、焦虑状况、恐惧程度的影响;确定口腔咽喉部肿瘤切除术后最佳的鼻饲置管方法。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性的临床研究。选取2012年10月至2013年9月在江西省肿瘤医院头颈外科行口腔咽喉部肿瘤切除术,术后需留置鼻胃管的120例住院患者为实验对象,按手术先后顺序以A、B、C、D循环分组,每组各30例。A组为对照组,采用改进的插管方法置管并进行常规护理,其它组在此基础上进行相应的心理及药物干预。B组为暗示组,实施心理暗示法;C组为药物组,实施药物喷鼻咽法;D组为综合组,同时实施心理暗示法和药物喷鼻咽法。插管结束后,分别记录并计算四组的置管次数、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置管前后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的变化情况;对于一次性置管成功的患者,采用0-10数字疼痛强度量表(NRS)、视觉模拟量表(VAS)、状态焦虑量表(S-AI),通过患者自评,测定其插管过程中的疼痛程度、恐惧程度及焦虑状态。对比分析不同干预方法的效果。结果1、四组患者一般情况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四组患者一般情况两两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2、四组置管次数及各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四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B组,P<0.05;A组与C组,P<0.01;A组与D组,P<0.001;B组与C组,P>0.05;B组与D组,P<0.01;C组与D组,P<0.05。3、四组置管时呛咳、恶心、流泪、干呕、烦躁的发生率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呛咳、恶心、流泪发生率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B组,P<0.05;A组与C组,P<0.001;A组与D组,P<0.001;B组与C组,P<0.05;B组与D组,P<0.001;C组与D组,P<0.05。干呕、烦躁发生率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B组,P<0.05;A组与C组,P<0.01;A组与D组,P<0.001;B组与C组,P>0.05;B组与D组,P<0.05;C组与D组,P<0.05。4、四组患者置管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幅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变化幅度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B组,P<0.05;A组与C组,P<0.05;A组与D组,P<0.05;B组与C组,P<0.05;B组与D组,P<0.05;C组与D组,P<0.05。血氧饱和度变化幅度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B组,P<0.05;A组与C组,P<0.05;A组与D组,P<0.05;B组与C组,P>0.05;B组与D组,P>0.05;C组与D组,P>0.05。5.四组中一次性置管成功患者置管过程中的疼痛、恐惧及焦虑程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疼痛、恐惧程度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B组,P<0.05;A组与C组,P<0.05;A组与D组,P<0.05;B组与C组,P<0.05;B组与D组,P<0.05;C组与D组,P<0.05;焦虑程度的两两比较结果显示:A组与B组,P<0.001;A组与C组,P<0.001;A组与D组,P<0.001;B组与C组,P<0.001;B组与D组,P<0.001;C组与D组,P<0.001。结论1、三种干预方法均能有效减少患者置管次数,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在提高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方面,以综合组的效果最佳,暗示组与药物组无明显差异。2、三种干预方法均能有效降低患者置管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以综合组的效果最佳。在降低呛咳、恶心、流泪发生率方面,药物组优于暗示组;在降低干呕、烦躁发生率方面,暗示组与药物组无明显差异。3、三种干预方法均能有效降低患者置管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幅度。在降低置管时收缩压、舒张压及心率的变化幅度方面,综合组的效果最佳,药物组优于暗示组;在降低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幅度方面,三种干预方法无明显差异。4、三种干预方法均能有效减轻一次性置管成功患者置管过程中的疼痛程度、恐惧程度及焦虑状态,以综合组的效果最佳。在减轻置管疼痛程度方面,药物组优于暗示组;在减轻置管恐惧程度及焦虑状态方面,暗示组优于药物组。5、心理暗示干预法在口腔咽喉部肿瘤切除术后置管中的应用效果明显,具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药物配合心理暗示干预法在口腔咽喉部肿瘤切除术后置鼻胃管中的应用效果最佳。

