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电视剧是通过电视媒介实现的一门综合性的叙事艺术,是大众进行文化交流的一种“低门槛"方式,也是建构当代伦理价值、建构个人与社会的想象性关系的一种符号系统。从电视剧生产的数量和电视剧的受众来看,中国无疑是一个电视剧大国,但关于电视剧研究,常常见到的是把理论研究与文艺欣赏混为一谈,其理论研究还跟不上电视文化实践的迅速发展。本文试图在电视剧理论研究上有所作为,有所突破,不仅提出了类型电视剧的概念,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类型电视剧的各个方面,也通过类型理论阐述了电视剧相互之间的联系,揭示了电视剧的一个整体结构。本文的研究路径有三。一是通过对作者电影和类型电影的比较,提出了类型电视剧的概念;二是研究了类型电视剧的原型和谱系,并把这种研究置于结构主义的基础之上;三是关于类型电视剧的一个跨文本研究,分别就类型电视剧和意识形态、类型与电视剧的市场细分以及类型创作的观念和方法等做了初步的分析。同时,在以上理论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七部电视剧,对其各自所属的类型进行了个案研究。作者电影强调个人风格,强调作者对影片的创作具有绝对的控制权,而类型电影提倡的却是类型优于个人,更重视受众的心理愿望和心理诉求以及电影工业等,显然,电视剧更靠近类型电影。本文提出,类型电视剧是是指那些具有相同或近似文本特征的,并具有共同原型的电视剧,类型电视剧不仅体现了观众所具有的一个深层的心理结构,它还是电视剧市场细分的一个结果,是联系创作、媒介、文本和受众的一个桥梁和纽带,同时,电视工业追求收视率最大化也是类型电视剧形成的一个原因。本文认为,类型不是某个编剧或某个导演的个人话语,而是一种共时态的语言结构,是电视剧的一般存在形式。本文借鉴了普通语言学关于语言先于个体存在的一般原理,并把原型批评移植到电视剧研究的领域,提出了一个关于类型电视剧研究的批评范式。这种批评关注的不是某一部电视剧,而是通过电视剧的深层结构把一部电视剧和它所属的类型联系起来,并且,也通过类型建立电视剧的一个整体结构,这样,千千万万的电视剧就处于它们各自的类型谱系之中。本文讨论了七个最有代表性的类型,它们分别是神话剧、武侠剧、历史剧、言情剧、家庭伦理剧、情景喜剧和戏说剧,这仿佛是赤、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光谱。当然,在这七大类型中还有一些过渡的类型,又仿佛是七彩光谱的间色。从民间故事的类型、建筑的类型、文学的类型一直到电影的类型和电视剧的类型,可以看出,类型是一种高于自身形式的逻辑原则。这种原则不是人为规定的,而是在人类世世代代的发展中形成的,是人类心理经验长期积累的一个结果。神话剧和历史剧,武侠剧和言情剧,所有这些被抽取出的类型是经过了历史的淘汰与过滤,是人类生存与传统习俗的积淀,它显示了大众文化所具有的强大的生命力。本文还认为,受众在审美活动中不是被动的,其鉴赏电视剧也不是一个完全消极的行为,而是一个积极的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原有的认知结构,对艺术作品进行选择、加工和处理,与作者相互作用的一个双向建构的活动。谁创造了武侠剧的类型?谁又创造了言情剧的类型?对于类型电视剧的创作来说,作者是匿名的,但我们敬重匿名的作者,这就如同我们敬重那些创造了伟大建筑的匿名的建筑师。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论类型电视剧的类型边界模糊现象[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6)
- [2].类型融合的成人童话喜剧——《A计划》作为类型片的意义[J]. 电影评介 2008(16)