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奶牛乳房炎是奶牛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因其病因复杂,难以防治,给奶牛养殖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还危害到人类健康。利用疫苗来预防和控制奶牛乳房炎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方法。本研究对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初步建立了间接ELISA检测乳房炎多联苗抗体的方法,为客观评价疫苗效果及其深入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采集大型奶牛养殖场的临床型和隐性乳房炎乳样89份,对其主要病原菌进行了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5份乳样未检出细菌,其余84份主要分离出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等共计137株,其中无乳链球菌52株,占37.96%;停乳链球菌20株,占14.60%;金黄色葡萄球菌29株,占21.17%;大肠杆菌22株,占16.06%;其它14株,占10.21%。链球菌、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占了所分离菌的89.79%,是奶牛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先锋霉素Ⅴ、新霉素、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对4种主要病原菌高度敏感,而青霉素G、链霉素、氨苄西林和复方新诺明低度或不敏感,产生耐药性,并且结合实际情况,探讨了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控措施,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利用超声波破碎法制备无乳链球菌、停乳链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三可溶性抗原,根据常规的ELISA方法,通过反应体系的优化,初步建立了间接ELISA检测奶牛乳房炎多联苗抗体的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特异性强,稳定性好,三可溶性抗原反应体系一致,确定了最佳反应条件:三抗原最适包被浓度4.0~6.0μg/mL,4℃包被作用24h;封闭液为1%BSA-PBST,37℃封闭30min;血清最适稀释度1∶200,酶标二抗工作浓度1:20 000,分别37℃作用30min;TMB底物系统显色测定。
论文目录
摘要Summary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第一章 奶牛乳房炎的研究现状1 乳房炎的概念、分类及临床、组织变化1.1 奶牛乳房炎的概念1.2 奶牛乳房炎的分类及临床特征1.3 常见几种奶牛乳房炎病理组织学变化1.4 奶牛隐性乳房炎乳腺组织超微结构变化2 奶牛乳房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3 奶牛乳房炎的诊断和检测方法3.1 乳汁病原微生物检查3.2 乳汁体细胞计数3.3 乳汁导电性检测3.4 乳汁pH 值检验3.5 乳成分直接检测法3.6 MTT 检测法3.7 PCR 检测方法3.8 其他诊断检测方法4 奶牛乳房炎的综合防治4.1 加强饲养管理,搞好挤奶卫生,保证饲料的营养均衡4.2 定期对泌乳牛群乳房炎的发病情况进行监测4.3 抗生物治疗4.4 疫苗控制4.5 卵黄抗体4.6 中药治疗4.7 其他方法第二章 奶牛乳房免疫机制及其疫苗的研究进展1 奶牛乳腺免疫学机制1.1 物理性防御机制1.2 细胞免疫机制1.3 体液免疫机制1.4 其他免疫成分1.5 奶牛乳房炎与肥大细胞2 乳房炎疫苗的研究现状2.1 金黄色葡萄球菌疫苗2.2 大肠杆菌疫苗2.3 链球菌疫苗2.4 乳房炎多联疫苗2.5 疫苗免疫效力评价方法的研究2.6 结语与展望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第三章 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药敏试验研究1 材料1.1 乳样来源1.2 仪器设备1.3 培养基及试剂2 方法2.1 乳样的采集与处理2.2 主要病原菌的分离纯化培养2.3 主要病原菌纯培养物的生化鉴定2.4 菌株不同保存方法的比较2.5 药敏试验3 结果3.1 奶牛乳房炎检测结果3.2 主要病原菌的分离鉴定结果3.3 奶牛乳房炎感染类型3.4 菌株保存方法的比较结果3.5 药敏试验结果4 讨论第四章 间接ELISA 检测奶牛乳房炎多联苗抗体方法的研究1 材料1.1 奶牛乳房炎多联苗1.2 培养基及试剂1.3 仪器设备1.4 实验动物2 方法2.1 可溶性抗原的制备2.2 Lowry 法测定各抗原蛋白含量2.3 奶牛乳房炎多联苗的免疫及血清制备2.4 间接ELISA 检测乳房炎多联苗血清抗体方法的建立2.5 泌乳牛免疫后血清抗体水平的检测3 结果3.1 可溶性抗原制备及其蛋白浓度测定3.2 间接ELISA 检测乳房炎多联苗抗体方法的条件优化3.3 免疫血清抗体水平检测结果4 讨论结论致谢参考文献个人简介导师简介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奶牛乳房炎论文; 分离鉴定论文; 奶牛乳房炎多联苗论文; 间接论文; 抗体检测论文;
奶牛乳房炎主要病原菌分离鉴定及其多联苗抗体检测研究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