张建华[7](2013)在《颈淋巴结结核60例临床分析》文中认为颈部淋巴结结核最多,最常见在体表淋巴结中发生,大约占总发病率的70%80%左右[1],由于颈部淋巴结结核的发病原因很难查找,又因为患有颈部淋巴结结核的患者,患病期间结核病变症状不明显,所以非常容易延误临床明确诊断,使患者不能得到有效、系统的临床治疗。2009-2012年在临床收治颈淋巴结桔核患者60例,将治疗的相关资料分析如下。

郭寒冰[8](2012)在《中药同步防治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副反应的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中药在防治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副反应中的疗效,为提高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对放疗的耐受力探索更有效的方法。方法:选择头颈部恶性肿瘤首次进行根治性单纯普通放疗(放射剂量≥60Gy)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中药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中药组在放疗初始同步加服中药(北沙参、太子参、南沙参、麦冬、黄芪、枸杞子、当归、黄芩、连翘、砂仁、山药、生地、丹皮、三七、鳖甲、甘草),对照组单纯放疗,均连用6周,根据患者治疗前、治疗中(3周)、治疗后(6周)时症状的变化情况,对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治疗3周后中医症状积分比较,中药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6周后比较,中药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3周后和6周后放射性皮肤损伤比较无显着差异,粘膜和唾液腺损伤在治疗3周后两组相比无显着差异,治疗6周后中药组明显好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中药组白细胞、血小板下降程度以及体力状况评分与对照组相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结论:通过本研究初步表明中药同步防治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副反应,可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轻口腔黏膜和唾液腺的放射性损伤,该治疗方法安全有效,无明显毒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和更进一步研究。

叶峰[9](2012)在《鼻咽癌调强放疗放射毒性与临床及放射剂量学因素的相关性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研究背景:鼻咽癌(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NPC)是我国华南地区及东南亚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尤其在我国广东、广西、海南、江西、福建、湖南等地高发,放射治疗是公认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鼻咽周围存在着众多的危险器官(organs at risk, OARs),常规放疗技术以及三维适形放疗技术难以避免鼻咽周围危险器官受到较高剂量照射,从而导致较多严重的放射毒性。随着放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20世纪末发展起来的调强放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 IMRT)技术,可以通过对每一射线束的输出强度进行调节,实现在三维空间上适形肿瘤靶区的剂量分布,降低靶区周围危险器官受照剂量,从而达到提高肿瘤控制率,同时减少正常组织放射毒性(radiation-induced toxicities)、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目的。鼻咽癌因其原发灶深居头颅中央、周围围绕众多危险器官以及靶区形状极不规则等特点,使其迅速成为IMRT技术的重要适应症。近期大量临床研究表明,鼻咽癌调强放疗较常规放疗或三维适形放疗技术肿瘤局控率显着提高,3年局部控制率可达90%以上;同时其放射毒性明显减轻。各种放射毒性严重影响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生存质量。常规放疗时代,儿乎100%的患者放疗后有较严重的口十,60%以上患者有迁延不愈的放射性中耳炎及听力下降,50%以上的患者结束放疗5年后有吞咽功能和发音功能障碍;放射性脑病、放射性龋齿、颌骨坏死等也是常见的放射后遗症。调强放疗技术可使鼻咽癌极不规则的靶体积受到足够剂量照射的同时显着降低靶区周围危险器官的受照剂量,为提高肿瘤局控率同时减轻急性放射毒性、降低远期后遗症发生率提供了技术支持。然而,任何新技术的成熟应用都需要一个知识和经验积累的过程,调强放疗技术的应用不仅对放疗科医师的断层解剖、影像知识、肿瘤生物学行为的认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危险器官放射耐受性的认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虽然初步临床结果显示鼻咽癌的调强放疗疗效较常规放疗显着提高的同时部分放射毒性明显减轻,但在进一步降低其放射毒性方面仍存在很大研究和提高空间。本研究拟统计本组2010.3~2011.9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放射毒性、临床资料和放射剂量学资料,分析患者放射性耳毒性(放射性中耳炎与听力障碍)、唾液腺毒性(口干)、口咽毒性(口咽粘膜反应及咽痛程度)和口腔毒性(口腔粘膜反应)等鼻咽癌常见急性放射毒性(放疗开始--放疗后6个月)与其临床及放射剂量学因素的相关性。目的:调强放疗是近年开展并推广应用的放射治疗新技术,鼻咽癌是调强放疗的重要适应症。本研究拟分析鼻咽癌调强放疗放射毒性与患者一系列临床因素和放射剂量学因素的相关性,为进一步降低鼻咽癌调强放疗放射毒性提供临床剂量学参考依据。材料与方法:2010年3月~2011年9月在我组接受调强放疗的鼻咽癌患者80例,所有患者均经我院病理科行病理检查明确诊断,病理类型:非角化性未分化型癌75例(93.75%),非角化性分化型癌5例(6.25%);具体分期如下(按2010年AJCC第7版分期标准):Ⅰ期7例(8.8%),Ⅱ期14例(17.5%),Ⅲ期34例(42.5%),Ⅳ期25例(31.3%)。治疗前均行鼻咽部+颈部MRI、全身骨扫描、胸部正侧位片、腹部B超(或全身PET/CT),声导抗、纯音测听等检查以及三大常规、血生化等化验。纯音测听以500,1000,2000,4000Hz听阈平均值计算气骨导值,放疗前后气骨导差值≥10dB则认为有意义。声导抗根据鼓室图分为A、B、C三型,A型为正常鼓室图,B型为中耳鼓室积液,C型为咽鼓管功能不良;放疗前后声导抗无变化为A-A、B-B、C-C,恶化为A-C、A-B、C-B,改善为B-C、C-A、B-A。所有患者鼻咽+上颈部(至舌骨水平)全程采取IMRT技术照射,舌骨水平以下颈部+锁骨上区采用颈前半野常规放疗技术,根据ICRU50号及62号报告勾画靶区及危险器官。放疗中、放疗结束时、放疗结束后3个月及6个月按RTOG急性放射损伤分级标准进行分级统计其口干、咽痛、听力改变等放射毒性程度;随访中位时间为12月(6-18月)。根据TPS计划系统剂量统计表及剂量-体积直方图,统计各危险器官受照剂量-体积(腮腺的平均剂量、V30、V40、V50;口腔的平均剂量、V30、V50、D5、D10及咽喉部平均剂量、V40、V45、V50、D5、D10)及耳朵各关键结构点剂量(中耳鼓室腔的中心点剂量、咽鼓管峡部中心点剂量、耳蜗中心点剂量、前庭中心点剂量、内耳门中心点剂量及上述各点的平均剂量)。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版本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三组之间的比较采用单向方差分析(One-Way ANOVA),如反应变量方差齐性则使用Fisher方差分析,如反应变量方差不齐则使用近似F检验的Welch方法;进行两两比较时,如三组间的反应变量方差齐性则采用LSD法,如三组间的反应变量方差不齐,则采用Dunnett’sT3法。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患者放疗后半年内听力下降与年龄、性别、肿瘤T分期、是否化疗、中耳鼓室腔中心点剂量及咽鼓管峡部中心点剂量的相关性,将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放疗结束时、放疗结束后3月、放疗结束后6月三个时间点口干情况之间的比较采用多个相关样本的非参数检验。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法对患者放射性唾液腺毒性(口干)、口咽毒性(口咽粘膜反应、咽痛)及口腔毒性(口腔粘膜反应)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临床分期、肿瘤T分期、化疗等临床因素以及放射剂量学因素进行相关性分析,将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变量纳入多因素分析,P<0.05认为有统计学意义。采用ROC曲线得出与放疗结束时口干、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急性放射性咽喉部粘膜炎、咽喉部疼痛等有关的因素的最佳诊断临界点。结果:80例患者160耳,放疗前后电测听14耳(8.75%)改善,102耳(63.75%)无变化,44耳(27.5%)恶化。经统计学分析,改善组、不变组与恶化组三组间中耳鼓室腔、内耳门、耳蜗、前庭及咽鼓管峡部等五个关键结构的中心点剂量和上述五点的平均剂量均存在显着差异(F值分别为:7.713、8.786、9.661、8.627、4.990、10.810;P值分别为:0.002、0.001、0.001、0.001、0.008、<0.001)。两两比较结果,不变组与恶化组的中耳鼓室腔、内耳门、耳蜗、前庭及咽鼓管峡部等五个关键结构中心点剂量及上述五点的平均剂量均存在显着的差异(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01、0.002、<0.001);而不变组与改善组及改善组与恶化组之间上述五个关键结构中心点剂量及平均剂量则无显着差异(P值均大于0.05)。放疗前后声阻抗18耳(11.25%)改善,95耳(59.38%)无变化,47耳(29.38%)恶化。经统计学分析,改善组、不变组与恶化组三组间中耳鼓室腔、内耳门、耳蜗、前庭及咽鼓管峡部等五个关键结构的中心点剂量和上述五点的平均剂量均存在显着差异(F值分别为:8.063、9.038、9.062、8.001、4.688、10.679;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01、0.011、<0.001)。两两比较结果,不变组与恶化组的中耳鼓室腔、内耳门、耳蜗、前庭及咽鼓管峡部等五个关键结构中心点剂量及上述五点的平均剂量均存在显着的差异(P值分别为:0.001、<0.001、<0.001、0.001、0.003、<0.001);而不变组与改善组及改善组与恶化组之间上述五个关键结构中心点剂量及平均剂量则无显着差异(P值均大于0.05)。治疗前后声阻抗与电测听不变组的中耳鼓室腔、内耳门、耳蜗、前庭及咽鼓管峡部五个关键结构的中心点平均剂量分别为34Gy、39Gy、39Gy、31Gy及58Gy;恶化组的中耳鼓室腔、内耳门、耳蜗、前庭及咽鼓管峡部五个关键结构的中心点平均剂量分别为39Gy、45Gy、46Gy、37Gy及62Gy。放疗结束后半年内65耳(40.63%)出现听力下降,95耳(59.37%)听力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单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T分期、中耳鼓室腔中心点剂量、咽鼓管峡部中心点剂量与放疗后半年听力下降有关(P值均小于0.10);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年龄及中耳鼓室腔中心点剂量与放疗后半年内听力下降有关(P值分别为:<0.001,0.026;OR值分别为:1.056,1.075)。放疗结束时0-Ⅲ级口干发生率分别为:0例(0%)、11例(13.8%)、54(67.5%)、15例(18.8%);放疗结束后3月分别为:2例(2.5%)、41例(51.3%)、37例(46.3%)、0例(0%);放疗结束后6月分别为:17例(21.3%)、56例(70%)、7例(8.8%)、0例(0%)。经多个相关样本非参数检验得出,随治疗后时间的推移口干症状逐渐好转(平均秩次分别为2.74,1.99,1.26;P<0.001)。单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放疗前后体重下降、放疗前后双侧耳垂下缘1cm间距改变、腮腺受照平均剂量、腮腺V30、V40及V50与放疗结束时口干情况有关(P值均小于0.10);年龄、肿瘤T分期、放疗前后体重下降、放疗前后双侧耳垂下缘1cm间距改变、腮腺受照平均剂量、腮腺V40及V50与放疗结束后3个月口干情况有关(P值均小于0.10);年龄、放疗前后体重下降、放疗前后双侧耳垂下缘1cm间距改变、腮腺受照平均剂量、腮腺V30、V40及V50与放疗结束后6个月口干情况有关(P值均小于0.10)。多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及腮腺受照平均剂量与放疗结束时口干情况有关(P值分别为:0.016,0.008;OR值分别为:1.052,1.568)以及与放疗结束后3个月口干情况有关(P值分别为:0.003,0.005;OR值分别为:1.078,1.784)。而与放疗结束后6个月口干情况有关的因素有年龄、放疗前后体重下降及腮腺受照平均剂量(P值分别为:0.001,0.046,<0.001;OR值分别为:1.124,1.288,3.438)。经ROC曲线得到腮腺平均剂量诊断放疗结束时口干的最佳临界点为27.2Gy,曲线下面积为0.852(P<0.001)。放疗过程中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情况如下:0-Ⅳ级分别为6例(7.5%),33例(41.3%),31例(38.8%),10例(12.5%),0例(0%)。经单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临床分期、口腔受照平均剂量、V30、V50、D5及D10与放疗过程中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发生情况有关(P值均小于0.10);多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口腔受照平均剂量与放疗过程中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发生情况有关(P=0.025,OR=1.490)。ROC曲线得到,口腔受照平均剂量诊断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最佳临界点为32.19Gy,曲线下面积为0.776(P<0.001)。放疗过程中急性放射性口咽粘膜炎情况如下:0-Ⅳ级分别为0例(0%),9例(11.3%),36例(45%),35例(43.8%),0例(0%)。单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临床分期、诱导化疗、同期化疗、咽喉部受照平均剂量、V40、V45、V50、D5及D10与放疗过程中急性放射性口咽粘膜炎程度相关(P值均小于0.10);多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同期化疗、咽喉部V50与放疗过程中急性放射性口咽粘膜炎程度相关(P值分别为:0.032,0.043;OR值分别为:0.242,1.151)。ROC曲线得到,咽喉部V50诊断急性放射性口咽粘膜炎的最佳临界点为11.03%,曲线下面积为0.826(P=0.001)。放疗过程中咽痛情况如下:0-3级分别为0例(0%),26例(32.5%),37例(46.3%),17例(21.3%)。单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临床分期、诱导化疗、咽喉部受照平均剂量、V40、V45、V50、D5及D10与放疗过程中咽痛程度有关(P值均小于0.10);多因素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只有诱导化疗、咽喉部受照平均剂量及咽喉部D5与放疗过程中咽痛程度有关(P值分别为:0.009,0.007,0.037;OR值分别为:0.096,1.939,4.250)。ROC曲线得到,咽喉部受照平均剂量及咽喉部D5诊断咽痛的最佳临界点分别为38.1Gy和54.385Gy,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1和0.938(P值均小于0.001)。结论:1.鼻咽癌调强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及听力下降的发生与中耳及内耳结构受照剂量相关。建议中耳鼓室腔、内耳门、耳蜗、前庭、咽鼓管峡部受照剂量分别限制在34Gy、、39Gy、39Gy、31Gy、58Gy以下。2.放疗后口干症状的严重程度与患者年龄、腮腺受照平均剂量及放疗中体重下降相关。放疗结束后,腮腺功能可随着时间的延长逐渐非完全恢复;放疗结束半年后大部分患者为0-Ⅰ级口干。腮腺受照平均剂量>27.2Gy时,放疗后口干显着较重。建议腮腺受照平均剂量限制在27Gy以下,放疗中加强营养支持控制体重下降幅度。3.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的严重程度与口腔平均受照剂量显着相关。口腔受照平均剂量大于32.19Gy时急性放射性口腔粘膜炎较重。建议口腔受照平均剂量限制在32Gy。4.急性放射性口咽粘膜炎的严重程度与同期化疗及咽喉部V50相关。行同期化疗或V50大于11%时,急性放射性口咽粘膜炎较重。5.放疗中咽痛程度与诱导化疗、咽喉部受照平均剂量及D5相关。行诱导化疗或咽喉部受照平均剂量大于38Gy或咽喉部D5大于54Gy时咽痛严重。

胡守瑞[10](2012)在《舌癌复发相关因素临床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对舌癌复发部分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和研究,找出其中关系最为密切者,为舌癌治疗方法的选择、复发的预防以及预后的评估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方法:对112例舌癌患者的病程、生长方式、肿瘤表面最大直径、生长部位、浸润深度、病理分级、TNM分期以及治疗手段等资料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分析,进一步探讨舌癌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112例患者中,66例术后复发,总复发率为58.9%。原位复发66例(58.9%),颈部复发35例(31.25%)。单因素统计分析显示:病程>6个月,生长方式为浸润型,浸润深度<3mm,临床T3、T4期以及非N0期的舌癌患者复发率较其它患者明显增高(P<0.05)。临床触及淋巴结肿大以及术后证实已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术后颈部复发的几率明显增高(P<0.01)。在本研究的众多相关因素中,病程、病理、淋巴结分级、T分级、生长部位、生长方式、颈淋巴结清扫、肿瘤表面最大直径和浸润深度与复发之间关系密切(P<0.05)。结论:(1)舌癌复发与病程、肿瘤表面最大直径及浸润深度密切相关。(2)舌癌患者的复发时间集中在手术后两年内。所以对于舌癌术后患者,在这段时间内应定期随诊,严密观察。(3)民族有其自己的流行病学特点,这些特点与种族因素、文化素质、饮食卫生习惯等综合因素有关。

二、口腔咽喉部及颈部淋巴结结核34例临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口腔咽喉部及颈部淋巴结结核34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头面部带状疱疹及并发症临床特征与中医证型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表
前言
1 资料
    1.1 病人来源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
        1.2.2 中医证型标准
        1.2.3 头面部带状疱疹并发症的诊断
    1.3 纳入标准
    1.4 排除标准
    1.5 研究内容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2.1.1 年龄与性别
        2.1.2 发病诱因
        2.1.3 基础疾病
    2.2 并发症情况
        2.2.1 疼痛与皮疹发生情况
        2.2.2 皮疹分型
        2.2.3 首诊科室
        2.2.4 受累神经分布
        2.2.5 并发症的临床表现
    2.3 治疗
        2.3.1 抗病毒治疗
        2.3.2 糖皮质激素
        2.3.3 中医辨证论治
        2.3.4 物理治疗
3 讨论
    3.1 一般情况
    3.2 并发症表现
    3.3 治疗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综述 带状疱疹及其并发症的中西医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2 自拟临床信息采集表
致谢

(2)93例鳃裂畸形病人临床手术治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说明
前言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3)HIV阳性与阴性者颈部淋巴结结核临床及CT表现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CT扫描方法
    1.3 影像诊断标准
    1.4 临床及影像资料分析
    1.5 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观察组和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 (表1)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颈部CT表现
3 讨论

(4)头颈部间隙感染及严重并发症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表
前言
1. 研究对象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5. 结论
参考文献
病例一
病例二
病例三
综述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5)艾滋病患者耳鼻咽喉-头颈部疾患的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临床资料
    二、临床表现
    三、实验室检查
结果
    一、治疗方法及疗效
    二、入组患者死亡病例分析
讨论

(6)不同干预方法在口腔咽喉部肿瘤术后胃管置入术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鼻饲置管术的研究现状
        1.2.2 心理暗示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
第2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1.1 纳入标准
        2.1.2 排除标准
    2.2 研究设计
        2.2.1 设计类型
        2.2.2 样本量的确定
        2.2.3 分组方法
    2.3 伦理原则
    2.4 研究材料
        2.4.1 药品
        2.4.2 实验器材
    2.5 研究工具
        2.5.1 患者一般情况调查表
        2.5.2 置管前后各项指标收集表
        2.5.3 状态焦虑量表
        2.5.4 0-10数字疼痛强度量表
        2.5.5 视觉模拟量表
    2.6 干预方法
        2.6.1 对照组
        2.6.2 暗示组
        2.6.3 药物组
        2.6.4 综合组
    2.7 观察指标及方法
        2.7.1 四组所有患者
        2.7.2 四组中一次置管成功患者
    2.8 质量控制
        2.8.1 方案设计
        2.8.2 研究人员培训
        2.8.3 研究过程质量控制
        2.8.4 收集整理资料
    2.9 资料分析和统计学处理
第3章 结果
    3.1 资料收集情况
    3.2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
        3.2.1 人口学特征
        3.2.2 疾病相关特征
    3.3 四组间均衡性比较
    3.4 四组患者置管情况的比较
        3.4.1 四组置管次数的比较
        3.4.2 四组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的比较
        3.4.3 四组置管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
    3.5 四组患者置管血流动力学的比较
        3.5.1 四组置管前血流动力学的基线比较
        3.5.2 四组置管前后血流动力学改变的组内比较
        3.5.3 四组置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的组间比较
    3.6 四组中一次性置管成功患者置管情况的比较
        3.6.1 四组一次性置管成功患者置管疼痛程度的比较
        3.6.2 四组一次性置管成功患者置管恐惧程度的比较
        3.6.3 四组一次性置管成功患者置管焦虑状况的比较
第4章 讨论
    4.1 不同干预法的效果分析
        4.1.1 不同干预方法对置管次数及一次性置管成功率的影响
        4.1.2 不同干预方法对置管不良反应的影响
        4.1.3 不同干预方法对置管前后血流动力学变化幅度的影响
        4.1.4 不同干预方法对一次性置管成功患者置管疼痛程度的影响
        4.1.5 不同干预方法对一次性置管成功患者恐惧程度及焦虑状态的影响
    4.2 心理暗示法在口腔咽喉部肿瘤术后鼻饲置管中的应用效果
    4.3 心理暗示疗法实施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研究的局限性
    5.3 研究的主要创新点及展望
        5.3.1 创新点
        5.3.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综述(一)
    参考文献
综述(二)
    参考文献

(7)颈淋巴结结核60例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8)中药同步防治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副反应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参考文献
第二章 研究方案
    2.1 诊断标准
    2.2 临床观察方案
    2.3 疗效判定标准
    2.4 不良反应观察
    2.5 数据处理
第三章 研究结果
    3.1 年龄组成
    3.2 性别组成
    3.3 病种类型组成
    3.4 疗效判定
    3.5 不良反应与安全性评估
第四章 分析与讨论
    4.1 现代医学对头颈部恶性肿瘤的认识
    4.2 现代医学对放射性损伤的认识
    4.3 中医对放射性损伤的认识
    4.4 本课题的研究特色
    4.5 本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4.6 问题与展望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鼻咽癌调强放疗放射毒性与临床及放射剂量学因素的相关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鼻咽癌调强放疗放射性耳毒性与临床及放射剂量学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前言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章 鼻咽癌调强放疗腮腺放射毒性(口干)与临床及放射剂量学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前言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第三章 鼻咽癌调强放疗口腔、口咽粘膜放射毒性与临床及放射剂量学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前言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总结
攻读硕士期间的科研成果
致谢
统计学审稿证明

(10)舌癌复发相关因素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表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研究内容与方法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研究方法
    3 肿瘤浸润深度测量
    4 统计分析
结果
讨论
小结
致谢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位论文
导师评阅表

四、口腔咽喉部及颈部淋巴结结核34例临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头面部带状疱疹及并发症临床特征与中医证型探讨[D]. 郑文.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93例鳃裂畸形病人临床手术治疗研究[D]. 张惠栋. 山东大学, 2020(02)
  • [3]HIV阳性与阴性者颈部淋巴结结核临床及CT表现对比分析[J]. 杨佳,吕圣秀,舒伟强,王惠秋,刘雪艳,唐光孝,李春华. 临床放射学杂志, 2019(05)
  • [4]头颈部间隙感染及严重并发症的临床研究[D]. 李婉茹. 浙江大学, 2018(08)
  • [5]艾滋病患者耳鼻咽喉-头颈部疾患的临床分析[J]. 张立松,姚玉廷.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2014(04)
  • [6]不同干预方法在口腔咽喉部肿瘤术后胃管置入术中的应用[D]. 邢秋燕. 南昌大学, 2014(01)
  • [7]颈淋巴结结核60例临床分析[J]. 张建华. 中国社区医师, 2013(23)
  • [8]中药同步防治头颈部恶性肿瘤放疗副反应的临床研究[D]. 郭寒冰. 云南中医学院, 2012(06)
  • [9]鼻咽癌调强放疗放射毒性与临床及放射剂量学因素的相关性分析[D]. 叶峰. 南方医科大学, 2012(04)
  • [10]舌癌复发相关因素临床分析[D]. 胡守瑞. 新疆医科大学, 2012(02)

标签:;  ;  ;  ;  ;  

口腔咽喉颈部淋巴结结核34例临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